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从精神动力的视角解读中国梦引言

时间:2016-04-15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464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属性及作用机制
  【第一章】从精神动力的视角解读中国梦引言
  【第二章】中国梦和精神动力概述
  【第三章】中国梦精神动力思想提出的依据
  【第四章】中国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第五章】中国梦精神动力的实现机制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发挥好中国梦的精神动力结论与参考文献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2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此后又对中国梦作出系统的阐发。中国梦的提出,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热情,推动了改革的深化与发展。与此同时,在国内外也出现了研究中国梦的热潮。数年来,广大理论工作者围绕中国梦的提出背景、内涵、本质、实现路径、理论地位和意义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其中,如何对中国梦这一新思想进行科学的理论定位,既是一个十分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对中国梦进行科学的理论定位,需要我们首先揭示中国梦的提出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什么问题、其本质属性是什么。也就是说,只有进行科学的定性,才能进行正确的理论定位。

  中国梦的提出,科学地回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什么样的精神动力、怎样发挥好精神动力作用"的问题。深入研究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属性和作用机制,不仅有利于科学判断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意义,而且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精神动力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物质动力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肯定了精神动力的重要作用。恩格斯曾指出,旧唯物主义"不彻底的地方并不在于承认精神的动力,而在于不从这些动力进一步追溯到它的动因。"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精神动力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加强,精神动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一些消极颓废的价值观、人生观在不断滋长。与此同时,少数西方国家借助于各种文化传播途径和形式也在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期达到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目的。

  因此,如何进一步增强精神动力的作用,应对这些国内外的新挑战,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来,我国学者对中国梦的研究主要围绕中国梦的定性、中国梦的理论主题、理论内容以及中国梦的理论地位等方面展开的。

  第一,关于中国梦的定性问题大多数学者将中国梦定性为理想或奋斗目标。刘奇葆认为,中国梦的提出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王树荫、温静认为,"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理想目标的升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形象表述".

  李君如在《中国梦的意义、内涵及辩证逻辑》中提出,中国梦是一个用以凝聚人心、动员人民和组织队伍的奋斗目标。孟东方、王资博认为,"中国梦是可以现实的伟大梦想和崇高理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总依据、承载总任务、推进总布局,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并使每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

  有的学者将中国梦定性为精神旗帜。张晓明认为"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民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愿景不会自然而然地自动呈现出来,需要我们在中国梦精神旗帜的引领下具备各种勇气和力量去攻坚克难".

  戴红永认为,"中国梦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旗帜,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的旋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有个别学者将中国梦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郭莉、骆郁延认为,中国梦具有鲜明的精神动力属性,能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些精神能量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性精神力量。姚桓、孙宁中认为,就"精神"层面来讲,中国梦是全体国民为了实现国富民强的不懈努力,是一股精神能量,是在凝聚民族复兴共识的基础上获取的源源不断的意志动力。

  第二,关于中国梦的理论主题问题戴红永认为,中国梦深刻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这一理想","树立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这一目标"这一关键问题。辛鸣认为中国梦表达了"中国梦是谁的梦,要依靠谁来实现"的理论主题。中国梦之所以能引发社会广泛共鸣,原因就在于中国梦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目标,着眼点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他认为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三,关于中国梦的理论内容关于中国梦的本质内涵,石仲泉认为,在对中国梦的解读中,要凸显它的本质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它的本质内涵。韩庆祥指出,"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要把中国梦置于国家整体发展与个人发展两个基本方面,实现国家富强,以及使每个人能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关于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学界的认识比较一致。程美东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认为,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就是中国人民。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历程来看,是否以人民为依靠力量决定着中国的兴衰成败。关于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辛鸣认为,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是实干兴邦,坚持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最终才能使梦想变成现实。荣开明认为,"中国道路为中国梦指引方向、中国精神为中国梦凝聚力量、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团结奋斗".孙岩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力量。

  第四,关于中国梦的理论地位中国梦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文清认为,"中国梦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中国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境界",围绕党对发展目标与航向的最新探索,全方位解答了中国梦缘起何处、中国梦图景怎样、中国梦如何延展、中国梦何为依托等重大理论问题。林培雄、刘光明认为,"中国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新视野,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空间".

  黄相怀认为,中国梦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新的话语空间,拓展了新的思考视角,创造了新的内容素材,提供了新的意义承载。中国梦开创了党的执政理念新境界。韩震峰认为,"中国梦开创了党的执政理念新境界".中国梦进一步拓展了党的执政目标,深化了党的执政理念,完善了党的执政遵循,丰富了党的执政方略。

  当前对于中国梦的讨论十分热烈,对中国梦的理解大多立足本意,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赋予中国梦新的内涵,发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1.2.2 国外研究现状

  中国梦不仅引起中国学界的热议,而且在国外也备受关注。国外关于中国梦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关系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中国梦的内涵。

  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斯蒂芬·欧伦斯认为,中国梦指的是一个更加利于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更加繁荣,人们更加富裕,环境更加美丽,国家对市场的调控放宽,人们在经济方面拥有更多自由等。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梦应该让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实现公民的梦想,政府应该为公民提供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公民各项权利。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维为认为,中国梦有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第二个维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三个维度是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上述学者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角度有所不同,斯蒂芬·欧伦斯是从社会层面对中国梦的理解;约翰·奈斯比特是从个人角度对中国梦的认识;张维为是从中国梦与个人和世界的关系角度对中国梦进行的阐述。

  第二,关于中国梦对世界的影响。

  对于中国梦对世界的影响,国外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中国的强大必将促使中国走向强国必霸的道路,给周边国家的安全甚至世界的稳定发展带来威胁。他们把中国梦同中国对世界的威胁联系起来,对中国梦进行抵制和敌对。国外某些报刊特意强调中国梦为"强国梦"与"强军梦",认为中国借此同美国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以此散播"中国威胁论".

  另一种观点则截然相反,斯蒂芬·欧伦斯认为中国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中国最现实的问题,中国梦的实质是解决中国国内的问题,不仅包括人民的生活,还有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谢尔盖·卢贾宁认为,中国梦会大大增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梦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成功的希望,也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带去了力量。

  第三,关于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关系。

  很多国外学者对中国梦和美国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两个梦之间都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关于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胡里奥·里奥斯认为美国梦是崇尚个人主义的,以实现个人的利益为准绳。而中国梦是一个多维度的梦,是集合了全体人民的大梦,是在满足个人价值追求之上的集体主义的梦,是一个价值理念非常丰富的概念。

  中国梦根植于历史,立足现在,通向未来,美国梦是当下每个人的成功成才。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通过阐释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精神动力的内涵和作用,为对中国梦进行精神动力定性奠定基础。然后,探究中国梦这一精神动力提出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通过理论方面、历史角度和现实需要三方面的深入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梦精神动力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进而,重点论证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属性。阐明中国梦是中国精神的统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承接,是本国利益和世界利益的融合。最后,探究中国梦作为精神动力发挥作用的机制。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精神动力发挥作用的主体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梦精神动力发挥作用的路径选择,和平发展是中国梦精神动力发挥作用的外在保障。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和论述为基础,通过阅读国内外有关中国梦的理论文章和着作,以新的视角对中国梦进行研究,全方位地发掘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属性。

  (2)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法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精神动力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对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属性进行深刻分析。

  1.4 创新点及不足

  1.4.1 创新点

  关于中国梦的属性问题,本文提出中国梦回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什么样的精神动力、怎样发挥好精神动力"的问题,它是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的思想,并从中国梦与中国精神、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与共产主义理想、中国梦与世界利益之间的关系的角度作出具体论证。

  以揭示和论证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属性为基础,本文初步对中国梦的理论地位做出判断,即:中国梦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基础上,回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什么样的精神动力、怎样发挥好精神动力"的问题,它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1.4.2 不足之处

  本文关于中国梦作为精神动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关系的分析还不够深入,还需要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相近分类:中国梦论文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