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银川市西夏区小学学生厌学现状调查分析(本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08 共11350字

  题目:银川市西夏区小学学生厌学现状调查分析

  目 录

  摘要(详见正文)

  关键词

  绪 论

  一、小学生厌学现状调查与特点分析

  二、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三、对策与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以下是正文

  摘要:采用自编的“关于小学生厌学状况的调查问卷”,按照分层抽样的原理,根据学校综合实力的优、中、劣选取银川市西夏区三所小学的4到6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综合实力分为优、中、劣的三所学校学生厌学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8.7%、、13.4%、17.6%。本研究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三所小学学生厌学的现状调查,发现小学生厌学的诱发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1.网络的负面影响;2. 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素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3.学校文化氛围与教师专业素养;4.学生自身的原因等。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扭转“ 重体轻心”、“重智轻德”的倾向;2. 对厌学的学生要耐心做好思想转变工作;3. 培养兴趣是改变学生厌学的“灵丹妙药”;4.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5. 学校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更新;6.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西夏区  小学生  厌学  对策

  绪 论

  小学生厌学,是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厌学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低落, 心情浮躁,行为懒散,纪律松弛,整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这种不良情绪,像慢性病毒一样, 弥漫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市宣武区厌学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1.6%,杭州市5所学校的460名在校小学生,表示对学习厌倦的竟占24.7%。① 另外,小学生的留级率和流失率也普遍较高,由此可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由于区域性地理、文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个地方的小学生厌学有着其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值得关注和研究。鉴于此,笔者选择银川市西夏区三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发现本地小学生厌学的现状与特点,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目的

  当前,小学生厌学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成为教育改革领域一个急需不断完善、加强研 究的新课题。本研究将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三所小学学生厌学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具体原因,得出相应对策,形成相关论文,并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引起银川市有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能切实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使每个孩子都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发展与成长。

  (二)研究的意义

  厌学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严重者将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最终阻 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小学生的厌学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可以丰富基础教育理论体系。此外,通过对小学生厌学现象和成因的分析,找到影响厌学的相关因素,从改变和控制影响因素来改变当前的厌学现状;同时,从中可以发现现有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基础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2.实践意义

  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小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将有利于提高西夏区有关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依据学校的综合实力状况,选取银川市西夏区的三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广泛的

  社会调查。涉及四年级学生130人,五年级学生140人,六年级学生125人。其中,男学生210人,女学生185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和调查法,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进行实证研究,以问卷为主,辅以访谈。通过自编问卷与访谈提纲,对银川市部分中小学学生厌学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95份,回收问卷372份,回收的有效问卷358份,有效回收率为90.6%(见表0-1),对于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了处理与分析。

  访谈教师60人,其中男教师32人,女教师28人。访谈家长46名,其中男家长24名,女家长22名。使用word2000对访谈进行了认真记录与整理,作为研究的主要依据。

 论文摘要

  国内外研究综述

  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的不良表现。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对于厌学问题的研究侧重点不同。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厌学研究主要是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来研究。哈维曼德尔在《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及对策》一书中指出有的孩子厌学是身体方面的原因。美国的苏白劳德认为是心理疾病,而解决方法是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疾病,解决厌学问题。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学校教育。目前在科技、社会、人文等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不少国家对于学生厌学这一现象越来越重视,如:英国实施了小学教改三T原则以防学生的厌学。

  国外对于学生厌学的表现也有了明确的阐述,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书面表达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

  成因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但是还没有具体的预防矫正的办法,需要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预防厌学的方法才能使每个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教育家二十世纪80年代提出了“厌学”这一词,之后不少学者和有识之士在“厌学”这一领域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学生厌学的调查研究。学生厌学主要是通过行为来表现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 放初期,社会流行“读书无用论”的论调。学生厌学行为主要表现在辍学,而且,辍学现象比较严重,这是厌学行为的极端表现。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厌学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流生、混学、考试作弊、经商热潮”等现象。进入21世纪后,学生辍学人数减少,但学生厌学行为主要表现为与教师、家长的时间冲突。而且出现了“新读书无用论”,学生的厌学现象更加突出,表现为“一种远离学校活动的倾向,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时干脆放弃学业;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经常和老师、家长发生冲突,并导致关系紧张。”

  2.关于厌学原因的研究。总结前人对学生厌学原因的探究,把厌学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四个方 面。(1)社会不良因素。对小学生厌学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不良因素有:“读书无用论”、打工风潮、校外娱乐场所、大众传媒等因素。(2)学校教育的影响。有研究者从学校的角度来研究,认为,应试教育伪装于素质教育之下,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教育活动中没有“以人为本”、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学校教育教学、住宿条件差,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学质量低劣等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3)家庭环境的影响。单亲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期望值、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素质等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厌学。(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差、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人生理想的缺失和兴趣的负向转移等都可影响学生的厌学。

  3.关于厌学防治策略的研究。综合前人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社会应加强社 会文明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社会应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局面。有的研究者根据当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建议加大《义务教育法》《青少年保护法》实施力度,加强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切实为青少年创造一个不受干扰的安全的学习环境。(2)转变学校教育观念。要从根本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必须从转变教育观念、确定学生主体地位、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学校硬件设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家庭教育。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改变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创设民主的家庭环境,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学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另外,要使家长认识到与孩子相互沟通的重要性。(4)学校和家长要有机配合,形成合力,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一、小学生厌学现状调查与特点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关于小学生厌学状况的调查问卷”,按照分层抽样的原理,根据学校综合 实力的优、中、劣选取银川市西夏区三所小学的4到6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综合实力分为优、中、劣的三所学校学生厌学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8.7%、、13.4%、17.6%。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小学生厌学的诱发因素有四个方面:1.网络的负面影响;2. 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素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3.学校文化氛围与教师专业素养;4.学生自身的原因。

  鉴于此,笔者在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中,抽选其中200名厌学学生进行分类分析,对厌学学生厌学原因进行了汇总。调查结果如下表:

  论文摘要

  从该表的统计结果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受社会大环境以及个人因素影响较大,分别为34.5%和30.5%,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同时,分别有21.5%和13.5%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受到了学校诸多因素与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样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和研究。

  为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西夏区小学生厌学的特点,通过进入课堂观察以及对问卷数据进行总结,发现其主要表现有:上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情绪消极、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目的不明确、行为懒散、纪律松弛等(见下表)。

论文摘要

  (1)上课注意力分散。所谓注意力分散,是指学生上课时不能集中精神去掌握新知识、新方法, 而去关注一些与学习无关或关联甚少的事物。根据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3.7%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课注意力分散问题。同时,在访谈过程中,47.6%的教师反映班内相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存在注意力分散问题。通过进入课堂观察发现,引发小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授课方式僵硬;教师衣着不得当;同桌或其他同学的干扰等。时间一长,这些同学的成绩慢慢靠后了,进而出现了厌学行为。

  案例.逸夫小学五(1)班的L同学就是一个上课注意力分散的典型。在一次进入教师听课时,我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课堂刚开始时,L同学还是非常认真听讲的。可是不到10分钟,他就开始东张西望了,甚至硬拉着同桌说话。而老师一直在讲课,并没有及时的去制止他的行为。课后与L同学交流发现:他认为老师的讲课方式太死板,没吸引力,提不起精神。这样长久下去,L同学也将必然出现厌学行为。

  (2)学习效率较低。有些人学习效率非常高,事半功倍,因此他们非常乐于学习。然而有些同 学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上课注意力分散,常常是事倍功半,效率十分低下。长久下去,这些同学必定会逐渐感到学习吃力,最终出现厌学行为。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约有34.1%的同学存在学校效率较低问题。在访谈过程中,约有39.4%的教师和36.8%的家长反映学生存在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

  案例.W同学是西夏九小六(2)班的一名学生。该同学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学习可谓是非常用功。当别人去玩耍时,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继续学习。虽然他比别人多下了很多功夫,但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十分低下。时间一长,他开始逐渐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了,最后也慢慢出现了厌学行为。

  (3)学习目的不明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才能更好的走向成 功。当然了,学习也是一样,也要先确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然后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最终走向成功。但是,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约有28.9%的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一问题,值得关注。

  案例.N同学是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一名小学生。N同学性格活泼开朗,喜好运动,乐于助人。他喜欢做许多事情,如打篮球,游泳等,唯独排斥学习。通过与其进行交流发现,该同学没有明确学习是为了什么,而是浑浑噩噩的去学习。时间一长,学习动机锐减,慢慢开始排斥学习了。

  (4)行为懒散。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要勤快。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约有24.6% 的同学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行为懒散问题,如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在访谈的过程中,有42.3%的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很少去写家庭作业,而是去看电视。   案例.Z同学是西夏十三小四(1)班的一名小学生。该同学是一个行为懒散的典型,她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按时起床,不能按时到教室上课。时间一长,她开始变得更懒散了,对于学习也越来越排斥了,厌学行为逐渐严重。

  二、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36.7%的学生表示家里有电脑,34.8%的学生表示会每天 花1——2小时上网,31.8%的学生表示经常在网上玩游戏、聊天。网络在给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显露出了一定的弊端。例如,网络上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充斥,极大地冲击了小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网上各科答案都有,小学生可以直接搜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长期下去惰性大增。此外,网络游戏泛滥,自制能力较弱的小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而难以自拔,长此下去,必然对学习产生厌倦。

  案例.以西夏区逸夫小学五(1)班的W同学为例谈一下网络对小学生厌学情绪出现的影响。W同学原本是一个学习成绩中上的学生,学习态度较为积极,上课踊跃发言。然而从上学期开始,W同学开始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对学习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厌倦态度。班主任Z老师通过与W同学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到该同学最近迷上了玩“开心农场”。据家长反应,W同学每天放学回家后就坐在电脑前忙碌于“偷菜”、“种菜”,把作业抛到了脑后。更有甚者,有几次他竟然凌晨两三点起来“偷菜”,可见其对网游痴迷的程度。如此下去,W同学最终出现了厌学问题。

  (二)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儿童的“厌学”现象一直是广大家长关注和焦虑的问题,其形成原因是复杂的。与一般儿童相比,厌学儿童受家庭因素影响更大。家庭气氛在这里是一个广义的定义,包括家庭条件、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的环境等内容。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及家庭氛围都对孩子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34.9%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受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较大。同时,在访谈的过程中,26.9%的家长表示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不良家庭气氛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最熟识的地方,也是最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地方。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温馨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通常情况下都会努力地学习,并拥有较为不错的成绩。当然了,如果在一个家庭里,父母整天争吵甚至打砸东西,试问这样的环境可以安心学习吗?孩子还能不断进步吗?恐怕很难。

  案例.西夏区第十三小学四(2)班的L同学本是一个活泼可爱、好学向上的同学,但是由于父母经常为了琐事争吵不断甚至大打出手,使其整天生活在家庭的阴影之下。同时,由于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诉说心中的苦闷,时间一长,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了,对学习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2.教育方式不合理  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是不能违背的。不管是何种教育,都一定要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教育原理,合理的安排学习任务和进度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有的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不注重借签他人经验,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结果。在调查过程中,21.7%的学生表示与父母缺乏学习上的沟通与交流,父母对自己实行放任式教育。  案例.西夏第十三小学六(2)班的F同学,是来银务工的外省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每天忙碌于工作,很少过问她的学习情况,让她很是失落。再加上学习上遇到的困惑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时间一长,她逐渐变得消沉了,对学习也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激情。

  (三)学校因素

  1.学校的文化氛围及周围环境

  在调查的过程中,有23.7%的学生表示学校学习气氛不浓,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 响。拥有共同的文化,可以集中全校师生的力量和意志,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全校到处洋溢着浓郁的向学风气,相信身在其中的小学生也必将受到极大的熏染,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反之,学校没有营造出积极的共同文化气氛,甚至腐朽、低级思想蔓延,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较大的损害。

  学校周边环境较为混乱。在调查中发现,62.5%的学生表示学校周围环境较为杂乱,存在网吧、酒吧、KTV、市场等。通常情况下,学校应选址在相对较为安静和安全的地方,周围300米之内不允许存在网吧及其他娱乐性机构。然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校周围环境还是比较混乱的,容易诱发孩子走入歧途,最终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案例.以YF小学为例进行说明。YF小学是所调查的三所小学中教育教学质量、硬件设施等方面处于中等的一所小学。该小学靠近NX大学本部、NX大学附属中学,距附近的怀远市场不足400米。更有甚者,学校周围三四百米之外有不下于四所网吧。此外,附近还有不少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到了诱发作用。

  2.教师教学不得法导致厌学

  在调查中发现,28.3%的学生表示对教师教学方法不满意,还有37.2%的学生表示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教学方式方法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其学习态度变化快,对某门课程的学习态度通常带有较强的情感色彩。由于新课程的改革,教师还不适应,旧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存在。加上评聘分开,竞争激烈,使教师的心态失常,致使教学不得法。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上对学生的要求高于课程的规定,导致一些学生在接收新知识、学习新内容时感到很吃力。同时,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上又是硬灌强压,呆板单调, 枯燥无味,缺乏艺术性。如有位教师对学生要求苛刻,写错一个字,罚抄30遍, 做错一道题,抄写整张试卷三、四遍,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在教育方法上,有些教师存在恨铁不成钢的错误思想,采用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动辄采用训斥、写检查、罚站等办法。使学生处于焦虑、恐惧状态,严重地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因而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学校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不落实,课外活动不重视, 整天把学生像鸟一样关在笼子里。学生失去了生活的七色阳光,没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必然厌恶学校,讨厌学习。②   由于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很低, 教师在小学生面前处于主导和权威地位,小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和信奉心态导致其主要通过教师的评价来形成自我评价侧。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消极评价, 则将极大地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 易导致小学生形成自卑心理, 师生关系紧张, 学生怕见老师, 不愿意上课, 丧失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 进而导致厌学。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曾指出, 造成学生厌学的深层原因在于以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为工具, 对学生进行反复分等的教学制度。在这种分等制度下, 总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因年复一年的屡遭学业挫折、失败而厌学。  案例.NX小学四(2)班的W同学原本是一个语文成绩非常优异的一个学生。后来,由于原来的语文老师走了,学校又调了一位L老师。L老师上课不能较为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也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无法较为恰当的运用评价机制。时间一长,W同学逐渐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厌倦,成绩也直线下降。

  (四)学生个人因素

  1.没有培养出真正的学习兴趣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33.8%的学生表示没有培养出对学习真正的兴趣,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的进行学习。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只有当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才会把学习作为一件快乐地事情而不是一种负担甚至折磨,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与活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以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反之,若一个人对学习没有产生真正浓厚的兴趣,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案例.X同学是西夏区第十三小学四(1)班的一名学敖东生。该同学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并且乐于助人。但是该同学有一个较大的缺点:上课总是无精打采,作业也无法按时完成。班主任R老师通过与其进行耐心、细致的交流,最终了解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G同学对学习较为厌倦,始终提不起精神去好好学习,时间一长,就更加厌倦学习了。

  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一般包括这几个方面: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积极发挥自身创造性的习惯等。一些同学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会落后于其他同学,同时学习变得越来越吃力,最终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32.8%的学生表示会提前预习新课,32.1%的学生表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41.7%的学生没有制定出详细的学习计划。   案例.西夏九小六(2)班的N同学就是一个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终对学习产生厌倦的一个 典型。N同学课堂上经常开小差,不记笔记,害怕回答问题。课后遇到学习上不会的问题,他不是去向老师和同学虚心请教,而是直接把别人的作业拿过来抄。放学后,他总是把书包随便一扔,然就到网上“遨游”去了,根本不去及时的完成家庭作业。时间一长,他落后了其他同学一大截,学习越来越吃力,成绩更是直线下降,最终对学习产生了极度的厌倦感。

  3.个人意志力薄弱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并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 效果。学习也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和不懈的努力。在调查的过程中,有27.3%的学生表示不能克制住游戏的欲望去按时完成作业,24.9%的学生表示不能正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案例.P同学是一名从外地转入西夏区十三小五(2)班的学生。该同学在转校之前,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激情高昂。转校后,由于环境的改变、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等原因,特别是最近几次小测验的失败,使P同学心中产生了较为浓郁的挫败感。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最终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对策与建议

  对待厌学的学生,在仔细了解其厌学的原因之后,教师与家长就要密切配合,对症下药, 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使之变得愿学、乐学。

  (一)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扭转“重体轻心”、“重智轻德”的倾向

  诚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做父母的愿望,但如果背离了社会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片面地追求分数,这时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尤其是经常达不到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时,学生就会对考试感到恐惧,害怕上学。久而久之,就慢慢滋生了厌学的情绪,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其实,时代呼唤各种人才,社会分工没有高低贵贱。读到重点大学固然是好,但并非意味着除此之外就没有其它成才的途径。  事实证明,成绩次一点,但口才好,社会活动能力强,或者有一技之长,并且又能吃苦耐劳, 具备实干精神,这样的人才同样受社会欢迎。一座大厦的组成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认识到学校教育是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绝不是只看百分之几的升学率那么简单。

  (二)对厌学的学生要耐心做好思想转变工作

  首先,我们要稳定他的情绪,尊重他。这也就是要尊重他的人格尊严和平等,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相信他的价值和潜能。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然后,我们去诱导他淡化厌学情绪, 逐步消除厌学心理。我们可以用一种称之为“亮点诱导”的方法。所谓“亮点诱导法”就是在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长处,突出其优势,肯定其特色,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倾向。

  (三)培养兴趣是改变学生厌学的“灵丹妙药”

  许多调查材料表明,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大都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肯动脑筋, 爱提间题,按时完成作业,主动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并且有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第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第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评定;第四,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第五,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第六,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也是间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变得愿学、乐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古人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科学的、美好的理想,是人们不断进取的巨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树立科学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学生迁移兴趣,有助于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五)学校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更新

  解决学生厌学问题,首先要改变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教育思想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的旧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正确处理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教育者要倡导“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的发展性教学策略,同时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争取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校要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学科有关的专题讨论或探索性活动,组织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进行文娱、体育、科技等活动。在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只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主动地探究知识,变苦学厌学为愿意学。

  此外,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学生的心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要进行正确的和全面的归因,以保护其学习动机,在扭转其学习厌学情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首先应调动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主观体验学习是乐事,才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要培养学生饱满、乐观、稳定的情绪,使学习处于最佳状态。多样化愉快教学方式寓学于乐,寓教于乐,使学生变苦学为愿意学,并能受到事半功倍之效。另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意志力是靠后天一点一滴地培养。为此,教师和家长要从生活习惯和学习常规上培养学生自觉、坚韧、果断和自制的品质。最后,积极的性格特征,如:勤奋、自信、谦虚、进取心等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性格特征,如:自卑、骄傲和安于现状等则阻碍学习进步。

  结束语

  总之,当今社会是高度知识化的社会,要求终生都具有一种孜孜以求的好学精神。而学生的厌学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会影响年青一代的成长,影响到民族未来的建设。③ 学生厌学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人四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晓玉,赵小兰,许秀文.农村孩子为什么厌学[J].《瞭望》新闻周刊.2000-07-14.
  【2】周福英.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分析[J].教育探索.2006-05-01 .
  【3】马驰,李因果,马维山,王明云.浅谈学生“厌学”、“流失”原因及解决办法[J] .中国教育学刊.1989-02-15 .
  【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2011年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8-05 .
  【5】吕哲.《教无定法》.新思考网.2010-04-24.
  【6】王博文.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初探.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J].2010-03-01 .
  【7】冯晓红.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和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3-15 .
  【8】田澜;陈彬.小学生学习情绪困扰及其教育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4-04-30 .
  【9】李小飞.座右铭,指路的明灯[J].人民教育.2007-08-18  .
  【10】邹颖君.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9-30 .
  【11】燕建志.学生厌学问题漫谈[J].教学与研究.1994-05-15.
  【12】丁淑纯.学生厌学原因及相关对策[J]. 教育导刊, 2004-01-30  .
  【13】李佑坝;龙绍赟.自我效能、兴趣水平与学习策略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教学研究2006-09-15 .
  【14】刘小天.苏霍姆林斯基克服学生厌学情绪的经验及启示[J].教学研究.2006-01-15  .
  【15】孟四清;陈志科;李强;刘冬菊;赵丽霞.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状况的调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06-25 .
  【16】钱星星.消除厌学心理 引导学生乐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02-20 .
  【17】徐腊春.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6-20.
  【18】张玲;陈家麟.希望教育:应对学生厌学的新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08-06-15 .
  【19】杨平.中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7-25.
  【20】赵智慧.浅谈孩子厌学原因及解决的方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02-20  .
  【21】黄辛.学生厌学问题的家庭教育因素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2-28 .
  【22】朱茂生.浅析“差生”厌学的因素及策略[J].南方论刊.2008-08-28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