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13 共4304字
论文摘要

  一、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介绍

  1966 年,美国心理学、管理学家卡曼(A.K.Korman)根据领导“四分图理论”和“管理方格理论”,结合阿吉里瑞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形成了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者可以根据部属的成熟度调整领导方式,以符合部属的期望。成熟度指部属有足够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且有足够意愿完成任务的程度。工作行为指管理者与下属为完成任务而形成的交往,是领导对完成组织任务的关注程度;关系行为是指领导者给下属以帮助、支持程度。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命令型、说服型、参与型、授权型。基于此,当被管理者普遍处在不成熟阶段,应采取“高工作———低关系”的管理方式,即命令式管理效果最好,管理者主要单向向下级规定任务;当被管理者处于初步成熟阶段时,应采取“高工作———高关系”的管理方式,即说服式管理效果最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通过相互交流信息,相互支持开展工作;当被管理者处于比较成熟阶段,管理者应采取“低工作———高关系”的管理方式,这时参与式管理最为有效,管理者与与被管理者通过双向沟通,相互支持;当被管理者达到成熟阶段时,管理者应采取“低任务———低关系”的管理方式,即授权式效果最好,管理者向被管理者下放权力,管理者主要进行监督。

  二、高校班级概述

  (一)高校班级的地位与功能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能力、提高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来说,建立良好的班级至关重要。能否建立良好的班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领导。

  (二)高校班级的特点

  1.高校班级固有特点。相对于中小学班级,高校班级成员基本为法定成年人,身体发育基本成熟,爱情需要与性意识的进一步发展,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情绪、情感的强烈体验,兴趣广泛,有较高的情绪稳定性,自制力较强,智力发展达到高峰,理性思维占主导,形成了完善的自我概念,形成了稳定的个性,社会化程度高,社会需求迫切。

  2.高校班级的时代特点。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使高等教育对象向多样化的方向转变,体现在年龄结构的多样化、层次类型的多样化以及贫困生、特困生增多等方面。由于实行辅导员制,辅导员和具体班级接触的时间和机会减少,实行学分制使高校班级稳定性下降,高校后勤管理使学生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减少,高等教育大众化使班级社会化进一步增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学生更具竞争和合作意识,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就业政策使学生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班集体的归属感减弱,加之目前独生子女占大学生群体主体地位,单亲家庭子女的增多,学生压力增大,问题学生增多。

  3.良好高校班集体的标准。一般来说,成熟健康的班级都有以下特征:首先,集体目标与社会需要相一致,并促进集体成员的个性发展;其次,集体的共同活动获得自觉的性质,每个成员都能在某一领域积极表现自己;第三,学生在班级的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是有利的,每一个人都能扮演成功的角色;第四,集体的规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行动指南,具有参照性;第五,学生集体自治机构健全,具有独立实现组织目标,实行自我管理的功能;第六,初步形成以集体意识为核心的自觉、统一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高校班级特点决定了在应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时应采用权变思维来确定管理方式和行为。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可以按照学生的成熟度将高校学生分成不同阶段,并就每一阶段学生特点探讨班级管理者应采取的管理策略。大学生的成熟程度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在其行为上的折射,是他们综合素质的概括反映。

  在对集体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中,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是有代表性的。他提出了群体层次测定理论,以共同活动的目的、任务、性质特别是人际关系为标志,把班集体的形成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松散群体阶段。新教学班开始建立,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彼此素不相识,只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结合,还没有形成共同的活动目标和必要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同学之间的交往不协调,多凭第一印象聚合,临时建立的班级学生组织对学生还很难产生影响力。第二阶段:联合群体阶段,师生、生生之间基本相识,有教学活动的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合作的愿望,彼此交往增多,班级组织逐步完善。由于个人人际吸引和排斥的程度不同,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心理上有了亲近和疏远之分,由此产生了非正式群体。第三阶段:集体阶段,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师生、生生之间不仅相互了解,而且亲密无间,有强烈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集体进取心,集体舆论健康、有力。

  (一)班级成长不同阶段应采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

  1.松散群体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同学习生活经历、不同个性的班级成员刚聚合在一起,彼此间缺乏足够了解,自我管理机构尚未建立起来。入学之后面对生活环境的变换、师友同学的更新、学习方式的改变,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和心理的不适应等情况。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因此,班集体管理者应主要采用“高工作、低关系”的命令式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深入了解学生,对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应当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关心。加强常规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严格管理、严格及时批评纠正。班集体工作任务、目标及规章等,都要由辅导员班主任主导,然后布置给学生执行。通过举行师生联欢会,座谈会等,在活动中发现人才,帮助学生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并支持班委会开展工作。还要在班会、家长会上反复讲班级的近程、中程和远程目标,以取得学生的支持,家长的合作,从而促使班级由松散群体阶段向联合群体阶段发展。

  2.联合群体阶段。这时班集体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和比较成熟阶段。学生个体方面,学生基本上适应了大学学习和生活,兴趣广泛,且有了中心兴趣,同学彼此了解加深,独立性日益增强,强调自我和自我表现。

  由于各种因素,班级学生开始分化,学习目标和态度多样化。多数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有了清晰的了解,学习方向、学习态度比较明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人生规划迷茫。班级方面,班级的领导机构基本形成,学生已经初步有了的班级社会体验。因此,辅导员或班主任应采取“高工作———高关系”的说服式管理和“低工作———高关系”的参与式领导方式进行管理。辅导员或班主任仍然要发挥对班级的主导作用,但重心应逐步转移至抓好班级自我管理领导核心的建立与培养,支持班干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引导班级学生参与管理,尽量为他们提供在实践中成长的机会,形成民主工作作风。要把活动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团结起来,形成榜样、标兵,影响学生的言行。同时,必须正确对待已经形成或将要形成的非正式小团体,并对他们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只有经过这一段艰苦的努力,才能使处于联合阶段的班级产生质的飞跃,过渡到集体阶段。

  3.集体阶段。这是班集体发展中的成熟阶段。在这一时期,班集体领导核心威信好,有足够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舆论正确统一,已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制度维系作用下,全班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相当成熟,价值观念逐渐定型,更重视个人发展,围绕今后的就业为目标实施自己的学习计划,个人能力进一步提高,多样性发展非常明显。班集体领导核心成为学校和院系学生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与参与者,是校园文化建设、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最活跃的主体。因此,在这一阶段,辅导员或班主任应从采用“低工作———低关系”的民主管理方式,实现由班级的主导者角色向支持者角色转变,充分授权,使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然而,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班主任在班级进入集体阶段时,如果放松管理,班集体会退化为联合群体,变成“乱班”,因此,即使班级进入了集体阶段,还应创造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在集体水平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执行奖惩制度,不断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巩固良好的班风。

  (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正确认识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最初应用于生产企业管理,生产企业和学校在其本体功能上有本质区别,学校的本体功能是教书育人,管理者管理的对象是人,产品也是人,这和生产企业管理有本质的区别,正是这个区别要求班级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当然,并不是说就可以不关心———“教育教学”这一“生产任务”,而是关心“教育教学”,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高校学生,面临毕业后进入社会,更需要班级管理者能以人为本。

  2.评价班集体所处阶段是运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进行高校班级管理的前提。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正确运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首先应知道如何评估班级以及学生的成熟度,否则无法确定管理方式。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评价。第一,综合素质测评法:根据高校制定综合素质考评体系进行,按照测评结果来了解班级学生成熟度。第二,心理分析统计法:

  通过对班级学生现实表现、行为特点、人际情况、学习生活态度等了解学生成熟度,甚至可以使用智力、能力、心理测试量表等科学工具。第三,调查法:把大学生成熟度相关要素,按一定的权重系数制成问卷,对测评分数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班级学生成熟度。

  3.在班级管理中权变运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主张按照下属成熟度来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就此,有人提出可以把四种不同的下属成熟度对应于大学四个年级,这是一种生搬硬套的表现,高校班级学生的成熟度并不能机械按照大学四年来一一对应,因为大学生的身心在发生变化,管理情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这一点上说,学生的成熟度是相对的,管理情境变化是绝对的,况且学生的成熟速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科学评价学生成熟度的结果来判断班级学生所处的成熟阶段,运用权变管理思维,进而选取恰当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牙韩高.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2]杨定鹏等.高校班级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3).
  [3]方剑.社会管理创新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
  [4]蔡晓平.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肇庆学院学报,2006,(3).
  [5]李鑫,姜海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的“90 后”大学生管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4).
  [6]彭规荣,王正平.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风[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5).

相关标签:班级管理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