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下青年的本质属性及外在展现及启迪

时间:2018-10-24 来源: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作者:向荣 本文字数:6755字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正确认识、聚焦和把握青年的本质属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思想助推。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核心思想, 厘清青年本质与人的本质二者彼此间的关联, 探索青年本质属性的本体蕴涵, 从自然性、社会性、实践性三方面把握青年本质的内蕴属性及其外在展现, 有助于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人的本质理论; 青年本质;

  Abstract:Marxist anthropology has provided us with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ntal force to correctly recognize and focus on the youth's essential nature. We should completely understand the theory of man's essential nature, the core thought of Marxist anthropology,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outh's and man's essential natures, explore the ontological connotation of the youth's essential nature, and grasp the connotation in the three aspects such as nature, society, and practice, which is helpful for us to enhance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science, aim, and efficiency, so as to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youth.

  Keyword:Marxism; theory of man's essential nature; the youth's essential nature;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1]。青年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群体, 其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举止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青年群体的发展状况与人类的薪火相传、国家的国运兴亡、民族的盛衰荣辱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建基于唯物史观, 为我们系统、全面、准确地厘清和掌握青年本质属性提供了理论导向和思想引领。立足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基石, 科学地认识、把握青年本质内涵, 对于提升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

 

  一、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逻辑建构起点, 立足于对人的发展的热切关注, 对人类思想进步发展历程中人的本质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和准确界定, 建立和完善了人的本质理论的核心思想。

  (一)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核心思想

  什么是人, 人如何成其为人, 即人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西方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 从现实的人出发, 对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剖析, 并对人的本质作出界定, 即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人的劳动或实践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首先,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看作是人的需要, 将需要的前提意义赋予人的本质, 认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强调人的本质力量的新证明与人的本质内容的新充实的不断发展。其次, 在马克思看来,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2]46, 即实践活动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而这亦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根本所在。第三, 马克思认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60。人的本质是以实践为途径不断超越其自然性而获得的社会历史性, 是社会的一种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 更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时空结构的整体性存在。通常而言,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本质这一思想构筑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之核心。马克思认为, 人的本质由社会关系所决定, 尤以社会关系中的生产关系最为重要, 是这一切关系中最基本最原始的关系。人的本质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之一, 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社会中的人总是被一定的社会关系所环绕,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自然的人只有相对社会的人而言, 其本质才能真正存在, 人是类本质与社会本质的结合体。二是人的本质是随历史进程向前延展的社会关系与生产关系的产物。人的本质不能由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简单地确定, 而必须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 “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 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3], 这其中“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就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本质。人是处在社会中的人, 每个人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不同, 每个人的社会性本质也存在差异。三是人的本质是具体的, 不是抽象的、虚无缥缈的, 是随着历史的改变而不断地发生变化的。人的本质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 一定的社会关系总是要以一定的历史条件为背景, 伴随社会历史延绵不断的发展变化而相应地发生改变。不同的社会环境中, 人们之间缔结的社会关系不尽相同, 人的本质也相对地存有一定差异, 所以, 不能用僵直、机械的眼光看待人的本质内涵, 而要替之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的本质内涵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 马克思主义的一切学说归根结底是为了“改变世界”, 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 而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集中展现。在马克思看来, 完成人的全面发展, 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并占有个体本身完全的本质,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二) 人的本质理论与青年本质属性的关系

  质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的、必然的规定性。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揭示、阐释了人的本质的奥妙之所在, 为探究青年的本质提供理论导向与思想引领。青年的上位概念是人, 青年具有人的一般共性本质, 同时又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的本质规定性, 人的本质与青年的本质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青年相对于人的属概念来说是一个种概念, 有它自己的特殊内涵。因此, 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来代替青年的本质是不够的”[4], 同时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揭示青年的特殊本质属性。一方面, 青年具有人所共有的一般的本质属性:一是自然属性, 这是人成其为人的基础, 也是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具有人与人之间共性本质;二是社会属性, 一切社会关系最主要的因素是生产关系, 青年置身于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中, 其社会属性是必然要考虑的;三是实践属性, 青年会在实践中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并经由自身的各种实践改变自身所处的客观世界及自身现存的主观世界。另一方面, 青年本质的客观基础受制于青年生理的不断发育与心理的发展, “青年的本质应当既包括人的本质, 而又具有区别于儿童和成老年的特殊矛盾”[5]。青年时期正值生理飞速发育时期, 情绪易受外界影响, 其本质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具有流变性、可塑性、选择性特征。

  二、本体蕴涵:青年的本质属性及外在表现

  青年的本质不是一个自在的抽象物或永恒的唯一实体, 而是具体的普遍存在, 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青年都具有的共同属性, 无论是历时性的纵向延伸展还是共时性的横向拓展都存在于一切青年之中。

  (一) 青年的本质属性

  青年处在从依附性向独立性的过渡阶段, 处在一个学习、准备直至成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过渡阶段[6]。青年既含有人所共有的本质属性, 又拥有自身的属性, “青年的本质是指青年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在开始介入实践活动中的辩证统一, 是青年自我与社会逐步协调统一并成为社会主体过程的诸因素的总和”[7]。首先是自然属性的遽然蜕变。青年的生理及心理两方面构成了青年的自然属性, 青年处于人生的特殊发展时期, 接受教育与社会化是其主要的实践方式。从生理角度来看, 青年的生理变化表现为三个方面, 即身体外形的变化、内脏机能的成熟以及性的成熟, 其中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遽变。在这个阶段, 两性差异逐渐显现, 伴随着旺盛的生理机能的发育, 青年的心理变化更是天翻地覆。从心理角度来看, 青年时期的智力机能发展达到顶峰, 青年的自我意识凸显, 独立性增强, 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 情感世界丰富多彩而瞬息万变, 这些变化一起构成青年独有的自然属性。其次是渐趋成熟的社会性。青年正处于社会化的过渡时期, 处在由依附性向独立性转变的重要阶段。青年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在学习前人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 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创新, 对社会原有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秩序与规范展现出承继性, 同时又具有创新性与开拓性, 自我意识不断觉醒, 逐步迈向自立生涯。他们一方面渴求人们的认可与帮助, 另一方面又屡受社会变迁的影响而深感迷惑和苦楚。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融合教育中, 青年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考虑问题开始偏重于理性分析, 意志力、自制力逐步增强, 社会性因素成为他们行为的主要控制力量, 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价值观。第三是逐步拓延的实践性。马克思认为, 社会生活的本质在于实践, 人之所以成为人, 就在于人的主体能动性与创造性活动, 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为自身的目的和需要服务。身体与心理的遽然蜕变影响着青年的实践活动, 其实践活动相较幼年、少年而言突破了狭小的空间的限制, 但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又缺乏相对稳定性。在实践的深度与广度上, 青年逐步趋向于透过事物表面现象而挖掘内涵本质;在实践能力上, 他们又展现出由单纯的迎合、顺应环境转向于认识、改造环境, 并在认识和改造环境的历程中继续提升自我的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实践中, 青年自身的天然优势得到展现和发挥, 有目的地接受社会要求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成为社会中活跃积极的成员。总之, 遽然蜕变的自然性、渐趋成熟的社会性、逐步拓延的实践性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共同熔铸了青年的特殊本质属性。

  (二) 青年本质的外在展现

  人是一种具有时空结构的整体性存在, 这种整体性表现在把生物的、社会的两种属性通过自身内在运动统一整体化, 把主体与客体通过自身与环境的互动统一整体化, 把现实需求与理想追求通过现实与未来的相互协调与联系统一整体化。人的本质的展现过程正是人的统一整合过程, 如果说,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人的整体统一性, 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统一的客观存在, 那么, 青年期就是人的本质矛盾最复杂的年龄阶段, 是人的整合的三大矛盾的相互交织、全面展开时期。青年的本质外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我发展的矛盾性。生理性的自我发展与社会性的自我发展是青年自我发展的两个方面, 青年通过自身的内在运动, 将构成自身的两种属性统一整体化,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以本身独特的生物特质塑造自身并影响社会。青年处于人格模式的转化时期, 重点在于不断化解自身与社会之间存有的矛盾, 促进自身社会性发展, 突出体现为青年在生理性发展的导向下产生的行为取向与社会变化运转所需求的基本标准之间的摩擦与对峙, 体现为生理性发展成分与社会性发展成分之间的一种势均力敌, 青年在这一时期急需外源性力量的注入和引导。二是瞻望未来的能动性。青年强烈的实践动机与实践愿望是青年瞻望未来的能动性的主要发生源, 瞻望未来的能动性的不断成熟, 敦促青年在自我发展矛盾运动中形成社会性人格, 实现青年由社会客体地位向社会主体地位的转变。青年对其所向往的未来与发展有很强的自觉性, 青年根据自身内在情况及外在客观情况不断地设置目标、确立努力的方向, 青年的全部实践活动就在于实现奋斗目标和生活理想。未来是青年实现理想的领域, 亦是他们日益自由与自觉行动的领域, 因此, 青年期表现为现实存在与未来前景的辩证统一, 标志着青年由幼年、少年的自然状态向自觉自律状态的转变。青年展望未来的能动性, 从根本上而言是青年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把自身与社会、现实与理想趋于统一的过程。三是体认环境的主体性。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曾尝试从智力与思维的视角探究青年意识的发生发展, 提出青年是以同化与顺化为甬道重建个体的心理平衡, 形成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青年作为学习主体和教化客体, 其独具的内在与外在属性通过对教学环境的体认与感悟展现, 具有接受教育的主动性, 其重要内容表现为创造性、独立性及主体性。总之, 青年不同于人的一般性本质的特殊本质, 外在表现为自我发展的矛盾性、瞻望未来的能动性以及体认环境的主体性, 这三者集中表现了青年本质的核心内容, 也阐释了青年存在与发展所憧憬的方向。

  三、价值旨趣:青年的本质属性及外在展现的启迪

  青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青年本质的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 三者的不同组合会引发青年各方面的变化。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领悟和把握青年的本质属性, 调和三者在量上的组合关系, 便于形成最佳合力, 对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 尊重并正面回应青年自然属性的遽然蜕变

  自然属性作为青年逐步拓展的实践属性与渐趋成熟的社会属性的物质载体, 具有奠基拓路的作用。立足青年的生理与心理变化, 尊重并正面回应青年自然属性的遽然蜕变,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 是眷注青年、爱重青年、剖判青年、关爱青年的有效方式。眷注青年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取决于青年群体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青年时期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及青年身心遽变的现实状况,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阶级都不能忽视青年。爱重青年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青年在接受教化与主动学习中的基本需求就是获得他人的尊重。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都应平等相处、彼此尊重。剖判青年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剖析、判别青年的本质属性, 对青年投以人文情怀, 是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人文关怀以相互理解为渠道, 理解的基础是交流双方主动为对方考虑, 促使双方在沟通中获得情感融汇, 获得心灵上的信任感。关爱青年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 青年的生理与心理的遽变要求教育者关注青年思想变动与情绪起伏, 适时、适宜、适度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 与教育对象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

  (二) 驱策并助推青年社会属性的渐趋成熟

  青年的本质属性中对青年的价值取向、主体定位、人生发展等各个方面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青年的社会属性。引导和驱使青年社会属性的成熟, 应当成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保障功能积极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 就是引导青年厘清实现社会化成熟的政治导向, 襄助和培育青年建构符合时代、国家、社会要求的社会属性。在社会教化与主动学习中, 青年主观的独立自主性、自觉选择性与客观的不成熟性、可塑性会产生对抗与冲突, 这是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矛盾。因此, 应对青年渐趋成熟的社会属性, 需加强对青年思想政治引导, 扶助青年稳定、平缓地度过冲突与矛盾林立的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应当综合运用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之间的教育联系, 着重帮助青年实现认同、认知自身所担当的社会角色与社会责任, 培育青年担负角色的才智, 扶助青年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鼓励青年自觉将个人需求与社会的集体需求有机统一, 树建理性的需求观, 明确科学的生活方向和实践目标, 为实现自身的社会主体地位做好准备。

  (三) 诱导并聚力促进青年实践属性的逐步延展

  开发、发挥、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育人功能的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并助推青年实践属性的逐步延展。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青年具有逐步延展的实践属性, 因此, 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青年的自主实践意识、实践探索精神、实践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首先, 要注重培育青年的自主实践意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引导青年对自身的主体地位及所担当使命有正确的认识, 实现青年对自身权利与义务、对自身参与社会活动所处地位、担当角色及肩负责任的体认, 对自身活动之于社会独具的重要意义的认知, 帮助青年基于自身需求作出科学预判与正确选择, 同时提高青年价值选择的正确率, 促使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 要注重培养青年的实践探索精神。积极的实践探索精神是青年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基本前提, 是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前提, 是青年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内生动力。第三, 注重培育青年的实践主观能动性。青年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青年积极参与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的实践自主性是把握青年社会实践活动全局的向导, 是青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关键所在, 是青年实践属性逐步拓展的可能基础。第四, 注重培养青年的实践动手能力。青年的实践动手能力主要包括鉴别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革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培育青年的实践动手能力, 可以为逐步延展的青年实践属性增加现实可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马克思.资本论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669.
  [4]樊新民.青年本质探讨[J].青年研究, 1988:12.
  [5]吴鲁平.试析青年本质的规定性[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88 (3) .
  [6]黄志坚.青年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8:66.
  [7]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74.

    向荣.青年本质属性的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1(03):1-4+15.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