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我国书画产业的发展方向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13 共3510字
论文标题

  当前,议论很多的一个热点是文化产业。中央关于文化改革的一系列决策出台,无疑是为文化产业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文化产业是十分冗杂的一个概念,影视业、出版业、互联网等,都算是文化产业。

  书画也被列为了文化产业,就叫书画产业。

  因此,比如书画的收藏与鉴定,近年来也有了媒体化、企业化的倾向。但是,大量的书画复制品或仿冒品也充斥市场,形成了一个伪文化产业,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大芬油画村就是随着深圳特区建设成长起来的一个文化产业基地。在国内房地产业最兴盛的2006年、2007年,大芬村的年产值达到了11个亿,成为全国书画产业的龙头老大。但是,随着欧美的金融风暴和次贷危机及国内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出台,大芬的书画产业也受到重创。随着国家对版权的重视,侵权问题、房产的租赁矛盾以及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像大芬这样的以书画形成的文化产业在全国有很多,如广西桂林的书画市场、北京的宋庄、河南安徽等地的农民书画村等,这些地方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复制和仿制为目的的流水线作业,有的甚至是多人联合制作书画。随着电脑技术和打印技术的普及,印刷技术也被应用在书画艺术的批量生产中。

  书画能不能作为一个文化产业?至今都是大多数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人士的讨论话题。对此批评者和否定者居多,赞同者甚少。像大芬油画村这样的文化产业基地,每年都会请一些专家来此研讨和开展讲座,但无一例外,都是扯一些题外话,能真正为其指出合适的发展路线的很少。其他一些地方也是如此。一方面是这些文化产业的真实存在,一方面是观念的巨大落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也是政府机构和有识之士促进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我们姑且把它们看成是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市场先行产物,它反映了市场需求,使国家垄断下的文艺创作有了一小片自由市场。当然光有这样的一小片是不够的,文化的产业化是社会需求,也是解决中国当前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的金钥匙。

  中国古代有没有这样的文化市场,或者叫书画产业呢?回答是有。但那时区分很清楚,所以不存在今天这种乱象,也不存在评价系统的无奈,更没有海外的热钱炒作,基本都是满足市场所需。比如汉代重厚葬,墓室建设速度也很很快,因此绘制墓室壁画的画工大有可为。又如书法很好的张芝不干本职工作了,当专职书法家,因为王公大臣都喜欢收藏他的作品,所以,他才辞职不干,专心研究草书。东晋时,文化教育积淀已很深厚,书画收藏之风炽盛,所以纨绔之家善书画者甚多。如王羲之父子、顾恺之等。其他如谢安、羊欣等皆善书法。唐宋时书画市场非常繁荣。唐代摹临、响拓之风兴盛,富宦之家争相屐藏名帖名画。明清时,书画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因而风水画、片子画大肆流行,比较大的市场在苏州、杭州、扬州、北京、山西等地,农业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书画市场也开始有了职业画家的称谓——利家画。画派也相应多了起来,像吴门、武林、金陵、新安、姑熟、松江、华庭、扬州、津门等都是明清时期的著名画派。名手林立,许多画家都是专职的,并不似今天,画家被国家供养着。当时只有少数画家在朝廷供职,但明显其社会影响力逊于以书画谋生的专职画家。可见中国现在的画院体制不适合市场规则,也不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党的文艺方针。有人担心,艺术市场化了会降低艺术的审美价值,商品画会变成垃圾画的代名词。这是一种古怪的心理,他们真正的担心还是怕饭碗被人抢走,怕他们高高在上的身份被剥夺。

  从古今对比看,书画市场有着一定的差别。今天海外的大型超市、酒店公寓等,都有着很大的商品化空间,所以才形成像广州的文德路,深圳的大芬油画村,福建的厦门莆田等这样的外贸油画市场。中国市场经济的开放,也带动国画商品化的市场,像广西的桂林就是一个专门的制造商品书画的专业市场,从业者数以万计。这些市场,尽管在国外的金融风暴或国内房产限购措施的打击下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仍然维持着一定的生产量。

  从从业人员的成分看,书画产业原来的从业者多是爱好书画的农工子弟,文化水平有限,甚至有些是并不爱好,但由于风气影响,而进入到这个行当的。但随着教育的产业化,扩招的美术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许多人也加入到这行。这不能不说是对那些自称专家学者的大学教授们的一个绝好的讽刺。更有甚者,一些退休下岗的专业人才,也开始在这里寻生活,使得从业人员身份更为复杂。有趣的是,老年大学的培训班也培养了大量的业余爱好者,由于有些人在政府有些身份,一转身就成为某某名家,招摇过市,抢走不少画工的饭碗。

  但这种市场只能算是一种较为低级的市场。书画市场还有另外一个中高级的市场,那就是由画廊、拍卖会组成的有一定质量的专业市场,也是收藏界关注的主要市场。画廊拍卖会是由西方传过来的,历史不很久远,但却影响巨大。因为许多书画家都是在某机构任职,在社会上小有成就,或者是知名书画家。更有大量的已故书画家,如今这些书画家已被炒到天价。如齐白石的作品,有的每平方尺已过千万,其他名家也在几百万或几十万不等。由于这些机构有较高的市场可信度,很多艺术家想走捷径,必然会设法进入这个系统,因此,这个系统也存在很多猫腻。另外,公共美术场馆和私营美术场馆,也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很显然,要让书画市场走出瓶颈区,还需要体制改革的配合。目前,造成书画市场不能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体制的腐败。一个画家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已成为区分其艺术高下的分水岭,这是不公平的。现在全国美展的评选屡屡遭到诟病,中国美协也遭质疑,甚至有人呼吁要取消中国美协。加上各级的画院设置,已经完全违反了市场规则。

  许多书画家拿着政府的津贴,却大力参与书画市场的买卖。由于体制的不公平,也促成近年来许多具有市场份额的书画家广收门徒,赚取高额的培训费。各式所谓的书画高研班、精英班层出不穷。由于这些导师们都拥有政府支援,形成严重的一边倒的局面,是典型的艺术腐败。它不仅是对艺术教育的挑战,也污染了书画市场的环境。

  目前,书画市场的评价系统十分混乱,所谓的艺术创作也让人堪忧。一些知名画家已没有任何所谓的创作,甚至以流水线的方式生产艺术品。许多精英班、高研班的学员并不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水准,他们扛着导师的牌子,以粗劣的模仿和所谓的个性欺骗收藏家。全国美展的作品有些只是来自于电脑加人脑的制作。由于缺少监管,部分评委与参选者不是亲友就是师生关系,而加入美协会员条件又是以参加国展为标准,因此国展就成了他们的饕餮大宴,其作品的质量可想而知。对收藏界来说,美协会员的头衔是首选标准,就更加助长这种不良风气,愈发不可收拾。今天看来,由于美协会员越来越趋向年轻化,美协会员的标准还是不是首要的收藏标准,值得思考。至少说,这些会员们的作品,若没有一定的时间积累、文化积淀,收藏前景是很不明朗的。

  好在中央也开始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蔡武部长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指示,值得我们学习探讨。相信中央也将会对文化体制腐败加大整治力度,美协、书协垄断的局面也将得到调整。

  对于书画家来说,艺术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往往几十年兢兢业业才可能有所收获,指望一夜成名是并不现实的。但书画家需要生存,年轻时从事书画市场的应酬,是以画养画的重要手段,但报酬肯定不会很丰厚。如今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只要他有美协会员的头衔,就可能被收藏家收购,作品的价位可以卖到几万元一平尺,这是极为不正常的。因此,收藏书画作品不但要关心作品的艺术内涵,还要看艺术家自身的艺术修养,就像买宝石一样,要关心矿口,还要关心矿口的新旧。一般来讲,同样品质的宝石,老矿口要比新矿口贵得多,相应的是具有市场潜力的老艺术家,投资线短,积累丰厚,稍加宣传就可让社会知晓,因此,也会很快成为投资的热点。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艺术批评,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况。一方面是具有一定话语权的理论家们,其中有些人已沦为御用文化人,只会说好话,没有批评;另一方面是一群乌合之众,对艺术界横批竖抹,全盘否定,这里面有收藏家,也有浑水摸鱼者,他们对艺术一知半解,靠弄乱艺术的评价标准趁机上位,这部分人是值得提防的。评价系统的不正常现象,也揭示出艺术市场的芜乱杂陈,理论家同样也会被金钱收买,成为金钱的奴隶。

  创作—批评—收藏是三位一体的,只有三位一体互相协调才能让艺术市场良性发展。随着国家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放开,艺术市场的发展是可以期待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书画市场多元局面,正是以后市场的预演。大浪淘沙,低端的艺术市场未必没有艺术大家。我相信,一旦体制改革到位,许多体制内的艺术家也不能再混日子,必然会参与到市场的竞争里来,艺术创作也会有新的面目出现,评价系统也将得到改观。那时,才是书画市场良性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已曙光在现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