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验证并补充Hawley等人提出的优秀教师原则的五条标准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06 共6763字
论文摘要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为数众多的外语教师凭着热情和经验执教了数十年,面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学生、不同教材与考试要求,他们或许总能以不变应万变,即用不变的教学理念、策略与方法,应付变化着的教学情境和对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然而,我国的外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这制约了我国外语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夏纪梅指出外语教师素质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是课堂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课堂实践来实现。教师们该以何种方式去表述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等等诸如此类的教学成果呢?
  
  笔者体会到,教育叙事研究不失为外语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本文试图从叙事性角度描述我国优秀外语教师-老一辈外语教育家的成长故事,分析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特征,研讨哪些教学行为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寻找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以期为外语教师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一、国内外有关语言教师素质研究的现状
  
  语言教师教育的原则及内容是以语言教学过程为基础的,从实践中摸索出优秀教师的理论。TESOL对语言教学过程的研究有两种方法:即微观法(microapproach)和宏观法(macroapproach)。微观法侧重研究教师的哪些因素与学习结果相关,如教师的兴趣、态度、判断能力、个性因素等,并通过在一段时间内对优秀教师行为的系统观察,发现优秀教师的某些规律性行为方式,制定判断优秀教师的标准并将之用于教师培训中。例如,注重提问技巧、提问方式并有效利用问题等。为教会学生使用英语词典,优秀教师会利用各种场合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词典,然后在展示和学生的语言学习之间建立经常化的、循环往复的联系;为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优秀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英语程度为他们挑选不同的阅读材料,创造无压力的阅读环境。微观方法体现了教师培训的视角,注重传授具体可行教学技能,可以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模拟教学、个案教学等方式开展。宏观法指对在课堂上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概括。它主要观察整个课堂的教与学的因素,研究教师、学员、课堂任务这三方面如何综合互动,共同影响学习结果。
  
  如Hawley等学者(2000)从宏观的角度将优秀教师的教学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语言教师应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有效的学习。
  
  2.语言教师应奖励那些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
  
  3.语言教师应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4.语言教师应传达对学生的学习期望。
  
  5.语言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教学背景,最大程度地利用学习时间。
  
  这些方面的教学能力显然与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关,很难加以培训。Richards认为,宏观法反映了教师教育的视角,旨在阐明优秀语言教师的概念原理和思维过程,帮助新教师理解优秀教师的教学决策,可以通过观察、研讨会等形式实现。师资培养应实现从“培训”到“教育”的转变,教师应参与开发教学理论,理解教师决策的本质,形成批判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反思教学过程以实现专业发展。师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技术培训,而且是整体素质教育(holistic educa-tion)。
  
  对二语教师素质的要求可以看出美国对外语教师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和深化。美国学者Freeman在《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现代语言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一文中指出一个优秀语言教师要具备6个要素:(1)正确的语音和地道的语调;(2)熟练的口语;(3)掌握所教语言的语法和句法;(4)掌握大量的词汇,系统学习词源学;(5)对他国文明、文学作品的透彻领会;(6)语言教师的人格特征。
  
  Shulman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涵盖学科知识、普通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生特点知识、教育环境知识等。Richards(2000)认为教师素质包括教学技能(teaching skills),交流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s),语言能力(language proficiency),学科知识(subject matter knowledge),其中包括语言学知识、习得理论、第二外语教学知识、教学推理和决策能力(pedagogi-cal reasoning skills and decision making),对教学环境的理解(contextual knowledge)。
  
  Richards &Farrell提出了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六个领域,即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自我意识、了解学习者、熟悉课程与教材、职业发展。对外语教师素质的不同定义体现了西方学者的外语教育观从知识技能层面的培养教育到教师职业发展的演变。国内对外语教师教育和职业发展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仅落后于国外TESOL语言教师教育研究,而且落后于我国教育界对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研究。研究成果大多围绕外语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应开设的课程、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等外语教师培训内容展开(束定芳、庄智象,1996;周燕,2002,2005;吴一安,2005,刘润清、戴曼纯,2003等),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访谈等。他们的基本共识是:优秀教师在知识层面上具备学科教学能力和宽泛的知识面,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和组织教学,具有较高的人品修养,敬业进取。
  
  目前,国外对语言教师的研究不仅强调教学技能的培训和理论素养的教育,更强调教师自我发展的反思意识以及促进发展的途径。近10余年来,西方学者开始了一系列教师学习和发展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D.Freeman。他在其专着《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进修》中把语言教师在从事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成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个人经历、社会环境、专业训练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K.M.Bailey等人采用教师自传方法探索教师早年做学生的经历,研究证实早期的“学徒或观摩”对其教学观念的深刻影响,结论是教师的作用胜过教材和教学方法。
  
  中国关于外语教师的成长研究比较少,原因是优秀外语教师的成长过程研究时间跨度大,用传统的定量方法很难开展。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尝试采用传记式定性研究的方法,对中国上世纪位老一代着名外语教育专家和学者的外语学习传记进行定性分析,希望能揭示中国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传记研究方法属于教育叙事范畴,其优点是可以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揭示教师职业生活的历史、社会维度和情感维度,为教师发展研究提供鲜活的个案材料。
  
  由于这种研究从生活出发,从事实出发,从教育实践出发,把真实的教育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它直接面向教育事实本身,从事实本身中寻找教育的意义,从而使教育生活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芒。这种过程具有内容的深刻性,情感的丰富性以及对人的内心世界强烈的冲击性等特点,这些都是传统科学方法所难以达到的。
  
  二、研究设计
  
  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老一辈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当时历史条件下那些语言教学实践的?哪些课堂教学行为从今天看来是优秀教学技能,哪些不是,甚至对外语学习还有阻碍作用?好教师之所以优秀,因为他们懂得激发、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他们的教学行为,验证并补充了Hawley等人提出的优秀教师原则的五条标准。
  
  标准1:语言教师应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有效的学习。
  
  季羡林回忆在德国留学时学习梵文和俄语时,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阅读原文,语法学生自己钻,其理念是把学生推入游泳池,学生就学会游泳了。季先生认为“这种方法对学生要求很高,短短的两节课往往要准备上一天,其效果我认为是好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了。”季先生高年级的梵文课是以seminar的形式教学的,教授选一部原着,学生课下准备,上堂就翻译,“这种形式是训练学生做研究工作一个最好的方式。”
  
  孙骊回忆他高二的外籍教师白约翰的某些做法:除了课本后的几篇作文外,时不时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写出10句,每句至少10个词,又包含某一语法现象的句子,测验和小考时也有这类题目。上课时他时不时手往哪位同学一指,要求回答问题或是给一个词造句。因此“上他的课,思维总处于高度紧张与兴奋的状态之中,不太敢开小差。这些方法至少在我身上是起了好作用的。”
  
  标准2:语言教师应奖励那些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
  
  王佐良回忆道:在文华中学时的米勒先生经常在课堂上把学生写的好作文当堂念给大家听,要学生自念,这一种示范也很有效,不仅鼓励了写这篇作文的学生,而且使别的学生感到写好英文是有途径可寻的,因为作者是他们中的一个。
  
  陈用仪认为,一次简单的英语课测验,成了他改变对英语学习动力的转折点。有一次中学老师出了一道翻译题,聪明的他悟出了老师的用意,成为班级里唯一答对的学生,老师以为他的英语不错,夸奖了一番。从此以后他就信心百倍,对英语的兴趣也大大提高。自此以后,他的英文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
  
  标准3:语言教师应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实践证明,围绕问题开展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思考能力,是最有效的启发式教学。王宗炎在中山大学预科就读时很不习惯胡美娟老师的教学法,她从不讲课,只是不断地向学生提问。很久以后,他才明白胡老师的做法的妙处,跟她学了一年,就能独立阅读浅显英语读物了。师生在写作课中的互动交流,在传记文本中有大量的体现。如季羡林在高中时的郑又桥老师,虽有吸鸦片的怪僻,但却有独特的改作文的方法。“他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学生的英文作文,他不按原文来修改,而是在开头处画一个前括弧,在结尾处画一个后括弧,说明整篇文章作废,他自己重新写一篇文章。”王宗炎认为在中山大学预科时的作文课老师是“最好的作文课老师,在改作文时,每一个词他都掂量过,他能告诉你表面相似的词在什么地方并不相同……他指引你进一步读书,并且在你的作文本子上抄下他所心爱的诗句。”周钰良庆幸自己在大学时代时遇到了两位不同风格的好老师。“前一位是诗人、批评家。
  
  他改文章首先注重逻辑思维,找出毛病就给你一两句一针见血的评语,造成极深的印象,下回再写文章自然就会注意了。其次他最不喜欢可有可无的形容词等浮词,文章里碰上了准给你划了去,还要加评语,说明理由。”另一位老师叶公超先生常叫班里的学生去他那里一个个地当面改作文,边讲边改。“他文章不仅改字句,而且对通篇有评语……这种评语真是使人受用不尽的。”
  
  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比如范存忠(1988:50)从中学后期到大学一年级,教写作的是一位医学博士,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对学生不做严格的要求。每次作文批改只在末尾写上“还好”或“很好”。后来在东大暑期学校读英文写作课Alexander Brede看了范存忠的作文,做了不少批语,如“不接气”、“不恰当”、“不相干”。要求他从模仿范文开始学习写作,所以,”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怀念这位老师,因为他给我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标准4:语言教师应传达对学生的学习期望。
  
  杨周翰这样回忆自己的英语老师,“我开始学英文,怎么也学不会,忽然有一天上课读课文,非常流利,好像豁然开朗一样。我想和吴(郁周)教习教学有耐心是分不开的。如果他认为孺子不可教,那么我的积极性也就没有了。”
  
  刘润清在中学学的是俄语,1960年报考北外的俄语系,但报到时却得知他被分到了英语系,一切要从头学起。幸运的是,他碰到了一位好老师。(夏老师)“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真诚热情的工作态度;他经常鼓励我这个最落后的学生。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因此我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过。”
  
  然而,好老师并不只是耐心、慈爱的同义词。有研究表明,对学生严格要求,传达学习行为的高标准的老师反而最后得到学生的尊重。比如,赵世开在中学时的索天章老师非常严厉,对上课不用心的孩子扔粉笔头,背书背不出来要打手心。这位老师给赵世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背书对我来说太有用了”。类似的例子是水天同就读清华时教世界地理的谢求灵先生,“课内课外全用英语,一字汉语也不讲,给分很严,所以同学都不喜欢他。”但之后水天同之所以能独自求学或旅游而毫无惧怕,还是得益于老师当年的严格要求。因而,两位学者对老师的感激是迟到的。
  
  相反,季羡林在北京大学时的德语老师杨教授平易近人,对学生从不摆教授架子,却是个“极端不负责任的教员”。他的德文虽好,曾翻译过一些德国古典名着,但上课时信口开河,批改学生作文十分随意,“这样来教,可见我的德语基础是很脆弱的”。
  
  标准5:语言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教学背景,使学习时间最大化。
  
  这些外语界前辈大部分是在上世纪20~40年代接受的外语教育,当时教会学校多采取直接法教学,一般大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语法讲解法和阅读法,这对他们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并在后来成为专业的语言文学研究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还是从文本中找出了不少具有当代教育理念的教学行为: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角色扮演、体验式学习、强调语言在真实环境中的应用等。
  
  孙骊回忆说,在高二时白约翰老师善于把英语课堂延伸至课外。他曾组织英语表演活动,主题为反法西斯战争,由他选取着名的英美领导人的演讲片断,由学生分别背诵表演。他与美国新闻处联系好后要学生自行去那儿的图书室读书,写一篇有关此行的作文。这次参观和浏览对孙骊的英语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培养了他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董亚芬认为,大一时的彭望荃是对她最有影响的英语老师。在彭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将精读教材中的故事都改编成短剧然后排练演出。由于上海当时处于日寇的铁蹄之下,这类活动只能她家客厅中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不仅对写作是极好的训练,还能培养学生面对公众的胆气。
  
  大四时美籍教师开设的“新闻学”让她获益匪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模拟办英文报纸,学习如何写社论、特写、新闻等。通过这一连串实习提高了她的写作能力。有效的教学行为未必是职业教师的专利,周围的邻居、同事都能促使有效学习的发生。比如季羡林在德国求学期间,听力基础很差,他就采取另一种方法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我的女房东)喜欢说话,唠唠叨叨,每天晚上到我屋里来收拾床铺,她都要说上一大套,把一天的经过都说一遍。别人大概都不爱听,我却求之不得,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练习听力。”房东成了不花钱的听力教师,因为她的聊天提供了适合学习者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材料。老一辈外语学者心目中的好教师特征的描写让我们从立体的层面对优秀教师具备的素质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些教师并不是高大全的理想英雄,而是具有瑕疵的鲜活个体。
  
  但他们都符合中外学者描写的特征: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学科教学能力、人格魅力、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以下两点:优秀教师早期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历对其学习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好教师的身传言教、心传口授在老一辈外语学者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范存忠、刘润清、胡文仲、李赋宁),部分学者师生之间互敬互爱、亲如父子(如季羡林与他的导师,胡壮麟与其导师李赋宁),其内涵已远远超越了西方学者所阐述的师生互动的境界,名师出高徒,成就了一代外语大师。这验证了Bailey等人(2002)的假设:
  
  We teach as we have been taught.(老师怎么教我们,我们也怎么教学生。)对优秀教师的褒奖和认识往往都是迟到的,学习者要在社会、文化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下,具有成熟的心智时才能够真正辨认教师是否优秀(如孙骊、赵世开、水天同),因此对教师的判断同样需要“时”和“空”的条件。
  
  中国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教育振兴必须在继承已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目前在高校从事大学外语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直接进入外语教学领域,极其缺乏教学方面的经验和专门训练,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胜任,还有相当的距离。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真正实现教师的职业发展,靠的是教师通过宏观层面的外语教育理论、教学理念的学习,进行微观层面外语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案例,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2]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2,(5).
  [3]邹为诚,基础英语教师如何在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成为研究者[J].国外外语教学,2005,(1).
  [4]Lange,D.A blueprint for a tacher development program[A].In J.Richards and D.Nunan(eds.)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
  [5]Freeman,S A.What constitutes a well-trained modern language teacher?[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41,(25).
  [6]Shulman,L 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57).
  [7]Richards J and Farrell T.2005.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ers:Strategies for Teacher Training[J].外语界,2007,(4).
  [8]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9]周燕.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10]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11]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状况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2][13][14]Bailey,K.M.et al“The Language Learner’s autobiography:Examining the‘apprentice of observation’”In J.Richards and D.Freeman(eds.)[A].Tea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5]吕乐,戴炜华.教学研究: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J].外语界,2007,(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