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精神病学论文

探析杨国华运用中医学临床医治2例狂躁抑郁精神病

时间:2014-04-10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2369字

论文摘要

  双相障碍( bipolar disorder,BP) 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此类疾病常被误诊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西医使用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

  杨国华教授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2 例,中药服用 1 周见效,1 个月左右病情稳定,值得临床探讨。

  1、双相情感障碍与中医“郁病”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发病于成人早期,中医学没有对双相障碍的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杨国华认为其属于中医郁证范畴。

  虽然中医强调“七情”是许多躯体和心理疾病的发病原因,但“脏气弱”是其重要的内在因素。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说: “诸郁,脏气病也,其源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负面情感刺激导致机体正气损伤,出现心脾两虚,痰湿上蒙。心气心阴不足则心悸失眠、胸闷气短; 心神失养则悲伤欲哭,心绪不宁; 脾失健运则倦怠乏力、水湿内停; 水湿内聚,凝为痰浊,蒙蔽神窍则表情淡漠、语无伦次、沉默少动。痰浊化火扰神则喧扰不宁,动而多怒。

  2、辨证经验

  2. 1 扶正祛邪并重

  杨国华认为此两病例病机均为正虚邪实、虚实错杂证,应扶正祛邪并用。治疗上补益心脾而不可过燥,祛痰开窍而不可伤正,给予天王补心丹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古方选注》中记载: “补心者,补心之用也。心藏神,而神之所用者,魂、魄、意、智、精与志也。补其用而心能任物矣。”方中党参养心气,沙参、玄参补心阴去心火,丹参、远志、五味子宁心神,天王补心丹化裁之后专于补心; 方中用黄连温胆汤豁痰开窍。杨国华喜用枳壳与五味子治疗“心”病,其一开一合,对调理心之气机甚为有效,诸药合用益气安神、化痰开窍。另外这种兼顾并不是扶正与祛邪各半,而是要分清虚实,以决定扶正祛邪的主次先后,总之要以“扶正不致留邪,祛邪不致伤正”为度。

  2. 2 痰浊蒙窍,急用苏合香丸有良效

  此二人病机相同但表现又有不同之处,于某病症较轻,扶正之后病邪自去,病案 1 女孩喃喃自语,神情痴呆,舌苔垢腻根部发黑,提示痰浊蒙闭神窍,急用苏合香丸以芳香化浊,豁痰开窍。取其行气化湿之功,气机通畅,则痰浊自降,神志随之清醒。杨国华辨证精准,善用古方,且中病即止。苏合香丸现代临床更常用于冠心病胸闷、心悸,脑血管病神志昏迷,用其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未见报道。

  2. 3 注重情志调摄

  心理疗法在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千金翼方》说: “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杨国华在治疗此两例双相障碍患者时兼顾调摄精神情志,即养治其心并归纳为 4 个方面: 第一是解释,告诉病人及家属此类疾病是怎么回事; 第二是鼓励,鼓励病人战胜自我,走出困境; 第三是指导: 即给患者宣泄的空间,指导如何放松自己; 第四是促进,即病情稳定后告诉病人及家属回归社会。

  3、典型验案

  案 1: 患者张某,女,22 岁,平日胆小多虑。2012年因工作压力及惊吓后曾有情绪低落、自责感,但未就诊。持续 2 周左右经心理调整及改变工作环境后不良情绪消失。2013 年 4 月因突受惊吓且婚前忙碌紧张表现为过度担心多虑,胆小害怕,思维行为迟缓,神志痴呆,喃喃自语。就诊于某三级医院心理科,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服用利培酮出现坐立不安。2013 年 5 月 24 日初诊: 症见紧张不安,表情淡漠,头中昏蒙、惊恐多虑,喃喃自语,时时欲哭,神情痴呆,不欲进食。对疼痛刺激无反应。自我评价过低,认为有许多过错。舌淡红,苔中根黑厚腻而垢,脉浮细而数,中医诊断: 郁病( 心脾两虚、痰蒙神窍) ; 西医诊断: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方药: 党参 15 g,苍术10 g,白术10 g,茯苓30 g,半夏8g,陈皮 10 g,丹参 30 g,玄参 10 g,枳壳 10 g,五味子8 g,黄连 8 g,远志 6 g,石菖蒲 10 g,天竺黄 6 g,浮小麦 30 g,大枣 10 g,炙甘草 10 g,7 剂水煎服每日 1剂。同时送服苏和香丸,每日1 丸,连服2 d,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6 月 7 日复诊: 情绪明显改善,反应敏捷,黑厚舌苔已退,上方去苍术,去半夏,去陈皮,加沙参 20 g,生龙齿 30 g,党参改 18 g,每日 1剂。6 月 21 日复诊时心中平静,已无惊恐不安,继调药半月后,患者思路清晰,表达流畅无不适。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做好长期治疗思想准备,随访至今未复发。

  案 2: 患者于某,男,28 岁,2013 年初因抑郁、情绪不宁于当地区精神病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西药对症治疗,于 2013 年 5 月 13 日初诊。症见情绪低落,自觉“心中明白、大脑不好用”,恐惧、担心、疲乏,注意力减退,舌淡红、苔中根白腻而黄,脉浮滑而数。中医诊断郁病( 心气不足、痰湿内蕴) ,西医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给予中药治疗: 党参 8 g,沙参15 g,丹参 10 g,玄参 10 g,炒枳壳 10 g,五味子 6 g,茯苓 20 g,远志 6 g,赤芍 10 g,半夏 10 g,黄连 6 g,栀子 6 g,竹茹 12 g,天竺黄 8 g,7 剂水煎服,每日 1剂。并叮嘱家人到北京某三级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明确诊断。5 月 21 日复诊,其患者情绪稳定,思想放松,恐惧感减轻,思维明显敏捷且有自信。专科医院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病人及家属如释重负。上方党参12 g,茯苓30 g,加生龙齿30 g,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调药 1 月未复发。观察半年,停服西药,期间偶有抑郁发作,给予中药调理情绪控制良好。

  4、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是以躁狂或抑郁的反复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心理疾病,单纯西医治疗既要考虑控制患者当前所处的情感障碍状态,又要考虑疾病自身或因应用药物引起的转型。杨国华治疗 2 例双相障碍患者以抑郁发作为临床表现,在西药稳定情绪同时,中医辨证抓住心脾两虚、痰湿上蒙之病机,应用天王补心丹合温胆汤加减,临床疗效显着。其案 1中治疗应用苏合香丸,取其豁痰开窍之功,其取效之快,令人称奇。

  另外,对于此类疾病的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很重要,杨国华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少患者急性期痛苦、改善远期预后; 中药调理及情志调摄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治疗依从性,预防自伤自杀,提高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论文来源参考: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