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论文范文10篇(8)

来源:学术堂 作者:范老师
发布于:2017-07-06 共43378字
第八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女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

  
  摘 要: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极为突出,引起了高校与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在深入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 1999 年高校扩招以后,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愈演愈烈,终成为高校、社会、政府普遍关心的问题。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又把优先考虑男生或只限男生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使得作为大学生就业大军中占”半边天“的女大学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2010 年全国妇联发展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与男生相比,女大学生平均投出 9 份简历才可能得到 1 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有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认为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的则高达 91.9%;四成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1].2016 年 9月广州妇联发布的《广州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女大学生平均投出 44 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性别偏见的已超过九成。而据《2016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女大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已达 51%左右,女硕士毕业生从 1998 年的 1.2 万人到 2015 年的 25.4 万人,占比从 1998 年的 29.8%增加到 2015 年的 50.9%,年均增速达到了 17%,女博士毕业生年均增速则为 20%,女毕业生数量在持续上升,但是近两年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却比男大学生低 10 个百分点[2].2016 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安徽代表团讨论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妇联副主席高莉介绍说,根据 11 个省市总工会对 660 个企业领导的调查表明,有 88%的企业领导因女职工生育等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而不愿意招收女工,特别是”全面二孩“放开之后,女性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性别歧视已成为就业歧视的重灾区[3].以上现实表明,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

        1.高校外部环境因素。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党和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各级政府落实政策的水平和措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等,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外部因素。
  
  (1)从宏观经济环境看,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前,我国经济主要以制造加工和外贸出口为主,劳动力需求旺盛,对外出口撑起了经济的”半壁江山“,大学生就业虽有困难但总体就业形势仍不出人们预期。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总体购买力下降,对我国出口型为主的经济打击很大,很多中小型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许多大型企业减产甚至停工,企业裁员对本来就十分疲软的就业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大学生就业更是”雪上加霜“.现今全球的经济形势虽有所向好,但我国经济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深层次的改革举步维艰,消费型社会的打造尚需时日,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每年七八百万大学生的就业对每年仅能容纳1200 万的新增就业岗位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每年新增 1200 万的就业岗位其中有相当部分的岗位不适合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4].
  
  (2)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对总体就业形势影响不大。”三支一扶“政策、基层就业政策、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参军政策等因数量、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对大学生的就业只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在这些政策中,虽没有规定男女生有什么不同,但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政策的适用上男女生的不同。
  
  (3)企事业单位用人标准盲目求高。相当多的用人单位不管自己的用人岗位是否需要硕士、博士这样的学历层次,一律就高不就低,任意抬高用人门槛。还有的单位明明面对大学毕业生招聘,非得加上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要求。在招聘对象上,”重男轻女“现象严重,有的只招男生不招女生,有的即使男女兼招,但在条件上给女生设置了较高的标准。
  
  2.高校内部因素。

        主要包括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高低以及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等。
  
  (1)专业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一些高校忙于追求学校规模,在专业设置上”大“而”全“,完全不搞调查研究,不考虑市场需求因素,致使学校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也有部分高校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碌碌无为,专业设置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对策。陈旧,不去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肯定处于弱势地位。
  
  (2)人才培养质量距离市场需求有差距,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在高校扩招的过程中,许多高校为扩大规模,盲目设置专业,追求”大“而”全“.原来的许多理工科专长的高校纷纷设置人文社科类专业,造成”千校一面“,不仅造成了高校特色培养的缺失,更因不考虑社会需求造成了许多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数量的高速增长,就业竞争加剧。而在高速增长的这部分大学毕业生中,女生占绝大多数。在就业市场上,”985“、”211“院校的毕业生往往更受欢迎,除了市场追求名校效应外,这些学校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决定性因素。”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高质量的人才才能被社会接受和认可。高校的扩招,使一些普通高校只顾眼前利益,在教学和培养环节投入不够,忽视了人才培养质量,造成毕业生得不到社会认可,也导致就业率逐年下滑。
  
  (3)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得不够。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的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在”两课“的建设上,许多高校都还处在初建阶段,还存在学校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员不齐、个体咨询没有开展的状况,就更谈不上开设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专门指导课程了。学生违约率高、简历制作不规范、就业观念不正确、面试技巧缺乏、就业信息搜集能力差和利用率低以及女大学生应聘受到挫折后无法摆脱自卑、消极的心理阴影等现象,就是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低、针对性差的反映。
  
  (二)主观原因

        1.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社会认为”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女性的主要精力应投入在家庭中”相夫教子“.这些旧有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当代的女大学生,许多女生认为”男强女弱“天经地义,对社会上一些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视为理所当然。近些年来,女大学生出现”毕婚族“、”啃老族“现象,”找个好工作不如嫁个好老公“的颓废论调在女大学生中也有了市场,调查显示,31.5%的女大学生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些落后的传统观念导致女大学生在求职上被动保守、求稳怕变、依赖性强、闯劲不足[5].
  
  2.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女生相较男生大多学习成绩较好,语言表达力强,但往往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而这又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几项能力。
  
  三、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国家应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措施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可带动全社会的就业,更可为女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合适岗位,容纳更多的女大学生就业。同时,通过利好政策,鼓励女大学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列,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互联网技术优势,挖掘创业潜能,发挥聪明才智,自主创业。
  
  (二)完善女大学生就业保障体制我国虽然在《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中,也提出有关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相关规定,但由于责任不明,很难真正发挥遏制就业性别歧视的效用。因此,通过出台《反就业歧视法》等明确保护女大学生就业权益、对就业歧视行为进行惩处的法律法规,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已成为一种共识。此外,国家还应出台更多的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出台以保护女性生育权为内容的政策,对女性生育期内企业的损失由国家通过降低或减免企业税率等方式予以补偿,消除企业对女性员工因生育而带来损失的顾虑,催生和保护企业招收女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同时,劳动保障部门和妇联等部门应加强对女性就业违规事件的监察与监督,保障女性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权益,创造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外部环境。
  
  (三)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女大学生就业指导高校应通过调整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加大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配齐配强专业人员、搞好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课建设上下功夫,为学生走入就业市场做好思想和技能的充分准备。
  
  (四)塑造现代性别意识,创建良性性别文化与制度环境要消除社会上传统文化中对女性角色定位的陈腐观点的不良影响,倡导树立先进的性别文化,推动形成男女平等的社会风气,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实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在当下,独生子女家庭众多,女孩子也承担了过去要由男孩子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倡导男女平等更加重了其现实需要。在此过程中,媒体宣传应发挥其积极影响,不做带有性别歧视和不良性别导向的宣传,要重视报道女性对社会的贡献,为维护女性平等的就业权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社会各方要共同努力,促使在全社会建立以人为中心,以两性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性别文化,承认女性的社会主体地位,保障男女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尊严,协同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五)女大学生应提升自身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女大学生应针对自身特点,强化所长,弥补所短,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在加强专业课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种文体活动,强健体魄,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就业观念上,实现从”工作找我“到”我找工作“再到”自己创业“的改变。把个人的就业能力培养作为就业前准备的最重要内容,把女性特征由就业的弱势转变为优势,进而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海秀。解读中国女性生活状况[N].光明日报,2010-11-09.
  [2]2016 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女大学生就业难在哪?http://www.liuxue86.com/a/3048603.html.
  [3]全国人大代表高莉建议:将《反就业歧视法》纳入立法规划[EB/OL].[2016-03-11].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6/03/11/007257255.shtml.
  [4]李密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综述[EB/OL].[2015-11-11].http://www.docin.com/p-1353732312.html.
  [5]史晓杰。性别视角下的困境---解读女大学生就业难[C].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