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微信与微信网络社交

时间:2016-12-14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7105字

  第一章 微信与微信网络社交

  近几年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即时通讯工具的产生和发展,QQ 软件、微信、来往等手机 APP 是互联网时代即时通讯工具的代表,其中发展最快的当属微信技术了,微信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是大学生网络社交的最重要的工具,微信的传播呈现了自身的发展特点,微信包含的功能也很广泛,微信的信息传播也呈现与微博不同的特点,微信的私密性更强,微信的个人社交粘性也更强。微信网络社交对大学生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微信的特点与功能。

  微信有自己的发展历程,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微信是网络社交的工具,并且是最主要的社交工具。微信为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便捷,技术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在这里多种价值观念都可以被容纳。微信扩大了网络社交的范围,使社交的基数增大,微信也扩大了人们交流的深度,人们既可以交流情感、交流工作又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交往与交流。

  (一)微信的发展。

  微信,英文为(We Chat)﹐是腾讯公司在 2011 年 1 月推出的。微信是一款软件,主要应用于手机。这款软件主要是为了增强用户的交流与沟通体验。微信支持信息的传播,例如图片和文字等平面信息,用户可以在微信里自由地传输这些数据。微信也支持语音的传输以及视频的聊天,这是相对高一个级别的传输内容。微信"支持视频聊天;实时对讲机功能".

  最后,也是微信的最新的功能,"摇一摇"功能是微信利用手机定位来实现的,它以卫星定位为基础。微信也增添了扫描二维码功能,扫描二维码既可以获取图片与文字信息,也可以实现手机支付。除此之外,如果用户看到精彩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文字感悟,就可以通过微信分享到朋友圈。

  "自 2011 年首次推出发布到 2013 年 10 月,在两年的时间内,微信用户的数量就已经突破了 6 亿大关。《2014 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 2014 年 6 月,即时通信在网民中的占比率是最高的,约占整体网民数量的 90%,其次是社交网站,"覆盖率为 61.7%".

  最后是微博,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率超过了三分之一。随后该组织又发布了《第 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即时通信成为了最主要的上网应用,并且使用率将近达到了九成。即时通信中,手机的运用比例约为91.2%.手机作为移动数据端,具有灵巧、可携带的特点,因而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与支持。"手机以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其他服务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

  随着手机行业的迅速发展,微信这款应用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微信的特点。

  微信的特点包括微信加强对个人信息真实性的管理;微信具有更强的私密性,微信的传播范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微信的信息在朋友圈之间可以传播,因此微信就具有了更强的私密性;微信具有更强的粘合力。与传统的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相比,微信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入微信朋友圈的都为相识的人,因此微信具有更强的粘合力。

  1.加强对个人信息真实性的管理。

  微信加强对个人信息真实性的管理表现为:第一,加强好友来源的管理,以加强对信息真实性的管理。微信的好友来源途径多种多样,包括手机通讯录、好友和陌生人等等。

  在所有的好友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的便是通讯录好友来源。微博的范围比微信广泛,从某个程度上讲,微信的社交范围更为特定,好友通讯录中的好友关系更为紧密,好友添加条件充分尊重了社交主体的意志,更加特定的交友范围使得微信对个人信息真实性的管理更为严格。第二,为了使用户间的交流更加的便捷和放心,更加严格的微信管理使得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进行真实身份比对。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互联网的'泥沙俱下'所带来的互联网诚信﹑隐私权保护等问题已经上升为网民关切的共同话题,而移动社交的实名化则让此类问题迎刃而解".

  网络社交的发展依靠两种互动共同方式,分别为:"强关系"与"弱关系","强关系"是指用户之间的互动性较强,联系更为紧密。"弱关系"是指用户之间的互动性较弱,联系不太紧密,微信这样的网络社交工具主要依靠的是"强关系"的新互动沟通方式,正因为微信用户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所以就要求用户之间的交流需要建立在真实的个人信息基础之上。

  2.具有更强的私密性。

  由于微信软件的特殊性,较之微博的病毒式裂变式传播,微信的传播较为安全与可靠,单个个体的传播范围变小了,那么个人的信息传播就变得更加的私密。微信通过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只有通过系统验证,互相加为好友,才可以进入双方的朋友圈。在心理上,双方的距离感少了。当戒备少了,人际交往的范围缩小至一个圈子的时候,就特别容易产生轻信别人的情况。这就使得有一些人会利用微信发布虚假消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是利用微信犯罪。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两面性,微信也不例外,在改变用户沟通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道德问题。

  3.具有更强的粘合力。

  微信信息的产生和传递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微信用户经过互相确认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即为强关系,微信用户经过互相确认,心理距离拉近了,那么双方的关系就变得更加地紧密,微信与传统的网络社交工具不一样,微信建立在相识朋友的基础之上,微信的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微信的社交关系具有更强的粘合力。

  (三)微信的功能。

  第一,聊天功能。微信不仅支持信息的传输与传送,例如视频信息、图片信息和文字。

  它也支持群聊,用户可以通过条件搜索,进入聊天群,实现多人聊天的模式。

  第二,添加好友的功能。微信可以通过条件的筛选来添加好友,只要通过验证,就可以互相添加为好友,朋友圈即对添加的好友开放,用户就可以看到好友的动态以及基本的网上的注册个人信息。添加好友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微信号查找、QQ 查找、手机通讯录、摇一摇添加好友、二维码查找添加好友和漂流瓶接受好友等。

  第三,实时对讲机功能。微信可以在用户之间实行语音的自由流通,用户按住微信的功能键,利用手机录入语音信息,按发送键就可以实现语音信息的流通。此外,微信不仅可以一对一地实现语音对讲,也可以通过语音聊天室与多人进行语音信息传送。

  第四,支付功能。微信支付功能是指集成在微信客户端的支付功能,用户可以利用与银行卡绑定的微信号码来实现网上支付。微信向用户提供的手机支付环境拥有安全、便捷以及高效的特点。用户不需要携带现金或是银行卡,所有的支付行为只需要手机以及信息接收器就可以完成。

  第五,漂流瓶功能。微信的漂流瓶功能是一种匿名交友的方式,用户不需要填写真实的个人信息,用户可以扔瓶子,发出交友请求,用户也可以捞瓶子来查看陌生人的信息。

  第六,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微信的这一功能,基于手机上的定位功能,当用户开启这一功能时,微信就会根据卫星的地理位置定位来查找附近范围内的人。

  第七,微信摇一摇功能。微信的摇一摇功能体现了微信交友的随机性,用户可以点击微信的这一功能键,微信通过后台操作就可以找到条件相匹配的其他的用户。这样就有利于用户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微信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的影响。

  微信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积极影响包括三点:

  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丰富了大学生活、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和有利于大学生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消极影响包括过度的沉迷和依赖,使大学生变成懒于思考的"平面人"、某些交际功能会引发学生"宅"现象和隐私受侵、垃圾信息的复制引起大学生思想的迷失三方面。

  (一)微信网络社交的概念。

  网络社交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人们利用微信软件来进行社交就是微信网络社交。微信作为网络社交的新工具,是互联网大潮下的新生事物,微信在互联网时代起到了沟通交流和信息传播的作用。但是正是由于网络的复杂性与自由性,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由于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不太成熟的价值观,就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中,信息的传播具有更加便捷的特点,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速,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新的时代具有新的特点,在新的网络化的背景下,大学生规范网络社交行为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微信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微信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丰富了大学生活;微信网络社交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微信网络社交有助于大学生认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1.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丰富了大学生活。

  相比于传统媒介的电话和短信功能,微信独特的语音和随拍随传等功能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不仅仅局限于狭小的空间之中,信息的传输变得更加地便捷。此外,微信的使用者可以及时发布相关咨询,学校老师和学生可以及时关注学校、朋友的动态信息。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分享名家讲坛和专业知识,学生也可以借助于微信,利用闲暇时间自己充电学习。传统媒体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学生的生活领域内充斥着各种微信广告,学生可以利用关注的网页下单订餐、团购等,这也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2.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

  微信给一部分比较内向的学生提供了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看法的平台,同时也使得一些人对他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群聊功能随时搭建和主题自定使得群成员摆脱了空间和时间上的束缚,使得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随时随地参与讨论。在社会实践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和公司可以在微信公共主页发布就业咨询、实践模拟和就业信息,学校也可以发布职业生涯规划等建议,有助于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锻炼。

  3.有利于大学生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不论是面对旧友新友,老师还是亲人,微信都给大家交流提供了一种更为实惠和便利的渠道。除此之外,微信打破传统的文字功能,以更加生动的图片和语音表达心情,使得交流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微信的"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等功能,使得大学生广泛的社交需求得到了满足,不仅使他们找到了有共同兴趣的人,而且还可以找到附近想要认识的陌生朋友。

  (三)微信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微信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过度的沉迷和依赖使大学生变为懒于思考的"平面人";微信的某些交际功能会引发学生"宅"现象和隐私受侵;垃圾信息的复制引起大学生思想的迷失。

  1.过度的沉迷和依赖使大学生变成懒于思考的"平面人".

  经常可以在生活中看到学生每天起床或者在路上都在对着手机说话,甚至是上课的时候,这不仅消耗了精力而且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弱化了对知识的原始冲动和对积极健康事物的热情。此外,有些同学除了痴迷微信的聊天功能,另外还对微信的娱乐功能和游戏功能过度投入,浪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还有一部分同学过度投入虚拟的交友平台,而忽略了现实交友,脱离社会群体,形成孤僻的性格。

  2.某些交际功能会引发学生"宅"现象和隐私受侵。

  微信能够将现实转化为影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依赖感,一部分学生适应虚拟环境下的交友而脱离现实,从而引发"宅"的现象,不愿意与现实的社会接触,而脱离现实的人际交往,容易形成孤僻的人格。微信的特殊功能,例如"摇一摇"与"查找附近的人"的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的交际面,大学生可以与陌生人交流,虽然微信拓宽了大学生的交际圈,但这其中会有一些不法分子渗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骚扰和欺诈,甚至还会产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3.垃圾信息的复制会引起大学生思想的迷失。

  微信存在于网络环境之下,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都具有可复制性的特点,网络上存在大量的重复信息与无用的信息,加之网络的监管部门要面对巨大的信息量,其监管能力会受到限制,这就使得这些信息大量繁殖,此类信息传播的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现阶段的信息过度崇拜也使得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外界干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对于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若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必将深受复制之害,使得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难度加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的技术的复制性,能够让大量的信息在网络的环境中复制与传播,面对外界的诱惑,如果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引,便会受复制之害。

  三、微信网络社交中道德的调节作用。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凭借的不是强制性的措施,相反地,是依靠人们的自律精神以及高度的道德精神,道德也可以依靠舆论来发挥作用,通过舆论使得行为主体产生压力感,进而从外部来实现道德的调节作用。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任何人都不得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法律规范是国家强制性的规定,具有不可违抗性,对所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起绝对的作用,换言之,任何人都不得违反法律规定。道德规范与法律的性质不一样,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但是道德规范不同于法律,首先,道德规范不是国家机构制定的,它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以此,在一定的时期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次,道德规范不依靠国家的强制性的手段去维护。

  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的是人们的内心信念,并且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压力来实现的。道德规范靠人们的内心的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由政治的、行政的机关来强制执行。

  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社交技术迅速发展,也带动了网络社交的巨大变化,较之以往,人类的社交面急剧增大,网络不仅融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而且也变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道德也呈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第一,道德由封闭性道德向开放性道德转变。在现代的信息化社会中,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打破了沟通的障碍,使得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的顺畅和便利,互联网技术将世界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社会化大分工要求分工协作更加的专业。在这样的状态下,所有的社会的行为都变得没有道德深度,这种后现代的思想否认话语的特权,因此,建构一种拥有确定的伦理体系的规范的伦理就变得没有可能。在不断地语言沟通与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人们的伦理意识必然发生着或大或小的改变,之前的封闭逐渐变得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变化了的自由的伦理适应了网络的自由性的发展。这也就表明自由的开放性道德最终必将会取代狭隘的封闭性道德从而引领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从封闭转为开放。

  第二,道德由单一性道德向多元性道德转变。道德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道德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特点,虽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道德最终必将会被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道德所取代,但是新道德观的建立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会呈现螺旋式的向上发展的状态。

  一段历史时期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是比较稳定的,原因在于传统社会的发展速度相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比较缓慢,因而人们的观念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较大的改变甚至发生质的飞跃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以新技术为载体的互联网时代,新的事物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价值和较大的潜力,人们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变得更为重要,并且不断地被接受与尊重,单一性的道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个性与独立的精神追求,加上网络空间具有无中心、多元化、碎片化等特点,那么要求网民建立统一的假设就变得很困难,在网络社交过程中,人们会遵循不同的规范,从而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会导致冲突。

  第三,道德由被动性道德向主动性道德转变。一方面,由于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宗教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这一客观的存在决定了不同国家之间的道德原则和伦理规范存在差异,甚至是冲突,在这样的社会冲突之中,人们的道德意识与需要必然会自觉的觉醒来以此维护个人的良好发展空间以及整个世界发展的和谐与稳定,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整个网络空间实际上是一个全球化的整体空间,开放性的网络空间可以容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等种种差异的网络公民,那么在客观上就提出了建立一种可以容纳各类差异性的"普世伦理"的要求。另一方面,现实的社交以人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为基础,但是在网络交往中,由于空间性的限制,人们之间的交往受现实基础的影响便会小很多,现实基础对交往的影响会减弱,人们在这个空间内的交往伦理更多地取决于自律。

  不同的社会形态都需要一定的伦理规范与之相适应,那么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会中,传统的儒家的伦理道德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可以用于微信网络社交领域。

  道德是包含规范、德性、境界、评价标准等诸多涵义的复杂概念,显然,道德不仅仅表现为规范,道德规范只属于道德丰富内涵的一部分,但是通常,人们往往把它们视为同一概念。例如,目前学术界比较普遍认可的道德的定义为: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依靠内心的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的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网络社交的领域中,发挥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将大家公认的网络社交道德规范通过自律的形式内化到每一个网络社交主体的内心中,进而指导网络社交主体的具体行为。

  伦理学的目的是追求至善,在即时通讯 APP 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要遵循最基本的善。在这样的大数据时代,道德的作用就是:道德是个人行为和组织策划的底线,但是若行为者实施行为时以道德的标准作为自己的行为和准则时,道德又处于最高的统领地位。

  它应当指导法律、市场、社会规范和架构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它们是公平公正的。

  在网络社交环境中,要充分地发挥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将网络社交道德规范具体化,并且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因为只有网络社交的道德规范是远远不够的,要让网络社交道德规范发挥作用,就离不开网络社交主体的道德建设,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