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28 共2567字
论文摘要

  自 1992 年至 2011 年本课题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 120 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120 例作对照,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皆来自承德市中医院,均符合中华医学会 1997 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入选 24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 120 例,男性 62 例,女性 58 例,年龄 17-65 岁,平均43.5 岁,病程 1-15d,平均 8.4d。对照组 120 例,男性61 例,女性 59 例,年龄 17.5-64 岁,平均 42.8 岁,病程1-17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等方面均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西医常规治疗: 给予吸氧、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 沙丁胺醇; 氨茶碱; 合并感染者加用抗菌药头孢拉定; 哮喘症状严重者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色苷酸钠(雾化吸入) 等,5d 为 1 个疗程。

  治疗组: 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临床辨证所得证候类型选择以下治疗方法:

  方法一: 冷哮者,因寒痰伏肺,肺气郁闭,不得宣降而喘。其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口服小青龙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 炙麻黄10g、桂枝 10g、半夏 10g、细辛 4.5g、白芍 10g、干姜 10g、炙甘草 10g、五味子 10g、紫苑 10g、款冬花 10g、地龙10g、苦杏仁 10g、金银花 30g、鱼腥草 30g、瓜蒌 15g、葶苈子 30g(包煎) 。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5d 为 1个疗程。服药同时配合毫针刺法治疗: 取膻中、列缺、尺泽、定喘、风门、肺俞、肾俞等穴位,均为双穴,常规消毒后,选用 28-30 号毫针,以 45 度角斜刺列缺、膻中、定喘、风门、肺俞 0.5-0.8 寸。直刺肾俞、尺泽 0.5-1.0寸,以平补平泻常规手法,得气后留针 30min,留针过程中每隔 10min 运针 1 次,每日 1 次,5d 为 1 个疗程。

  方法二: 热哮者,因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喘。临床表现为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咳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越婢加半夏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为: 麻黄 10g、石膏 30g、生姜 6g、甘草 6g、大枣 5枚、半夏 15g、黄芩 10g、杏仁 10g、射干 10g、苏子 10g、葶苈子 30g(包煎) ,鱼腥草 30g、银杏 10g、前胡 10g、知母 10g。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5d 为 1 个疗程。

  服药同时配合毫针刺法治疗: 取天突、列缺、曲池、定喘、大椎、肺俞、肾俞等穴位,均为双穴,常规消毒后,选用 28-30 号毫针,以 45 度角斜刺列缺、定喘、大椎、肺俞等穴,针刺深度为 0.5-0.8 寸; 直刺肾俞、曲池等穴,针刺深度为 0.5-1.0 寸; 天突穴则先直刺约 0.3 寸,将针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 1-1.5寸,不可过深以平补平泻常规手法,待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过程中每隔 10min 行针 1 次,每日 1 次,5d为 1 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 1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2.2 巩固治疗: 由于支气管哮喘较难根治,常反复发作,故对治疗组 120 例患者在发作期已控制住病情的基础上,采取埋线疗法进行治疗,防止其复发,在定喘、膏肓、膻中穴,用穿刺针埋线法埋入羊肠线。具体做法是: 备好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镊子、埋线用穿刺针、1 号羊肠线、手术剪子、盐酸普鲁卡因、敷料等。

  摄取一段约 1-2cm 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于腰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上针芯,常规消毒后局部麻醉,左手拇、食二指绷紧或捏起穴位的皮肤,右手持针分别斜刺上述三穴,待有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置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用纱布覆盖或以创可贴贴敷,注意线头勿外露,以防感染。两周后再做第二次。治疗两次为一个疗程。半年后电话追访。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证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治愈: 治疗一个疗程以后哮喘控制,哮鸣音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好转: 治疗一个疗程后哮喘缓解或者发作次数减少; 无效: 症状没有变化。

  2、 结 果

  2.1 结果显示: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通过对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值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论文摘要

  2.2 通过埋线巩固治疗半年后 3 例复发,16 例仅有轻微症状,其余 101 例无复发。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本质。这种气道炎症引起的支气管缩窄、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从而引起哮喘的发作,是由多种炎性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西医常以西药治疗,采用支气管平滑肌解痉、止咳祛痰、控制感染等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由于外邪侵袭及素体痰盛等多种因素反复刺激肺系所致,久病喘咳耗伤肺气,而致肺气不足,失于宣降,故出现咳嗽、喘息、咳痰等。冷哮者治宜宣肺祛痰,降气平喘。热哮者治宜清热宣肺,化痰降逆。

  针灸是治疗支气管哮喘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经济、起效快等特点。冷哮所取穴位列缺、尺泽可宣肺止咳平喘。膻中、定喘、风门、肺俞数穴同用具有平喘降逆、宣肺化痰之功。肾主纳气,哮喘的发生与肾不纳气有关,针刺肾俞穴可调整肾的功能。

  热哮者取天突、列缺、定喘、肺俞、肾俞等穴位; 曲池、大椎清热止咳平喘。通过对上述穴位的刺激,从而达到宣肺、解痉、降逆、祛痰、平喘的目的。定喘、膏肓、膻中穴位埋线疗法,是使羊肠线在穴位内缓慢吸收,利用其持续性刺激的作用,以激发经络气血、协调机体功能,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对目前本病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情况,本课题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从治疗结果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确实具有起效快、迅速控制症状、疗程短等特点,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
  [2] 卢保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53 例疗效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5,5(6) : 1254.
  [3] 张琳,赵晓晨,靳聪妮.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246 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4) :
  [4] 郭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67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5) : 5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