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珲春边境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08 共774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珲春市建立自贸区的战略研究
【第2部分】珲春自贸区未来构建研究绪论
【第3部分】 珲春边境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第4部分】珲春拟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战略
【第5部分】珲春拟建自贸区的发展策略
【第6部分】珲春拟建自由贸易区的保障措施
【第7部分】开设珲春市自贸区的战略设想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珲春边境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珲春边境经济的发展历程
  
  珲春位于图门江入海口,地处图门江流域的黄金地带。图门江流域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背靠东北、朝鲜和俄罗斯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面对日本,通过西伯利亚大陆桥与欧洲相连。1988 年,联合国开发署驻北京代表提出了开发图们江三角洲,建立自由经济区的构想。珲春则正好位于图们江入海口,自由经济区的中心地带。1991 年 5 月,我国恢复了图门江出海权,图们江三角洲成了国际开发的热点,从而使珲春开始由内陆向沿海城市转变。1991 年 10 月,中、韩、朝、蒙四方就共同开发图们江地区签署了第一个协议,四方确定了以贸易、投资、运输、通信为主要领域开展经济合作。朝鲜已经在其先锋群、雄基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俄罗斯也将与珲春毗邻的纳霍德卡设为自由经济区。珲春市从 1992 年被认定为边境开发城市以来,以口岸经济为支柱的边境贸易、招商引资等外向型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经历了 90 年代初期的“开发热”阶段和 90 年代末的“开发冷”阶段之后,珲春的对外开发开始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2009 年,国务院批复了《长吉图规划纲要》,明确的将珲春定位为吉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承担了为吉林省扩大开放“探路、架桥、搭台”的历史重任。2012 年 4 月,“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得到国务院的批复正式成立,包括国际产业合作区、边境贸易合作区、中朝珲春经济合作区和中俄珲春经济合作区四个功能区,这标志着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2 珲春地区宏观环境分析(PEST)
  
  (1)政策环境珲春市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主要城市,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以及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互市贸易区“三区”的特殊政策,包括一系列的退税、免税及简化审批手续等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是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最多的区域之一。国家在珲春地区实施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已经取得了显着进展,2012 年 4 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同时还下发了《关于支持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的亲切关怀和鼎力支持,加快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推动珲春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4 年 8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无疑又给珲春市的政策环境提供了进一步改善的契机。

  (2)经济环境珲春市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2013 年,珲春市地区生产总值 14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74 亿元,增长 19.5%;珲春市外贸进出口总额 14 亿美元,增长 13%;出口加工区完成进出口总额 5 亿美元,比 2012 年增长 56%;互市贸易区对俄出口额实现 4.3 亿美元。2013 年珲春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9010 元,比 2012 年增长 12%;农民人均纯收入 9881 元,比 2012 年增长 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6.3 亿元,增长 21.5%;2013 年,珲春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游客 11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8.8%;全年旅游总收入 15 亿元,比 2012年增长 30.5%.

  (3)社会文化环境珲春市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各民族和睦共处,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拥有汉、朝、满等 11 个民族,2011 年年末统计,珲春市户籍总人口 226,530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63,465 人,占 72.2%;农业人口 63,065 人,占 27.8%.在总人口中,汉族 118,057 人,占总人口的 52.1%;朝鲜族 85,659 人,占总人口的 37.8%;满族21,562 人,占总人口的 9.5%,其他民族 1,252 人,占总人口的 0.6%.珲春市拥有朝鲜族洞箫、满族剪纸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珲春文化包括:抗战文化、生态文化、记录俄罗斯和日本侵华历史的警示文化、反映民族民俗演进历程的移民文化、朝鲜族文化、萨满文化。2006 年,珲春市重新启动了“龙虎文艺奖” 评奖活动,这是迄今为止珲春市最高级别的文学艺术奖,该奖项的专题书刊《龙兴虎踞》也随之编辑出版。2009 年,珲春市组织了 160 人的洞箫表演队,协助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戎装村支书》,这也创造了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洞箫表演场景。2011年,珲春市文联与韩国江源道国乐协会签订了建立文学艺术姊妹城市的协议,双方在分别在对方城市举行了摄影作品展,珲春市也组织音乐、舞蹈代表团赴束草市参加一年一度的雪岳文化节。珲春市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古迹。截至 2012 年,珲春市拥有 1 个国家级和 1 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 处古文化遗址。珲春依山面海,气候宜人,植物繁茂,江河纵横,山川锦绣,自然风光秀美独特。

  (4)科技环境2012 年,珲春市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2012 年完成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 17项,累计到位资金 1,529 万元。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 3 项、省级科技项目 10 项、州级科技项目 4 项。全年科学技术支出 1,003 万元。今年共申请专利 36 项。珲春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力度,信息电子产业既纺织服装、能源矿产、木制品加工等支柱性产业之后异军突起,成为珲春市新兴的支柱产业,为珲春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珲春市科技投入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从而吸引了多家信息电子企业来珲春投资办厂。珲春市不断引进高新技术人才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断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聚集度。

  2.3 吉林省产业现状分析
  
  2013 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981.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8.3%.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 11.6:52.8:35.6,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509.34 亿元,增长 4.0%;第二产业增加值 6858.23 亿元,增长 8.8%;第三产业增加值 4613.89 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5.0%、57.5%和 37.5%.2013 年吉林省的人均 GDP 达到 47191 元,比上年增长 8.2%.

  2.3.1 农林牧渔业
  
  吉林省农林牧渔业 2013 年实现增加值 1509.3 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4.0%.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增加值 835.1 亿元,547.7 亿元,22.5 亿元和 42.6 亿元,平均增长 4.0%.全年全省播种粮食 7184.9 万亩,粮食总产量 3551 万吨,平均增长 5%.

  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机械设备数量持续增加,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 2726.59 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85.4 万公顷,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全年全省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达到 256 万吨,比上年增长近 1%.

  2.3.2 工业和建筑业
  
  2013 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080.29 亿元,比上年增长 9.6%.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 1823.95 亿元,增长 11.7%;重工业实现增加值 4256.34 亿元,增长 8.8%.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重点产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86.2%,累计实现增加值 4387.99 亿元,增长 11.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 72.2%.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 564.02 亿元,增长 10.2%.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 452.74 亿元,增长 21.4%.六大高耗能行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 1268.11亿元,增长 1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1950.72 亿元,增长 10.6%;实现利润总额 123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6.2%.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824.88 亿元,增长 3.4%.

  2.3.3 服务业
  
  2013 年,吉林省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426.43 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商品零售额 4764.07 亿元,增长 13.9%;餐饮收入 662.35 亿元,增长 12.0%.截至 2013 年末,吉林省境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14885.94 亿元,比年初增加2066.91 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10805.22 亿元,比年初增加 1525.99 亿元。

  农合机构人民币贷款 1346.51 亿元,比年初增加 197.47 亿元;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 1432.93 亿元,比年初增加 336.22 亿元。全省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1252.43 亿元,下降 4.4%.商品房竣工面积 2253.65 万平方米,增长 16.9%;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214.96 万平方米,下降 9.7%.其中,销售住宅面积 1985.95 万平方米,下降 8.0%.

  2013 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 1813.53 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4.9%;货物发送量 5.95 亿吨,增长 0.8%.民航集团全年共保障运输起降航班 6.95 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 816.4 万人次。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 10369.28 万人次,增长15.6%.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 10241.93 万人次,增长 15.7%;接待入境旅游者 127.35万人次,增长 7.7%,其中接待外国游客 110.35 万人次;港澳台同胞 16.91 万人次。

  全年旅游总收入 1477.08 亿元,增长 25.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 1441.64 亿元,增长 25.7%;旅游外汇收入 5.71 亿美元,增长 15.3%.

  2.3.4 产业环境分析
  
  (1)产业基础雄厚珲春的产业发展同自身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区位条件密切相连,形成了以资源加工型和外向型为主导的产业布局。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大唐(珲春)电厂、千万吨煤炭、紫金矿业、宝力电子通信、钨矿等重大项目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战略支撑。全市已初步形成能源矿产、林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制药为主体的资源型工业经济体系。同时,以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的新兴建材产业已经起步,绿色农业产业逐步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在珲春异军突起,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以宝利通讯的车载活体指纹识别器、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手机充电器等项目为主导,以信通电子的调谐器、国遥博诚的无人机遥感技术、电子白板为应用的电子通讯产业。目前,年产指纹识别器 50 万台、液晶电视 10万台、电子白板 2000 块、汽车音响 200 万块,实现年产值生产能力 40.7 亿元,预计到 2015 年,将达到年产值 55 亿元、年平均增速 17.7%生产规模。

  (2)物流业承载能力强珲春市为打造东北亚商贸物流基地、进口资源转化基地等百亿级产业群,全面实现了区域大招商、基础设施大配套、产业大跃升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能源化工、木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百亿产业集群攻坚,促成舒朗女装加工、朝阳食品加工、吉林化纤系列产品生产、通钢集团建材物流基地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2014年,珲春总投资33.5亿元的吉珲铁路客运专线(珲春段)、总投资30亿元的边贸物流集散配送中心、总投资15亿元的长德国际城、总投资12亿元的浦项现代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城开工建设,总投资5.5亿元的耀天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完成厂房、6口抽采井建设,总投资4亿元的东扬欧标低温冷库二期项目完成加工车间建设。珲马铁路停运9年后实现常态化运营,三峡集团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落户珲春,累计运进俄罗斯煤炭23.5万吨;“新蓝海”航线停运2年后实现全面复航,财政列支1000余万元补贴航线稳定运营;珲春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罗先邮路相继开通,有效提升了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运输的承载能力。

  2.4 珲春拟建自贸区的 SWOT 分析
  
  2.4.1 优势
  
  (1)区位优势位于吉林省东部的珲春市,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是至整个东北亚区域的中心三角地带。珲春市可以通过图们江直接与海相连,距离海岸最近处仅有 15 公里,通过图们江入海口,可以直接进入日本海,是我国距离日本西海岸最近且最为便利的出海通道。珲春地区拥有中朝边境 522.5km,中俄边境 232.7km 共 755.2km 的国境线,在边境线上分布着联珠带状的口岸群。珲春、罗津、波谢特是跨越中朝俄三国三角地带的三个支撑点,而在这三者之中,珲春的窗口地位,窗口与腹地的连接作用又最为重要,是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开展国际经贸活动的枢纽。随着珲春-延吉-长春-白城-阿尔山-乔巴山国际交通干线的开通,图们江已然成为一个双向的陆海枢纽,连接着出海口岸、东北腹地以及朝鲜部分城市。这种区位优势为将珲春市建成加工贸易基地、东北亚物流中心、经贸中心提供了优越条件。

  (2)资源优势由于图们江地处长白山,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所以被称为“八山一草半水半分田”.该区域森林面积广阔,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木材生产基地;拥有 1600 多种野生经济植物,其中包括 860 余种药用植物和 300 余种食用植物,如人参、红景天、草丛蓉等。该地区拥有水獭、紫貂、哈什蟆等珍贵野生经济动物,四五十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甚至储量数亿吨的石油等能源资源。该地区水能理论蕴藏量为 141 万 kw,居全省首位。丰富的自然资源富裕了珲春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地区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集中朝俄三国风貌为一体的图们江下游景观,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及众多的历史遗迹等,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

  (3)战略优势珲春市位于图们江地区的下游位置,珲春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珲春市在图们江区域的综合实力,提升其在区域合作中的话语权。自由贸易区建设是推动珲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有力途径。珲春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珲春市的对外开放程度标志着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通过设立自贸区可以促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的创新,通过珲春的试点成功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不仅可以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而且可以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最终建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同时,珲春在沿边地区的战略地位决定其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落实国家的扶持边疆、少数民族政策,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与稳定。

  (4)交通优势中国的珲春交通条便利,可以一眼望三国。随着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日趋活跃,珲春的交通优势便集中显现出来。海参崴、纳霍德卡、罗先、清津、釜山等港口群分布在珲春周围,为珲春自由贸易区的航运供了天然的便捷条件。珲春可以利用运河网,北出日本海,南达渤海,不仅是东北亚航运中心,更是北冰洋航线上的航运中心。陆路方面,珲春建有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珲春-东宁公路、图珲高速公路、吉珲客运专线、朝鲜元汀至罗津二级公路已经相继改造并投入使用;新湾和釜山陆海联运航线于 2010 年开始运行,珲卡铁路也恢复了国际联运。目前珲春已经形成了海陆、陆路、航空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5)产业优势受东北传统工业发达的影响,珲春在石化、冶金、汽车、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光电子信息等方面产业基础都较为雄厚。珲春市也将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产业规划的总体目标。珲春市目前重点建设的工业园区有俄罗斯、韩国、日本和吉港工业园四个园区,以及农产品加工、汽车、装备制造、光电子、石化、冶金建材、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八个新的工业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进行木材和水产品的加工,也有针对俄罗斯市场的食品加工和建材加工等,在科技创新政策的鼓励和带动下,珲春市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

  2.4.2 劣势
  
  (1)经济发展水平有放缓的趋势2013 年,珲春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0 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11.6%;而2000~2010 年间全市 GDP 平均增速超过了 18.23%,说明 2010 年之后珲春市的经济增长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如果将浑春与延边州与吉林省的整体情况相比较,可以发现其总体发展水平并不高。

  (2)外资利用率有待提高2013 年,珲春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1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6%;2012 年进出口总额 11.6 亿美元,增长 16%.从中可以看出珲春的对外贸易总体发展良好,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增长速度上均发展较快。相比外贸进出口发展情况,珲春市的外资合同额则不容乐观。珲春市的合同投资额在 2004 年达到峰值,为 3555 万美元,而之后几年对外资的利用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到 2009 年的时候达到低谷。2010 年,珲春市的外资利用总额为 1950 万美元,这个数字仅为 2004 年的一半左右,即使这样,也比 2009 年的投资额增长了近 50%.这说明珲春对外资的利用率还有待提高,比粗充分利用外商投资来发展珲春市的优势产业。

  (3)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珲春市的产业结构层次不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珲春市的主导产业中缺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项目,现有的项目多数对于资源的消耗过高,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由于缺乏优秀的科研人员,导致产业升级困难重重。目前珲春市出口的商品结构中,仍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为主,产品种类单一,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4)产业集聚效应不十分明显珲春国际经济合作示范区基本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园区,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虽然珲春的产业集群效应颇具规模,但企业的发展规模仍然有限,效益并不突出,产业集群的优势并没有明显地发挥出来,没有达到预期的产业集群效果。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某些弊端同样也限制了招商引资的发展,同行业投资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吸引投资的能力有所降低。

  (5)软环境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发展经济不仅需要有良好区域环境和资源优势,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为发展经济服务。珲春市政府机构没有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服务职能,仍然存在着一些服务效率和服务意识不足的情况。同时人口素质,交通、通信及各项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升。珲春市目前没有高水平、高层次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成规模的中介机构,这些机构应有的服务、沟通及监督等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并为实现通过中介机构为珲春经济发展服务和保驾护航的初衷。

  2.4.3 机遇
  
  (1)珲春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 年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消息称,我国将以自身为主,探索与更多的国家建立自贸区,从而扩大自贸协定的实施效果。同时支持国内具备条件的地区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自贸区的建立应充分总结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点经验。珲春具备建立自贸区的优势和先决条件,发改委的决定为珲春自贸区的建立提供了发展机遇,将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

  (2)自由贸易区将打造图们江区域开发升级版。例数图们江地区开发过程中国家对于珲春的战略决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边境合作区,到本世纪初在合作区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中俄互市贸易区,国家的政策支持使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成为目前我国唯一的集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和互市贸易区于一体的开放性区域。随后,国务院又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使珲春市的对外开放又向纵深发展了一步,而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将是国家对于图们江开放开发策略的进一步升级。

  (3)金融改革契机将助推自贸区的建立。目前,在上海自贸区成立的背景之下,我国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等多项金融改革。我国如何加强利用外资和规范境外投资,转型时期如何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加强监管都将成为改革的重要命题。金融体制改革的契机也将助推珲春自贸区的建立,成为既上海自贸区之后又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2.4.4 威胁
  
  (1)金融方面的不断变化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珲春自贸区一旦成立,利率市场化、制度改革、外汇管制放松等方面难免会有所疏漏,从而造成金融损失或一定程度的无序管理。法律法规的漏洞或政治格局等因素都会对自贸区整体发展造成威胁。

  (2)珲春自由贸易区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边缘化威胁。例如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并没有完全结束。这都会造成自由贸易区的利益受挤压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并且有很多国家之间形成了协商共晤,中国杯边缘化的危险也越发强烈。

  (3)珲春自贸区的建立可能会造成国内服务市场的冲击。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意味着我们要主动开放市场,中国服务市场本身竞争能力就差,一旦开放可能对国内服务市场造成巨大打击。

  2.4.5 SWOT 分析矩阵图【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