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25 共360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文化导入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应用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探究
  【第二章】文化及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第四章】汉语国际推广初级阶段的文化导入
  【结论/参考文献】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中文化导入研究  

   
  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3.1 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学习一种文化,必须要学习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学习一种语言,必定会自觉学习其所代表的文化。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其中文化是“总”,语言是“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形成在一个群体中,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在各种社会群体交错作用下。语言通过语意和语音形成各种不同语言,进而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文化,并反映了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面貌。在这个意义上,语言和文化都具有民族性、社会性、历史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其次,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为语言既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又是交际的主要手段;人类的思维活动和交际活动创造和发展了语言。文化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语言不断发展的过程,文化的形成需要由语言来表达,需要由一定的载体来传播与传承,而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基于书面语的记载,文化跨越时空的传播可以借助语言这一重要传输工具。例如,中国的古书典籍是依靠汉字才能传承至今,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

  第三,语言和文化是互相依存、相互发展的。文化的发展必然带动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也同样会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语言与文化也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在汉语中描述心理、表达感情的词语非常多,而非洲有的部落语言只有相对较少的所谓“心理词汇”,那么使用这些语言的民族对情感文化的认识和感知就落后于汉族,如果要增强他们的情感认识就必须在语言中增加一些有关情绪心理的词语。正因为语言与文化存在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当我们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时,不仅仅需要学习该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该了解和认识这一民族的成员是如何用他们的语言去反映社会生活的。

  3.2 “文化导入”论

  赵贤洲先生提出的“文化导入论”,是将文化因素导入外语教学的理论。他认为:“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同步进行第二文化导入,教师在教授汉语时,应该自觉地、积极地、有计划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使用汉语的社会规则。”赵贤洲主张将文化导入的内容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类。陈光磊则把文化导入的内容分为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三类。他认为,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以语用文化为重点,以语构文化和语义文化为支点来构建完备的文化导入体制.

  3.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和语言文化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在对待和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问题上,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正确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为辅。另一方面,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语言与文化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教学中所教授的语言知识必定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已不是纯粹的语言知识。结合本文所论述的主题,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文化内容进行教学,太易或太难都不利于正常的教学工作,也会阻碍学生的汉语学习进度。对外汉语教学所教授的主体-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语教学必定要受到文化的制约,演变成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兼具有文化性质。

  3.3.1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纵使中国人也不能够完全了解其中的方方面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无法也无须顾及全面,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刘珣认为,“确定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内容应体现语言的、交际的、对外的三条原则:即与语言学习和使用紧密相关且体现汉文化特点的、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所必需的、针对外国学习者实际需要的那部分文化。”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范围内语言的文化因素,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专门性的文化知识。

  3.3.1.1 语言的文化因素语言的文化因素主要指语言系统中各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使用的社会规范,这隐含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之中.前文我们已经提到,陈光磊把语言文化因素分为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他从语言本位出发,把隐含于语言系统内的文化因素显露出来,使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融合为整体.在实际教学中,这类文化内容通常会与词汇、语法和语用的教学相结合。

  3.3.1.2 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指的是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知识,这些知识虽与语言结构并无直接的关联,在现实的交际中也不一定会造成误会,但却是掌握一门语言并能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内容,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国情知识可以看成是从文化本位出发提炼出的最基本的“知识文化”,可以弥补语言文化因素较零散、不够系统的缺点,为今后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打下初步基础。

  3.3.1.3 专门性文化知识这是在掌握最基本的国情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比较系统的、专门性的文化知识,与前者相比更具有专门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但是如要进行专门性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中应用的范围比较有限。

  3.3.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语言文化因素是与语言教学联系最为紧密的文化教学内容。在本文中,依据陈光磊先生的观点,把语言文化因素分为三个类别。

  3.3.2.1 语构文化语构文化是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出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句子跟词组的构造规则基本上一致;结构形式呈现出“意合”的特征,汉语的意合性带来汉语结构的灵活性和简约性,以及叙事结构的顺序性。

  3.3.2.2 语义文化语义文化指的是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是词汇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首先是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会体现在词汇中,而在别的语言中均没有与此相对应的词语,在教学中如不加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者就难以理解其中的涵义;更多的情况则是某一事物或者概念虽然在不同的语言中能够找到有对应的词语,但是两者的词意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在语言的交际中最容易造成误解和障碍,影响第二语言的教与学。

  3.3.2.3 语用文化语用文化主要指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这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对外汉语中常引入的语用文化有很多,如称呼、问候和道别、道谢和道歉、宴请和送礼等,突出体现了中国文化崇尚集体与和谐、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热心待人、谦虚律己的传统。

  3.4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文化导入的原则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初级阶段如要把这些内容应用到真正的教学中,还需要遵循一些相应的原则。
  
  3.4.1 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原则文化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为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服务,必须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需要相适应。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我们应该从语言知识教学开始,同时在所教授的语言知识中适当加入相应的文化内容,为初级阶段的语言教学服务,也中高级阶段的学习夯实基础。

  3.4.2 针对性原则文化教学主要是针对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学习和交际中出现的困难,制定正确的教学内容并作出相应的解释说明。对中国文化的感受,不同国家的学生之间差别很大,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表现明显,极易产生“文化休克”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对比中国文化和外国学习者的母语文化,总结出其中的异同,并据此编写出具有针对性的独特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减少汉语学习初级阶段中易出现的各种交流障碍,增加他们对汉语的兴趣和热情。

  3.4.3 代表性原则中国幅员辽阔,人口民族众多,文化也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选择介绍主流文化和国家文化,避免区域文化和地域文化。

  3.4.4 发展性原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社会,不同文化间的接触、交流和融合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年轻人身上所反映出的中国文化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文化导入中,我们更加需要注意适应时代的变化,选择符合现代社会的文化项目,不能照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呆板、落后的中国文化印象,影响今后的汉语学习。

  3.4.5 交际性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文化导入,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交流、沟通能力,并能正确理解所学语言知识中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在课堂中中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