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及其在网络传播下的实现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2-05 共3509字
论文摘要

  新时期,网络化的实现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与价值理念,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影响到现代人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并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巨大冲击。因此,从传播学理论出发挖掘网络环境给当前我国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正视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积极探索出网络传播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现路径,是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信仰是人们一种特有的文化存在与精神生活的方式,是其对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等的一个合理选择与持有,是每个人都享有的一种精神权利。而“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般指人类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共产主义的信仰以及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状态的一种相信和信奉的态度,并将其作为了自身在社会实践中的一个指南,是人类实现最高理想和达到人生的最佳境界的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人类为追求人生价值而进行的一项确定性活动。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指涉及到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具有较严密的科学体系,且该体系在实践中还能得到逐步的完善与深化,它为人类的生存和长期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共产主义信仰,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最高的实践目标。在马克思主义中,它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否可获得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人类个体是否可获得自由且全面发展当作了其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并将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作为人类实践的方向。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实就包括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而且,共产主义的信仰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一种最高层次的表现[1]。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指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并促进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二、网络传播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的现状审视

  第一,网络传播开放性特质为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一定冲击。随着网络开放化的实现,各种社会思潮得到迅速的传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各种社会思潮与利益主体诉求的主要场所。当前,由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互联网上有着巨大的优势,从而轻易得到了网络媒体的话语权。因此,在这种形势下,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在我国不断得到渗透发展,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致使我国部分民众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民族观念变得日益淡薄,进而致使那些非马克思主义以及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思想潮流,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的广泛传播[2]。

  第二,网络传播所具有的自由特性给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传播途径与手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且伴随网络媒体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传统的理论宣传途径。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党与国家通过报纸、杂志、广播以及电视等一些传统的媒体采取单向灌输的方式进行传播,如集体的学习、辅导讲授等,其中广大的群众只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而存在。而如今,互联网上汇集着众多的思潮,且由于其传播具有隐蔽性与自由性,从而为那些反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一个平台,加之政府对互联网上各种不良信息监督难度的加大,促使当前我国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环境变得更加的复杂,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三、网络传播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现路径分析

  第一,紧紧抓住网络主动权,在网络传播环境下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寻求强有力的支撑。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跨越国界的特点,故其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国际化问题,从而加大了国家网络管理工作的难度。比如网络舆情被境外相关组织或人员所垄断与操控,网络应用与网络攻击实现跨国界发展,而我国却束手无策等,且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我国无法掌握网络的主动话语权,进而导致相关管理部门无法真正发挥出互联网管理的最大效益。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首先就需在法理依据方面承认互联网中的网络主权的存在,并在操作层面上大力采取措施以逐步完善我国网络主权,以实现对网络信息的有效监控。比如全面构建信息海关,合理净化并保护我国网络信息在日常传播中的环境,同时在网域空间内构建一个完善的国家网络的主权体系,从而明确我国在互联网的空间中所享有的正当权利;对网络管辖事权范围进行具体的明确,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对互联网的有效管理,并清除网络独立权,以建立其中立网络的基本设施,并在积极构建其国际仲裁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有效解决网络空间中可能存在的较大思想观念冲突,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我国所具有的网络话语权;切实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双向沟通的性质,以全面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反馈机制,了解大众的价值观念走向,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先进价值观念的友好传播与宣传,并采取网络实时动态监控的措施,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屏蔽技术的基础之上加大马克思主义理念在我国的宣传[3]。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舆论效应在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所发挥出来的积极引导效应。从本质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指的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上的价值观,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一步步引导人类获得自由、解放以及全面的个性化发展,是科学理论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一种比较理性的信仰。因此,在现代网络传播的视阈下,必须切实地发挥出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以帮助人们逐渐树立先进的价值观念与信仰追求。首先,逐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感染力,即实现真理宣传与情感渗透的有机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相关理论去论述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让人们切实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实现创新性发展,将其同我国当前的国情与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以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量[4];最后,用辩证的观念看待马克思主义中一些先进的文化同社会主流思潮间所存在的关系。众所周知,文化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引导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发展主要都是依赖于主流文化的积极引导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时,就可利用马克思主义中所具有的文化批判功能来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等落后的文化思潮展开有力地批判,以在人们群众中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第三,构建全覆盖立体式的理论传播体系,以逐步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辐射力。马克思主义只有全面地融入到国民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将其落实到文化建设中的所有环节,才能真正使其成为人类所共同接受并且自觉追求的一种理想、信念与价值[5]。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要想产生大众化的影响,就需积极构建全覆盖立体式的理论宣传的教育体系,从而进一步扩大信仰追求的覆盖面。同时,从信仰传播与宣传的场所来说,一种信仰,其要想得到有效的传播与宣传,就必须逐步加大对相关院校网络的建设与管理,通过网络途径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知道,在当今时代,青少年已经成为了全球最为庞大的一个网民群体,可想而知,作为青少年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活动中所发挥的现实作用。因此,各大教育院校必须充分地发挥其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宣传实践中的积极效应,同时加大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及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学,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在院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除了要加强对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视度,还需从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的角度出发,剔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从而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此外,对于我国一些较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的滞后,使得其在信仰宣传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故国家必须逐步强化农村地区的网络化以及数字化软、硬件的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为我国农村地区和一些比较偏远地区的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一个必要的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传播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需充分发挥出人们的主体性与参与性,以现实生活需求为其背景,以个体情感体验为其纽带,重点关注并研究人们普遍关注的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实现趣味性、思想性与参与性的有机统一,并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用以指导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1]牛文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几所高校的调查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5):52-54.
  [2]周立平.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者的路径探析[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9):169-170.
  [3]陈伟芳,何瑞映.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研究——优化高校信仰教育环境[J].管理学家,2012,(13):657-658.
  [4]谢春红,曾令辉.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78-80.
  [5]王明霞.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解读[J].浙江学刊,2011,(1):210-2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