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普通教育论文

西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4-12 共4933字
  5.师资现状
  
  农村教育问题是中国教育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其中师资问题又是农村教育最大的瓶颈[9].在学校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思维的深化和创新,常常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培育,因此,师资力量的配备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师资状况调研结果(表6)来看,三所高中的地理教师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均不合理,整体水平较差。以C中师资状况为例,目前仍然有50%的地理教师学历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同时还有37%的教师属于非地理专业毕业,地理教育师资匮乏,专职教师较少的现象较为严重。
  
  地理教师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
  
  6.教学资源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系统学习的主要场所,充足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教育提供硬件保障。就地理学科而言,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地理挂图、地球仪、地理模型、地理图片、影像资料、地理试验设备、幻灯机、投影仪和电脑等教学资源。从调研情况来看(表7),三所学校的地理教学仪器配备均未达到教育部颁发的《高中地理教学仪器配备要求》中的必配要求[10],特别是C中目前仅有一些简单的地理教学仪器设备,致使常规地理教学受到一定影响。
  
  地理教学仪器配置要求的达标情况
  
  三、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调研结果不难看出,西部农村地区的高中地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不仅表现在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态度、认可度和主动性等主观意识方面,还与各校地理课程的师资配备、地理教学资源等客观条件密切关联。针对业已存在的西部农村地区高中地理教育状况,一方面应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整,加以引导和扶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另一方面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因势利导,短期内改变落后现状。结合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1.建立校际地理教学协作机制
  
  鉴于目前西部地区地理教育中出现的师资短缺、教学资源不足以及校际分配不平衡现象,应打破校际教学资源隔离观念,实现校际优势资源共享的协作机制,从而在短期内解决区域性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具体可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学校参与,形成共享平台,通过共享平台实现校际地理教学协作。
  
  建立校际资源共享平台不仅是对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11],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价值,还是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一种途径,缩小地区间、学校间教育资源差距,缓解因争夺优势教学资源而择校就读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符合我国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教育政策。
  
  在建立校际资源共享平台过程中,如何激发优势资源方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保证资源安全性是共享平台良性运转的关键所在。教育主管部门应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套奖惩激励机制,如对积极参与地理共享平台的优势资源方可给予校方适当的政策性优惠和教师一定额度的个人奖励,而对消极应付共享平台的优势资源方则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从而培养优势资源方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样,还应对资源接受方在共享资源接受使用过程中,如何保证共享资源的安全和使用效果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责任规定。
  
  2.充分挖掘网络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地理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资源不足的学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还能节约学校在教学资源的经费投入,缩小校际地理教育资源的差距,甚至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挖掘和利用网络地理教学资源方面,首先应建立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设施。这需要政府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可适当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保证校园能提供网络宽带、建设多媒体教室等基本教学环境[12].在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通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覆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其次,应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挖掘网络资源服务课堂教学,还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时提供有效的帮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量的自然现象可以通过动态、仿真、模拟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实际教学中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这类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也可以由教师自制,无论何种方式都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学校和主管部门应加强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制定相关政策,开展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引导教师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再次,应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库。网络教育资源众多,如何快速、高效地获取合适的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资源使用效果的关键。通过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库,如设置地理教学资源子类目的形式,将经过教师筛选后的优质网络资源或教师自制教学资源入库,逐步完善资源共享库,为后期网络资源的使用提供支撑。
  
  3.构建多维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环节,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则可实现教学的自我修复和更新。从系统论出发,学校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系统它至少包含了教师(包括领导)子系统、学生子系统和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内容、设备和其他办学条件等)子系统[11].因此,应建立多维评价机制,不仅要对学校系统进行评价,还应该对各个子系统进行评价以及在子系统间进行交互式评价,从而实现系统的全面诊断,促进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教学过程的自我更新和修复。
  
  就利用多维教学评价结果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而言,首先,通过教师子系统评价结果探讨地理教学中教师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或方法,并通过再次评价结果检验教师自我调整和修复的效果,肯定或否定调整方向,通过这种循环评价最终促成教师地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其次,通过学生子系统的评价结果,使教师明白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再次通过学生评价子系统加以检验。通过教学资源子系统的评价结果,诊断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学校在长期规划上制定相应的调整方案和策略。另外,通过各子系统间交互评价,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纵向对比,从而在学校层面上了解地理教学上存在问题的主、次关系,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方向的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地理教育国家宪章[J].冯以浤,译。地理学报,1993,48(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李芹。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探讨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3)。
  [4] 李金凤,刘富刚。乡镇中学地理教育现状调查与探讨[J].德州学院报,2003(6)。
  [5] 于磊,张祥国,何静,等。论基础地理教育的创新发展[J].地理教育,2011(3)。
  [6] 徐胜三。全国教育学院教材: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 张德瑞,简红珠,裘友善,等。发展性教师评鉴系统[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8] 周仕德,张明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设计初探[J].教育探索,2005(9)。
  [9] 朱德全。西南贫困地区农村师资现存问题与高师教师教育发展对策[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1)。
  [10] 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
  [1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K].第三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12] 李艺宝。“互联网 + 教育”视域下的教育共享初探[J]. 科技导刊,2016(26)。
  [13] 冷泽兵。教学评价新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5)。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