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代际伦理与爱情伦理冲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30 共976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李安电影中的中西方家庭伦理冲突研究
  【引言  第一章】李安和他的家庭伦理电影
  【2.1  2.2】代际伦理与爱情伦理冲突
  【2.3】婚姻伦理冲突
  【第三章】李安家庭三部曲对当代家庭伦理的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中西方家庭伦理问题及对策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李安家庭伦理电影中的中西家庭伦理冲突

  不管是台湾大背景下的外乡人身份,还是远走美国学习生活的经历都让李安对于中西方两种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作为着名导演,他很容易将这两种文化的冲突表现在他的电影中。这三部电影主要探究了中西方在家庭伦理方面的冲突,分别在代际伦理、爱情伦理、婚姻伦理这三方面展现。

  2.1 代际伦理冲突

  代际之间的伦理问题在李安电影中有突出表现,不管是中年夫妇和长辈之间的关系,还是孩子和年轻父母之间的关系。代际之间的冲突也展现了中西方两种文化在对待父母和孩子两个方面的矛盾。中国是典型的父权制家庭,父命不可违,在西方家庭中却是以夫妻为家庭的中心。并且在中国家庭中,家庭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家长作为一家之主自然要行使决定权。西方家庭是个人本位的家庭,个人的利益始终是做出选择的首要标准。这两个因素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西方家庭伦理的冲突,要说起中国的代际之间的关系,不得不说的就是中国父权主导的家庭基本模式。

  2.1.1 父权主导的基本模式

  氏族社会是在非常稳定的血缘关系之上建立起来的。氏族社会也是在人们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必然会形成的一个团结一致力求生存的团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氏族社会最终也不能违背历史发展规律,被奴隶制社会所取代。氏族社会的首领直接就成为了奴隶主贵族,虽然表面上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本质却没有变化。这种血缘关系的保存使得宗法制长期存在。"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尊崇共同祖先以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族血缘联系,西周时血缘关系与社会政治等级、社会权力密切交融,形成较完整的宗法制度。"[20]P12这种宗法制度的直接后果首先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每个人的生存离不开家庭,并且家庭利益是最高利益,个人利益要依附于家族利益。其次是家里要有男性家长代为决定家里的大小事务。这一点完全和此后父权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的盛行息息相关。

  父权在传统中国社会家庭中的地位,除了严格的宗法制度带来的影响之外还有中国独特的地理坏境影响。

  首先,中国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四面连接陆地,只有一面连接海洋,中华民族起源于长江黄河流域,地形有平原、丘陵、高原等。广阔的平原,土地肥厚,河流众多,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农业和畜牧业也就成了当时中华民族的支柱产业。自古以来就和自然打交道的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靠天吃饭的状态,不管是谷物的生长、成熟还是收获都和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靠天吃饭是一种很被动的生产方式。因为天气条件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生产,而人们也无法改变自然,只有顺应自然,不违农时,并且风调雨顺才能有好的收成,如果违背自然"揠苗助长",再加上干旱灾荒就颗粒无收。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必要的。靠天吃饭的状况造成了中华民族不愿意也无能为力去改变生产条件。"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极易滋生恒久意识,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悠长、德定、守常、永恒的。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习故蹈常的惯性,好常恶变。反映在精英文化中,则是求'久'、求'常'观念十分发达……反映在民间心态中,便是对器物追求经久耐用,对统治秩序希望德定守常,对家族祈求延绵永远,都是对求'久'、求'常'意识的表现。"[13]P45‐46"这种不可改变、不可抗争的自然性使得人们天然地安于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且认为这种等级差异是不可改变、不可违抗的。"[3]P83所以这也就练就了中华民族顺服、保守的性格以及服从家庭,服从家长,置个人利益于家庭利益之下的传统。

  其次,中国传统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形态之上。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消费模式,不仅缩短了生产原材料和生产过程、成品与消费之间的距离,也让人们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强烈的家庭观念就成为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归宿。并且这种经济模式下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和生活单位,而主要的生产资料是每个家庭的私有土地,人也就成为了主要的劳动力,男人在成年以后从父辈那里继承现成的土地和手艺。女人在家里料理家务,这就形成了男耕女织的传统。男人的地位在家中日益凸显,并且占主导位置,毕竟生产掌握在男人手里,父亲自然而然成为了家里面说话最有权威的"大家长".传统社会就是父权制社会,父子关系在家庭关系中最为重要,夫妻之间没有血缘关系,而父子之间的血缘是没办法变更的,自古中国人很信奉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按照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本来男人的地位就要比女人高。再者,父为子纲要求小辈自然要听长辈的话,尤其是家中的男家长。

  父权家庭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父亲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掌握家里的财政大权及最高的决定权。就像家庭三部曲中所描绘的父亲形象一样,三个中国式家庭,三个保守的父亲,他们用传统的中国式情感对待他们的子女,他们在家是大家长,大家长就必须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决定,并且他们严格恪守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人自古就对于根有无比深刻的眷恋,不管是故乡之根还是沿袭自己血脉的香火之根。

  《喜宴》中的父亲坚持这种原则,他无法接受儿子同性恋的事实,并且以自己的威严来压制儿子的婚姻,这也体现了父亲的威严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父权家庭第二个的特点就是父母的爱都是严格的爱,尤其是父亲的爱。孩子的生存和生活能力来源于父母,所以不管父母的爱是否严苛他们都要无条件的接受。无论是封建专制社会三纲五常下的父女父子关系,还是新时期下的相对民主的两代人之间的关系,都无法隔阂深深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无论父权是决定子女的财政大权还是婚姻权利,他的最终目的都是让整个家族的利益最大化,同时给子女最多的爱。这也是李安理解的中国传统的父权社会。三部电影,三个父亲,三种职业。这三种职业要求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认真谨慎,他们的性格也是如此,并且作为传统的父亲形象,他们都想掌控自己的子女。《推手》里的父亲,是一个精通中国古典文化的太极教授。但是他被安排在美国的大背景之下,他和外国儿媳妇之间的矛盾通过小事表露无遗。他作为父亲企图通过权威来维持整个家庭的和谐,李安就在这个时候设置了中西方对于家庭伦理看法上的障碍。事情逐渐发展,最后李安用太极里的"推手"来为这个矛盾找到了一个和谐的解决方法。儿媳和儿子学会了接纳顽固的父亲,古板的父亲在经历离家出走后最后也用爱接受了儿子一家。在电影《喜宴》中,军人出身的父亲,严厉但却温柔,他亲自追到美国想要掌控儿子的婚姻大事,想抱孙子的梦想让他们夫妻亲临美国,还给儿子举办了盛大的中国式喜宴,在西方的背景之下,身为同性恋的儿子知道如果让父母接受自己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假结婚企图蒙混过关。
  
  电影的最后,古板的父亲用爱包容了儿子的性取向,并且接受了无子嗣的事实。《饮食男女》中的父亲是三个父亲里最严苛的,面对三个有些叛逆的女儿,他力图维护自己的威严和地位,但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女儿总是挑战父亲的权威。信奉基督教的大女儿清高且古板,说着要终身不嫁来照顾父亲,最后却突然宣布结婚并且离开父亲居住。叛逆的二女儿起初想要逃离父亲的控制,搬出去自己住,把所有的资金全部压在了房子上,但是当房产公司携款潜逃自己血本无归的时候,父亲还是因为心疼女儿让她继续留在家里住,并且不介意她任性的初衷。乖巧的小女儿本应该是最让人省心,但是最后却发生了未婚先孕的事情。不管三个女儿给父亲的权威性地位多么震撼的冲击,父亲仍然用爱和包容原谅他们所做的一切。父亲起初的不同意到最后的接受,是跟自己固有的封建思想作斗争过程,也是导演李安寻求解决中西方两种文化和对待家庭问题上冲突办法的过程。三部电影中父亲都企图行使决定权但是最终都放弃并且选择理解儿女,父亲因为爱做出的自我牺牲精神,让儿女们最终明白不管是在怎么样的文化背景下,不管是遇到怎么样的家庭矛盾,互相之间的理解与支持才是共度难关的办法。

  李安深谙东西方文化,他的三部电影尽管都刻画了传统的中国父亲形象,但是他对于这种古代遗留下来的权威的父亲形象还是存在一定反感,他企图通过电影中最后父亲修补自身的形象,为父权在传统上赢得的同情、尊重。在接受了西方文化之后,李安在电影中更多的加入了人文主义关怀和爱的展现,来平衡中西方家庭的差异。深植在他骨子里的东方思想,促使他把这种中国人特有的亲情之爱,运用于家庭中,来化解因为差别造成的矛盾。在《饮食男女》最后老朱为了自己的幸福所做的争取,也是对传统的父亲权威的一种讽刺,但正是这种讽刺预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个人主义面前所做的妥协。正如李安说的,"从《推手》当中一心想要与儿子团聚的太极拳大师,到《喜宴》中最后接受儿子是同性恋事实的将军,再到《饮食男女》中压抑感情的国厨,他们都代表了某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而在《饮食男女》里老朱后来接受家庭翻掉的事实,开创自己的新生活,这可能也算是我对中国文化的一点祝福吧。"[53]

  在这三部影片里,父亲作为传统精神的象征物,走过的是一条从消极退守,到无可奈何的牺牲,再到毅然决然改变命运的充满波折的道路。这是李安对于中国传统父权的思考,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千年,三纲五常的思想尤为深入人心,父亲就像是一个权威人物,统治着儿女的一切,但在西方主流社会中,个人主义的观念没有办法接受这种中国文化。李安在暴露中国父权制度的弱点同时,也在惋惜一种亲情的疏远和爱的缺失。李安力图找到了一种平衡的方法,外来的冲击使父亲的权威性遭受到了破坏,这是时代不可遏制的洪流,在外来文化的优势和本土文化的优势继续发挥的同时,可以用无限的人文关怀和无尽的爱来寻求缓解中西方家庭矛盾。

  2.1.2 中西方子女家庭教育模式的冲突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各方面品质以及能力的社会行为,也是传递社会文化和社会经验的一种方式。人接受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两种主要的教育方式中家庭教育是人们最早接触的形式,家庭教育是家庭里的长辈对家庭中晚辈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不仅是人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关系到人步入社会后的表现。不管是中方家庭还是西方家庭,家庭教育都是长辈对孩子教育的开始。但是由于中西方观念的不同,以及思想起源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差异。这也成为了李安在电影中展示的又一个中西方家庭伦理方面的冲突。

  氏族时期的中国就形成了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家庭就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那个时候父辈会把生活技巧教授给晚辈,好让他们能够自己独立的生存。从周朝对于"礼"的崇拜,到两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再到两宋时期理学的完善与发展。

  整个封建社会以至于现在居于统治地位的家庭伦理思想仍然是儒家传统的伦理思想。这一思想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基调,其中父为子纲是调节亲子之间关系的伦理准绳。一方面,在古代中国,父母有着严重的性别倾向性,父亲对于儿子的喜爱超过了对于女儿的喜爱,因为男子肩负着传宗接代的任务。从古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到现在的男女平等,也算是西方平等思想渗入的产物。另一方面,子女要严格听从父辈的教导,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不仅要教育晚辈最基本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晚辈明白礼节和做人道理。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一般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或是当下社会主流思想进行的,不在乎子女的意愿,中国遗留下来的传统是以家庭利益为主,父母更希望孩子成为出色的人物,一个能光宗耀祖的人。古话也有云:养不教,父之过。不管是什么时代的中国父母在对待子女方面都是含辛茹苦,栉风沐雨,他们把自己的心血全部放在教育子女上面,并且认为这是作为父母的天职。这种思想下的教育是一种父母主动实施但子女被动接受的过程。

  在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平等和民主观念一直深入人心。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美国公民对此深信不疑。殖民时期的美国人多数来自英国移民,他们带来了英国的社会思想,并且改良了宗教思想和生活习惯。美国基督教新教是从英国内战时期的清教发展而来。英国内战时期的清教徒认为,既成为基督教徒,就应该自由平等。他们把这种平等的观念运用在政治上,当这些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被迫逃亡的清教徒到达美国以后,继续发展这种平等观。他们首先在十三个殖民地按平等原则组成长老会决定内部事务,在美国建国时这种平等原则也被写入独立宣言。这种思想也渗透到了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美国人在处理家庭事务上也把平等且民主的思想带入其中。

  首先,美国家长对待孩子非常平等,一方面,美国家长对待孩子不会有性别的差异。

  在李安的电影《推手》中,中国爷爷非常喜欢自己的孙子,爷爷觉得孙子可以为家族传宗接代,但是孩子的美国母亲却不以为然,并且对于爷爷对孩子的过分宠溺表现出很反感的状态。另一方面,美国父母还会给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和鼓励。就像《推手》中儿子给母亲看自己画的"科幻小说"并认真给母亲讲解,虽然儿子讲的毫无逻辑但母亲却给与了巨大的鼓励。美国家长秉着平等的原则,不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兴趣点。与其形成反差的是爷爷教孙子学习他并不喜欢学的中国字和台湾儿歌,孙子显得毫无兴趣,爷爷却很重视。李安通过这种对比表现出中美家庭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方面的差异。中国式的教育在爷爷身上表现的很明显,但是却被李安轻描淡写,孙子对于中国文字的冷淡其实也是李安想要表达的西方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

  其次,美国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非常民主。孩子和家长可以就某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谁说的对就听从谁的意见。孩子要做一件事情,父母并不是盲目的支持或是反对,而是孩子只要完成父母提出的条件后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推手》中小孙子想要看动画片,母亲说你吃完饭就可以去看,孩子在完成母亲的条件后自己条件也得到了满足,看了这一切爷爷不禁发出感慨:"美国人教小孩,好像做买卖,什么都谈条件。"这是两种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传统的方式就是独裁。用自己的想法"囚禁"孩子的思维,但美国相对民主,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是建立在人格互相平等的基础之上。

  李安自己就是一个冲破中国式教育的典型例子,他也通过电影表达一种平等的教育模式,但又要保留中国尊长的传统。一方面电影中的西方教育对传统中国教育模式的冲击很大,影响很深,现在更多的家长慢慢接受平等民主的观念。另一方面,尽管孙子不喜欢学中文也没有反抗爷爷,这是李安对中国传统尊老的优良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于现代社会冲击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唤。

  2.1.3 中西方养老模式的冲突

  父母对每一个人有生养的功劳,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做人的道理也来自于父母的教导。等父母老年以后,理所应当的肩负起赡养老人,照顾老人的义务和责任。这就是一种反哺式的双向义务关系。中国人始终认为"孝"是一个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孝文化作为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首先,孝文化提倡尊老敬长。《孟子》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5]P195不仅要对自己的老人尽赡养义务,对于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年长的人也要有尊敬之心。其次,孝文化提倡在赡养父母的时候物质和精神要结合起来。父母给予了我们基本的生存条件,在成长的过程中又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本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全部给了我们,所以我们在他们年长之后,不仅要给予他们更好的物质生活,让他们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很好地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让他们快乐、充实的安度晚年。孝文化作为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每个老人心里最安慰的就是老了之后可以和儿女在一起颐养天年。

  西方的养老制度是一种单向的义务模式,儿女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直至成年,成年之后,子女开始进入完全自主的个人生活,然后再结婚生子照顾下一代直至其成年,对于自己的父母则没有赡养义务。首先,西方人没有赡养老人的传统,在美国法律上,也没有关于不赡养老人要给予惩罚的相关条文。再次,在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人老年之后会有社会代替子女给予老年人应有的照顾。

  李安电影《推手》里的老教授,他在退休之后不远万里来到完全陌生的国度,只是为了和儿子一起生活。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和因为习惯而日渐疏远的儿子儿媳不能和谐相处。这些都让老人感觉到在异乡很孤单,儿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始终没能弥补老人精神上的空虚。以至于老父亲因为孤苦而离家出走寻求自由。儿媳因为与公公生活差异想要搬出去,和老人分开居住,这在外国人看来很平常,但中国人却觉得这是有违道德的。电影中李安想要表达的冲突通过老人的离家出走达到顶峰,这也体现了西方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他用电影语言还原了这个矛盾点。最后是儿子用中国太极中的推手教会了妻子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管是婚姻还是两代人之间的关系,要学会用爱去包容,用中国传统的责任感和孝文化处理和长辈之间的关系。

  2.2 爱情伦理冲突

  2.2.1 中西方在爱情追求上的差异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最奇妙的感情。同样是追求美好的爱情,但是中西方却有很大的区别。

  封建思想统治中国的几千年里,禁锢、束缚成了这种思想带给中国人最深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中国人对于爱情的追求上。首先,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有发乎情止乎礼的思想,孟子也提出了"男女授受不亲"[15]P265,这些观点阻碍了人们的自由交往,人们不敢去追求心中所想。到了宋代的"存天理,灭人欲"更是把人们的感情紧紧框在保守思想的牢笼里。这种保守的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民多年,现在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开放、追求个人情感的思想也进一步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其次,中国人虽然重视婚姻并且讲求门当户对,但是却忽视爱情,他们认为婚姻的目的并不是成全爱情而是传宗接代。

  基于这两点原因,中国人自然而然的失去了追求美好爱情的欲望。

  相对于中国的保守主义,西方人对于爱情的追求则是热烈且自由的,"西方社会从古希腊罗马开始,就肯定人类的自然天性,重视、甚至崇拜人的活力,爱情主题发挥。"[1]P119希腊神话中有许多歌颂爱情的故事,后来的一些希腊文学着作或者诗歌,赞美爱情的也占了很大部分。随着古罗马文明的衰落,西方进入了基督教禁欲主义统治时期。基督教义把肉体和灵魂分开,认为肉体是消极的,但灵魂是高尚的。这样的情况下,造成人们对于欲望的压制。美国人继承并改良了欧洲的思想,美国人在经历了禁欲、性解放之后,对于感情的追求回归到自己的认知上,只要跟着自己的想法、感觉,就一定能够获得完美的爱情。

  在李安的电影中,爱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家庭三部曲中都体现了这个主题,其中《饮食男女》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两种爱情观的差别。朱师傅的三个女儿,都是在台湾长大但被外来文化所影响的青年人。信仰基督教的大女儿,虽然思想保守,但是他本身就是接受外来信仰的宗教徒。李安给他设定的命运是从开始对于爱情的胆小懦弱到最后追求自己爱情的勇敢。二女儿对于爱情完全是西方人的思想,合得来就勇敢在一起,合不来就放弃。这种跟随自己的感觉,以个人感情为标准来选择爱情的方式是西方自由、个性的体现。不管是现在的中国人,还是李安设定的电影中的角色,都是在西方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样的影响对于禁锢人们的儒家思想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虽然中国人固有的传统思想仍在传承,但是外来文化影响下的某些消极传统思想正在被转变。这种转变是个性的解放,是对于古老思想禁锢的挣脱,也是中西方思想融合的产物。李安在这部电影里所要表达的就是外来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糟粕的冲击,他力图寻找一个平衡的方式,那就是自由的追求想要的爱情,不被固有的传统思想所束缚。

  2.2.2 中西方择偶观的差异

  从爱情进入婚姻,最重要的就是另一半的选择。对于伴侣的选择也是爱情和婚姻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由氏族时期遗留下来的家族观念一直深入人心,汉代的三纲五常进一步淡化了中华民族追求个人权利欲望。在古代,年轻人的择偶观很受限制。

  首先,择偶观的限制表现在选择的自由程度上。父母如果尚在的话,家中的所有财产属于父母,子女不得擅自处理自己的财产。家长对子女有管理的义务,子女对父母要毕恭毕敬并且父母之命不得违抗,主要体现在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传统--对子女婚姻的干涉。"在统治阶级中,婚姻成了权衡利害,扩大权势,攀龙附凤的手段,这种婚姻是以政治、经济为基础的。而在劳动人民之间,大多数男女结合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包办的。"[1]P161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婚姻的对象完全是父母代替选择的,两个人可能毫无感情基础,但只要有双方父母的赞同,他们就可以成为配偶。

  再次,择偶观的限制还表现在选择配偶的标准上,在封建社会,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配偶要看与之结合是否能为家庭带来更大利益。古时候讲求的门当户对,在现在看来不可理喻,但古时候有许多爱情牺牲在了封建礼教的意识形态之下。配偶的选择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单纯为了家族利益和传宗接代。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择偶观念,当代中国社会越来越多的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年轻人开始思考爱情和婚姻以及选择配偶的自主权。尽管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变化,包办婚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由于历史惯性和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陈旧思想仍对我们有所影响。

  我们这里所研究的西方主要是以美国为主,这也是李安电影中所表现的西方。美国建国短短几百年历史,但却有着深厚的文化,美国文化是欧洲文化的亚文化,古希腊则是欧洲文化的起源。要研究美国的文化就一定要说它的文化源头--希腊文化。希腊三面环海,有绵长的海岸线,但陆地中部多山,只有少量的平原,河流短小不适合发展农业,所以希腊人只有选择另一种方式生存--从事商业。后来的美国也受古希腊的这种传统影响。美国实行商品经济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商品经济下,个人作为基本单位相对独立,并且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独立的个人只有自我发展,保护自己的利益才能够生存下来。这种思想也被渗透在了家庭生活之中。个人利益在家庭中占主要位置。这种思想对于西方人择偶观的选择产生了影响。

  首先,美国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交往对象。在西方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家长不会直接干涉子女对于配偶的选择,美国父母很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并且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子女长到成年,父母通常不会再给予他们物质或者精神上的资助,而是给予他们独立发展的空间。

  再次,美国人在选择配偶的标准上和中国人大相径庭。西方人的开放是经过禁欲主义和性解放运动后形成的,所以对于爱情和性爱的崇尚和追求是他们选择配偶的关键,他们不会考虑与他结合是否能给家族带来更大的利益,或者和他的结合是否门当户对。

  他们所考虑的就是纯粹的感情和性爱。

  李安在美国找到了和他携手一生的爱妻。他的妻子林惠嘉也是一位台湾留学生,他们的结合也曾遭到了林惠嘉母亲的反对,"根据林惠嘉的回忆,她母亲说:'为什么你挑上这个人明明还有其他条件不错,从事工程以及有稳定职业的对象可以选择。'"[4]P16但是不管中间遇到什么,他们最终还是因为爱情结合并且相约相伴终身。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中对于爱情的表达是崇尚自由选择。《饮食男女》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二女儿桀骜不驯,不愿意受古板父亲的束缚,在影片中她所选择的另一半因为爱走到一起,他们会约会一起体验激烈的性爱,他们简单的在一起,然后又因为另一半的不忠诚而分手,这种对于另一半无所顾忌的选择和放弃都是遵从自己的意愿。影片最后顽固的父亲选择和自己女儿的同学走到一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尤其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中国传统父亲身上,这本身就是导演处心积虑设置的冲突。这样的冲突背后导演的良苦用心是想表达,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爱情总是被置于相对低下的位置并且人们的真感情得不到充分重视,但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加强,尤其是对于爱情的追求和选择,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中国人被束缚的思想得到了相对解放,这是一个两种文化融合的过程,也是中国摒弃糟粕同时过滤外来思想的过程。李安在此并没有给予特定的文化,没有说到底是西方文化更适合还是东方文化更优秀,他只是在两种文化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既有东方人的对于爱情的责任感,也有西方人对于爱情热情的追求。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