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弗洛伊德道德人格理论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08 共3307字
  引 言
  
  (一)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 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外关于弗洛伊德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系统地论述其伦理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其中涉及其道德人格思想的专题研究更是几近于无。因此,本文拟从道德人格的视角出发,依据道德人格研究的一般范式与基本方法对弗洛伊德的思想进行梳理、总结与评析。此外,随着我国进入转型时期,人们的道德人格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弗洛伊德的道德人格思想对当前的道德人格教育无疑是一种启示。
  
  2. 选题意义
  
  本文运用道德人格研究的一般范式与基本方法,系统地阐释了弗洛伊德的道德人格思想,丰富并完善了伦理学领域内关于弗洛伊德道德人格思想的研究。此外,理想道德人格的建构不仅是个体道德修养的目标,同时也是转型时期我国伦理道德建设所不可忽视的问题。探析弗洛伊德的道德人格思想,批判地继承其中的合理内容,并探索道德人格教育的新途径,这对于我国当前的伦理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弗洛伊德的代表性译着主要有车文博主编的《弗洛伊德文集》以及杨韶刚编译的《弗洛伊德心理哲学》,前者是车文博主持的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界学术共同体 40 余年来协作科学研究的成果,其中收录了弗洛伊德不同时期的着作近 40 部;后者则从哲学的角度全面地解析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并对弗洛伊德理论中过于专业、晦涩难懂的内容做了适当修改。但是,二者均不是评析弗洛伊德思想的专着,也并未指出弗洛伊德的思想在伦理学领域内的价值与意义。
  
  关于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研究主要有白新欢的《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哲学阐释》以及刘钊的《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前者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进行了哲学阐释,并揭示了其与西方哲学的内在关联,虽然他谈到了生本能、死本能以及俄狄浦斯情结等概念,但其是从哲学视角来阐释这些概念的,意在说明本能与俄狄浦斯情结对人类文明的作用,并未指出其在个体道德人格之中充当的角色;后者则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系统地剖析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指出了其对于后期哲学、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尽管作者谈到了本能、情感等概念,但其并不是从伦理学的视角来阐释这些概念的,并且也并未涉及道德人格教育的有关内容。
  
  关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研究主要有孙贵林的《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伦理思想研究》,作者依据弗洛伊德的思想分析了道德的起源、本质以及心理依据等基本伦理问题,虽然他谈到了俄狄浦斯情结、超我、罪疚感等概念,意在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发掘出伦理价值,但其并未依据道德人格研究的一般范式与基本方法来论述弗洛伊德的伦理思想,同时也未涉及道德人格教育的有关内容。
  
  关于弗洛伊德文明思想的研究主要有刘家民的《非压抑文明的存在--对弗洛伊德文明论所遇困境的解析》,作者以弗洛伊德思想中本能与文明的悖论为切入点,通过对人类特性的解读,来探究人类与文明的关系,虽然他谈到了本能、道德以及文明等概念,但其是从哲学视角来论述这些概念的,并未涉及到伦理学领域内的有关问题。
  
  关于弗洛伊德宗教思想的研究主要有陆丽青的《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研究》,作者依据宗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基本范式,系统地剖析了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尽管她谈到了个体“超我”的形成过程,并指出了儿童对父母的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并未将“超我”的形成看作是个体道德人格初步形成的标志,并且也未指出男孩“超我”与女孩“超我”的不同形成过程。此外,作者还谈到了个体的罪疚感,并分析了罪疚感的实质与根源,但其是从宗教视角来阐释这一问题的,意在说明罪疚感与宗教的关系,并未将罪疚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来加以论述。
  
  2.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研究主要有弗洛姆的《弗洛伊德的使命》以及梅耶尔的《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书》,前者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弗洛伊德的个性进行了探究,并揭示了他的使命,即弗洛伊德是保守的理性主义者,他的学说旨在启迪人们重视理性的作用,并依据理性控制自身的情感与欲望;后者则从心理学的视角,批判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其意在说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并不具有科学性,并且作为一门哲学,其确定性也受到了质疑。作者在书中尖锐地指出,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存在着伪造资料、贻误患者以及不正当牟利等嫌疑。
  
  关于弗洛伊德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有奥兹本的《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以及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前者意在说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一种纯实验性质的科学,其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是可以互相补充的,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人类的行为才能够得到恰当的解释;后者则以弗洛伊德思想中本能与文明之间的矛盾为切入点,通过将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以劳动解放为基础的爱欲解放论。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弗洛伊德伦理思想的研究多是只言片语,缺乏系统地阐释与评析,并且其中涉及其道德人格思想的专题研究更是几近于无。而国外学者对弗洛伊德思想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心理学与哲学领域内,笔者由于学力所限,并未收集到有关其伦理思想的研究资料。因此,本文拟从道德人格的视角,依据道德人格研究的一般范式与基本方法对弗洛伊德的思想进行梳理、总结与评析,旨在阐明其道德人格思想及其对于当前道德人格教育的积极意义。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论述弗洛伊德道德人格思想的形成背景及理论渊源,笔者分别以社会、家庭、个人为切入点,剖析了弗洛伊德所处的背景,并从哲学、自然科学、病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其思想的渊源。第二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其旨在说明弗洛伊德道德人格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笔者阐释了弗洛伊德道德人格的出发点--潜意识,包括潜意识的发现过程、特征及其与道德人格之间的关系;其次,笔者论述了弗洛伊德道德人格的形成过程,包括道德人格的个体起源、种系起源及其形成过程中的认同作用;最后,笔者依据道德人格研究的一般方法与基本范式剖析了弗洛伊德道德人格的结构,将其划分为动力结构、准则结构、情感结构以及目标结构。第三部分旨在探讨弗洛伊德道德人格思想的理论得失及其现实启示,弗洛伊德重视潜意识、情感、本能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这对当前的道德人格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却夸大了这种作用,这使得他的理论暴露出难以弥补的缺陷。
  
  2.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笔者阅读的文献如下:一是弗洛伊德的传记及其原着。阅读传记有利于了解弗洛伊德道德人格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思想渊源,而阅读原着则有利于充分地发掘弗洛伊德的道德人格思想,避免断章取义。二是关于弗洛伊德伦理思想的研究专着与论文。通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但有助于充分地了解弗洛伊德的伦理思想,而且有助于在此基础上展开有关其道德人格思想的深入性、创新性研究。三是有关道德人格研究的相关专着与论文。通过阅读有关道德人格研究的相关资料,有助于掌握道德人格研究的一般范式与基本方法。
  
  第二,跨学科研究法。纵观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伦理学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深入地研究。本文也尝试将伦理学与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并以此来阐明弗洛伊德的道德人格思想及其对于道德人格教育的积极意义。
  
  第三,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研究法。一方面,本文依据道德人格研究的一般范式与基本方法,详细地阐释了弗洛伊德道德人格的形成过程与结构;另一方面,本文从实际出发,针对我国当前的伦理道德建设,尤其是儿童早期道德人格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道德人格的视角出发,依据道德人格研究的一般范式与基本方法去理解与把握弗洛伊德的道德人格思想。通过对其道德人格思想的系统阐释,来探索其对于我国伦理道德建设,尤其是儿童早期道德人格教育的积极意义。
  
  由于笔者理论基础、精力及研究能力有限,本文不免存在些许纰漏:一是弗洛伊德道德人格的形成机制与结构仍然有待完善,其对于道德人格教育的意义也亟须深入;二是弗洛伊德道德人格的特征与功能,由于篇幅所限,未能详细地展开论述,仍需以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地研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