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论文

中国翻转课堂实施问题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4-05 共536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基于教育改革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第一章】 中国翻转课堂实施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翻转课堂模式分析
【第四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第五章】我国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 论
  
  一、研究背景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教育改革下的大背景而展开的,教育改革的涉及到的层次和内容很多,其中翻转教学模式是其中一个主要内容。翻转教学模式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国内试点尝试,不断地推进了翻转教学在我国的实践,这说明了翻转教学的重要意义已经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共识。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二个方面:
  
  (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需要改革的内容很多。这其中既包括传统的课业目标的改进、学校校本课程的有机构建、乡土课程功能的完善等,更应该涵盖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因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教学模式的优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决定着未来社会建设者的知识结构是否完整、继续学习能力的高低。“翻转课堂”作为教学模式来讲,并不新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都或多或少的使用过,但是把这种模式成规模的推广到一线教学中还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毕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彻底的翻转,还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这些条件一些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比如说必要的学习装备、一定的网络学习环境,还有的就是学生一定的自我学习的能力的养成。但毋庸置疑的是新的教学模式在改写着原有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期所固有的教学模式,在发挥学生自主性、创新性方面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变化和进展。后发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多的更迭的观念、做法,而这一切都需要在现有的课堂中通过教学模式的变更来实现。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在现有的网络技术支持与网络条件提供具备之前,学校的教育教学大体上还是在一个传统的模式中开展和进行的,那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这一点从翻转课堂的流行起来的根源就能看得出来。如果说翻转课堂教学针对原有的教学模式是一次破坏的话,那么这场破坏的有机铺垫就是有了演示文稿、有了上传的网络。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可能不会想到,他们一次尝试带来的是未来的教学模式变革的一个开端。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一切的实现提供了积极的外在前有力有力支持与支撑。诸如白板的使用、各种课件的使用、图片的有机共享、网上资源的使用与下载等等。与此同时,对现代技术的需要更刺激了这种需求的逐步深入,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间的推动和促进,可以预见,翻转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今后应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也有这种模式的更新所带来的更具有轰击眼球的效应出现。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学生们更乐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分享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国外的学生已经广泛的把学习的成果、学习的过程分享在 Facebook,推特上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提高,学习的乐趣也得到了更好地体现。
  
  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发自于内心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才会进一步促动他们深究的动能。在国内的学生能通过这种翻转课堂的模式,逐步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把单纯的课业知识内容的死记硬背变为对学习技巧的掌握和知识的有机吸收,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的。
  
  目前,国内的学生家长还没有深刻意识到时代的变迁已经动摇了原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对于自己的孩子注重更多的还是他们的记住了多少英文代词、背会了多少古诗词和名篇、名句,对于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还是处于忽略的状态,这更应该通过全社会的影响加以改变,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课堂教学模式的更迭与变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家长们的广泛支持也是现代教育技术更广泛普及到教育教学模式变迁中的一个强有力支撑。
  
  二、研究目的

  
  翻转课堂这一全新模式和理念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推广和本土化发展着实给传统的中小学教学带来了诸多可汲取的养分。文章在分析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揭示了翻转课堂发展实施的本土化策略以期为翻转课堂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参考。
  
  三、研究意义
  
  国内的教育行业内一直在探究教育模式的变化与更新。原来的模式基本上就是已经固化的模式,无外乎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教义,有了课堂目标、教学环节,在课堂上严格按照准备的内容,对学生实施教授。学生在这个课堂上就是老师忠实的听众,所以才有了填鸭式教学的说法。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最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老师不允许学生跨过书本学习的界限,有很多内容已经过时了,已经与时代脱节了,但是只要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老师仍然是要不知不扣的把这些东西灌输下去。但是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有了互联网,西方更加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悄然来袭,做为国内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悄无声息,要通过借鉴使用,批判的吸收,接受更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我们的本土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这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
  
  翻转课堂的理论意义:
  
  1.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改的理念中有一项就是要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实现学习内容的迁移,更多的体现出学习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2.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应该是为更好的发展教学、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目标而丰富和发展的,翻转课堂符合这样一个目标和需求。
  
  翻转课堂的实践意义:为现有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改进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
  
  探究翻转课堂的最终目标不是介绍一种花样,而是一种适用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应该是掀起一个固有的盖子,注入一种新鲜的活力,找到已有的模式的优势并有机传承,结合新的模式的有效性,进而形成适合本土实际的有效模式,为未来的推广做出一个积极有效的探索。
  
  四、研究现状
  
  (一)国外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1. 翻转课堂发展历程
  
  在 2011 年 3 月,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年度报告中发表了一篇演讲,其表达的主旨意思就是视频教育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成果得到更好的改造。在这个演讲播出之后,“翻转的”课堂教育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激发了讨论的热潮。“翻转的”课堂到底是怎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一个发展过程,这是一个让人热衷与讨论的话题。通过认真详细的了解,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它一个从出现到逐渐被人们了解和认可的过程。这可以为我们了解它,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轨迹。
  
  在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大概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就已经有了对于翻转课堂的初步尝试。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通过教学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更热衷于通过影像记录来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点。
  
  1这个可能和人的大脑皮层更容易接受图像的感官刺激有关。有了图像的印象再加上文字的巩固,更容易形成对有关知识的感性记忆。单纯的记忆数字和文字相对来讲可能更加困难。在这个推论的基础上,埃里克·马祖尔提出了一个更有意思的设想,让电脑可以学会来讲授课本以及课本以外的人类经验,这样可以让人的双手有更加有效率的解放,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知识的的传授更加轻松和更加有秩序。并且可以提升稳定性和持续性。这可能象征着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向。
  
  在 2000 年,很多人都在针对这件事情做着可贵的探索。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有不甘寂寞的人尝试着迈出了积极的一步,迈阿密大学的几位教师在宏观经济学说的解读中开始了这样的尝试,当然这是一种颠覆性的尝试。尝试的内容就是以往由教师在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教师不讲了,那怎么办呢?很好办,把这个内容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之外自行去解决;那课堂上解决啥问题呢?好了,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原本应该在课堂之外才应该解决的学业问题,整个一个本末倒置,但就是一个学习顺序的简单调整却带来了不一样的收获。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了。他们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翻转的”课堂的雏形。
  
  2也就是在差不多同一个时期 2000 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举行的第 11 届国际大学教与学研讨会上, 韦斯利·贝克(J. Wesley Baker)提交的一篇会议论文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篇论文中提到的“教室翻转运动”的宣传口号---“教师是学生旁边的指导者, 而非讲台上的贤能者”被大家纷纷引述。
  
  3在这篇论文中,韦斯利·贝克“翻转的”课堂已然已经成为了成熟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师不再是一个留声机的角色,他可以更积极的为学生做出贡献,就是通过网络工具开拓学生的眼界与视野,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不让他们的思想桎梏在一个小圈圈里,他们完全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了。
  
  2004 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为了帮助他表妹解决数学问题,将辅导教程的内容录制成视频上传到了 YouTube 网站上。由于视频简短精炼,可以根据学习自己的学习步骤,随时暂停,快速向前或重复播放。因此,这些辅助学习的视频资源很快便在网络上受到学习者们的热烈追捧。之后,可汗又陆续录制了许多不同学科的学习视频在网络上上传共享,并开设了可汗学院(KhanAcademy)频道。
  
  2008 这些内容同样也被美国林地公园的两位高中化学老师关注了,他们开始在高中课程里有意识的实施这样的有益尝试。通过他们的尝试,证明了在中等学校也是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而且这种借鉴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与学的双促进效果。他们实施的这种模式被学生们所认可,并且逐步被校方和家长们所认可,日益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通和互动。
  
  2.研究群体及适用学科
  
  通过国外的案例,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多开展于美国的各个高中,而小学和大学相对较少。翻转课堂正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发展,不同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学生的特征以及学校条件等因素,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结合现今的媒体技术的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这些都彰显出了网络技术平台的越加成熟,这些都为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如表 1:
  
  (二)国内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对于网络教育教学的推进程度已经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提高。这些提高一个方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另一个方面是国家在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成果体现。当然,我们虽然在扎实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但仍有一些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对于翻转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就是我们可以积极探索的一个领域。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在取得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推而广之,可以预想是可以取得积极成果的,可以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成果。
  
  随着人们对翻转课堂的探索的日益深入,和这种活动的日益火热,更多的学者开始发声,他们开始从更深层次上对这种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梳理,一致认为更加细致的活动设计和课程的设计对学生的有益程度更大,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们对新鲜信息的接受程度更强烈。
  
  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以“翻转课堂”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篇名”检索,共可检索到文献 4748 篇。从 2013 年文献逐渐增多,呈爆发式上升。以“篇名”为“发转课堂”并含“教学设计”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可检索到文献 375 篇。而以“篇名”
  
  为“翻转课堂”并含“教学模式”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可检索到文献 1323 篇。由于有关“翻转课堂”的文献研究是从 2011 年引入中国,2012 之后开始逐渐增多的,所以本文对近四年以来的相关文献的数据做了详细的整理,如表 2:
  
  通过国内的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校并不多,所构建的翻转课堂的模式也尚不完善,仍在探索阶段,但有些学校的做法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的进行教学结构的改革,一些学校、教师个人已经在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尽管高等教育领域被认为更有利于实施翻转课堂,但是中小学阶段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也依然活跃。在对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翻转课堂已经引起了较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对其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还进行了相关的应用研究,总结教学模型,分析其各个环节的要素,但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的应用相对缺乏,缺少因地制宜的应用探索。可见,我国的翻转课堂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需要一线教师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学校实际以探索出一条本土化的教学模式。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方法
  
  利用网络资源,包括在国外的推特、谷歌等资源网站上,大量搜集相关资料,把有关课堂翻转内容的资料进行系统化的梳理,通过对比做出一个整体性的评价。
  
  目前国内有关的资料还不是很完善,但通过比较分析还是可以得到接近于真实全面的结论。
  
  (二)案例分析法
  
  具体到实例上,把不同地域、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知识背景的学校情况做出横向的比较;把相关类似的学校在尝试课堂翻转的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做出纵向的类比,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相关结论,可以得出国内学校在运用翻转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需要改革借鉴的地方。例如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学校的实施状况作出总结,明确问题所在,总结经验。
  
  六、研究创新
  
  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抓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心。
  
  (一)翻转课堂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尚属新领域,尤其是国内研究,2012 年之前相关研究很少,2013 年呈爆发的态势,且信息化助推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国家教育改革的一大重点,翻转课堂因符合时代需求而迅速得到认可。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如何本土化实践,通过重庆聚奎中学等案例了解我国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典型案例,总结出保障翻转课堂本止化实施的策略以达到最优教学的目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