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计量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22 共505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统计分析 
【第一章】基于统计学的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研究绪论 
【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选题研究 
【3.1】分析方法使用概况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3.2 - 3.4】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与选取原则 
【第四章】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指标运用研究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计量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5 主要结论及应对途径

  经过上述讨论,本文得出了不少结论,笔者将在此进行总结归纳。另外,鉴于笔者自身的认识水平、资历、阅历等限制,此处仅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意欲改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现状。

  5.1 主要结论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目前无疑正身陷“轻理论,重技术”的风气当中,在计量经济学被大量应用的大环境下,理论分析却日渐式微。研究工具逐渐脱离理论框架,独自去上演一场又一场的“数字实证”,却越来越轻视对研究对象内在逻辑关系的探讨。虽然实证分析文章是探索理论发展的重要角色,但若要用这种探索性的手段指导宏观经济建设,则稍显欠缺了审慎的态度。

  此外,在实证分析的文献中,极少学者留意从理论变量转变到实际指标的跨越应当如何进行,指标运用与研究内容是否对应等问题。少数几个常用的指标被应用到各种各样的研究当中,而大部分花费了海量人力物力得出的核算指标却无人问津。由于大部分学者缺乏对国民经济核算的了解,而降低了实证分析研究与理论衔接的准确性。

  5.2 应对途径

  首先,应该让内行专家来评定一篇文献的质量,否则将容易被所谓的新技术新方法弄得天花乱坠。然后,在各个系统的考核体系中,应当注重发表文献的质量而非发表文献的数量,这样能避免大部分人通过低水平的创新制造论文。再者,普及国民经济核算,供研究者认识各个统计指标与统计体系,使其在进行研究使有更多的考量。另外,应当提高中国学者的待遇水平与社会地位,至少保障其衣食住行无忧,方可令其静下心,做出有深度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倡不同领域的研究者跨专业合作进行研究。现今大部分的宏观经济分析文献仅以一名知名学者署名,或与其学生联名发文,少有两位或以上的专业大家共同发文的情况出现。

  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个人精力毕竟有限,如若能让各有所长的学者对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势必能使其研究成果质量提高。

  如此五条应对措施,有望能减缓学术浮躁之风,也为有志于潜心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营造出良好的科研环境,提高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Card,David,Stefano DellaVigna,“Nine Facts about Top Journals in Economics”, NBERworking Paper No.18665,2012.

  [2] 赵彦云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 [J]. 中国社会科学,2013(05)。

  [3] 汪浩瀚 《微观基础、不确定性与西方宏观消费理论的拓展》 [J]. 经济评论,2006(02)。

  [4] 万晓利 《我国货币政策能减小宏观经济波动吗?基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分析》 [J].经济学(季刊),2011(02)。

  [5] 许煜。 张栋梁。 尚长风 《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与宏观经济绩效--财政分权的宏观受益于成本分析》 [J],当代经济科学,2007(06)。

  [6] 石柱鲜。 武征。 刘俊生。 黄红梅 《2004 年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趋势分析》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07)。

  [7] 王文甫。 明娟 《总需求、总供给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效应分析--AD-AS 模型能很好地匹配中国的数据吗?》 [J]. 统计研究,2009(08)。

  [8] 万光彩 《扩展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个阐释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框架》 [J].南方经济,2006(10)。

  [9] 罗登跃 《基于非线性混沌动力学模型的宏观经济系统运行实证分析》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0)。

  [10] 柳明。 宋潇 《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 DSGE 模型的分析》 [J].南开经济研究,2013(06)。

  [11] 赵进文。 丁林涛 《贸易开放度、外部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非线性 STR 模型的分析》[J]. 世界经济,2012(09)。

  [12] 杨天宇。 刘韵婷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熨平效应”分析》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07)。

  [13] 朱建平。 刘晓葳。 欧阳汉 《<统计研究>的历史阶段性回顾与特征分析》 [J]. 统计研究,2014(09)。

  [14] 韩兆洲。 王科欣 《<统计研究>之统计研究》 [J]. 统计研究,2014(09)。

  [15] 方兴起 《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化》 [J]. 中国社会科学,2007(03)。

  [16] 胡怀国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我国经济学研究的世纪末回眸》 [J]. 改革与战略,1999(03)。

  [17] 李子奈。 周建 《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结构变化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实证》 [J]. 经济研究,2005(01)。

  [18] 赵红 《GDP 核算中的价格指数及存在问题研究》 [J]. 统计研究,2005(05)。

  [19]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经济评论》。 《南开经济研究》。 《经济学家》。 《财经研究》 《坚持“思想性优先”的选稿原则--五家经济学期刊倡议书》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10)

  [20] 李文华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五个差异--兼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 [J]. 科学学研究,2006(06)

  [21] 张塞 《宏观经济分析之经验》 [J]. 统计研究,2002(07)

  [22] 罗伯特·J. 巴罗着,沈志彦,陈利贤译 《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M]. 上海:格致出版社,2007.

  [23] 高敏雪 《GDP 和 GNP(GNI)之间选择》 [J]. 中国统计,2006(6)

    [24] 韩兆洲。 徐芳燕。 桂文林 《得失与启示:我国统计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统计分析》 [J].统计研究,2010(11)。

  [25] 孙莎莎。 王国华 《对我国 MPA 学位论文选题的统计分析》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2)。

  [26] 吴娟。 李福民 《河北理工大学经济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03)。

  [27] 王保训 . 李萌 . 蔡礼彬 . 郑国生 《从硕士论文选题分析会展经济的研究 --以2002-2012 年 CNKI 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03)。

  [28] 张瑞华。 张勇。 朱晗。 张哲。 康健《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述评[J].山东体育学院院报, 2007(01)。

  [29] 黄丽春 《近十年旅游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统计分析》 [J]. 现代交际, 2011(08)。

  [30] 李华瑞 《近三十年来国内宋史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取向分析与思考》 [J].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06)。

  [31] 张凌云 《近年来国际旅游学术期刊和论文选题的特征分析》 [J]. 旅游科学, 2008(03)。

  [32] 刘武朝 《1999 年~2010 年反垄断法领域博士论文选题实证分析》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7)。

  [33] 卢润德。 张明英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研究方法匹配性研究》 [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01)。

  [34] 马戎。 梁茂春。 马雪峰。 祖力亚提。 阳妙艳。 赵蕊 《2008 年国外社会学研究的前沿选题及其进展综述》 [J]. 社会,2010(04)。

  [35] 李晓玲。 鲁伟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J].高等建筑教育,2005(02)。

  [36] 林伯强。 牟敦国 《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分析》[J]. 经济研究, 2008(11)。

  [37] 樊潇彦 《中国工业资本收益率的测算与地区、行业结构分析》 [J]. 世界经济,2004(05)。

  [38] 陈成忠。 曹小鹏 《微观机制、市场结构和宏观环境:经济发达地区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常州个案研究》 [J]. 金融研究,2001(06)。

  [39]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 刘伟林。 吴莹 《湖北省房地产景气循环与宏观调控研究:基于合成指数与自相关滞后分布模型的分析》 [J]. 金融研究,2006(04)。

  [40] 彭秀健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应用一般均衡分析》 [J]. 人口研究,2006(04)。

  [41] 樊纲 《当前宏观经济的焦点问题与政策分析》 [J]. 经济研究,1995(02)。

  [42] 王诚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 [J]. 经济研究,2004(11)。

  [43] 林建浩。 王美今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大稳健”--时点识别与原因分析》 [J]. 经济学(季刊),2004(05)。

  [44] 张钟俊。 周斯富。 司春林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模型及政策偏好趋势分析》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5 (04)。

  [45] 原鹏飞。 魏巍贤 《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及部门经济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定量分析》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05)。

  [46] 周诚。 毛伟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实证分析》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08)。

  [47] 高铁梅。 王金明 《2003 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06)。

  [48] 王孝松。 谢申祥 《中国究竟为何遭遇反倾销--基于跨国跨行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J].管理世界,2009(12)。

  [49] 董筱丹。 温铁军 《宏观经济波动与农村“治理危机”--关于改革以来“三农”与“三治”问题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J]. 管理世界,2008(09)。

  [50] 纳·莱夫。 卡·萨托。 滕德祥 《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模型及短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J]. 国际经济评论,1981(12)。

  [51] 陈璋《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与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1991(03)。

  [52] 徐一剑。 张天柱 《物质投入产出表在义马市物质流分析中的应用》 [J]. 中国环境科学,2006(06)。

  [53] 王晓。 齐晔 《经济结构变化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分析》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1)。

  [54] 李晨婕;温铁军 《宏观经济波动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980 年代以来我国集体林区三次林权改革“分合”之路的制度变迁分析》 [J]. 中国软科学,2009(06)。

  [55] 李成。 李玉良。 王婷《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金融监管目标实现程度的实证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13(01)。

  [56] 谭燕芝。 张运东 《外汇储备规模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日本的比较研究》 [J]. 国际金融研究,2011(01)。

  [57] 王受业 《印度尼西亚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J]. 当代亚太,1996(01)。

  [58] 张季风 《日本宏观经济运行走势分析》 [J]. 当代亚太,2006(03)。

  [59] 章辉 《控制通货膨胀是否会导致石油缺口的产生--一个宏观经济的分析视角》 [J].财贸经济,2011(06)。

  [60] 丛明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主要政策取向分析》 [J]. 财贸经济,2005(01)。

  [61] 徐广军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向现实复归的实现形式》 [J]. 经济学家,2002(03)。

  [62] 陈家勤。 江卫 《外贸宏观经济效益及其分析》 [J]. 财贸经济,1984 (03)。

  [63] 王晓。 齐晔 《1988 年中国经济发展报告--“宏观经济监测与分析系统”年度报告》[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1)。

  [64] 宋进攻《经济结构变化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分析》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9(06)。

  [65] 江晓薇 《1990 年中国宏观经济实证分析》 [J]. 经济研究,1991(02)。

  [66] 翁文斌。 蔡喜明。 史慧斌。 王浩 《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 [J]. 水利学报,1995(02)。

  [67] 陈宪。 陈晨 《外资变量与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分析》 [J]. 统计研究,1999 (04)。

  [68] 吴长凤。 巩馥洲。 周宏 《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J]. 统计研究,2000(05)。

  [69] 孙宁华。 江学迪《能源价格与中国宏观经济:动态模型与校准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2012(02)。

  [70] 李惠武。 许德友《2014 年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个基本判断--基于百人问卷调查的分析》[J]. 南方经济,2014(02)。

  [71] 陈学彬 《我国改革以来 AD-AS 曲线移动对宏观经济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 [J]. 财经研究,1996 (03)。

  [72] 蒋屏 《影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宏观因素实证分析》 [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04)。

  [73] 徐龙炳。 陈小琳 《2007 年中国金融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01)。

  [74] 刘秀林 《宏观经济波动的微观基础:基于企业股权配给行为的分析》 [J]. 当代经济科学,2006(02)。
 

  致谢

  历时近一年的论文工作终于接近尾声。在此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也受到了各方的帮助。

  我的指导老师林洪教授从我零散的思绪中梳理出了本文的基本脉络,并不断地给出论文修改意见,是本文最主要的助力,在此应当列在头位以示感激之情。

  同时也感谢诸位宏观经济分析的前辈们,没有诸位的实践,便没有这篇论文,感谢列位对中国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也感谢我的家人、朋友、老师、同学、师兄师姐等,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都给予了他们力所能及的支持,他们是我的精神支柱。

  最后,感谢所有一路上曾给予我帮助的人,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今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