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温润辛金培本外治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20 共3922字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并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COPD发病率迅速增长。2013年COPD全球倡议(GOLD)指出,本病已成为全球第4大致死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本病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第5位。针对COPD,现代医学多采取对因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药物不良反应大、依赖性强,治标不治本;相比之下,中医治病求本,尤其是外治法不良反应小、无药物依赖性、标本兼治等疗效优势愈加明显。导师李友林教授提倡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辨证观,独创温润辛金培本外治法治疗COPD.该法肺脾同调,兼顾他脏,彻底纠正本虚标实的病机本质,逐步缓解、控制COPD.兹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COPD属中医“喘证”“肺胀”等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本虚是内因,为COPD之本;邪实是外因,为致病外在条件。《症因脉治?喘症论》曰:“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尅削,元气大伤……”,揭示了脏腑功能虚损为致病根源。《症因脉治?喘症论》言:“外冒风寒,皮毛受邪,郁于肌表,则身热而喘;逆于阳明,则呕吐而喘;壅于肺家,则咳嗽而喘。”《仁斋直指方?咳嗽方论》云:“惟夫邪气伏藏,痰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息。”表明邪实是导致COPD发生的外在条件。在总结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李师进一步提出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功能虚损为致病之本,外邪侵袭为本病之标。

  1.1肺脾两虚为病之本

  肺为娇脏,喜温润而恶寒燥,为COPD之主脏。诚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喘脉证治》云:“夫五脏皆有上气喘咳,但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喘既动气,故以肺为主。”《证治准绳?喘》亦云:“肺虚则少气而喘。”肺主气,司呼吸,主通调水道,以向上向外宣发与向下向内肃降为顺,二者相因共存,相互为用。若肺不主气,则喘息不已;肺气上逆,则喘咳阵作;若通调水道失司,水液不归正化,聚为痰饮,郁久化热,更添标实之患,导致肺气愈虚,而表卫不固,每易客邪入侵,致咳喘反复发作,日久而呈标本虚实寒热错杂之象。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说明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之气输散布达而濡养周身,故元气充足,生命活动正常。反之,若脾病“不能运化精悍之气以成荣卫,其糟粕之清者为饮,浊者为痰,留于胸中,滞于咽嗌,其气相搏,浮涩作痒,介介作声,而发为喘嗽也”.

  李师临证视肺脾为整体。肺脾生理相关,病理相因。生理方面,肺脾相生,培土生金,子荣母贵,更兼经络同属太阴,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一荣俱荣;病理方面,肺脾相互影响,母病及子,则“脾气一虚,肺气先绝”,子盗母气,则肺脾两虚,一损俱损。《丹台玉案?咳嗽门》云:“肺与脾迭相为用,而又互相为害者也。”

  《杂病广要?喘》亦云:“肺为气之主,而脾则肺之母也,脾肺有亏则气化不足,不足则短促而喘。”张志聪注解《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脾虚无以充养肌肉,不仅可见肢倦、神疲、消瘦等脾虚表现,久则母病及子,可见咳喘不已,气短不足以息。”“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肺气宣降则咳喘止,脾气健运则痰无生化之源。据此,李师提出,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功能虚损是COPD病理根源,迁延不愈的主因,亦是病情发展、演变之关键。

  1.2外邪侵袭为病之标

  六淫实邪犯肺,肺主气失司,则喘息不止;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则咳嗽阵发。诚如李梴《医学入门》所言:“肺为五脏华盖,内通膀胱,外主皮毛,而为气之主。气逆而不下则咳,风寒乘之,气冷则滞,热邪乘之,气燥则郁,水饮乘之,与气相搏,寒热水气皆能生痰,又咳之所从始也。”《医学心悟》云:“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李师认为,COPD以外邪侵袭为标,实邪外感,更易加重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功能虚损,故喘咳日久多呈标本虚实寒热错杂之象。

  2辨证论治

  2.1肺脾论治,标本兼顾,治病求本

  李师临证重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认为脏腑相关、天人相应、形神一体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需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正常是健康的基础。COPD脏器亏虚且伴随气血精津液失常、痰浊水饮内生,病位初始在肺,渐及脾脏,久而肺脾俱虚。

  李师临证审病求因,治病求本。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观辨证,彻底纠正本虚,阻断标实之滋生源头,从根本上缓解、控制COPD,符合COPD的中医病机需求及其病理改变。

  2.2温润辛金培本外治法

  中医传统治疗COPD多以内服为主,药物作用途径单一,起效时间较长,煎煮不方便,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李师独创温润辛金培本外治法治疗COPD.该法是包括火药透皮、熨法及穴位贴敷在内的组合疗法,可分为培土法和补肾法两大系列。

  培土法体位:火药透皮疗法患者仰卧于床,沿任脉平铺诊疗巾,继以俯卧位熨治及穴位贴敷。补肾法体位则相反,始为俯卧,终而仰卧。此系列疗法,每周3次,每次约30min.

  2.2.1火药透皮疗法该法是将循经热疗与温热药物外用相结合,药效通过皮肤、经络内达脏腑,以调节体内脏腑功能平衡的治疗方法。操作步骤为:患者暴露相应部位,沿督脉或任脉平铺浸药诊疗巾,再以普通诊疗巾覆盖,继以95%酒精缓慢均匀喷洒于诊疗巾处,点燃,10s后扑灭。如此重复10次。最后沿督脉按摩2min,单次治疗结束。

  2.2.2熨法该法是将加热过的药物及敷料置于体表并慢慢移动的外治疗法。操作步骤为:根据处方药物,将饮片加工成粗末,分作2份,各装入规格相同的厚布袋中。先将一只药包加热,烫手后即可熨治;同法处理另一药包,两药包交替使用。熨治时可慢慢移动药包,或以药包按揉局部,温度低时更换另一药包。

  如此重复3次,以皮肤潮红温热、病情缓解为宜。

  2.2.3穴位贴敷疗法该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患者病情选用符合证型的药物,研成细末,以醋和黄酒调成糊状,并敷于穴位。另据患者病情,选用培土穴或补肾穴,如定喘、大椎、膏肓、足三里、太溪、中脘、膻中等,6~8h后自行揭下即可。

  2.2.4基本方药及经络组穴选择温润辛金培本外治法方药主要选用黄芪、麸炒白术、桂枝、干姜、制附片、细辛、五味子、白芍、肉桂、补骨脂、山药、砂仁、甘草等。方中黄芪补气升阳、补中益气,白术健脾和中,辅黄芪培土生金;桂枝、制附片温阳散寒、温补诸脏;干姜、细辛、五味子温阳化饮;白芍之酸合甘草之甘,酸甘化阴以和营养阴、补益脾胃;肉桂、补骨脂温补肺肾;配山药、砂仁健脾益肺、和中化湿。

  诸药相合,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标本兼顾,共奏温肺气、润肺体、扶正固本之功。

  李师认为,COPD患者多阳气亏虚,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故温督脉以补肾,温任脉以培土。所用穴位主要有定喘、足三里、丰隆、太溪等,其中定喘止咳平喘,足三里健脾益肺,丰隆化痰祛湿,太溪补肾固本。临证宜据病情不同而随证选择。

  总之,温热辛金培本外治法综合了药物作用与穴位经络的调节作用: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既无攻击过当之虞,而有启门驱贼之势;加之温热刺激作用和经络腧穴的外敏性及放大效应,更增强了方药作用于经络而内调脏腑的功效。诚如徐大椿所谓“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全方“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共奏健脾益肺之效。

  3典型病例

  患者,女,67岁,2013年11月16日初诊。10年前出现咳嗽、咯痰伴喘息反复发作,每于冬季及劳累后加重,伴乏力,时胸闷气促,畏风,自汗,纳眠差,自诉常有胃脘部饱胀感,未予系统治疗,平素自服“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但疗效不佳。刻诊:咳嗽、喘息,咯痰、痰多色白、易咯,伴胸闷,活动后加重,自汗畏风,纳眠差,食后胃脘部胀满不舒,便溏,小便可,舌黯红,苔白厚腻、边有齿痕,脉沉细而滑。诊为COPD.辨证:

  肺脾两虚。治以温润辛金培本外治法中培土系列疗法,即火药透皮疗法及穴位贴敷选用培土法,熨法采用补肾法。火药透皮培土疗法方药:黄芪、炒白术、制附片、桂枝、细辛、干姜、山药、砂仁、厚朴、甘草等17味中药,3剂外敷,每日1剂;补肾类熨法方药:黄芪、制附片、桂枝、细辛、肉桂、干姜、白芍等12味中药,外敷,每日1剂。穴位贴敷培土法选穴:膻中、中脘、关元、足三里、丰隆、太溪等10个穴位。根据治疗进程,选取相应穴位。治疗3周后复诊,诉咳嗽、喘息明显减轻,痰量较前减少,纳可,睡眠质量较前好转,大便日一行。继施以补肾外治法,治疗3周后,门诊随访,患者自诉已无自汗畏风,偶喘息咳嗽,诸症好转。

  按:本案患者年过五旬,天癸已竭,咳喘日久,肺脾两虚。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则咳嗽,肺不主气则喘息胸闷;脾失健运,脾阳亏虚,津液不归正化,聚而为痰,故痰多色白;肺虚卫表不固,则自汗、畏风;子盗母气,脾虚失健,则见纳差、食后胃脘部胀满不舒、便溏;舌黯红、苔白厚腻而边有齿痕、脉沉细而滑,俱为肺脾两虚之象。治宜补脾益肺。方中黄芪补中益气,伍白术健脾益气固表;制附片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细辛温经散寒、祛风止痛;桂枝、干姜、肉桂温阳化饮;山药补益脾肺;白芍敛肺止咳;厚朴、砂仁理气和胃、燥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选穴方面,膻中为宗气交汇之处,为心包经经气聚集之所,也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可通络活血、理气宽胸、止咳平喘;中脘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效;关元为一身元气之所在,为培补元气之要穴;足三里有燥湿健脾、升发胃气之功;丰隆可清神志、化痰湿、和胃气;太溪补肾固本纳气。全方温润并用,扶正固本,以经通脏,共奏温润辛金培本之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