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隐性采访中隐私权侵害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28 共250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隐性采访中被采访者隐身的保护研究
  【引言  1.1】隐性采访概述
  【1.2】隐私权概述
  【1.3】隐性采访与隐私权的冲突
  【第二章】国外法系对隐性采访与隐私权的立法现状
  【第三章】我国关于隐性采访和隐私权的立法现状
  【第四章】完善我国对隐性采访中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隐性采访中隐私权侵害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隐性采访中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借助隐性采访进行的新闻报道一再产生侵害他人隐私权的现象才被大家重视起来。但从某些角度而言,隐性采访和隐私权都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利益,为了健全社会法制,所以二者的冲突问题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也一直存在争议。由于我国关于隐性采访和隐私权方面的法律规定不够完善,对隐性采访的限度划分不够明确,所以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好多问题。本文从隐性采访和隐私权的概念入手,重点分析了二者发生矛盾的缘由,并借鉴外国经验从国家立法、媒体自律、公民意识三方面对我国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建议。但值得注意的是,隐性采访和隐私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会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除了完善有关隐性采访和隐私权的立法,还要注重法官在司法实践中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我们要时刻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在实践中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巩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罗恩·史密斯。新闻道德评价[M].李青藜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300.
  [2]庞红卫。隐性采访中的新闻侵权及其规制[J].河南司法警职业学院学报,2014,(12):59.
  [3]杨立新。隐性采访和人格权保护[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5:27-32.
  [4]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甘惜分。新闻学大词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6]徐迅。暗访与偷拍--记者就在你身边[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7]陈力丹。试论隐性采访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则[J].现代传播,1999,(5):39-44.
  [8]顾理平。论隐性采访的法律困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1-56.
  [9]熊高。采访行为学概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0]桂良伯。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伦理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4,(4):104-106.
  [11]王诗文。隐性采访是新闻侵犯隐私权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3
  [12]崔博远。隐性采访中被采访者的隐私权[J].青年记者,2011,(1):19.
  [13]Samuel D. Brandeis. The Right to Privacy. 4 Harv.L.Rev.,1890:193.
  [14]王利明。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J].法学家,2012,(1):115-116,116-118.
  [15]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12,94,115,91,94.
  [16]刘迪。现代两方新闻法制概述[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119.
  [17]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教程[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299.
  [18]李凌燕。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9]卢水灵,李杰。病案管理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J].现代医学,2006(8)。
  [20]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22.
  [21]王利明。隐私权内容探讨[J].浙江社会科学,2007(3)。
  [22]杨佳。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保护[J].法制博览,2015,(1):57.
  [23]徐江帆。隐性采访的权利冲突与平衡[J].社会科学论坛,2009,(7):190.
  [24]张倩。论隐性采访与隐私权的保护[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255.
  [25]吴琼。论隐私权保护与新闻自由的冲突及衡量[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6]应吉庆。新闻报道中侵犯隐私权的现象分析[J].边缘法学论坛,2014,(2):42.
  [27][美]约纳森·罗森诺。网络法--关于因特网的法律[M].张皋彤译。法律出版社,2003.192.
  [28]佚名。以英媒为例-看如何平衡隐私权保护和新闻报道[DB/OL]2013-1-28.
  [29]洪伟。大众传播与人格权保护[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30]胡丹。公众人物隐私权和新闻自由的冲突与平衡[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1]陈曦。论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2]朱文俏。论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3]陈晓晨。关于隐性采访的法律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4]侯颖颖。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及解决机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致谢

  时光荏苒,转眼,我的研究生求学之路已经接近尾声。这段岁月磨去了我的稚气和冲动,增添了我的冷静和成熟。在这里,我要对我的母校,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刘志刚教授,从毕业论文的选题、送审到最后定稿,刘老师多次提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意见,为了帮助我顺利通过盲审,刘老师甚至指导我修改论文到凌晨一点。在攻读硕士期间,我深深受益于刘老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他作为老师,点拨迷津,让人如沐春风;作为长辈,关怀备至,让人感念至深。能师从刘老师,我为自己感到庆幸。在这里我要真诚的说一句,谢谢您,刘老师!

  我要感谢我的班主任柯阳友老师,从我研究生入学到毕业顺利参加工作,柯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此向柯老师表示真挚的谢意!感谢教导过我、关心过我的每一位老师,伊士国老师、陶建国老师、孙平老师、宋慧献老师等等,每位老师都在我的求学之路上给予了帮助和指导,树立了表率。在此,向各位老师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我要感谢我寝室的姐妹们,两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所有关心和帮助。感谢我所有的同学们,在这里,我们一起品尝了酸甜苦辣,河北大学是我们共同的校园,这里珍藏着我们美好的回忆。同窗之谊,我将终生难忘!

  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谢父母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条件,感谢家人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支持,使我能够圆满地完成论文写作,为我的硕士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感谢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此论文的老师们!

  通过论文写作,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业即将结束,感念未有穷期。无以回报,唯有不懈努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