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应对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06 共728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大学生的心理耐受力提升研究
【第一章】高校学生挫折教育探析绪论
【第二章】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三章】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特点和行为表现
【第四章】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应对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育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应对策略
  
  5.1 学校方面的应对策略
  
  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但不同的人对于挫折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心理承受力强的人遇到挫折,懂得把挫折化为动力,不抛弃,不放弃,不气馁,并且擅于总结失败经验,继续努力,终得成功。相反,当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人遇到困难时便会垂头丧气,自暴自弃,知难而退,心理压力日积月累,就会削减人的意志,严重的则会影响心理健康,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学校方面就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心理的教育,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来调适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使因挫折出现的消极心理逐渐消除,化挫折为动力,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
  
  5.1.1 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大学校园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而大学时期也是大学生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方面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耐受力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第一,要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几乎大学生的全部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健全的校园设施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为减轻因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学校就要定期优化教室、寝室、食堂等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以便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生活。
  
  第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风气。
  
  课余期间,要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比如,大学生辩论赛、大学生歌唱比赛、大学生运动会等。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力,从而克服挫折心理。
  
  第三,改良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制度。目前,有部分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制度仍然陈旧,专业的设置不能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认为学校设置的大多数课程与今后就业无关,这些因素就足以使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所以高校工作者就要做到与时俱进,把书本当中的知识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科学地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减少学生因学校教学方面产生的挫折心理。
  
  第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限制,很多大学生习惯“填鸭式”的学习模式。与国外学生不同,我国的大学生大都缺乏社会实践,没有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日后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困难,就难以进行自我调整,产生挫折心理。
  
  因此,高校工作者要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尽量多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从中得到锻炼,通过此途径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5.1.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学校方面,必须要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只有这样,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才能拥有主动权。那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模式,传授给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授课形式,比如:多媒体、观看教学影片、设置情景现场表演等。授课内容同样要丰富多彩,包括:良好性格的培养,人际交往的学问、情感问题的处理以及意志品质心理等。通过这些途径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大学生心理调节的技巧,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方式来应对挫折。
  
  第二,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现代教育提倡因材施教,为了能全面、具体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方面可以采用创建心理健康档案的方式,这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疏导,同时,也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属于个人隐私,那么就要求高校工作者要严格保密档案的内容,尊重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否则,会给问题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使学校的教育工作受到阻碍。
  
  第三,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科学方法。一方面,它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对各种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因此,学校须建立心理咨询室,聘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做心理咨询师,来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学会对各种轻微心理障碍进行初步的诊断和调适,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5.1.3 注重抗挫折能力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最近,我国一项对 1.2 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6%的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全国大学生中因心理疾病退学的占退学总人数的 52.2%.对于这种结果,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弱是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已迫在眉睫。抗挫折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所谓抗挫折能力,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遭遇到障碍或干扰时,是否能承受巨大的压力,是否有摆脱困境的能力,从而使自己避免遭受心理压力的一种能力。一般来说,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往往挫折反应小,挫折时间短,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的不良影响大而且受伤害大,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失常。
  
  第二,改进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后,能否释放挫折状体的能力。一般指的是可以快速的解除挫折亦或使挫折冲突保持的时间太长却不能处理,是以积极地方式处理挫折问题,寻求长期的心理平衡,还是用消极的方式取得短暂的心理平衡;是否有排除挫折的办法和经验。
  
  第三,提高挫折成长力。是指遇到挫折后,能否成功克服并有所收获,有所成长的能力。对挫折承受力强的人而言,面对挫折能够越挫越勇,不断成长;而对于挫折成长力差的人来说,在挫折中很难学到有用的东西,不能很好的利用挫折来磨练自己,使自己更好、更快的成长。
  
  5.1.4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第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挫折教育中,应重视受教育者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使大学生能够主动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能够正视人生中的各种挫折,能够正确地认识挫折,能够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对待挫折。同时,大学生还要学会用适当的发泄方式来消除遭遇挫折后的所带来的不良情绪。一般来说,激励他们完善自我心理调节机制,发展他们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加强他们的自我意志磨炼,尽量做到主动进行自我教育,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地提升自我,使个体更具备适应市场的竞争力,使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可以更上一层楼。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有哪些优点、缺点应当心中有数,既不夸张,也不缩小,实事求是。越是不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则遭受挫折、失败感也越强烈。
  
  第二,教育学生敢于挑战挫折。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有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要让学生懂得任何一个成功的背后,都经历了几番的努力,甚至遭受多次失败的挫折之后才取得,不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对待挫折要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它。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这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你对它皱眉,它还你一副尖酸的嘴脸。你对着它笑,跟着它乐,它就是个高兴和善的伴侣。”遭受挫折时,要敢于面对它、挑战它,在挫折面前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只有设法解决它。鲍狄埃又说得好:“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挫折面前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只要我们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会历经挫折而更加成熟和坚强,从而更有信心获得胜利和成功。
  
  5.2 家庭方面的应对策略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5.2.1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提倡以一种科学民主的方式教育子女,要在家庭中多给予子女一点支持和尊重,不要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教育孩子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遇到困难不抛弃、不放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第一,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第二,父母要善于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等现状,以便当他们有困惑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交流。第三,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要做到不训斥、不轻视,要帮助他们理智的分析原因,使他们有信心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努力向好的方面发展。
  
  5.2.2 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家庭,是孩子主要的生活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大学生的挫折心理问题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水平,就一定要提高家庭的心理教育水平,积极展开家庭辅导,从而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父母对子女从小就过度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依赖父母、自控力差、心理耐受力差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是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潜在原因。因此 ,父母要提高对孩子挫折教育的重视。
  
  5.3 社会方面的应对策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发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全面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所以,好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的重要保障。
  
  5.3.1 社会要为挫折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大学生才能从中受到陶冶和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增强个体心理耐受力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也是防止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一个有效途径。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身心健康,而恶劣的社会环境关系则损害身心健康。总的来说,大学生应对挫折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通过一些社会活动来放松心情,二是则是逃避,而目前看来,采取向社会求助的方式与积极应对挫折态度的人占少数。这就需要我国社会各个层面都要注重大学生这个特殊群24体,给予更多的关爱,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5.3.2 社会舆论方面要加强正面宣传
  
  众所周知,人们的思想易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因而,坚持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至关重要。在信息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大学生每天会接收到海量信息,那么,作为新闻出版部门,理应尽其所能的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科学的相关信息,同时增进社会效益,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力度,避免不良信息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恶劣影响。各高校也应当借助网络平台,积极构建并完善网络挫折教育体系,通过加强社会舆论的宣传,优化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增强大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熟识度,强化并培养其抗挫折意识及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5.4 个体方面的应对策略
  
  要想战胜挫折心理,单单靠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的客观力量是不够的,个体的主观愿望才是成功的关键。
  
  5.4.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环境扑朔迷离、纵横交错,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困难、障碍与挫折,给人们带来心理压力,以至于产生挫折心理。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就应该以积极地态度来应对,戒躁戒躁,不放弃,不气馁,用合理的发泄方式来消除这些消极地情绪反应,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类本身对人生的主观看法,它是对人生的价值理念,行为目的和道德观念的概括。实际上,人们对待其他事物的看法、对实物目标的活动方向以及进行的模式,都是由人生观来操控。人生观是个体主观意识的反应,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行为动机,都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人的一切日常活动和行为准则,都受人生观的影响。因此,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人生观对人的心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假如一个人身处困境,又或者是面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时,表现出一副唯利是图、利益熏心、卑鄙无耻的样子,就说明他用错错误的人生观。相反,能表现出坚强不屈、刚正不阿、正直无私、深明大义,就说明他拥有正确的人生观。由此可以看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困难面前仍然不屈不挠,他们能以顽强的意志力战胜困难,打败挫折,能主动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在困境中更加努力,最终走向成功。
  
  那么,对人类来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同样重要。人的生活需要信仰与信念,否则,生活将变得平淡无味。在这个花花世界中,有许多事都不会如人所愿。但是,倘若他拥有顽强的信念,经过不断努力,最终会美梦成真、功成名就。可见,信念对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无论是在身处困境还是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他们都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取得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能拥有坚定的信念,25而信念又将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为未来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5.4.2 及时调整目标
  
  我们首先要正视失败,然后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并进一步谋求成功。挫折与失败的出现,很可能是因为目标过高或目标系统的方向不切实际,而为现实的条件所无法企及。
  
  目标的调整,标志着一个人已经从心理上走出了挫折,开始了新的历程。在建立远大目标的同时,应把它分解成中期、近期和当前的各种子目标。当这些子目标一一达成,会给自己本身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感,增加自信心,逐步完成最终目标。
  
  5.4.3 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
  
  培养健全的自我要从身心两个方面出发,在我们九年义务教育的一篇初中的政治课本里那样,有一幅图一个人的大腿一个大一个小,大的那只腿标注物质,小的那只标注精神物质。这也说明人要是得到一个健康的自我必须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完美结合,用道家理论也就是阴阳调和,只有这样一个人才是强大的基础。
  
  首先要培养健康的体魄,从培养健康的体魄过程中锻炼自我坚强大的意志,因为锻炼体魄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而锻炼的过程身体的肌肉也会酸痛肿胀,想要坚持不懈是需要很大的毅力,这也是培养一个人做任何事坚韧的过程。而一个人锻炼成功后,或者小有成就是,这个人不管穿什么样的衣服都会很美观像模特并且这个人露出他健康的体魄时也会遭到大家的羡慕,这样首先你不管做任何事都会给人一个愉快的加分,一个好的开始不是就成功了一半么。那么当别人对你的外在满意时也会给自我一会回馈,那就是我很有魅力,同时自己会感到愉快,自己的自信得到了增加,做起事来会更加认真,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能使被人更加的认同,而对自我又会感到幸福和满足。
  
  其次就是要是自己的心得到强大,其实上面所说身的强大会带来心的强大,这也是道家所说的“精气神”而心神的培养也比较难,通过气血的联动培养也是原因之一,它们是有关联的,所以“心神”在“气血”后面。而心的培养就要有一个深刻的自我刨析,与一个完整的成长计划。客观的去分析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别人眼中自己该怎么去做可以得到肯定。也要多去读些和自己生活贴边的书籍,尝试着去热爱生活,做新鲜的事物,使自己多经历,让灵魂得到升华,不要局限小范围,还多看些伟人的故事,励志的故事开阔自己的视线,这样长时间的陪样自己精神就会逐渐丰富起来,这样也就会慢慢发现平常自己所忽略的事物而改正,自己也就会越来越幸福,而别人也会感到你很可靠。
  
  最后就是两者相纠合,内在与外在都已经强大,心神的强大不仅来的是工作精力旺盛,也是人格魅力散发,更是对做任何事情胸有成竹,也不怕任何的困难,自己也更加有凝聚力,而自己也会朝着更加高大山峰发起挑战与征服。
  
  5.4.4 善于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总的来说,自我心理调适的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发展的不平衡时期,该时期的突出特点是生理发育已完全成熟而心理发育正趋于成熟,并且,心理发展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学层面来说,这个阶段正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发时期。因为,由于社会经验的匮乏,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发展的成长速度。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尴尬、困惑、烦恼的情况。如果这些心理问题总是挥之不去,长久下来,就很有可能形成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心理障碍。因此,就要让学生学会正视挫折,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大学生应具有善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来保持心理的健康状态: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一个人能做好一件事,完全是出于对该事件的喜爱,同样地,学习也是一样。大学生加入能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竭尽全力地学习新的知识,使自己全面发展,用提升自身的素质,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二,要始终保持对事物乐观的情绪。每当大学生遭遇艰难险阻时,都应该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不放弃,要始终充满信心和希望;当心情郁闷时,要用理性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第三,要始终保持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要多于心理健康的人交往。要想与人和睦地相处,用宽容、信任和尊重的态度至关重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直接途径,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培养遵纪守法的优秀学生。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他们能与他人顺利合作共事,拥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与集体保持协调稳定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顺利发展。
  
  第四,要始终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环境是: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当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要适应多种多样的角色转换,假如他们对新的环境能够尽快适应,那么,在不同程度上就可以避免一些挫折心理问题的产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