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淮浙煤电SWOT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10 共8492字

  第 4 章 淮浙煤电 SWOT分析

  4.1 淮浙煤电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4.1.1 淮浙煤电的优势

  自 2005 年起,淮浙煤电经历了将近 8 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效益。尽管电量争取、煤矿扩能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淮浙煤电初步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以发电为核心的精干业务 、煤炭产销对象、人才储备等方面。分析如下
  
  ① 发电为核心的精干业务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如前文介绍淮浙煤电业务流程,顾北矿车间开采出煤,经过粗加工,按凤电车间用煤要求掺配,经约 15 公里铁路专用线运往凤电车间,凤电车间将煤燃烧发电经华东电网向浙江输电,淮浙煤电与华东电网签订电量购销合同,华东电网按时向淮浙煤电支付营业收入。

  淮浙煤电从华东电网取得营业收入后,根据所得和顾北矿及凤电两车间的成本支出及利润总额报董事会批准,将所得进行费用支出及利润上缴。

  

  目前淮浙煤电营业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售电所得,其生产交易流程使顾北矿不用为销售做工作,凤电也不用为购煤做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供售电是淮浙煤电的核心环节。

  浙江电网近几年对来自淮浙煤电的电量全部消纳,如图 4.2 示。淮浙煤电从 2008年开始供电,投产发电共计 6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基本稳定在 80 亿度电左右;2011 年之前为发电量稳步上升阶段,提示浙江区域经济增速需要的电量大于装机容量,即电力弹性系数>1,而从 2011 年开始发电量开始出现拐点,2012 年与 2011 年相比有约 4 亿度电量的降幅,反映出浙江经济增速下行,用电需求增速受阻的局面;2013 年与 2012 年相比从数量上分析高于往年约 3.5 亿度电量,但是却小于 2011 年约有 1 亿度电量,同样说明浙江经济还没有恢复到 2011 年增速;而通过对凤电的利用小时分析,2013 年利用小时数低于前二年,从电力弹性系数分析,2013 年的浙江区域经济增速没有达到国家的预期。

 

  作为淮浙煤电核心业务…发电,从其生产工艺流程和煤炭产量分析,发电几乎是其唯一的业务,基本上所有的营业收入来自于发电。同时淮浙煤电历经 10 年发展,以电为先的煤电联营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也具备向相关业务延伸的一定能力。

  ②雄厚的物质基础

  淮浙煤电共计 258 万千瓦装机容量,装机容量在安徽地区已投产电企中属最大,目前技术上是国际最先进的机组之一。得益于浙江电力市场容量,投产以来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比安徽省内的发电企业高,甚至超过浙江省内一些发电企业。反映了“皖电东送”项目优势和机组的高稳定性。

  顾北矿也按照最前沿技术配备采掘设备,投产后体现了较高的管理水平,获得了国家级的“特级高产、高效矿井”称号。对于淮浙煤电而言,顾北矿和凤电本质上为公司的两大车间。煤炭从顾北矿采掘后直供凤电,历年凤电煤炭消耗量如图 4.3.

  

  顾北矿本身并不具备市场主体地位,所以面对 2013 年煤价下跌的市场不利态势,顾北矿所产煤量全部配供凤电,不受外部市场影响,只要凤电发电,顾北矿就不受影响,处于极为稳定的状态。据统计,2013 年淮浙煤电共生产原煤 333 万吨,而实际上凤电 2013 年耗煤共计341 万吨,至少有 8 万吨煤炭从淮浙煤电外的煤矿购入,因受断层等阶段性影响,实际购入量远超此数。

  随着凤电二期投产后,用煤量达 600 万吨以上,顾北矿目前产能无法满足凤电用煤需求。缺口部分只能外矿购入,因淮矿为淮浙煤电股东公司,导致事实上的淮矿指定矿区和指定单价配供淮浙煤电,这是目前最大的隐患。后文将结合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简称 BSPI[8])进行分析,以理清发展思路。

  总之,淮浙煤电总资产过百亿,两省资源互补,使淮浙煤电具有先天优势。无煤炭供应之忧、无铁路运力之忧、配套顾北矿无市场之忧。其他煤电一体化企业无法企及,比如在新疆、宁夏等地的一体化企业不可能有浙江这样近距离电力市场。

  ③ 煤电一体化的制度创新

  淮浙煤电不是单独的电企或是煤企。单纯发电企业装机容量比淮浙煤电大的,仅浙能集团内就有北仑、嘉华等电厂,单机 100 万千瓦级的有六横、台二等电厂,差不多规模的还有兰电。也不是纯粹的煤矿,煤矿企业年产上千万吨的淮矿旗下就有顾桥矿、丁集矿等,淮浙煤电同样比不了,全国年产上千万吨的矿就更多了。比煤电一体,国内煤电一体化企业,淮浙煤电规模位居国内前列。

  依托两个股东集团的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两个股东集团在煤电两个行业均为佼佼者,浙能的赢利能力国内同行高居前二位,淮矿规模位居国内二十强。因而淮浙煤电实施专业化生产和经营上的委托管理,便于吸收两大集团优秀的管理文化,借力两大集团吸收国内外优秀管理方法,是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
 

  淮矿集团在煤炭行业里不仅规模、吨位是国内第一方阵,更在中国最复杂地质的黄淮平原的整装煤田上创造了一流的煤矿安全生产业绩,许多安全规章成为国家煤炭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浙能集团系浙江地区以电为主的能源企业。对电厂的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属国内一流,净资产获利能力比国家五大发电公司要高得多。每年电监会组织的大机组竞赛,浙能集团的金牌机组以机组容量比例计算远超全国五大发电企业。从资产规模看浙能名列浙江国企前茅,去年利润总额占浙江省属国企总量的 50%强。

  因此,有这样两个优秀的股东集团公司的管理支持、技术支持、文化支持。煤炭行业与电力行业上下游产业合作,确保了煤炭生产销售的相对稳定,破除了行业壁垒,实现了产业的有序对接,为增加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④ 人力资源储备

  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绝不是一个机械的资源汇集体。若仅仅将资源按逻辑顺序聚集在一起,然后打开资本的开关是不够的。需要的是资源的嬗变,而这种变化是不可能来自于注入资本之类无生命的资源的…能够递增的资源只能是人力资源…在人类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中,只有人才能生长和发展。”人力资源因素是如此重要。对于淮浙煤电而言,顾北矿依托淮矿集团,又因就地管理,对顾北矿而言,从来不缺人力资源,相反当时建矿之初还为淮矿分流人员,比较而言,煤矿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层次不太高,顾北矿从开始筹备就不缺人员。

  而凤电作为 600MW 超临界火电机组,作为技术、资金高度密集的一个行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而在 2004 年筹备初期仅依托浙能集团人力储备资源,内部选派了一部分管理人员,总计 28 人,显然对定员约 400 人的凤电,仅依靠浙能选派的管理人员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凤电经过近 10 年努力,通过对新入职大学生有序和富有成效的培训,辅以从其他电力企业招聘,初步形成了适应电厂管理及生产的人力资源格局。

  总之,经过约 10 年的经营,淮浙煤电构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顾北矿煤炭生产和凤电火力发电的人力资源网络。淮浙煤电在发展过程中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懂发电、熟悉煤炭开采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自此,淮浙煤电投资规模基本确定,煤电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进入稳定期。

  从 2004 年筹建,到 2008 年投产至今,淮浙煤电连续十载实现安全生产,取得了很多国家级的荣誉,而众多成绩取得离不开上述四大优势。

  4.1.2 淮浙煤电的劣势

  虽然淮浙煤电具有较明显的发展优势,但必须客观地看待这些优势。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表明,事物具有两面性,优劣势是相对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势很可能就转变成劣势,劣势同样可能转变成优势。淮浙煤电虽然拥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发电为核心的煤电一体的机制,以及初具规模人才储备,但缺乏现代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创新观念。分析认为,淮浙煤电虽然有政策和资源一体化优势,作为企业新模式,若没有认真对待,则优势瞬间即逝,进而威胁淮浙煤电的生存。目前,淮浙煤电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顾北矿产能不足

  前文提到规划设计煤矿产能为 600 万吨/年,然而 2013 年淮浙煤电下属顾北矿共生产原煤 333 万吨,缺口达到 267 万吨/年,这还未考虑经济结构调整完毕,浙江用电市场复苏后可能增加的燃煤量。为保证淮浙煤电企业整体利润,只能提振作为核心的发电产业,要发电就需要煤炭,而这 267 万吨缺口怎么办呢?

  只能外购,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输到凤电,向谁采购?按市场原则向价低者采购,因涉及到铁路运输及政策处理等因素,目前只能向淮矿集团采购煤炭缺口部分,这就出了难题,子公司向母公司采购!如何定价关乎淮浙煤电能否健康发展,后文将加以详细分析。顾北矿煤炭产能不足问题,已关系到企业后续发展能力。

  ②运输成本高淮浙煤电核心产品是电能,作为电能的输出车间凤电,通过煤炭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蒸汽的热能,最后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经 500kv 超高压输电接入华东电网,最终到浙江电网配供用户,本质上淮浙煤电为一个能量转变单位即把煤炭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火电厂最基本的原料为煤炭,煤炭由顾北矿生产送往凤电,凤电(图中评估区)所需要的煤炭从顾北矿运输到凤电依靠潘谢矿区铁路专用线进行运输。

  如图 4.4 顾北矿生产的煤炭从顾北站发往凤电,途经顾桥站再折向凤电,共计约15km 距离,目前铁路运输由淮矿铁运公司执行,目前合同价为 19.6 元/吨。凤电 4 台发电机组耗煤量(按 2012 年递增测算)达 675 万吨,铁路运输费用将达到 1.32 亿元。其运输合同单价按淮南矿区专用线整体计价,计价距离高达 48 公里,而实际从顾北矿到凤电距离又远远小于淮矿铁运公司的定价运距,如果按实计算铁路运输费用仅为 0.39亿元,换言之,有 0.93 亿元的利润空间,这需要争取政策支持,后文铁路运输纠正型战略将作详细分析。一方面是超短的运距没有给淮浙煤电带来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淮浙煤电产权的铁路权益没有相应回报,这就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有理、有据去争取政策支持,为淮浙煤电的发展战略提供思路。

  如何建立基于需求的有效供应机制,最终将铁路运输纳入市场交易,建立公开透明的铁路运力交易市场,健全运力监管,从而减少煤炭运输成本,使原来隐性定价行为变成显性的市场价格传导,这是发展方向。总之,铁路运输目前定价偏高的情况,削弱了淮浙煤电的竞争能力,短期内通过政府定价行为争取政策支持,长远分析有待于引入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化改革,后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③企业内部创造力与发展协调能力不足

  源于两家国企的管理体制与淮浙煤电快速发展的不适应,表现出协同能力弱的特点,市场经济发达的浙江区域的国企对市场敏感度较高,而安徽区域的国企管理更似行政机构,因此有时表现出对彼此管理方式方法不理解,进而造成浙能管凤电,淮矿管顾北矿,各管一方无法在竞争市场上形成合力。

  以顾北矿产能不足问题为例,要用发展目光,采取市场的思路,前瞻性地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不能因循守旧于“淮矿管煤,浙能管电 ”固化思路,更不能做关联交易,造成淮浙煤电战略管理失误,导致淮浙煤电发展停滞,甚至于倒退。

  煤电一体化的实施,这几年的发展证明是成功的,但应该看到因均股等原因,凤电由浙能管理,而顾北矿由淮矿控制,在国民经济向上时双方利益诉求一致,发展无阻力。当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时,因两集团利益诉求不一致,将导致淮浙煤电出现内部矛盾,进而影响淮浙煤电整体利益,甚至导致企业发展受阻。这就要求围绕核心产业,用市场这只无形手进行调节,同时也要求两大股东集团摒弃固有的一些不符合经济规律的管理,通过煤电一体化独有的企业文化,两省协同让煤和电真正一体化,从而使淮浙煤电成长为在市场中经得起考验、能抗风险的实体。

  4.2 淮浙煤电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4.2.1 淮浙煤电的机会

  国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为煤炭和电力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淮浙煤电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主要表现为:

  ① 电力市场潜力巨大

  首先,淮浙煤电所发电力全部供给浙江,而作为资源小省的浙江严重依赖省外资源。对于经济大省的浙江而言,一方面受制于环保压力,浙江省内无法进一步扩大火电装机容量;另一方面因为浙江民营经济的强大发展潜力;同时,放眼整个华东地区,作为煤炭资源最大省的安徽有着得天独厚的近距离优势。

  其次,国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倡导绿色环保节能高效,为淮浙煤电提供了更大的政策性发展空间。据有关研究报告测算:脱硫电价、脱硝电价、除尘电价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皖电东送”项目…淮浙煤电二期的投产,这是最大的政策红利,相当于一道门槛,确保资源大省安徽向市场大省浙江供电,有力地保障了淮浙煤电的盈利空间。

  ② 煤炭单价下行

  前文提到两省规划的 600 万吨煤产量相比,淮浙煤电动力煤目前年缺口达到 267万吨,尚未考虑经济结构调整完毕,浙江用电市场复苏可能增加的燃煤量。那么缺口部分煤量必须到市场上解决,而煤炭单价下行可以提供更多的盈利空间。那么煤炭单价下行倒底是什么情况呢?

  查 2014 年 7 月,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 BSPI 显示情况,发热量 5000 大卡每公斤动力煤主流成交价格分别报收:港口最低 430 元/吨、最高 455 元/吨。以最高价计,与淮浙煤电内部合同价为 588 元/吨(4800 大卡每公斤)相比,有 133 元/吨的直接差价,折算后外购有 4.03 亿元利润空间,因此战略机会难得一遇。

  因此煤炭单价下行,对淮浙煤电而言,现阶段机会大于挑战,如何将机会转化为利润,后文分析。

 下图 4.5 为秦皇岛煤炭网提供的,从 2008 年到 2014 年近 6 年的 5000 大卡煤炭的煤价走势历史曲线图。图中曲线可分析得到,从 2011 年中旬开始,5000 大卡的动力煤一路振荡下行,到 2014 年 8 月跌到底谷单价仅为 430 元/吨左右;从 2009 年初开始直到 2011 年中旬,5000 大卡的动力煤一路振荡上升,到 2011 年中旬,最高上升到峰顶单价达750元/吨左右;而2008年年中受当时中央政府40000亿元的经济剌激计划影响,5000 大卡的动力煤最高跃升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单价达 940 元/吨左右。

  目前煤炭供求关系没有根本性改变,促使煤炭买方市场格局无法改变,煤价上涨的动力不足。尽管国内也有大型煤企试图逆市场走势,持续小幅上调煤炭价格,但强行调价仍难掩供需矛盾,在北方几大煤炭港口,煤炭实际交易价要比 BSPI 挂牌价低。

  受煤炭过剩的生产能力的影响,价格战继续中的煤炭市场,煤炭消费的增长乏力,加上进口煤的影响,煤炭市场的下行压力逐渐增加。尽管在政府的支持下,国内动力煤市场稳定可能性较大。目前,虽然煤炭市场有许多有利因素的支持,但现实需求的低迷使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依然突出,煤炭市场价格上涨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点。此外,国家提高进口关税的救市政策和大型煤炭企业的限制生产的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对煤炭市场支持效果还需通过时间检验。因此,在供需基本面没有明显改善之前,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煤炭供求关系的改善前景不乐观,趋稳可能性极大。

  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作为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未来几年或十几年能否再现黄金期,主要是看供求关系能否好转。基于目前的情况,针对煤炭单价下行国情,结合淮浙煤电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发展战略,确保淮浙煤电立于不败之地。

  4.2.2 淮浙煤电的威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具有两面性,有机会必有威胁,具体有:

  ①环境成本上升环境成本,指的是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服务功能下降的价格9. 环境成本分为环保成本和退化成本。环保成本指为保护环境而支付的价值。淮浙煤电作为燃煤发电企业,在生产出最终产品…电能过程中,同时生产出在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SO2、NOx 及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淮浙煤电为了确保烟气的达标排放,必须加装相应的环保设施,如用以脱除烟气中的 SO2 的 FGD 装置,一次性投资达 8 亿元;再比如为了去除烟气中的 NOx 的SCR 装置,一次性投资达 4 亿元;为了去除烟气中的烟尘的电除尘装置,一次性投资达 2 亿元。单是一次性投于环保设施价值就高达 14 亿元,这仅是环境保护支出的一次性固定设施费用。

  为了使环保设施能够正常运转,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相应材料,如石灰粉用于脱硫,氨水用于脱硝,以及电能消耗。仅仅是石灰粉和氨水费用每年达 721 万元。这是环境保护支出的后续使用费用,非但无法下降,而且因市场因素每年看涨。

  对于环境保护,国家按照污染总量控制环境目标。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不断地提高环保标准,比如烟气中烟尘控制标目前是 30mg/Nm3,同时重点地区如沪浙地区已按5mg/Nm3标准执行,随着标准进一步提高,在原有的环保设施上无法达到如此超低的排放,怎么办?只能依靠技术改造、设备升级,而要达到超低排放则需要追加投入 2亿多元进行改造,这是标准提高的环境保护支出。

  退化成本指污染环境造成损失的价值和为环境复原需要支付的价值。目前对于淮浙煤电而言,主要以排污费形式行政缴纳,由政府统一规划进行环境治理。自然环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间和生态效能,具有长期、多次使用的特征,为了保护环境,政府收费后以绿化、加装设施等形式进行环境优化,这笔费用目前为 800 多万元。

  灰渣石膏的处理,目前交由专业环保公司处理,每年约支出 150 万元。随着科技进步,通过灰渣石膏的综合利用,慢慢变废为宝,可以设法由支出变化盈利。

  可以预见,随着对环境保护要求提高,环保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费用将会增加,这是淮浙煤电的又一大威胁。

  4.3 淮浙煤电 SWOT 分析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得如图 4.6,大致上给淮浙煤电制定几种可以选择的战略:

  4.3.1 优势机会(SO)战略

  该战略旨在发挥企业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的外部机遇,可以被称为一个成长型战略。淮浙煤电采用这种战略的依据 4.1.1S①、4.1.1S②、4.1.1S③、4.1.1S④、4.1.2O①、4.1.2O②。通过自身的优势和外部机会综合发力,淮浙煤电可以主动采取积极策略,一方面增加机组的利用小时,另一方面继续扩大核心发电业务的空间。前文分析了皖浙两省煤电形势,现阶段采取大规模的扩张战略,条件欠成熟,主要受制于核心业务…发电增长乏力。

  4.3.2 劣势机会(WO)战略

  这种战略是通过外部的机会来弥补企业本身弱点。也称之为纠正型战略。淮浙煤电采用这种战略的依据是 4.2.1W①、4.2.1W②、4.2.1W③、4.1.2O①、 4.1.2O②。利用目前煤炭单价下行,淮浙煤电引入市场煤机制,提高自身盈利水平。同时,利用淮浙煤电凤电二期投产规模容量成倍增加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皖电东送”有利政策,把握好浙江电力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方面要做好浙能与淮矿的协同工作,另一方面抓住现有有利时机,建立内部市场煤和铁运市场机制,进一步扭转劣势,提高淮浙煤电的竞争能力。

  4.3.3 优势威胁(ST)战略

  这一战略是利用企业本身拥有优势的影响以避免或减少外部的威胁,也称之为扩散经营战略。淮浙煤电采用这种策略的依据 4.1.1S①、4.1.1S②、4.1.1S③、4.1.1S④、4.2.2T①。在市场竞争中,淮浙煤电产品输出对象…浙江电网,不仅仅要看服务的价格,更注重于本身的电力需求市场规模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近阶段通过二期投产形成的装机容量增加争取发电利用小时数。利用淮浙煤电自身优势,一方面通过优势发挥抵消威胁,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变废为宝,将客观的威胁变为事实上机会。如此淮浙煤电完全可以抗衡面对的威胁。

  4.3.4 劣势威胁(WT)战略

  这个战略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内在劣势和外在客观威胁的防御性思路。也称为防卫型战略。淮浙煤电采用这种策略的依据 4.2.1W①、4.2.1W②、4.2.1W③、4.2.2T①。采取此种战略纯粹为被动挨打型战略,根本无济于企业的发展,运用此种战略说明企业已内忧外患,基本是濒临破产重组边缘。淮浙煤电明显不属于此类情况。

  4.3.5 淮浙煤电可选战略

  综合淮浙煤电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客观环境机会与挑战,做强核心发电业务具有战略意义。围绕淮浙煤电应抓住煤价下行机会结合自身的配套煤矿产能不足的劣势。较长一段时期看,适宜采取劣势机会战略,即纠正型战略。

  近阶段分析,充分利用自身发电装机容量成倍扩大的优势,鉴于“皖电东送”项目约 92%的电量通过计划配给,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争取机组容量倍增后的应得市场份额,是当前重中之重,掌握先机采取“小踏步”的成长型战略(优势机会战略)。简单说在现阶段国民经济大背景下,虽然不能达到 1+1>2 的效果,但是必须达到 1+1>1 的效果。换言之,淮浙煤电 2013 年 2 台机组利用小时数为 2×6119h,按照倍增逻辑 2014 年 4 台机组则理论上为 4×6119h,因国民经济影响,机组平均利用小时预测只有 5000 小时左右,那么淮浙煤电必须达到平均利用小时数,总利用小时数为 4×5000h.按此测算 2014 年淮浙煤电总利用小时数至少要到 20000h,比 2013 年总利用小时数上一个台阶。而淮浙煤电近期则是稳固计划内利用小时,做大市场份额,抢得先机。

  当国民经济整体向好时,利用煤电一体化制度优势、浙江电力市场容量大,采用成长型战略,迅速做大淮浙煤电,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利用小时>5500h.事实上,优势、机会、劣势和威胁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四个方面相互转化,桥梁是市场(如图 4.7),终极目标是顾客。

 

  企业内部优劣势、大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辩证法中作为矛盾对立面而存在,徜若淮浙煤电没有把握好机会,错失良机或被其他企业捷足先登,机会马上转化为障碍,一旦大好机会丢失,就有可能因此而丧失企业优势,退而转化为劣势。比如淮浙煤电在煤炭市场上升期,缺煤对企业是一个威胁,使企业成本增加,而当煤炭市场进入下行通道,对企业又是一个大好的机会,瞬间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同理,企业规模大可以抵御各种风险,对企业是优势,但当市场上供过于求,造成产能过剩,马上转为企业劣势。可见四个要素是有机统一的辨证关系。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内外部情况,方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