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票据法论文

我国票据直接交付制度的学理分析(6)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31 共18496字
  2.空白背书直接交付效力的推定
  
  我国台湾地区“票据法”在明确空白背书票据的法律效力之后,对于空白背书之流转,认为持票人有选择权,“空白背书之汇票,得依汇票之交付转让之”; 也可以继续用空白背书的形式转让,或者将前面空缺之被背书人补记完整,然后以记名背书形式转让。《联合国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明确“当前手背书是空白背书时,则仅交付该票据”.《美国统一商法典》称空白背书票据,持票人只要转移票据占有即构成转让。
  
  对空白背书在制度上予以肯定,那么对其转让方式的规定成为必然。既然空白背书是有效的,当事人可以继续采用空白背书方式或其他方式转让票据。当持票人在被背书人栏记载自己的名字,然后再以记名背书形式转让时,这是最好的选择,可以弥补前手采用空白背书转让可能带来的票据的不安全风险,一张空白背书转化为完全背书; 如果所有后手都采用空白背书方式转让票据,只要最后一个人依照背书签章将所有被背书人填写完整,就构成票据法要求的形式上的背书连续。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空白背书可以采用直接交付方式转让,可能造成最后的持票人之前的票据占有人在票据上看不到记载。
  
  从形式上看,不管是完全背书、空白背书、还是直接交付,最后在行使票据权利时要符合票据形式上的完全背书形式是最为简单的。因为直接交付方式流转的情形下,最后持票人比如将自己名字记载在空白背书之后的被背书人一栏,票据依然是有完整的背书,形式上无可挑剔。而笔者认为,票据法立法之时希望背书形式和实质皆能连续,但当最后的持票人和一个个票据经过之手都选择了空白背书人为唯一的背书人,法律应该以放任态度待之。所以,承认空白背书和直接交付转让的效力,不是为了维护任何当事人的利益,而是还当事人以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当事人风险自担的行为自由。
  
  五、结论
  
  直接交付的效力承认,不仅包括对无记名票据的承认,而且包括对空白背书票据直接交付效力的承认。基于上述分析,建议我国《票据法》做如下修改:
  
  第22条和第76条各增加一款:“未记载收款人的,为授权持票人补记。”
  
  第30条增加第2款:“背书人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他人的,持票人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的名称与背书人记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87条第1款中增加“收款人未填写的,视作无记名支票”.
  
  增加第X条: 无记名支票,可以直接交付方式转让。
  
  注释(依出现顺序):
  ① 参见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12) 甬慈商外初字第 34 号;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12) 浙甬商外终字第 41 号。
  ①参见王小能: 《票据法教程》( 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 50 页; 傅鼎生: 《我国票据制度未赋予交付转让的效力》,《法学》2009 年第 12 期; 董翠香: 《论票据单纯交付转让的效力》,《法学论坛》2012 年第 2 期; 等。
  ②参见台湾地区“票据法”第 30 条、32 条。
  ③See UCC § 3 - 201.
  ①不管是作为票据行为要件之一的交付动作还是独立的交付行为,没有必要加以明确区分,但为了区别票据行为中的交付动作,本文将转让方式之一种的交付称为直接交付。
  ②See UCC § 3 - 201( a)
  ③See Douglass v. Wones,120 Ill. App. 3d 36,458 N. E. 2d514,76 Ill.Dec. 114 ( 2d Dist. 1983)
  ④See UCC § 3 - 420( a)
  ①See Charmglow Products,Inc. v. Mitchell Street State Bank,687 F.Supp. 448 ( E. D. Wis. 1988 ) ; Charmglow Products,Inc. v.Mitchell Street State Bank,687 F. Supp. 448( E. D. Wis. 1988 ) ; UnitedHome Life Ins. Co. v. Bellbrook Community Bank,50 0hio App. 3d 53,552 N. E. 2d 954 ( 1988) ; Patterson v. Livingston Bank,509 So. 2d 5,5UCC Rep. Serv. 2d 134 ( Ct. App. La. 1st Cir. 1987 ) ; Guttman v. 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146 Misc. 2d 391,550N. Y. S. 2d 812 ( 1990)
  ②See Patterson v. Livingston Bank,509 So. 2d 5,5 UCC Rep.Serv. 2d 134 ( Ct. App. La. 1st Cir. 1987)
  ③See Charmglow Products,Inc. v. Mitchell Street State Bank,687 F.Supp. 448( E. D. Wis. 1988)
  ④See State v. Barclays Bank of N. Y. ,N. A. ,76 N. Y. 2d 533,561 N. Y. S. 2d 697,563 N. E. 2d 11 ( 1990) ; Caviness v. Andes & Ro-berts Bros. Constr. Co. ,508 S. W. 2d 253 ( Mo. App. 1974)
  ⑤See Midfirst Bank,SSB v. C. W. Haynes & Co. ,893 F. Supp.1304 ( D. S. C. 1994) ; Bloempoort v. Regency Bank of Fla. ,567 So. 2d923,12 UCC Rep. Serv. 2d 593 ( Dist. Ct. App. Fla. 2d Dist. 1990 ) ;City Nat'l Bank of Miami,N. A. v. Wernick,368 So. 2d 934 ( Fla.App. 3d Dist. 1979 ) ; Lazidis V. Groidl,564 S. W. 2d 453 ( Tex. Civ.App. 1978) ; Billingsle Y v. Kelly,261 Md. 116,274 A. 2d 113 ( 1971)
  ⑥See Borgonovo v. Henderson,182 Cal. App. 2d 220,6 Cal.Rptr. 236 ( lst Dist. 1960 ) ; Gray v. Baron,13 Ariz. 70,108 P. 229( 1910) ; Jacobitz v. Thomsen,238 Ill. App. 36 ( 1925)
  ⑦See Schranz v. I. L. Grossman,Inc. ,90 Ill. App. 3d 507,412N. E.2d 1378 ( 1st Dist. 1980)
  ⑧See Trustees of Danvers Literary & Library Ass'n v. Skaggs,280Ill.App. 125 ( 1935)
  ⑨See Lewis v. Palmer,20 Ill. App. 3d 237,13N. E. 2d 656 ( 4thDist.1974)
  ① See UCC § 3 - 202( b)
  ① 《日内瓦统一支票法》第 19 条: “可背书之支票持有者,以背书之连续证明其对支票之权利时,即使最后之背书为空白背书,亦视为合法持票人。在背书之连续中,涂销之背书应不置理。空白背书又接另一背书时,其后一背书人视为是由空白背书取得支票之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