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关汉卿杂剧中女性称谓词的考察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24 共4717字
摘要

  一 称谓的定义及分类

  汉语中“称谓”一词较早见于《晋书·1》,指称呼或名称。 《现代汉语词典》 中“称谓”释文是:“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而在李晋荃 《汉语亲属称谓和称呼》 一文中认为:“称谓就是表示人与人间某种关系或身份的名称”.广义称谓可指人们对一切人和物的称呼,然而在中国历史上,称谓作为习俗礼制和语言的结合体,多用于人际关系间的名称叫法,并侧重于亲属称谓。本文取称谓狭义之解释,基于血缘或其他社会地位、身份、职业等社会关系对女性称谓词进行划分。

  本文通过穷尽分析系统整理书中女性称谓词汇,将其分为亲属和社会称谓。亲属称谓包括血亲和姻亲称谓,社会称谓分为社会身份、谦敬、女性性别特征类、美称,亲昵和詈称六类。

  二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

  (一) 女性亲属称谓词统计表

  1.血亲称谓

  (1)长 辈 : 阿 者 母 亲 娘(老)娘亲 亲母 (嫡)亲娘 奶奶

  (2)同辈:嫂嫂 阿嫂 兄弟媳妇儿 妯娌 (亲)姐姐 姊妹 妹妹 (亲)妹子(3)晚辈:儿媳妇 媳妇(儿)女孩(儿)

  2.姻亲称谓

  (1)妻子:妻(子) 妻房 妻室媳妇 新妻 前妻 (旧)妻儿 娇妻 (旧) 妻妾 老婆 亲妇 夫人大嫂 孤孀 婆婆 浑家 娘子次妻 妾 侍妾 姬妾 童养媳眼下人 干家的 家中宝 养家人媳妇儿 新佳配 前夫人 大小夫人(2)夫之母:婆婆,姑,公姑,公婆(3)夫家亲戚:姑女、姑姑、姑娘(4)妻之母:岳母(5)妻之亲戚:姨姨、姨娘、两姨3.特殊称谓 : (属亲属称谓但在血缘关系上并非亲生)养身父母、养育亲娘、后母、继母,后尧婆。

    (二)共时层面个案分析 (选取称谓统计表中具有代表性和频次较高的称谓词进行分析)

    1.血亲称谓

  (1) 阿者---女真语,指母亲。背称和面称持平,关剧共出现100 次,多指母亲。

  另外在关杂剧中有少量地方指仆从称呼女主人。

  例:则是着阿者今日向父亲行题,想着他从前出力气。 《哭存孝》

  (2)母亲---多用于背称,关剧共出现145次。

  例:不见俺母亲,我这里寻哩!《拜月亭》

  (3)娘---多用于背称,关剧共出现12次,4处詈称。

  例:您可也不辱没你娘。 《陈母教子》

  同义词“嫡亲娘,妈妈,娘亲”出现频次低,在此不一一赘述。

  (4)姐姐---称呼同父母而年长于己的女子,共出现23次。

  例:他母亲是我这浑家的亲姐姐,不想他两口儿都亡化过了。《裴度还带》

  (5)妹子---妹妹的俗称,同义称谓词还有姊妹,妹妹。关杂剧出现44 次。

  例:依着妹子只波。 《拜月亭》

  (6)大姐---对年辈相当的女性的通称。关剧出现4次。

  例:大姐,你在家执料,我去请那一辈儿老姊妹去来。 《救风尘》

  (7)女孩儿---多为长辈称呼女儿或女儿的自称。关剧出现21次。

  例:我是廉访使窦天章女孩儿。 《窦娥冤》

  2.姻亲称谓。

  (1)老婆---妻子的俗称。关剧共出现10处。

  例:宋引章,你是我的老婆,如何逃走? 《救风尘》

  (2)大嫂---丈夫对妻子的称谓,元代独具特色的称谓。关剧共出现13次。

  例:大嫂,你听他,但开口则是攀今揽古。 《裴度还带》

  ②另有2处是对年纪跟自己相仿的妇人的尊称。

  例:这是闵大嫂,俺们都是杜蕊娘姨姨的亲眷。 《金线池》

  (3)浑家---妻子。因旧时家中妻子主内,故称浑家。

  类似还有“干家的”,关剧共出现44次。

  例:他母亲是我这浑家的亲姐姐。 《裴度还带》

  (4)婆婆---关剧共出现157次。

  ①一义为丈夫的母亲例: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窦娥冤》

  ②也作尊称称呼老年妇女。两义出现次数基本持平。

  例“俺父亲将我嫁与蔡婆婆为儿媳妇,改名窦娥。”

  (5)嫂嫂---兄之妻或称呼已婚女子。关剧中出现7处。

  例①你又是我妹妹、姑姑,我又是你嫂嫂、姐姐。 《拜月亭》

  例②兀那嫂嫂,你为何抱着这小的在此啼哭?《五侯宴》

  (6)姑姑,出现56次。

  ①一义为父亲姐妹,出现30次。

  亦指小姑子,丈夫的姊妹,关剧出现1次。

  例:姑姑,你侄儿除授潭州为理。 《中秋切鲙》

  ②元杂剧常用于指出家女性,关杂剧出现25次。

  例:妾身有心跟的姑姑出家,不知姑姑意下何如? 《中秋切鲙》

  (三) 女性亲属称谓特点分析与文化透视。

  1.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具有鲜明的元代特点。

  ①阿者,阿妈指父母亲,这是来自蒙语的音译。

  ②称呼妻子“大嫂”在元朝是种较普遍的叫法。宋金元时期,女真蒙古各族依然保留着弟娶寡嫂风俗,也就是收继婚。同辈或不同辈的收继婚是蒙古族的传统,在元朝被保留。蒙古人内部的收继婚多为合法,但后来受汉族文化影响有所松动,明清亦有明确法令规定严禁收继婚,在明清之后这种风俗逐渐消失,只在少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

  2.语言有鲜明的口语化,通俗化和俚俗化特点。

  “老婆”、“浑家”等俗语口语化,贴近日常市井生活,出现频次远高于“妻子”“嫡亲娘”等庄重的书面语称谓。这其实是考虑到元杂剧的创作面对广大市民阶层,需要适应其趣味和阅读需求。

  3.有些称谓和某些称谓的意义被淘汰,现多作为历史词语用以历时的文化考察比较。

  ①“妮子”在现汉中指“女孩”,但宋元时期也常作“婢女”一义,但该义项现已淘汰。

  ②“姑姑”在现汉中指父亲的妹妹,而元明时期也常作为出家女性通称。

  4.同名异指和异名同指现象并存。

  如指母亲一义的有阿者,母亲,亲娘等,“嫂嫂”称呼兄之妻或者已婚女性。

  但总体上异名同指现象多于异名同指。

  三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社会称谓词

  社会身份称谓1.色情服务行业:大姐、妓女、行首、官身、匪妓、小娘、女娘、祗侯、娼妓、歌妓、娼女、歌者、烟花、妓人、乐户、娼优、粉头、娼、哑猱儿、风尘妓、歌妓女、门户人、章台柳、娼家女、舞女歌姬、小闲、妈妈、妈儿、虔婆、老鸨儿2.僧尼:姑姑、姑子、道姑3.婚介类:媒人、官媒 (人)、媒婆、撮合山、蜂媒蝶使、落花媒人、撮合山媒人4.其他:稳婆、茶三婆詈称称谓1.鬼神类:狐魅 (媚) 人、女妖精、女骷髅、天魔祟2.贬低诅咒类:村妇、泼贱人、泼虔婆、泼烟花、呆贱人、死贱人、小贱人、驮汉精、老虔婆、歪剌骨、哑猱儿、泼溅娼优、老村婆子 后尧婆,呆老婆3.性相关类:匪妓、粉头、虔婆、老鸨、洒日娘、娘的歪屄、奶奶歪屄美称称谓1.外貌类:娇娥、婵娟、红妆、佳人、美人、玉天仙、娇姝、娉婷、红颜、瑶池仙子2.道德品质类:贤妻、贤妇、烈女、节妇、好女子、好妇人、活观音、鲁义姑、蕙兰性3.其他:美女班头、佳人领袖、金枝玉叶、红裙、翠袖

  (四)敬谦称谓

  1.敬称:老母、贤母、嬷嬷、贤妻、贤妇、夫人2.谦称:老身、贱妾、贫姑、小女、拙女、舍妹

  (五)性别特征

  小姐、娘子、妮子、丫头、妇人、女子、老婆子、婆婆儿、老妇人、婆娘 (人)、黄花女儿

    (六)个案分析和文化透视

  1.元代色情服务业发展迅猛,具有统一管理体制,妓女称谓规范化,等级化,多样化。

  元代官员、士人、商人以狎妓为风流乐事,作为合法职业的妓女,是元代社会风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行首、官身、匪妓、乐户、老鸨等不同等级的妓女称谓反映了色情服务行业体制的规范化和妓女身份的多样性。

  元代人有良贱之分,娼优是贱民。妓女与性话题相关,被视为是家庭毒瘤和社会风气的败坏者,加之社会既定的卑微地位,社会对妓女的蔑视和摧残越发残酷。妓女既丧失了人身自由权利,又遭到社会唾弃,所以在杂剧中常常提及。

  2.封建传统文化下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詈称称谓。

  (1)封建等级社会高低贵贱分明,迂腐的读书人、色情工作者等遭受社会嫌弃和鄙视,用这些低贱的身份职业称呼来辱骂别人表现出了说话者轻蔑和歧视的态度。如:休想道泼烟花,再打入迷魂阵。 《金线池》 ---泼烟花,对妓女的蔑称

  (2)宗教文化与中国世俗文化长期碰撞的过程中,印度的“魔”逐渐与中国的“妖怪”合流,人们常将妖魔鬼怪视为灾祸和不幸,是凶残恐怖的形象,多厌恶唾弃之。因而在詈称中使用这种具有负面意义的意象,能更加表达出反感和憎恶的情绪。

  (3)中国传统文化追崇“福寿安康”和“趋吉避凶”的理念。在传统社会封建迷信的基础上,詈骂者往往对对象以死亡和灾祸的咒骂来发泄不满,表现詈骂者程度较高的愤怒情绪。

  3.语言特色直率袒露、粗俗外向,过于口语化。

  四 关汉卿元杂剧的女性称谓词特点总析

  (一) 构词特点

  1.音节特点

  (1)双音节称谓词占绝对优势,多为偏正式复合词,即在单音节语素基础上附加区别性语素。

  (2)其次是多音节称谓词,全部为偏正式复合词,即在双音节称谓词基础上再次附加不定数量的区别性语素,加强了词汇的表意功能和情感色彩。

  例如:泼烟花,活观音,老虔婆,黄花女儿。

  (3)单音节称谓词出现较少,如“娘”,也多作为双音节和多音节称谓词的基础构成语素。

  2.语素组合

  (1)联合式:由两个实词语素或者短语并列构成的词,如:金枝玉叶,蜂媒蝶使。

  (2)偏正式:关杂剧中女性称谓词中有很多基本语素,具有很强造词能力。

  比如母、姑、妾、妓等,这些词可以看做是类属语素,在此基础上附加区别性语素,构成如“

  风尘妓、歌妓、匪妓、嫡母、亲母、侍妾、姬妾”等词汇。

  (二)语义特征

  1.词汇理据

  社会称谓的形成方式有比喻、借代等,灵活多样。但比喻和借代的是最常用的方式。

  (1)借代式。如:红裙、红妆、红颜、翠袖、烟花、鲁义姑等代称。

  “红妆”指歌舞伎女。因旧时妇女多穿红色,故以衣着作为青年妇女的代称。或作“红衣”、“红裙”等。

  (2)比喻型。比喻大多将美人比1如: 玉天仙、娇姝、瑶池仙子,借以赞美女性清美的容颜和气质。

  亲属称谓形成方式较单一,没有比喻借代等用法,多为文化传统继承下的制度称谓。

  (三)词的附属意义

  词的附属意义很多,根据本文研究对象的特点,将对其中的色彩意义、语体意义进行论述。

  1.色彩意义

  是指附加在概念意义之外的表示某种倾向或情调的意义,包括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

  (1)感情色彩

  含有表感情的附加意义,表示使用者或命名者的情感倾向和态度评价。

  关剧中女性称谓词的感情褒贬色彩十分明显,最为突出的是社会称谓词中的詈称,如狐魅人、女妖精、天魔祟、泼贱人、泼虔婆,“狐媚”“泼”“烟花”等词表现了说话者对对象的一种极端厌恶。

  (2)形象色彩

  词具有某种形象色彩,就是词义中对客观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描绘,这也是词义区别于概念的一个特点。造词所采取的方式倾向于比喻、借代、说明等;同时还依靠主体的感官联想,联想涉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例如表示美丽女性的:红妆、红颜、翠袖、烟花、玉天仙、娇姝、娉婷、瑶池仙子等,或以容貌服饰代指,或以花草树木喻指,表现女子的容颜和身姿。

  2.语体意义

  语体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的语体倾向、特征、烙印,是由词经常出现的语体久而久之赋予的。

  关杂剧作为市民文学,立足市民阶层需求,语体更口语化通俗化,多为口语语体。

  如“阿者,母亲, (老) 娘亲,亲母”等词汇都表示现代汉语中母亲一义,但是使用的频率和场合不同。如“阿者”和“母亲”在关杂剧中出现频次最高,但是母亲在现代语体中多为书面语体,而在关杂剧中多为口头语体以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元代至今一个语体色彩的演变。

  五 小结

  王国维在 《宋元戏曲考》 中曾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关杂剧称谓作为元杂剧称谓代表,既有其时代特色,又有其承古的历时风貌。

  本文以关杂剧为语料,对女性的亲属和社会称谓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其成因和特点。

  研究关杂剧中的女性称谓词,基本体现了元杂剧的称谓体系框架和元代社会风貌。

  参考文献:

  [1]梁章钜。 称谓录[M]. 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87.

  [2]吉常宏。汉语称谓大词典[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彦。 《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2)。

  [4]戴云。 《传统女性称谓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审视》 [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9)。

  [4]周凤娱。 《两汉至隋唐女性称谓词汇系统浅析》 [J].语文学报,2009(8)。

  [5]廖颂举。 《儒林外史》 称谓词研究[D]. 山东大学,2007.

  [6]翟丽君。元杂剧称谓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