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理疗学论文

腹腔灌液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04 共2024字
论文摘要

  盆腔炎( PID) 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类[1]。慢性盆腔炎( CPID) 是常见的妇科疾病。我院应用腹腔灌液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8 年 2 月至 2011 年 2 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120 例,均为经产妇,年龄 35 ~ 45 岁,中位年龄 39 岁; 病程 6 个月至 2 年。既往曾经抗菌药物治疗,此次治疗前一个月未应用抗菌药物。临床表现: 下腹坠胀感、腰骶酸痛、白带增多且有臭味,月经前后肛门坠胀,痛经。妇检: 子宫体压痛、活动欠佳和宫颈举痛,附件有压痛或增厚、索条感及包块。本组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可触及不规则、固定、边界不清、压痛明显包块 72 例,经 B 超、CT、肿瘤标志物检查排除非炎性包块或肿瘤。注药前后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等检查,除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CPR 升高外,余检查均正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0例。两组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着差异(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治疗组给予腹腔灌液加微波局部理疗,治疗期避开月经期,排空膀胱后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取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为穿刺点,术者动作应轻柔、快速,力争一次成功; 做好患者心理疏导,使之配合操作。穿刺部位常规碘酒、酒精皮肤消毒后行穿刺术( 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为穿刺针) ,嘱患者鼓腹后沿穿刺点垂直刺入,进针后有落空感表明针已进入腹腔,回抽无血液及肠内容物后取出针芯,将套管留置于腹腔,滴入少许无菌生理盐水。如患者无不适,则连接输液管快速滴入加温至 35 ~40℃的药物,包括替硝唑注射液 200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0. 6( 200ml) 、生理盐水 100ml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 10mg、庆大霉素注射液 16 万 U、α - 糜蛋白酶注射剂 4 000 万 U。滴注完毕( 约 30 分钟) 将套管拔出,穿刺处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轻轻按摩片刻。术后患者半卧位给予盆腔局部微波理疗 30min。5 天后做第 2 次腹腔灌液治疗。操作过程中应注意: ①每次灌注前患者一定要排空膀胱,防止误穿。②穿刺时用力不能过猛,以防针头直接刺入腹主动脉,如回抽有血液,应立即拔出套管针,用力压迫穿刺点 20 ~30min,改日再行穿刺。③拔出针芯时要小心,以防针尖刺破套管针,使药物渗入皮下组织。④穿刺 2 次回抽仍有肠内容物,应停止操作。⑤禁用于腹腔脏器畸形、移位及过敏体质; 对有严重并发症的危重患者慎用。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100ml 加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剂3. 0g,2 次 / d;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0. 3g,2 次 / d; 替硝唑 0. 4g,1次/d,静脉滴注; 并应用微波局部理疗。治疗 10 天。

  1. 3 疗效标准
  治愈: 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子宫附件无压痛,炎性包块和盆腔积液消失。显效: 自觉症状消失,子宫附件压痛基本消失,盆腔积液减少 2/3,炎性包块明显缩小。无效: 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减轻。

  1.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1. 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 x珋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 10. 44,P < 0. 01) ,见表 1:【表1】

论文摘要  
  2. 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发生副反应 10 例,以恶心、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为主,未经处理,患者可耐受。治疗组发生腹胀 5 例,未经处理,理疗后腹胀明显减轻。

  2. 3 复发率
  随访半年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 10 例。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10. 91,P < 0. 01) 。

  3 讨论
  
  吸道、泌尿道、皮肤等部位的感染机会增多。由于抗精神病药的抗胆碱能作用引起口干,影响口腔卫生,常并发舌炎、口腔炎及龋齿等,患者自理能力差,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口腔感染机会增加。④感染与保护性约束: 来院初期患者精神症状尚未控制,为防范冲动伤人、自伤、自杀行为,或因患者治疗不合作,需要采用保护性约束措施,导致患者卧床时间增加,容易引起皮肤感染、坠积性肺炎发生。

  我院 PICU 收治的患者部分来源于民政流浪救助对象;也有部分从其他基层医院转入,或由本院普通精神障碍病室转诊,这些患者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长期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因此,有上述因素的患者应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监测对象。PICU 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于精神科普通病房,加强 PICU 病房管理、布局合理是减少医院感染的基础; 防范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免疫力,是预防PICU 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Vaaler AE,Morken G,Flovig JC,et al. Effects of a psych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in an acute psychiatric department [J]. Nord JPsych,2006,60( 2) : 144 - 149.
  [2] 肖雪琴,李元红.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50.
  [3] 李双林,王东信,吴新民,等.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 5) : 503- 5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