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将课程体系构建活动项目化的实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06 共4076字
论文摘要

  一、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课程体系即课程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也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与配合。包括三个课程要素、目标要素、内容要素、过程要素,其中目标要素分为总体和单一课程的,即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要素包括通识和专业内容;过程要素即体系实施,主要由课程要素的实现技术、方法、手段及途径,实施的环境,和评价构成,它们是最终将高校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和媒介,由此可见制订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现代化的课程体系是目前教育学家、教育工作者们的主要研究方向,将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体系运用在当代的大学生身上,培养出符合我国需要,能担当重任的现代大学生是教师的任务和历史史命。那么如何利用教师现有的知识、方法制订出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并将其成功实施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二、项目管理概念及特点

  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Booz-Allen Lockheed公司首次在北极星导弹计划中运用PERT技术得到了成功,之后着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曼哈顿计划等都是采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而取得成功的。
  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华罗庚提出的“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指导思想下,项目管理学科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大量的专家学者也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探讨研究,以使其应用到更多的领域。
  那么什么是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把各种系统、资源和人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项目管理是一门科学,其特点是具有普遍性、目的性、独特性、集成性、创新性。这些特点决定了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某些工作项目化,利用项目管理的特点及管理方法使其更大范围地服务于各行业领域。

  三、如何应用

  笔者将课程体系构建这个活动项目化,确定某一专业也如一个项目一样,那么笔者对这个课程体系建设的管理也如对项目管理一样的思维,这种方法可以使课程体系建设更加紧凑、系统。项目管理通过应用下列过程得以完成: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而笔者在课程构建中也如此实施,最终得到一个科学合理且优秀的课程体系。

  1.启动阶段

  此阶段是项目启动部分,用来确定项目可行性及初步章程。而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即为新专业的设立,确定某一专业是否开设需经过多方调研,学科带头人的论证、企业需求的分析、社会需求的分析,及教育理念的支持。当可行性研究最终的结果是该专业为新兴专业,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是大力发展的专业,那么这个专业被确立,这个过程就是要从中确定初步的人才标养目标。与此同时,以往专业与新专业的相关性,成立新专业的所需文件、规章、申报等活动是有章可依的,需要为新专业申报团队进行学习及培训。

  2.规划阶段

  项目中这个阶段包括项目管理规划、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是项目重要阶段之一,需要规划出一系列适合本项目的规章制度,及细节实施办法。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更是重要过程,这个过程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课程体系能否科学制订,该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确定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规范要求,定义客户是学生,产品是课程,如何设立课程,并使之有效地为学生服务,使学生经过本课程体系的学习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教育成果。在此过程中应用WBS将工作分解,确定最底层工作有哪些。如图1所示。
WBS工作分解图
  时间管理,即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资源估算、活动历时估算、制订时度计划,对应于课程体系,即将课程体系构建分解成最小的工作,确定有哪些工作要做。比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等细节工作,将工作进行排度,谁先谁后,时间上的关联,确定相关的里程碑式的时间及每项工作需要的时间,都需要哪些人或物提供帮助,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确定这些之后,制订时间进度计划,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样的工作,最终工作结束所需的时间。
  定义成本管理在课程体系中也很重要,因为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高校的生命源泉,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课程,将涉及到实验室、教师、对学生的招生及安置等工作,那么其中的成本可想而知也不低了,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有力的监控。
  沟通管理,先定义项目干系人,即课程体系构建的组成人员,包括学科带头人、相关专业带头人、任课教师、企业人事部门人员等多方面人员,共同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对课程设置提出建议,合理化课程顺序、学时、设置学期等具体内容,对与相关专业的关系、课程的模块化衔接等要尤其注意,不要只从本专业角度出发,而是应该从相关领域、相关学科、相关知识点全面推敲,充分考虑知识的连贯性、扩展性、延伸性,这样才能制订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项目干系人:其中要确定由学科带头人为领导,相关学科负责人、任课教师、企业人员参与的团队来共同制订课程体系,才会有说服力,符合实际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即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需要的人,也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的人,还有监控的人等等。这个过程中,特别提出的是对任课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如何培养青年教师、老教师适应新的教学体系是面临的重要任务。
  质量管量,即质量规划、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拿出的资料需要质量保证,在实施过程中更需要质量保证,在高校如何保证学生的最终质量,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部分,教师的实施也是一部分,督导的监控也是一部分。
  风险管理,即对风险进行管理。风险是在每个活动中都存在的,而原本在课程体系中很难让人想到风险,就像大学是属于国家的,它会一如既往地存在一样。但是在现在的社会趋势中,大学在面临优胜劣汰,大学里的专业也在优胜劣汰,当一个专业的就业率连续几年都过低时,学生将不再选择,学校也不能再开设了。而社会需要什么专业,什么专业就会有生命力,所以对专业的开设,对课程的设置也是存在风险的。大学要有生命力,专业要有发展力,课程体系设置要有适应力,这就是风险,需要教育家们去思考,管理者们去努力。
  总体来说,将项目管理的思维方法用到了课程构建中,将课程体系构建这样一个学术的、专业的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考虑更全面,对高校、对学生都是有益的。
  总结来说对课程构建的步骤如下:首先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进行确定。接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出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包括课程的设置、基础理论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比例,分布在各个学期、顺序、学时。
  再就由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开课计划的制订,其中哪些课开在哪学期,其中的基础课、专业课、素质课等方面兼顾,进行教师的安排与培训,以期符合整体目标。再接下来就是课程设计了,由专业人事及任课教师对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及手段、课程评价体系等进行设计,其中包括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的督导、学生的评价等方面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全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与学的第一手反馈。最后是评价,这个评价主要是最终对学生的评价,按着项目管理的思路,课程是最终的产品,学生是用户,那么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将是对产品的质量最终关,而企业及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又是对产品的间接反馈,所以这个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而不是教师的。教师的评价体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因为这个过程是灵活机动的,可以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课程体系有新的认识及想法。如图2所示。
  专业设置流程图
  3.执行阶段

  本过程是对前期制订好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的具体实施,要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每学期的为开课计划,具体到学年、班级,任课教师,此阶段将是重中之重,先要确定教师队伍,再确定每门课程的具体大纲、具体细节,注重团队建设,即教师的培养、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辅导员对学生的相应教育,乃至学生对本业的了解、对课程的认知、对课程的需求。这里重点是对教师的培养,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成功讲好本门课程,包括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如何通过教师的水平让学生成为主体从而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这些都是这个过程的首要任务。

  4.监控阶段

  这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就是督导。在高校都存在着督导的部门,他们一般由一些学科带头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定期与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听课等活动,有督有导,是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本过程是教学环节中对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是对执行过程的有力保证,督导在对执行过程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考试过程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即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性质及原因,是否对课程体系进行更改。在此可利用因果图对发现的问题给出分析,所图3所示。
  因果图分析图
  三、结论

  本阶段是项目的结束,要对合同之类的做最后整理完结,而对课程体系设置来说就是最终的检验,即对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验收,这个阶段即是将学生带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通过学生的表现、业绩、企业的评测等方面来确定是否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与设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相符,也就是本课程体系构建是否科学完善。

  参考文献:
  [1] 柳纯录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M]. 北京 : 清化大学出版社 ,2008.
  [2]姜凤春.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结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8,(6):45-49.
  [3] 王伟廉 . 高等教育学 [M]. 福州 :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
  [4] 胡弼成 .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 [D]. 厦门 : 厦门大学 ,2009:16-40.
  [5] 王生洪 . 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J]. 复旦教育论坛 ,2006,(5).
  [6] 王伟廉 . 高等学校本科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J]. 高等教育研究 ,2004,(1).
  [7] 王根顺 . 杨峻 .论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7,(4).
  [8] 王根顺.陈芳.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J].当代教育论坛 ,2003,(12).
  [9] 眭依凡 . 教育发展理论研究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