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主要观点

时间:2017-02-09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本文字数:7474字
        (二)习近平科技思想的主要观点
  
  1.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高度凝聚,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竭源泉。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社会变革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进入 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与发展,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也极大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与世界地位。面对科技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世界各国都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美国施行《专利法》、《技术转移商业化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管理约束与保护,同时通过政府投资与采购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帮助与扶植,以扞卫其在世界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英国通过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创建良好教育环境等手段坚实科技创新基础,以世界 1%的人口参与世界 5%的研究课题、贡献世界 9%的学术论文,并拥有世界 12%的科学论文引用率。在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中,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创新突破口、抢占科技资源,以赢得优势地位。面对这种局面,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强调中国也必须积极参与,力争超越。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加快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阶段,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势在必行。习近平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破败挨打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落后,改革开放30 年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极大归功于科技领域的进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早在地方工作时期,习近平就积极鼓励和呼吁企业加强创新,以科技促发展。2002 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到晋江调研民营经济情况,把“爱拼善赢、永续创新”的民企发展特点总结为“晋江经验”,并在晋江、泉州乃至福建全省进行推广,从而使晋江成为全国县域竞争力前 10 名的县级市;2003 至 2007 年,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推动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该工程取得 250 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形成 9 大核心技术,其中有 5 项成果填补了世界建桥史上的空白。这一工程不仅使当地成为交通枢纽,更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和扩散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习近平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不仅是对前人创新思想的弘扬,更是其在长期的工作经历中总结归纳出的实践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创新与升华。
  
  近 30 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目前经济发展快而不优,资源日趋紧张,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拐点之上。继续走经济发展的老路必然弊大于利,因此习近平明确提出“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①。根据美国发布的 2014 年世界科技实力排名,美国仍然高居榜首,欧洲国家及日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中国并没有出现在榜单之上。尽管该排行榜的公信力有待考证,但持续不断地促进科技事业进步必定是国家发展的永恒主题。尽管中国已经从“追着跑”逐步向“并排跑”迈进,但我们的目标是1题,而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中国才能占领科技市场的制高点,逐步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19 世纪世界科技成果增加 1 倍的周期是 50 年,到 20 世纪中叶为 10 年,如今已缩短为 3 至 5 年。未来几十年内,世界科技仍旧会以光速发展,中国必须把握住机遇。据此,习近平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①,这一观点高度正确且符合客观事实:以以色列为例,该国自然资源极度贫乏,国土面积仅为 2.1 万平方公里,其中 2/3 为不可居住的沙漠,以色列每年大约有 10 个月不下雨,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但由于其在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成就,不仅使以色列在贫瘠的土地上解决了国民生计,更成为中东地区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2014 年,以色列 GDP 达 2913.57 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6 位,人均 GDP 达到 37035 美元,世界排名第 25 位,科技对以色列的贡献率高达 90%以上②,农业、军事、通讯、计算机、生物技术在世界均处于优势地位。尽管在国情上中以两国存在差别,但仍然可以借鉴以色列在科技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分析近代科技对国家的直接影响,习近平强调以科技创新驱动社会发展,这也成为其科技思想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达到20 次以上,足以体现他对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记载,2013 年我国 R&D 人员已达到 353.3 万,占我国人口总数的 0.26%,其中从事基础研究人员 22.3 万,应用研究人员 39.6 万,试验发展人员 291.4 万。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才队伍,这为科技事业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资源,但与此同时,我国也存在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的矛盾,顶尖人才、领军人物数量较少,世界级的科技大师更是严重缺乏。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迫在眉睫。为此,习近平多次作出指示,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1)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为巩固我国科研事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是必然选择。针对人才发展机制的完善,习近平的思想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加强人才流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中指出,应通过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用好、用活人才的目的。当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之间人才流动的障碍还未完全消除,户籍制度、档案管理、社会保障也阻碍人才的自由流动。习近平的这一思想有效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调配,将人才属于单位转变为人才属于社会。二是明确人才评价标准。人才评价是人才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影响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由于目前我国的人才评价标准单一、权力集中,对人才的评价主要由相对固定的部门依据论文、专利、奖项等进行衡量,不仅不能完整体现人才的科研水平,也导致科研人员全力申报课题、发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①,从根本上实现以市场价值作为衡量指标,从而使科研人员的工作方向转移到科研成果的转化上。三是人才间的竞争与合作相结合。习近平认为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联结是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通过相互竞争发掘科技人才的潜力与创造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合作消除竞争所引发的组织整体生产力及效率的下降。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可以通过社会性刺激使个体优势更加明显,而且使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达到最大化。
  
  (2)注重培养青年人才
  
  青年人才是最富有创造力、最乐于学习新知识、最具有竞争意识的群体,习近平认为,培养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既”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②。习近平非常重视对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培养,主张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打破束缚他们成长的制度障碍,为他们展现能力创造更多机会及良好环境。通过在科研项目中的大胆使用,不仅使青年人才在一线锻炼中弥补经验不足的缺陷,而且为如何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的局面提供办法。习近平的思想也彻底破除中国传统观念中论资排辈的不良习气,避免年轻人在资历辈分的标准前逐渐被消磨锐气、失去信心。习近平不仅呼吁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树立培养青年人的意识,更多地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而且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树立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增强创新能力,以在立足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实现超越。对待青年人才,习近平在思想上帮助其坚定信念,工作上给予积极扶持,为其在创新实践中施展才华、快速成才提供引导和托举作用。
  
  (3)大力引进国外智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今世界科技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化趋势明显,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学习才能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而首先就应推进对人才的开放引进。通过引进国外人才可以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互学,使我国科研人员在眼界、知识、技术与世界领先水平接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习近平认为外国专家们功不可没,应该多渠道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和专家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采取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人才,同时呼吁高水平的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习近平积极推进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同时创造自由良好的工作环境,坚持充分尊重、全力支持、放手使用的原则,让海外人才参与到重大科研项目的计划、决策、实施环节中去,不仅要吸引人才,还要留住并用好,从而使其充分发挥智慧与活力,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4)发挥高校优势
  
  高校是为国家科技事业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科技与人才的重要结合点。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强调了科技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地位,也对高校建设和培养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中国科技精英培育第一线,高校为人才队伍的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习近平对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非常重视,多次访问国内外高校,并指出高校建设应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并通过加强科研工作、加大创新力度实现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习近平不仅强调高校应提供更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对国家所需要人才类型提出了要求,即可以创造创新成果的人才。同时,习近平也非常重视高校对人才的道德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思想为引领,要求高校肩负起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道授业全过程的任务。通过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不仅可以引导青年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且可以增强科技人才服务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对科技工作者进行正确的伦理引导和道德规范。习近平的科技思想要求高校不仅要发挥传播知识的基础作用,更要作为德育阵地提高人才的道德修养,为我国科研事业的繁荣提供德才兼备的科技骨干。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是指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协调和规范科技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为科技事业的高效有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建国后中国仿照苏联模式建立了科技体制,其目的在于为计划经济服务,突出特点是政府拥有独立研究机构的技术和资源,但存在科研机构、企业、高校相互分离的缺陷。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科技体制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科技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中国从上世纪 80年代起开始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历经”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科教兴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阶段,优化了我国科技力量的结构和布局,不仅促进了经济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明显改善国民生活,而且大幅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与国际地位。但世界形势和中国科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科技体制改革不应存在完成时。据此,习近平从以下几个方面强调当前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1)革除制度弊端
  
  习近平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是要破除机制体制障碍。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存在成果转化率低的痼疾,科技的生产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中的关键原因就在于科技产业链上存在诸多的机制体制障碍,”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跑“①。解决这一问题,重点就在于制度健全与革新,使科技创新链条上各环节衔接顺畅,成果转化有力,建立各要素、各主体、各环节互动协调的国家创新体系。
  
  近年来,国家审计署查出多起冒领、套取国家科研经费案件,对利益的追逐使部分科技工作者无视法纪和职业操守,但监管不力及制度上的缺失也为其骗取国家科研资金提供了便利。目前,我国在重大专项资金的管理及使用上仍存在缺陷,内部监督空白,社会审计滞后。同时,学术造假事件的频繁发生也严重危害中国学术研究的进步,上至中科院院士、下至在校大学生都存在学术不端的现象,一稿多投、中英文论文并行等问题屡有发生,唯有从根本上健全制度才能净化科技界生态。习近平认为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我国院士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而对科研院所、高校的管理制度提出了意见,《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进行了修订,院士制度得到了完善;针对人才培养机制的改进,习近平认为必须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进行,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科研机构建设及科研人员的管理问题上,习近平始终强调制度的根本性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科研面向社会
  
  按照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应具备服务经济的功能,其关键就在于科研成果的转移。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将科研院所、高校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核心机构,独立于企业之外,没有形成有机连接,大部分科研成果只适合停留在实验室里,不能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成果转化比较困难。而且由于国家将大部分科研经费都输送给学校和科研单位,企业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同时自身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能够得到完全释放。政府的引导作用没有合理发挥,科研单位、企业脱节分离,科技没有面向市场,导致中国的科技成果无法为生产建设发挥巨大作用。针对近代中国科技的衰落,习近平认为问题就在于科学技术没有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即便学得再多,但如果束之高阁,那只能是一种猎奇、一种雅兴,无法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习近平认为科技成果的创造应符合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②,坚持三个靠拢才能实现创新价值与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向国家需要靠拢,科技事业应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为国家战略服务;二是要向人民要求靠拢,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应使科技成果真正进入社会,惠及全体国民,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三是要向市场靠拢,科技创新要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科技发挥生产力作用,真正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此外,按照习近平的观点,科研的最直接动力应来自于市场而不是政府,必须强化企业在科研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只需发挥在战略规划、环境营造等方面的公共职能。
  
  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坚持市场主导,使科研工作者主动适应市场和经济规律,在课题选择上向市场靠近,自觉将科研工作与经济发展结合统一。在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科技难关上,习近平强调应”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①,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法宝,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整合作用,避免科技资源的碎片化与浪费。美国与日本在科技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正是由于其应用科学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4.走自主创新道路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历史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进程,不会在某个未来时间点终结。同时,历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会在达到人类的理想状态中结束,一切不断更替的历史状态都是发展中的暂时阶段。社会矛盾和新问题会持续出现,人类必须在不断的经验总结中创新观点及方法。正如习近平所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②。尽管中国积极借鉴国外现有成果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目前国际社会若干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中国难以获得国外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成果。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采取的”以市场换技术“策略并未完全破除外资技术控制,科技拉动经济能力的空间仍然有限③。在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考察时,习近平也曾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因此,坚持自主创新是中国成为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科技工作者必须在体现自主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科技人员在创新方面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多出成果、多作贡献。
  
  习近平的自主创新思想充分体现其辩证思维,在创新道路的选择上,习近平充分考虑当前中国的实际水平,同时联系世界科技局势,通过综合分析、理性思考,形成关于科技创新的理论新形态。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以世界形势为鉴、以基本国情为据、以西方科学为用、以自主创新为根、以马克思主义为体,摒弃教条式的与西方接轨,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中国科技事业的自信自强。一方面,习近平认为必须要加强原始性创新,即在尚未开发的领域里取得突破。中国科技事业进程中,自主创新这一理念的推动并不顺畅,不仅由于客观条件上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而且主观上科研人员对技术引进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坚信国外的科研实力强、技术好,与其投入巨资研发,不如直接拿现成的来用,从而贻误了科技发展的良机。但如今中国的科技事业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基础建设也不断向世界先进行列赶超,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据此习近平号召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①。另一方面,习近平指出中国要力争在新兴领域成为主导者。在传统科技领域国际赛场已经成型,中国由于起步晚、实力弱,在国际竞争中只是参与者、跟随者,规则已经由发达国家制定,我国不具备主动权。因而在与其他国家竞争时,会受到发达国家的制约与限制。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可以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中国必须抢抓先机提升科技力量。就整体实力来说,中国与欧美、近邻日本仍有较大差距,对科技强国的超越不是短期就可以完成的,但可以通过以点带面来实现,在新兴领域的崛起可以有效带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全面振兴,”要开辟前人所未走之路“②。因此中国必须在竞争形成之初就加入其中,争取成为赛场建设的引领者、规则的书写者,甚至主导世界比赛的进程,才能有更多机会展现科技实力、创造科技成果。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自主创新是中国勇攀科技高峰的必经之路,但这绝不意味着闭目塞听、向壁虚构,也绝不是闭门造车、单打独斗,不能排斥学习先进、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对于国外优秀的科技理论及实践成果必须积极借鉴。习近平的创新思想就蕴含这一理念,强调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自党的十八大至 2016 年 2 月底,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推广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多达 770 个,内容包括永磁同步风力发电、人类神经细胞的高效转换、水产品养殖、高清解析处理图像技术等各个领域,合作对象囊括亚、非、欧、美、大洋洲各国,极大推动了中国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的构建。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具备全球视野,以开放学习的心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使用国际人才、资金和设备,消化吸收国外所长和最新的科技知识,并实现集成整合。在国际合作中要以互利共赢为根本目的,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对话,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博采众长;同时要打破传统思维的定式,踊跃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及时准确地把握世界科技的发展方向,借助合作力争在科技前沿领域跻身顶尖水平。中国的科研人员不仅要将目光放在赶超先进,更应该瞄准领先地位,站在发达国家的肩膀上创造中国科技事业的腾飞。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