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旅游管理论文

巴彦淖尔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25 共390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巴彦淖尔市文化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第2部分】内蒙巴彦淖尔市文化发展研究绪论
【第3部分】城市文化建设相关文献综述
【第4部分】巴彦淖尔市文化资源概述
【第5部分】巴彦淖尔市文化建设现状
【第6部分】 巴彦淖尔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7部分】巴彦淖尔市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第8部分】巴彦淖尔市文化构建策略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巴彦淳尔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巴彦淖尔市的文化建设,主要以河套文化为文化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活动。包括新建河套公园、黄河湿地公园、实施遗产保护工程,建立黄河博物馆,启动阴山岩刻申遗,还是发展农业休闲产业,都紧紧围绕巴彦淖尔市河套文化的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饮食文化、岩刻文化。虽然政府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巴彦悼尔市丰富的文化资源来讲,其所取得的文化建设成就仍然是比较单薄的。结合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四个层级,本研究得出巴彦淖尔市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5.1 城市精神缺乏差异化界定
  
  巴彦淖尔市的文化建设是以河套文化为主题的。然而,进一步地探究巴彦淖尔市的河套文化的精神内层,则会发现文化建设的策划者和发起者对河套文化的城市精神缺乏差异化的明晰界定。

  何谓河套文化,作者依据查阅文献,发现河套文化有五个文化要素,分别为草原、黄河、阴山、战争、移民。巴彦掉尔市集这五个文化要素于一身,是典型的河套文化区域。河套文化是巴彦淖尔城市精神的一个重要文化源泉,但是政府的文化建设对城市精神的提炼却不应止步于河套文化本身,而应当发掘出河套文化的具有巴彦淖尔市地区特色的“巴彦淖尔精神”.以上我们提到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四个层面是由精神层向物质层层层渗透的。

  因此,要想把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做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定义清晰地、具有差异化的城市精神,从而形成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内核。并以此来层层指导制度政策的出台、市民行为的规范以及物质层面的建设,并以此来使该城市文化与其他城市文化明显的区别开。而巴彦淖尔市在这个方面所做的工作还相对较少,城市精神层面的差异化定位还未形成。

  5.2 缺乏统筹全局的战略规划
  
  5.2.1缺乏事前旳统筹
  
  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长期性的目标和实现过程政府没有明确的蓝图,.也没有制定统筹全局的战略;对表达和传递的价值概念模糊,前后年之间的文化建设没有主题上的衔接和文化内涵意义上的传承;缺乏宏观和整体的设计和考虑,设计考虑不够全面,论证不够充分,浪费资源严重。

  5.2.2缺乏事后的反馈
  
  事后反馈是文化建设整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反馈机制的文化建设是不完整的过程。任何事情都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都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为了能做到顺应时势,适应文化发展以及人们文化需求的发展变化,政府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设的时候反馈机制,这样才能做好文化建设。巴彦淖尔文化建设部门在事后反馈的信息汲取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2.3科学决策水平不高
  
  因为一些官员只考虑在任期间的利益,没有考虑到今后的长远利益,导致一些决策都是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没有考虑到适用性。政府只管眼前的事,完成眼前的目标,牺牲了长远的利益,事前没有充分的评估和分析,这往往导致了短视工程的出现。

  5.3 城市文化的推广力度不足
  
  在巴彦淖尔市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传播推广的力度相对不足。这一点突出地表现为本市的市民对本市的城市文化的印象不深、理解不透。这一方面有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城市精神缺乏差异化的精神界定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在于政府在对城市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的推广力度不够。

  5.3.1传播手段单一
  
  巴彦淖尔市当地的很多人都了解一些文化建设的内容,但能详细阐述或解释文化内涵的人少之又少。因为一直以来的传播渠道就是电视广告、报刊介绍,渠道非常单一,通过这种渠道了解的人也有限。一些人虽然知道有这种节庆,但不知道活动的具体内容和传递的具体信息。营销活动内容单一,对普通人不具有吸引力。营销节庆活动大多为传统的文艺晚会,形式和内容缺乏新意,无法吸引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综艺晚会的形式为台上表演,台下观看,缺乏互动和沟通。组织形式老套,模式固定。
  
  5.3.2运营模式简单
  
  文化建设主要靠政府主导,财政投入,部门配合。部分企业通过投入赞助费、冠名费等方式加入了活动,这种模式较为简单。很多企业虽然投入了钱,但没有决定权,也只有冠名权和一些在宣传品上使用广告的权利。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没有充分的调动,没有形成文化的产业化道路。

  5.4 未能引起市民的广泛互动
  
  由于政府在城市文化方面定位的不明晰,以及在制度层面上的缺乏统筹安排,品牌意识薄弱,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使得政府在城市文化建设的推广效果相对欠佳。

  为了验证巴彦掉尔市的文化建设情况,作者曾经对巴彦淖尔市群众进行随机访谈,共访谈群众76名,询问其对巴彦淖尔市城市文化精神理解和认识,以及对政府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宣传内容。绝大多数的市民表示并不清楚本市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并表示这些主要是政府的工作内容,并不关具体市民的事情。可见,政府的文化建设未能真正地深入到市民内心,影响到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知改变,更未能将城市的文化宣传内容内化成市民的行为改变。城市的文化建设变成了完全的政府行为,而未能够真正通过文化的建设和宣传给市民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行为规范。

  5.5 政府的文化建设停留在物质层面
  
  城市的文化建设共分为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然而,具体到巴彦掉尔市的城市文化建设成果,主要还是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建设上。政、府以河套文化为文化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活动,包括新建河套公园、黄河湿地公园、实施遗产保护工程,建立黄河博物馆,启动阴山岩刻申遗,还是发展农业休闲产业,都紧紧围绕巴彦淖尔市河套文化的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饮食文化、岩刻文化。

  然而,这些成果都只是物质层面上的成果。根据文化建设的分层情况,我们可知,城市文化建设的物质层是文化建设的最外层,同时也是城市文化中最容易改变的层级,并不具备很强的稳定性,而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精神层才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它能够深入地影响到城市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规定、内化成为城市市民的行为规范、最终体现在城市建筑及公共设施的建设上。因此,可见,巴彦掉尔市对政府的城市文化建设尚一处于较为浅层的位置,并未能够做到从文化建设的层次深处重新梳理塑造具有巴彦淖尔特色的城市文化,文化建设需要走的路还相当的漫长。

  5.6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能力不足
  
  政府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即要求保证本城市在文化特色、城市精神上的一贯。性,又要求在具体文化表现方面能够日新月异,真正树立起本城市的文化品牌。

  随着城市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提倡日益加强,政府对城市文化建设也日益重视。然而,在目前巴彦淖尔市的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的各个部门以及全体市民进行通力配合才能够得以塑造,成型。然而,在打造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城市精神缺失、缺乏统筹安排、城市推广的力度和意识不足、文化建设止于“点”而非“面”,止于物质层面而其他文化建设层面相对匮乏的程度,这究其根本原因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人才的缺乏,市政府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过程中经验缺乏,文化品牌打造的能力相对不足。

  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5.6.1现代化技术运用少,技术支撑力度不够
  
  巴彦掉尔市的现代化水平低,安全性低,技术科研投入不足,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对于现代化技术运用的少,还停留在传统思维中,习惯用传统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没有看到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发展和进步。配备的专业人员少,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对电脑使用都不熟练,更别说运用其他技术了。

  5.6.2专业人员少
  
  人的问题永远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也是最不具可控性的问题。因为和顾客的接触点就是人,要营造的形象,就是通过这些接触点,通过这些时间、人物、发生的事件来让顾客体验的。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人们会因为对一些人产生反感,从而对这些人传递的价值产生排斥的心理。再好的剧本,也需要有专业的演员来演绎。没有专业的人员,提供不了专业的服务,预计的设想终将成为空想。政府部门的考录和退出机制较为僵化,部门内人员结构不平衡,年轻人少,有经济管理或营销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更为稀缺。

  5.6.3文化后备力量弱,大学、科研机构少
  
  文化的后备力量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的发展趋势,支撑文化发展的不仅仅存在于普通人之中,但也存在于一些文化学者的带动之中,存在于文化氛围的影响之中,存在于口口相传的口碑之中。文化的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学和科研场所,但在巴彦淖尔市,当地只有一所大学即河套学院,该校2012年被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大学。当地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致使科研后备力量弱,科研成果有限。当地的创新能力欠缺,研究开发程度低,有的时候存在效仿、照搬情况,专门研究当地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人的数量少,研究出成果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5.6.4政府部门之间有效协调沟通能力差
  
  文化建设不只是涉及一个部门,而是涉及相关的一些部门。如宣传部、广电局、工会、林业局、农业局。在建设的过程中,部门之间容易各自为阵。有明确的职能划分的时候可以做到互相配合,如果产生职能之间的空隙,要么无人问津,互相推矮,要么都来插手,多头管理。部门之间协作能力较差,部门领导人都从各自的出发点和部门利益考虑问题,导致配合力不强,整体的效能降低。

  5.6.5社会其他力量没有参与,资金支撑力度不够
  
  没有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有些完全是政府建设,有些企业冠名,但大多靠财政拨付支持。而反观社会上的一些人虽然有闲散资金,但不知用于何处而不知所措。政府没有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和引导投资。中介组织力量发挥不到位,中介组织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民间组织少,没有形成规模,一般群众的意见难以体现在建设中,交流和反馈机制缺乏。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缺乏话语权。工程建设缺乏监督和管理。

相关标签:文化建设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