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理疗学论文

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切口局部短频微波理疗的早期干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04 共1429字
论文摘要

  小儿腹股沟疝几乎均是斜疝,而且几乎都是先天性鞘状突管未闭,目前主要的手术治疗一般只要求高位结扎疝囊颈即可,因其特点是疝囊后壁与精索紧贴,故术中分离粘连,剥离疝囊壁时常常造成附着于精索鞘膜及部分表浅的精索毛细血管损伤,造成术后因局部毛细血管渗出及出现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发生术后切口下腹股沟区及阴囊的轻微肿胀,甚至部分病例出现切口周围皮肤青紫及淤血并发症的发生,给患儿家属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笔者所在科室自2009年5月份采用了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24小时切口局部短频微波理疗的早期干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2008年9月份至2009年5月份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病人188例组成了对照组,随机选取了2009年5月份后至今采用了切口局部早期微波护理干预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病人188例组成了观察组,共376例患者,其中男性320例,女性56例,年龄1~5周岁,平均2.34岁,手术方式均采取了剥离整个疝囊至疝囊颈后高位结扎并切断疝囊的治疗方式,患儿术后恢复过程均平稳,术后7天拆线,无切口感染、裂开等特殊医疗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术后采取了切口局部消毒换药及观察的护理方法,嘱患儿术后早期(48小时内)卧床及适当减少直立或下床运动,对照组患儿术后完善各项常规护理及治疗措施,术后24小时开始给予腹股沟切口局部微波理疗,每次15~20分钟,每日两次,持续给予48小时以上,治疗过程中患儿配合程度较好,均能配合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比较术后72小时切口肿胀或青紫的发生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早期经微波理疗与切口肿胀或青紫发生的关系,见表1.【表1】
论文摘要
  
  3 讨论
  
  表1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切口局部肿胀及青紫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其机制为:一般认为术中剥离疝囊造成的精索鞘膜及部分表浅的精索毛细血管损伤造成的术后渗出及局部炎症改变是导致术后切口局部肿胀的主要原因,其在术后24~48小时内达到高峰。

  3.1 短波治疗的特点

  3.1.1 对切口局部无菌性炎症的治疗 无菌性炎症病变的主要特征是血液循环不畅,局部炎性介质渗出造成的,当微波照射到病变部位时,病变组织就会迅速升温,当某一部位温度超过某一阀值时,人体就会产生自我保护反应-即加强对该部位供血,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的条件,同时增加病变的营养,从而打通被压迫堵塞的毛细血管,使该部位的血液循环趋于正常,使炎症的逐渐消失。且在微波的热效应和使极性分子高速转换极性的作用下,病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微菌等)会被杀死,从而起到杀菌消毒作用,使伤口不至于受感染,从而加快伤口的愈合。

  3.1.2 对切口局部毛细血管渗出的止血 当微波照射到流在伤口内外渗出的血液上时,血液吸收微波能生热,血液中的水份迅速蒸发,血液立即变稠和凝固,凝固的血液堵塞血管和伤口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3.2 注意事项
  3.2.1 在男性患儿中注意避免睾丸的微波暴露,睾丸由于血液循环较差,对微波特别敏感,当微波辐射使睾丸温度高于35℃时精子的产生即受到抑制或停止,过量辐射可使曲细精管萎缩,局灶性坏死。故用微波辐射睾丸附近部位时应将睾丸屏蔽防护。

  3.2.2 微波的早期干预并不能完全替代术后其他护理措施,应当注意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精神护理,消除他们对切口术后肿胀产生的心理压力,并做好对患儿的心理及其他护理措施,提高他们对微波治疗的配合度,以提高护理质量及疗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