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代工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19 共401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代工企业富士康的发展战略研究
【第2部分】富士康未来发展战略绪论
【第3部分】企业战略理论概述
【第4部分】富士康的情况介绍
【第5部分】富士康发展环境分析
【第6部分】富士康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第7部分】富士康公司的发展战略分析与选择
【第8部分】富士康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措施
【第9部分】 代工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

  富士康集团是在IT代工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是一个完全依靠对外贸易生存的公司。本文以富士康为研究对象,在查阅资料和实际工作检验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于相关人士的了解,运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济管理等相关理论,分析过程中运用SWOT分析的手法,探讨了富士康发展战略的问题。

  首先介绍了结构追随理论、竞争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战略联盟理论等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和主流观点,并介绍了关于企业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竞合性、风险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以及制定战略的一般性方法和步骤。其次介绍了富士康的背景、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富士康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工厂,是制造计算机、通讯等6C类电子产品的专业制造企业,富士康在全球设置了十多个子公司,业务拓展广阔。富士康结合自身优势及业务特点,推行“三区设计、两地研发、全球组装交货”的全球发展战略,前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存在着对单一目标客户的过度依赖,人力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升值对企业代工毛利的消耗,人才本土化未完成等一系列问题。

  然后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行业竞争环境等几个方面对富士康经营的外部经济环境进行了宏观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还很多,世界经济的增长方式和格局将也有变化和调整,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和产业转移也表现出很多新特点。这种经济模式的转变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其在制造业领域再创辉煌的契机。另外,新材料、新技术是促使企业前进的新动力。国内形势方面,我国当前经济走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也面临诸多困难。出口形势严峻,人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持续增长,企业税负加重,外贸出口很难回到以前高速增长水平,原有沿海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不得不在今后很长时间内接受严峻的考验。低速稳定增长或者某个时间段的负增长将是长期趋势,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制定增加居民可分配收入的政策,显得困难重重。因此,从外部环境的分析可以得知,纯代工企业在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政策优势不再,企业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需要提高企业技术含量,代工的这种耗费大量社会资源的企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进而从资源、内部管理了、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方面分析了富士康经营发展的内部环境。富士康公司具有较优越的全球硬件布局及中华区硬件资源布局,各项园区设施建设及配套都较为完善,为其生产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前提条件。其人力管理方面以人为本的留人策略,当前已有且应用成熟的各套IT系统,在公益事业推广、绿色经营等品牌塑造措施,以及其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理念,都为其市场竞争和发展壮大提供了有效的内部环境资源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其基于生产运作管理、信息化协同、监督运行与考评三大流程的内部管理模式。这些都有利于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但富士康内部环境资源也存在些不利因素。如其本土差别化的用人政策,高效信息管理的缺失,各类负面事件对品牌资源的冲击,过于严苛、缺乏柔性的企业工作文化理念等。

  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周边公司不断上调的薪资,富士康的生产成本压力日渐加大,优秀员工的辞职率有不断攀升的趋势。

  通过以上对公司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分析,以及公司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手法和公司战略选择的原则,我们得出结论,从近的战略来看,公司需立足于代工行业,深耕制造业,通过代工来于国际大厂商学习,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其政府资源、内部管理、生产弹性是其优势;长远战略来看,代工毛利己经被持续上升的成本所吞噬,今天的沿海经济开发地区的战略转型升级,也是十年后中西部地区的选择,再去寻找人力成本的价格洼地比较困难,为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自有品牌战略是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企业需要在市场、渠道销售、组织建设上设立具体的战略。对于这一部分的具体战略选择与实施,论述得不是很充分,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做近一步的探讨。但公司整体战略是要朝自有品牌之路前进,没有鲜花和掌声,在寂寞中前行,漫漫长夜后才是黎明。


  参考文献:
  
  [11詹姆斯·弗·穆尔;梁峻等译.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J].北 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8年.
  [3]Chandler,A.Strategy and structure: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IndustrialEnterprise [MJCambridge,MA:MIT press , 1962.
  [4]汪涛.市场演进中的竞争战略[J].中国软科学,1997,(2).
  [5]张兰霞·新管理理论丛林研究[D].辽宁大学,2000.
  [6]赵勇.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3.
  [7]Prahalad,C.K.&Hamel,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66):82.
  [8]袁晶.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分析[J].企业管理.2001(7):23-27.
  [9]洪浩,刘巨钦.从战略联盟到企业集群:大中型企业竞合的新选择[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3).
  [10]袁兢业.基于技术创新联盟的企业竞争力构建[J].改革与战略.2005(9):74-77.
  [11]刘子新,陈菲琼.企业战略联盟的共生模式浅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7):58.
  [12]王晓键,郭跃华.社会网络视角下战略联盟关键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0):8-11.
  [13]刘益,李垣,杜旖丁.基于资源风险的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J].管理科学学报,2003⑷:34-42.
  [14]杨慧.企业治理系统理论研宄[D].天津大学,2003.
  [15]陈梅兰.系统科学与循环经济范式[A].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16]叶立国.系统科学理论体系的重建及其哲学思考[D].南京大学,2010年.
  [17]任迎伟,冯俭.企业战略决策中的主观性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33-36.
  [181迈克尔,波特,詹姆斯·赫斯克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 口
  [19]龙勇,李薇.竞争性双寡头的联盟绩效研宂[·)].中国管理科学,2007(5).
  [20]周俊.关于互补品战略的探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8:37-41.
  [21]Dussauge P,Garrette B,Mitchell W.Learning from competing partners:outcomes and urations of scale and link alliances in Europe,North America and Asia[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
  [22]项保华,李庆华.波特模型及其改进[J].中国工业经济,1999,11:23-27.
  [23]项保华.战略与环境:五力竞争还是六力互动[J]·北大商业评论,2005,11:31-35.
  [24]乔惠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选择[J].《中外管理导报》,2002年第1期,50-51.
  [25]谭介辉.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J].《上海综合经济》,1998年第3 期,38-40.
  [26]齐二石,朱文秀.生产与运作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27]柯清芳.论生产运作管理对企并竞争力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07):039.
  [28]刁冠文.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方法的选择——JIT,MRP11,ERP的选择[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005.
  [29]Zinta S.Byrne.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across levels of organizational cynicism[J]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08,23(1).
  [30]Peter J.Murray,Complexity Theory and the Fifth DiscipIine[J].Systemic Practice and Action Research, 1998,275-293.
  [31]Hamel G .Com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partner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83-103.
  [32]KogutB,Zander U.Knowledge of the firm·combinative capabilities,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J].Organization Science, 1992(3):383-397.
  [33]Kogut GJoint Ventures: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8.9:319-332.
  [34]Grant RM.Toward to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7):109-122.
  [35]Argyris C,Schon D.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 [M].1978,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36]NicolajSiggelkow.管理案例的说服力[〗].管理世界,2008(8).
  [37]袁界平.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成因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5(2).
  [38]夏建胜,秦辉.企业品牌延伸的若干策略[J].经济问题探索,2006,(03).
  [39] Nancy Staudenmay,Mary Tripsas,Christopher L.Interfirm Modularity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Product Development^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ition Management,2005,(22):303-321.
  [40]Richard N langlois.Modularity i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0rganization,2002,(49):19_37.
  [41]彭纪生,吴林海.论技术协同创新模式及建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5):13-16.
  [42]王大洲.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机制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6(5):780-785.
  [43]郑刚,梁欣如.全面协同:创新致胜之道——技术与非技术要素全面协同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8):268-271.
  [44]孙强,杨义梅.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效应研宄[J].武汉理工大学报,2006(3):82-84.
  [45]胡凯,尹继东.民营企业的创新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6(352):120-121.
  [46]杜超.创新战略研究[J].技术创新,2004(8):21 -46.
  [47]张光明.扩展型企业的复杂系统特征及管理哲理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04(3):40-42.
  [48]廖沾.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01(6):33-34.
  [49]Moore James F.The Death of Competition: Leadership 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Ecosystems[J].Internationa]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1996:19-22.
  [50]Richard R Nelson,Sidney G Winter.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J].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1982:29-32.
  [51]Kanter R M.Collaborative advantage:The art of alliances[J].Harvard Business, 1994:45-49.
  [52]Tse,Edison.Grabber-Holder Dynamics and the Network Effect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Control,2002:33-3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