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有学校特色的时间管理:社会时间的启示

来源:教育现代化 作者:岳丹桂;石艳
发布于:2018-08-08 共6254字

  摘要:在当下近似于科层制组织的学校中, 学校时间制度看似被严格遵循, 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时间具有社会性, 时间对学校中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意义, 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对时间有不同的观念与分配要求, 这使当前学校整齐划一的时间安排与学校不同群体的时间需求形成冲突。这要求学校在时间管理上将学校社会时间纳入视野。学校中不同群体应深入了解彼此的时间需求, 同构学校时间制度;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应创造有学校特色的时间管理制度与方法。

  关键词:社会时间,时间管理,学校管理

  Distinct School Time Management:The Enlightenment of Social Time

  Abstract:In the current schools which like the Bureaucracy organizations, the time institution seems to be obeyed strictly, but it is not the fact. Time has its social nature, it has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groups in the school. The school managers, teachers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views and demands for time, therefore, 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the currently same time arrangement of school the diverse requirements for time of the different groups in school. So, schools should take the social tim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fferent groups of school should co-construct time institution together. As a special social organization, schools should create time management which has the school feature.

  Keyword:social time,time management,school management

  时间在当下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时间就是金钱”“分秒必争”等是当下社会流行的时间观, 身处社会大系统中的学校必然受社会流行观念的影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 在现代社会里, 科层制组织得以普遍发展, 这种组织形式也嵌入到学校教育行政的运作里, “科层制乃是形式理性的最高表现, 其具有权威阶层、正式法令规章、专职分工、超私谊性 (不讲人情) 、效率、准确、快速、可计算性等优点”[1], 强调快、准与效率的科层制管理必然使学校尤为重视时间分配与利用效率, 这种观念集中体现于学校时间管理上。学校时间管理关系着学校各部门的分工与同步, 关系着各主体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是学校得以有序运行的关键。由此可见时间与时间管理在学校具有重要地位。
 


 

  一、对时间的两种认识

  从古至今, 对时间的认识源远流长, 主要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将时间视为客观的、单一的、线性的、不可逆的、量性的时间观。比如, 物理学家牛顿提出“绝对时间”, 将时间看作是外在于人和事物的运动参照量, 用于测量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是运动的量”。

  一种是将时间看作具有主观性的、社会的、复杂的、弹性的、可逆的、质性的时间观。哲学家海德格尔就持这种看法, 提出“向死而生”“此在就是时间本身”, 时间是人发展的可能, 时间是具有主观意义的, 可逆的, 多维的。研究时间的社会学家也大多持这种观点。涂尔干认为时间是集体意识的产物, 不同社会背景下时间形式不同, 不同阶级有着不同时间, 不同种族也有不同时间。布迪厄《卡比尔人的时间观》与马林诺夫斯基《特罗布里恩岛人的计时方式》这两篇人类学论文体现出时间具有社会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 社会时间正式成为社会学的研究范畴。英国学者约翰哈萨德认为“社会时间不仅是一种量的规定, 同时也是一种质的体验”[2]。

  在这里将第一种时间观定义为自然时间观, 将后一种时间观定义为社会时间观。两种观念从两个侧面认识时间。在农业社会中, 人们对时间的认识主要是太阳的东升西落, 用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表述方式如“第一次鸡鸣时”来指示人类社会的时间, 这时, 时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到了工业社会, 时钟的发明将时间精细地表达出来, 对效率的追求使人们将时间细化到分秒, 人们如机器般工作, 无法创造具有各种意义的社会时间。当下社会是后工业社会, 仍然延续着工业社会的惜时观和效率观, 在对时间的利用和分配上强调同步划一, 分秒必争, 表现出重自然时间、轻社会时间的特征。这种观念也深深体现于学校的时间管理中。但是人作为有主动精神的行动者不可能完全受制于将时间划一安排的学校时间制度。如果把学校看作一个小型社会, 那么这个小型社会不同群体的社会时间在不断地与学校时间制度发生冲突, 学校中不同群体对时间有不同的需求, 并不满足于缺乏人文关怀, 和自然时间观念驱动下的学校时间制度。

  二、学校中不同群体的社会时间

  学校中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最主要的三个群体, 不同的职责与工作、学习特点决定了这三个群体具有不同的时间特点和需求。

  (一) 教师时间和学校管理者时间

  丁道勇在《论教育改革中的教师时间》中提出教师时间并进行分析[3]。其中, 对时间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 沃纳 (Walter Werner) 依人的感受将时间分为主观时间 (subjective-time/livedtime) 和客观时间 (objective-time/fixed-time) [4], 主观时间是人感受到的时间, 如事情多的时候觉得时间很快, 客观时间指的是钟表时间。霍尔 (Edward Hall) 依照工作特性将时间分为复式时间 (polychronic time) 和单式时间 (monochronic time) [5], 复式时间是同一时段内许多事一起做, 单式时间是一个时间做一件事。康奈利 (Michael Connelly) 、柯兰迪宁 (Jean Clandinin) 以及本-皮瑞茨 (Miriam Ben-Peretz) 依据学校时间的周期性将其分为常规时间和意外时间[6], 常规时间是按时间制度安排的时间, 意外时间是在时间制度之外的特殊安排。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 教师时间的特点是主观的、复式的、常规的。教师时间还分为教学时间和非教学时间, 教师的非教学时间常被用于参加培训, 进行研讨。这些特点是教师社会时间的特点, 却与自然时间支配下的时间制度紧密相联。首先, 常规时间和教学时间都是在学校时间制度安排下的时间。其次, 复式时间是在这种制度下教师不得不争分夺秒, 同一个时间做多种工作的表现。在这种时间制度下教师经常感到心力交瘁。

  时间对教师具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意义 (比如教师的“午餐时间”意味着做计划, 会议, 接家长的电话, 改卷纸等) , 这使教师对时间有着多样的, 特别的需求。“通常教育管理者在教师没有时间的时候, 他们会为教师增加时间或者重新分配时间, 但教师仍然说‘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 这让我们探究教师这句话背后的含义”[7]。学校的管理者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师的时间, 他们认为时间是传统的线性的、单一的、不可逆的钟表时间。在一项个案研究中发现九个影响那所学校教师分享学习所得的因素, 如“缺乏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缺乏与同事的共同时间”“缺乏连续时间”“缺乏习惯时间”“缺乏转为分享设定的时间”等[7], 这些因素体现了教师多样的时间需求, 划一的时间制度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学校管理者的时间观与教师时间不相对应, 是按照钟表严格控制的客观时间, 是习惯于在一段时间内安排他人做一件事的单式时间, 他们经常突然召集教师开会增加教师的意外时间, 占用教师非教学时间, 增加教师的非教学任务与工作。因此学校管理者具有抓紧客观时间, 分配单式时间, 增加意外时间, 利用非教学时间的时间观。学校管理者通常是学校时间的分配者, 他们的时间观反映出一种重视自然时间观, 忽视社会时间的特点, 由此制定的学校时间制度必然与师生群体时间发生冲突。

  (二) 学生时间

  学生和教师虽然同处于学校时间制度之下, 同时受为自然时间观影响, 但由于其角色不同, 他们的时间形式特点有很大区别。

  尽管学校时间制度不容冒犯, 但迟到早退的学生永远比教师多;部分学生逃课而很少有教师缺课;学生上课时有走神而教师始终集中教学内容;教师把时间用于测试而学生宁愿选择自习 (尤其是面临高考中考的学生) 。这说明学生在时间管理上比教师享有更大的自由, 也比教师更具有打破既定时间制度的可能。

  根据上文对时间的多维度分类对学生时间特点进行分析。学生时间是单复式皆有的, 课表将时间分段, 每段时间师生共同完成某个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用一段时间集中学习某一内容。学生时间也可以是复式时间, 这在面临中高考的学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笔者对高三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 很多学生会在同一时间复习多个科目, 学校把作息时间安排得密不透分, 学生只有少量的自主支配的时间, 不得不在某一时间段不停更换复习科目。非教学时间经常被教师占据, 成为学生的意外时间, 这使他们和教师产生冲突,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时间还是常规的教学时间。因此学生时间特点是主观的, 单复式共有的, 常规的, 教学的。

  虽然学生社会时间总体来说享有以上共同的特点, 但学生群体内部处于学业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依然具有不同的时间观与时间需求。将处于学业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优等生通常主动适应学校的时间制度, 使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校时间制度保持一致并不断协调, 他们的学习进度也和教师的教学进度同步, 还能在学校时间外作出有利于自己学习和休息的计划, 他们的时间与学校时间有着最小的冲突。对优等生而言, 时间意味着学习的精进和与梦想实现的距离。具有良好学习态度的中等生遵守学校的时间制度, 但未必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由于不能及时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 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知识, 难以与学校时间安排保持一致, 产生可能的冲突。时间对中等生意味着补知识、追赶、提高。对态度良好的后进生来说, 他们不能适应课堂教学时间安排, 需要更多自主安排的学习时间。对厌弃、放弃学习的学生来说, 他们完全脱离于学校时间制度外, 逃学、逃课是家常便饭, 学习时间对他们没有意义, 他们经常通过捉弄同学和老师来“创造”当下时间的意义或是混天度日。

  在面对学生时, 教师通常是学校时间制度的代表, 教师迫于各种压力不能顾及学生的社会时间, 这使学生时间与教师时间产生冲突。如果教师硬性要求学生服从自己的时间安排, 只会造成更强烈的冲突或者屈就, 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并且学生群体内部处于不同学业成绩层次的学生具有差异化的时间观与时间需求, 如果学校、教师忽视这点, 追求同步划一的时间安排, 将不能顾及更多学生的长远发展, 不利于教育公平, 也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对学校教师、管理者、学生的社会时间特点和需求的分析可以发现, 学校中不同群体的时间特点和需求是差异化的。当前的学校忽视社会时间, 将时间整齐划一地分配, 这是在追求效率的社会大环境下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学校时间制度中的折射。学校是育人的社会组织, 必须具有人文关怀, 关注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追求公平与正义, 因此学校在进行时间管理时, 应将学校社会时间纳入视野, 倾听各群体声音, 相互协商, 树立有学校特色的时间观, 转变学校时间管理方式, 创立有学校特色的时间管理制度。

  三、创建有学校特色的时间管理

  (一) 树立有学校特色的时间观

  有学校特色的时间应该是弹性的、复杂的、多样的。扭转将时间单一地看作是自然时间或客观时间的传统看法, 而应当看到学校中不同群体的社会时间。对学校中不同群体时间的分析反映出这些群体不一样的时间形式, 体现了学校社会时间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弹性。面对具有这些特征的学校社会时间, 学校应该更有弹性地进行时间管理, 和教师协商, 为教师提供他们需要的, 在教师心里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时间分配与安排, 而不是用教师时间填满学生的时间;应该着眼于学生对时间的不同需求, 将时间视为学生发展的空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 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 而且是人发展的空间”[8]因此时间是学生发展的空间, 只有在有时间的条件下, 学生才具有了发展的可能, 时间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密不透风的课表, 马不停蹄地赶课, 毫无意料的被占课, 这些都掠夺了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 侵占了学生发展的空间。早在两千多年前, 《学记》就有言“未卜禘不视学, 游其志也”表明, 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给学生充分的, 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

  在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下, 学校更应该重视社会时间、主观时间, 重视教师和学生对时间的不同体验, 重视不同学生对时间的不同需求。时间、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都是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如果这几个群体不能将彼此的时间相协调, 那么将很难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二) 时间管理:学校不同群体的共同任务

  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时间管理。首先,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时间, 在平时的观察、谈话, 甚至专门调查中, 了解不同学生对时间的不同需求, 了解不同学生对不同科目的时间需求, 了解不同学生学习时间的分配特点, 在此基础上, 抽出时间与学生共同协商对时间的分配和计划。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动性, 主动寻求时间管理的规律, 而不是一味的遵照学校时间安排, 忽视学生对时间的需求。时间管理是师生的共同任务。

  (1) 学校管理者制定学校时间制度考虑师生意见。笔者的一个相关调查显示, 一般来说学校作息时间制度皆由教务处制定, 普通教师并不参与, 这使制定者在不深入了解师生时间需求的情况下制定课表等。在制定学校时间制度的时候, 学校管理者应该考虑教师与学生的意愿, 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了解学生对时间的需求, 主动将学生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反映给学校管理者, 在共同协商中制定学校时间制度。

  (2) 学校管理者为教师时间管理提供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时间管理培训, 二是为教师提供适合他们的时间。学校对所有入职教师进行时间管理方面的专门培训, 培养教师时间运用的目标意识, 培养教师的计划意识, 培养教师的优先意识。比如, 制定明确的专业发展计划, 设置发展目标, 将计划有步骤, 分阶段进行;培养教师经常做笔记, 用备忘录的习惯, 练习按照轻重缓急处理事务。防止“拖延症”, 今日事今日毕。培养教师对零碎时间的合理应用, 教师的时间是被切割的, 有时处于“意外时间”, 因此教师可以更好的利用零碎时间, 集腋成裘。第二, 为教师提供适合他们的时间。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时间需求, 不同班级的教师针面对不同学生也有差异化的时间安排, 这要求学校管理者更多地倾听教师的声音, 更大程度的满足教师对时间的需求, 而不是一味地, 在不了解教师对时间的真正需求下徒为教师增加时间或者分配时间。学校管理者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时间观, 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时间, 增加对教师时间的了解。

  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应在重视自然时间的同时将社会时间纳入考虑, 只有了解学校不同群体的社会时间, 才能制定有学校特色的时间制度, 只有在学校管理者, 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才能创造出有学校特色的时间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谭光鼎, 王丽云编.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吴国璋.西方社会学对社会时间的研究[J].学术界, 1996.2.
  [3]丁道勇.论教育改革中的教师时间[J].教师教育研究, 2009:1-11.
  [4]Werner, W.Program Implementation and Experienced Time[J].The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8, 34 (2) :90-108.
  [5]Hargreaves, A.Teacher’s Work and the Politics of Time and Space[J].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 1990 (4) :303-320.
  [6]Connelly, F.M., Clandinin, D.J.The Cyclic Temporal Structure of Schooling.M.Ben-Peretz, Bromme, R.The Nature of Time in Schools:Theoretical Concepts, Practitioner Perceptions[C].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0:36-63.
  [7]Vivienne Collinson, “I don’t have enough time”Teachers’interpretations of time as a key to learning and school chang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000 (6) :266.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原文出处:岳丹桂,石艳.有学校特色的时间管理:社会时间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5(03):29-3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