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银行财务绩效管理理论基础(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21 共6956字

  2.20 世纪 70--90 年代,国有银行开始逐渐向商业银行过渡,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了,影响了国有银行对银行业的垄断地位。各商业银行开始争抢客户,扩大市场份额,促使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各银行的管理层开始加强了对财务绩效评价工作的认识。这一时期的财务绩效评价主要以考虑经营指标为主,商业银行内部开始加大了对员工的奖惩力度。

  3.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国有银行已基本完成了到商业银行的过渡,在这一时期,由于大规模争抢客户,忽视了风险存在,最终引发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各家银行的盈利能力开始下降,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大,银行的经营管理层开始加强对利润指标完成情况的重视,其财务绩效评价的关注点开始从扩大银行规模转变为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的稳健、均衡发展。为实现经营发展这一目标,银行在满足金融监管当局要求的前提下,开始推崇以财务指标为主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4.进入 21 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银行的经营管理压力急剧增加,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这就需要有新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来替代现有的评价机制。我国银行业的两大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先后制定了《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和《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2.1.4 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相关方法

  目前应用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中,较为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的评价方法:

  一、比较经营指标法。

  比较经营指标法在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中往往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用来增强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比较经营指标法的过程是:"首先计算出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某一具体的财务比率,比如总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存款增长率等,并将这些指标与自身历史情况进行纵向对比或与同时期的同类银行进行横向对比,由此对其整体经营情况做出评价和判断"该方法数据获取较为容易,评价和分析结果也比较清晰。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计算得出的单一指标,不具体较强的说服力,很难全面、客观地反映评价银行整体财务绩效水平。

  二、沃尔评分法。

  1928 年,亚历山大沃尔提出了评估企业偿债能力为主要指标的沃尔评分法。该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了银行财务绩效评价领域。该方法选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所有者权益周转率、流动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和产权比率 7 项财务指标,分别给各指标赋予不同分数的权重,同时对各指标给予标准化的比率;然后将每个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比率相除得出每项指标的相对比率,再与各指标的分数权重相乘求出各财务指标的分值,最后加总求和,得分越高,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该方法在银行财务绩效评价领域中得到了运用,其优点为主要为:重点评价了银行的流动能力,为银行财务绩效评价提供了有效框架。其不足之处在于:未能将银行的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结合起来;在某项经营指标发生极端偏离的情况下,会使得总评分有悖常理。

  三、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于 1903 年,被美国杜邦公司首次提出,并应用于一般的企业,美国学者戴维·科尔在 1972 年,将该方法运用到银行业中。其基本思想是:"以每股收益率为出发点,将该指标层层分解,以满足经营管理者通过财务分析进行财务绩效评价的需要".该模型将普通股收益率与资产收益率这两个用以衡量银行整体获利能力的指标纳入其中。这种方法对银行经营中的多个方面表现及各个方面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给予了很好的阐述,有助于银行的经营管理层发现其在经营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该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过分重视对银行短期的财务结果评价,未评价其长期的价值创造能力。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中可以发现以下两点规律:

  第一,国外研究银行财务绩效考核的比较早,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方法中涉及到了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绩效的考核过程中更加重视战略目标和管理层行为的联系,指标体系中应用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形成了较多的分析模型和分析体系。

  第二,国内的银行长期以来都是国家的一个工具,直到四大国有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市场的独立主体。因此,国内对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考核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侧重于财务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该问题在我国银行业十多年的金融改革中依然存在,各位专家也针对问题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操作办法,但主要原因还是国内的银行业,长期以来受到国家政策的"照顾",还未能独立"行走".

  2.2.1 国外银行财务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银行财务绩效问题的研究成熟于上世纪中叶,初期多数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如 Alhadeff(1954)以总费用和信贷投入的比率作为平均成本的指标,贷款和投资等收益资产作为产出的指标,通过研究美国 210 家银行 1938 年至 1952 年的数据,认为美国银行中存在产出的规模效率递增和成本的规模效率递减。

  到了 20 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间,银行的监管被逐渐放松,出现了大量的银行破产和问题银行。西方学术界开始意识到银行财务绩效评价的问题,他们试图使用财务绩效评价来考核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以保证银行的持久竞争力。

  1978 年,美国着名的骆驼评价体系(CAMEL)诞生,从五个层面来综合反映银行的财务绩效水平,包括有资本的充足率、资产的质量、管理的水平、盈利性水平和流动性水平,并且按照评价的结果设置了五个档次的银行,促进了银行之间的分类竞争。

  Schweiger McGee [1990]以总资产作为产出对象,研究了美国 5000 余家银行成本费用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银行业中,单一制银行的费用成本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然而分支行制银行费用成本的规模效应却不明显。

  在 1992 年,Robert Saplan and David P.norton 冲破了传统财务评价体系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该评价体系不仅综合平衡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而且把管理绩效与长远发展的战略紧密联系起来。平衡计分卡主要由财务指标、内部流程指标、客户指标、学习和成长指标四个部分构成。

  该方法在指标的设置过程中考虑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将企业的长远目标与各利益相关人联系起来,综合考虑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长期目标与短期行为之间的平衡。

  Grady(1996)指出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评价需要综合考虑银行的战略目标和管理层的经营行为。战略目标经过层层沟通,使银行的发展战略转化为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最终传达到最基层的员工,使之成为银行全体员工的行动指南。

  Kelvin Cross 和 Richard lynch[1998]提出了财务业绩金字塔的概念,在财务业绩金字塔的顶端是企业战略目标,中间是战略目标分解而成的具体目标,底层是基层员工的作业指标。为了使得财务业绩金字塔的财务绩效考核方式更加合理,他还提出将战略目标与财务信息相联系起来的理念。

  Berger 和 De Young[2011]通过分析美国多家银行在 1993---1997 年间的财务报表后,得出了银行在地域上的扩张与银行的财务绩效之间并不显着相关的结论。地方银行和跨区域大型银行的平均绩效水平相差无几。

  Frei 和 Harker[2012]利用 DEA 方法分析了英国银行业中,内部结构性变化所产生的银行的相对财务绩效变化,并且对资产规模与效率的关系做了分析,得出了在英国银行业中最优的规模大小。

  Willam D.Miller[2013]认为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涉及到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财务因素是对银行对过去经营业绩的反映,能够反映银行的盈利状况,而非财务因素(比如潜在的客户群体),可以为将来银行提供可持续的赚取利润机会。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非财务因素的考虑显得越来越重要。

  2.2.2 国内银行财务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考核开始于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阶段,从 1998 年至 2002 年期间,受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内银行业疯狂扩张的风险警示,中央政府先后通过发行国债、组建金融资产公司等形式对国有银行进行了商业化改造。

  周兴旺和张洪恩[2002]首次提出国有银行财务绩效考核监督制度等实施要注意的问题,并且引入利润分享式的薪酬绩效制度,开启了我国银行业财务绩效考核研究的先河。

  童梅[2003]在《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中首次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郁炯彦[2004]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分配机制的弊端,并提出由下级行向上级行逐渐推进的绩效分配方式;黄文忠[2005]提出通过"银行价值、经济增加值、股票市值、市场占有率、资本充足率、战略发展、企业文化"为大类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以此来提升银行的财务绩效水平;梁晓军[2006]在《基于平衡计分卡在银行绩效考核的研究》中以具体的某国有银行为代表,指出其存在"四重四轻"的问题。吴荻[2007]以国有银行某分行为代表,发现了其"考核目标不明确"、"考核标准不统一、不科学"、"考核方法形式化、简单化、重结果轻过程"、"考核注重员工参与"、"考核结果不能有效应用"等问题,运用了 360 度绩效评价法、关键绩效指标法、量表评价等方法,针对不同类别的员工设计了不同的《员工绩效考评表》,建立了一套适合银行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沈容、陈素蓉[2008]先后提出运用平衡记分卡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进行考核的想法。张同健[2009]提出了平衡记分卡是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从单一的盈利考核转向战略性的财务绩效管理改革的有效方法,能够解决我国商业银行重视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的问题。刘爽[2010]指出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比如指标计算操作性不强、指标设置短期化、较为侧重财务指标,绩效考核过程不科学,没有重视员工参与,考核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等问题。杨子怡[2012]从财务绩效考核的系统、目标、认识和环境四个纬度指出了其中存在考核系统不科学、单个目标与战略目标相脱节、缺乏对旧体制环境留下的诟病重视等问题,并从理论层面提出规范财务绩效考核的流程、建立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层的约束机制、对员工的评价要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用平衡记分卡的方式建立财务绩效考核指标等对策。侯敏[2013]借鉴财务分析体系的原理,选取了资产风险水平、流动性、负债和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股权结构、资本充足情况等 8 大指标构建了我国股份制银行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并以 X 商银行为例进行分析,得出了 X 商银行的财务绩效水平较好,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