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研究导言

时间:2017-04-06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6429字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世界格局的调整、演变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安全问题已经从传统的军事和政治领域扩展至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如经济、文化、社会、信息、生态等领域。同时,传统的安全威胁并没有减少,二者的相互交织使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联动化。国家安全是关系国家独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重要方面的战略问题,因此如何化解新时期的国家安全问题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命题。

  回顾历史,国家安全历来是新中国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问题,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都将维护国家安全视为重中之重。他们从判断国家安全形势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观。可以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新中国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准确把握世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观;以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观。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判断国家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时代要求的安全战略思想,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安全战略决策和部署,国家安全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2014 年 4 月 15 日,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要概念。

  他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特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那么习近平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何种时代背景下提出,继承了前人哪些安全理论,包含着怎样的丰富内涵,体现了习近平的哪些战略思维,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同时,如何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进一步统筹国家安全工作,强化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完善国家安全工作机制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研究国家安全问题学者的关注焦点。本文拟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研究,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安全是一个国家独立和发展的前提。从历史的维度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就是这个民族、国家追求自身生存、发展、安全的历史, 政治家们耗尽毕生的才智与精力就是为了追求国家与民族的安全。这其中伴随着无数的战争与谈判,合纵与连横,统一与分裂。由于各国地理、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世界各个国家对安全的认识存在差异。世界各国不同的国家安全观既具有个性也具有共性,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安全观也不尽相同。国家安全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动态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时间、安全环境、国家领导人等因素的改变会对国家安全观的变化产生影响,但国家安全观的改变也受国家各方物质条件的限制。全球化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新的安全环境逐步形成,新的安全挑战不断出现,各国需要重新研究和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理论,构建合乎长远的国家安全观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有重要影响。

  符合一国实际情况的国家安全观可以节约维护国家安全的成本,而不合乎现实的国家安全观则可能增加维护国家安全的成本,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作为一种观念的综合,国家安全观的演变具有自身的规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战略、开展国家安全工作、完善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判断了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其次,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观的继承与发展,符合当今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再次,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对世界安全理论的重要创新。最后,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有助于为构建国家安全战略,完善国家安全机制,强化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前,国内学者关于国家安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以及解读国家的对外政策,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理研究。80 年代后,学术界逐渐开始尝试对国家安全观进行研究,其成果也逐渐丰富起来。

  本研究将从两个部分进行综述,首先进行关于国家安全观的研究综述,其次进行关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综述。

  1、关于国家安全观的研究综述。

  关于国家安全观的研究专著有:李小华的《中国安全观分析:1982--2007》,作者在第一部分提出了本书的理论框架,详细梳理了国家安全理论的发展脉络,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三种安全观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第二部分,作者从具体案例和理论分析两方面探讨了中国安全观的变化过程。第三部分主要对影响中国国家安全观发展的各个要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在国际关系理论的背景下进行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探讨中国构建对外安全政策理论的可能。金钿的《国家安全论》从战略哲学的高点切入,深刻揭示了谋划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规律,探讨了不同类型国家安全战略的特殊规律,展现出不同类型安全理论的特点。最后,重点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张学明的《冷战后国家安全观的变化》以冷战结束为时间起点,对国家安全观的变化动因、内容以及由国家安全观引起的军事战略调整等进行了综合研究。丛鹏的《大国安全观的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美、俄、英、法、德、日、中等世界主要大国的安全观,从特点、历史、现状及其发展动因等多个方面对各国安全观进行了比较分析,在理论上旨在推动国家安全学说的发展,在实践上期望给我国未来安全政策和安全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该书是国内对世界主要大国安全观进行比较研究的首部著作。子杉的《国家的选择与安全》将国家安全观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中进行考察研究,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阐释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问题。以全球化进程为背景,作者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国家安全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新帝国主义论、失败国家论等新论调及其对国家安全观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全球化的发展特点,将截止到目前的全球化分为前全球化和现全球化两个时期;对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作合乎逻辑的展望,以此作为建构中国国家安全观的战略背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联系西方大国兴衰的历史与理论,对和平崛起进行分析。

  论文方面,关于国家安全观的研究比较多,学者主要从三个视角进行研究,一是关于中央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研究,主要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进行了研究;二是从历史纵向维度出发,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观的转变历程及影响因素;三是关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

  关于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主要是硕士、博士论文,单独研究一位中央领导人国家安全观的有王素立的《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研究》,张凤霞的《试论邓小平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及其特征》,刘爽的《江泽民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创新及其启示》,贾同跃的《略论江泽民新型国家安全观》,赵桂兰的《江泽民新安全观的解读与思考》,王丹丹的《试论胡锦涛的国家安全观》,唐金权的《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与理论实践》等;从比较研究角度出发的论文主要有吕国辉的《毛泽东与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比较研究》,张凤霞的《毛泽东、邓小平国家安全观之比较研究 》,曹俊的《试论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家安全思想》等;还有一些论文从其他角度研究了中央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如汤光鸿的《非传统安全--以人为本的新安全观》,刘盛的《浅析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国家安全观问题》,马振超的《新形势下国家安全观的演变及特点》,周明丽的《新国家安全视角下的人才安全》,张野春、张鸿的《安全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宋效锋的《和谐世界观与新安全观的内在联系》等。

  以上论文都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历代领导集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背景、理论渊源、主要内涵以及现实启示等,这对研究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理论背景、研究思路与方法。关于新中国国家安全观转变历程的研究主要有:郭秀清的《我国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转变》,该文章论述了建国以来国家安全观念和实现路径的转变。张世宁的《建国以来国家安全观转变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论述了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观并总结了国家安全观转变的经验。吴仲钢的《建国后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变化和发展》将中国国家安全观的转变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一是建国初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这一时期国家安全观以军事安全为核心;二是从改革开放到冷战结束,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注重综合安全的国家安全观;三是冷战结束后至今,我国正式提出了"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国家安全观。朱永彪的《中国国家安全观研究(1949‐2011)》在梳理中共历代领导人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当前中国国家安全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束必栓的《从三代领导集体看中国国家安全观之演变》,分析了中国建国以来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观的特征。以上这些文章系统的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安全观转变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从整体上和动态上把握了我国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历程。

  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研究了国家安全观。王逸舟的《树立世纪之交的国家安全观》从器物、体制、观念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国新世纪的安全战略构想。

  秦亚青的《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认为中国正处于国家身份的再定位,战略文化的再构建,安全利益的再思考过程。张文木的《中国国家安全观的拓展及其世界意义》分析了中国国家安全观扩展的历程和原因,并指出了中国安全政策对世界安全的贡献。阎学通的《中国的新安全观与安全合作构想》论述了中国积极倡导的合作安全。

  2、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综述。

  由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时间不久,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刘跃进的《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作者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定义为"高级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重点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级性"和"非传统性"的内涵。刘跃进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则详细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这两篇文章较为全面的从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两个方面解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孙建国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从"判断国家安全形势,确立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拓展国家安全战略,运筹国家安全战略总体布局,提出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科学方法,凝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意志"六个方面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指南。廖生智的《论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国特色》较为详细的分析了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所包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一些学者也从不同方面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如李黎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新理念》以及孟辽阔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探析》等。但是关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更多是从某一个方面切入进行研究,全面、系统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论文很少,所以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综合与完善。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理论界对中国国家安全"观"(Concept)的研究成果极少,但是对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安全工作实践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在近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国际关系理论界的热点。在专门研究中国安全问题的国外学者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季北慈(BatesGill)博士,他在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主编的《SIPRI 年鉴 2004》上发表的《中国新安全多边主义及其对亚太地区的影响》(China'sNewSecurityMultilateralismandItsImplicationsfortheAsia‐Pacific
Region),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成功实践这三个方面对中国新安全观进行了系统论述。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影响很大。此外,他还相继发表了《RisingStar:China'sNewSecurityDiplomacy》、《Discussionof'China:a responsible great power'》等多个研究成果,在有关中国国家安全问题各个方面的研究中皆有所建树。

  此外,亚太安全问题专家卡莱尔沙耶(CarlyleThayer)的《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中国新安全观与东盟》(China‐ASEANRelations:China'sNewSecurityConcept andASEAN),论述了中国在亚太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实践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丹麦学者丽斯洛塔欧德高(LiselotteOdgaard)的《与中国共存:北京 21 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ChinaandCoexistence:Beijing'sNationalSecurity StrategyfortheTwenty‐FirstCentury),认为中国安全战略思维中最具指导意义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分析了这一原则指导下的中国国家安全工作实践。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的《论中国》(OnChina),从自己同中国数十年的互动历程出发,详细论述了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实践。美国政府顾问米切尔皮尔斯伯里(MichaelPillsbury)的《中国:辩论未来的安全环境》(China:DebatestheFutureSecurityEnvironment),对中国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预测了中国未来的安全形势。

  美国学者安德鲁内森(AndrewJ.Nathan)和安德鲁斯科贝尔(AndrewScobell)合著的《寻找中国的安全》(China'sSearchforSecurity),对中国的安全现状进行了评估,并讨论了中国国家安全中的薄弱环节。另外,国外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新闻媒体,比如美国的《华盛顿邮报》(TheWashingtonPost)、《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s)、《时代周刊》(Time)等等,也高度关注中国国家安全政策的相关问题,除了时事新闻的动态报道外,还刊登了不少知名学者撰写的评论性的文章。

  四、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

  归纳分析法:总结和归纳了习近平任总书记以来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和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和逻辑。

  比较分析法:比较建国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安全观,分析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把握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发展规律。

  文献分析法:以中国官方公布的重要文件、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

  五、论文结构。

  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相关概念梳理。该章节分别对安全、国家安全、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这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梳理。

  第二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背景。该章节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背景;同时,回顾历史,对新中国历代国家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行了梳理,探索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该章节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国际安全为依托"这五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涵。

  第四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价值。该章总结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创新及其体现的习近平的重要战略思维。

  第五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制度保障。该章主要对十八大以来国家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时的相关制度保障建设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机制和强化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等。

  六、论文创新之处。

  (一)选题的创新。

  本文以习近平在 2014 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研究题目,兼顾了时事性、理论性与创新性,截止作者开题完毕时,中国知网还没有相关题目的硕士论文,直到本文创作完毕,中国知网仅有一篇关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硕士论文。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

  本文相对其他学者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在内容上更加全面,从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出发,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习近平关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讲话,深入研究了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

  (三)理论观点的创新。

  本文在梳理归纳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的基础上,总结了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提倡的"非零和"的安全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目标以及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维护手段,同时研究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所体现的习近平的思维特点。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