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招行分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对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14 共3150字

  结 论

  近年来,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同时改变了其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使得金融同质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作为金融优质产品的个人贷款类业务,有效防范和控制了风险,就提高了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个人贷款业务风险正日益显现,个人不良贷款率逐步上升,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明显制约了个人贷款业务进一步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正值创造条件公开上市的关款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努力实现风险可控基础上的快速发展,则十分重要,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本文立足于招商银行长沙分行的个案实际,通过梳理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然后从理论和实际上从基本概括和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招商银行长沙分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现状,然后从招商银行长沙分行个人贷款业务的现状入手,从管理存在问题,紧接着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这三个视角分析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三大风险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出个人贷款风险防范对策打下基础,根据得出的现状和原因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和方案,主要包括:对制约个人贷款业务的外部因素建立信用评价与合作机制;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个人贷款的风险;调整和丰富产品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个人资产业务管理水平,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工作;建立创新的个人贷款产品、机制和流程;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个人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最后提出了招商银行长沙分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对策实施的保障措施以期对招商银行长沙分行的决策和实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招商银行长沙分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建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才能真正起到防范和化解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的目的。

  (2)借鉴国际风险管理最新成果,未来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模式,建立独立化、集中化和垂直化的个人贷款风险组织架构,构建高效率的电脑自动审批系统,建设专业化的风险定量分析研究团队,实行个人信贷风险的精细化控制机制。紧密联系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实际状况,提出完善的风险防范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对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防范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提出了内外六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提高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4)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对策的顺利实施,我们提出了实施的保障措施,分别是完善法律法规,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健全个人信贷担保与保险机制,采用个人信用评分系统,规范银行内部管理体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个人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重要方向,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又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本论文作者将在以后的工作与实践中,继续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同时,希望本文研究能够为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娄荣民,汤钟尧,房世平.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研究.金融研究,2001(8):5-9
  [2] 肖北溟.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评级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金融论坛,2004 (4):12-18
  [3] 蒋放鸣.现代商业银行全面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系统工程,2003(9):17-23
  [4] 孙建政.一个基于Logistic回归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投资研究,2003(7):41-45
  [5] 沈沛龙,任若恩,马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12):12-16
  [6] 龙海明,黄卫.VaR在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11): 22-27
  [7] 杨星,麦元勋.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实证研究-Merton模型在信用评估中的应用.南方金融,2003(3):34-39
  [8] 黄儒靖.个人消费信贷的博弈分析.金融研究,2003(10):34-41
  [9] 李艳锋,戴国杰,苏爱军.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风险分析与防范.投资研究,2003(4):4-8
  [10] 杨俊红,唐耀东.论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信贷风险.武汉金融,2004(10):25-30
  [11] 莫万贵.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投资研究,2004(6):18-23
  [12] 朱德林,杨明秋,金琼.海扩大消费信贷监管(安全)体系研究.金融研究,2000 (12):13-18
  [13] 刘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探析.金融研究,2002(8):17-22
  [14] 卜玲玲.构筑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探讨.济南金融,2005(l):24-29
  [15] Tullio Jappelli and Pagano Macro.lnoformation Shairng in Cerdit Market:ASuvrey,CSEF,Working PaPers.2003.
  [16] Zhou,C.An Analysis of Default correlations and Multiple DefauIts.The Review ofFinancial Studies, 2001(3):45-56
  [17] 陈卫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重庆工商大学,2009.5
  [18] 哈里森.金融服务营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5-84
  [19] 尚金峰.内部评级法在国内商业银行实施的本土化研究.金融论坛,2006 (3):29-35
  [20] 刘伟,王志杰.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思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61-63
  [21] 胡国晖,蔡怡.中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比较研究.当代经济,2006(09):122-123
  [22] 周永发,陈锋,李晓峰.房贷新政下商业银行需防范房贷业务风险.上海金融,2010(8):93-95
  [23] 袁越华.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策略.财经界,2010(10):96-98[24] 王青.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经济师,2007(6):243-244
  [25] 付玉丹,赵达薇.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136-137.
  [26] Michael K.Ong, Internal Credit Risk Models. Risk Books, 1999,23-48
  [27] 张金兰.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河北金融,2012(5):38-40
  [28] 唐磊.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全面防范操作风险.上海金融,2010(1):35-36
  [29] 梁琪,黄鹂姣.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探索.南开经济研究,2002(6):61-65
  [30] 赵观甫.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投资研究,2005(4):24-28
  [31] 徐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管理,合法经济与科技,2004(5):33-37
  [32] 栗勤.消费信贷.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20-49
  [33] Altman, E. 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1968(23):189-209
  [34] Merton, Robert C.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Journal of Finance,1974(29): 449-470
  [35] Charles Smithson,Gregory Hayt.Credit Derivatives: Implications for Bank PortfolioManagement.Journal of Lending and Credit Risk Management, RMA and RutterAssociates,2000, 41-42
  [36] Gregory Hart. How to price credit risk, Risk, 2000(02): 87-88
  [37] 彭建刚,易宇,李樟飞.测算商业银行贷款违约概率的贷款违约表法探讨.管理学报,2009(6):12-17
  [38] 王宁 .现代经济信息,2009 (10):58-63
  [39] 于明业,杨云鹏,王桂亮.银行个人类不良贷款的风险特征分析.东方企业文化,2010(1):32-35
  [40] 李敏新.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1):42-47
  [41] Brooks, Robert, and David Yong Yan. Pricing credit default swaps and the implieddefault probability, Derivatives Quarterly, 2000(05): 34-41
  [42] Hull,J. and A.White.Valuing credit default swaps I: no counterparty default risk, Journalof Derivatives, 2000(01): 29-40
  [43] Geoges Hübner. The analytical pricing of asymmetric defaultable Swaps,Journal ofBanking & Finance, 2001(25): 295-316
  [44] 张伟利.个人住房贷款系统性风险防范的研究.中国房地产金融,2009 (1):11-15
  [45] 李洪健.浅析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及其防范.现代经济信息,2009 (11):57-63
  [46] 韩临畅.商业银行如何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消费导刊,2009(6):23-2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