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句末助词“吧”的礼貌面子功能及民族差异

来源: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 作者:朱苗苗
发布于:2020-03-24 共4470字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第三篇:句末助词“吧”的礼貌面子功能及民族差异
 
  摘要:“吧”是汉语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气词,句末助词“吧”主要用来表达不确定的语气。用在陈述句句末削弱了陈述句的肯定语气;用在疑问句句末使得疑问句的疑问性减弱;而用在祈使句句末则缓和了催促、命令、请求、劝告的语气。文章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现代汉语部分的语料,分析句末助词“吧”用在句末时产生的语用效果,文章认为使用含有不确定义的句末助词“吧”,这种不确定性使交际双方的言语活动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消极策略,不仅给听话人留有面子,更重要的是结合中国人的面子观,也给说话人自己留有了回旋的余地,保全了面子。
 
  关键词:句末助词; “吧”; 消极礼貌策略; 负面面子观;
 
  Abstract:The auxiliary word “Ba”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is mainly used to express the uncertain mood.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it weakens the positive tone of the statement;at the end of the question,it weakens the interrogativeness of the question;at the end of the imperative sentence,it weakens the tone of urging,ordering,requesting and advising.Based on the corpus of modern Chinese in CCL corpus of Peking Univers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gmatic effect of “Ba” at the end of a sentence.It holds that the use of “Ba” with uncertain definition at the end of a sentence makes the speech activities of both sides of communication follow the negative strategy in the principle of politeness,which not only gives the listener face,but also combines the Chinese people The concept of “face” also leaves the speaker with room to maneuver and save face.
 
  一、引言
 
  “吧”是汉语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气词,有着多种多样的功能,在语言学的研究里边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产生了很多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学界对“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吧”的来源、构词方式、语法意义、语义发展轨迹、语用功能、句法分布以及对对外汉语教材、教学中的建议和策略等方面。我们发现,“吧”的语用功能尤其是礼貌标记功能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因此,本文将在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吧”的礼貌面子功能。尤其是“吧”的使用体现的消极礼貌策略和消极面子的维护问题。
 
  “吧”在句中的位置分布有两种,一是在句中表示停顿、列举。例如:
 
  (1)可是,不说吧,我心里又痒痒。1
 
  (2)就拿库巴网这个案例来说吧,库巴网……。
 
  二是用在句末,用在陈述句句末使得陈述句的肯定语气大大削弱。例如:
 
  (3)我们还是拿做菜与审计对比着来谈一谈吧。
 
  (4)从汉字的实际情况来看,西周、春秋以前产生的会意字,绝大多数是以形会意的,战国、秦汉以后产生的会意字,则大体上是以义会意的。班固所谓象意,大概是说的前一类会意字吧。
 
  用在疑问句句末使得疑问句的疑问性减弱。例如:
 
  (5)你比黑猩猩要强吧?
 
  (6)你们做审计的,工作一定很枯燥吧?
 
  用在祈使句句末减缓了命令、催促、请求、劝告的口气。例如:
 
  (7)你快走吧!
 
  (8)所以富人对穷人说:“咱们联合起来吧,好保障弱者不受压迫,约束有野心的人,保障每个人都能占有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本文只讨论句末“吧”的使用情况。
 
  二、句末助词“吧”的礼貌面子功能分析
 
  多数情况下,句末助词“吧”的使用并不是强制性的,甚至不是语义层面表达所必须的。比如:
 
  (9)现在我有同感。我对南方人吧,当然我可也不知道你们几位同学是南方的,你们要是的话你们可也别挑我,没错儿,啊你们可别挑我,是吗?。
 
  (10)我对南方人(吧)。
 
  对比例句(9)(10)我们发现,去掉“吧”字,整个句子一样可以完整地表达原有的意义。因此,卢英顺(2007)认为:“‘吧’之情态语义语用化的结果,跟‘面子’有关。”2
 
  关于面子问题,陈融(1986)指出,英国学者布朗(Brown)和列文森(Levinson)1978年发表了《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的一篇文章,第一次对礼貌、面子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他们指出,面子可以分为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两类,其中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不愿意被对方反驳的希望;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是指希望得到对方的同意、认可或赞许。1987年Brown和Levinson在原有的礼貌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礼貌策略,其中就提出了积极的礼貌策略和消极的礼貌策略。积极的礼貌策略是指同意、赞许或者说准许别人做某事,以此来维持对方积极的面子。消极的礼貌策略是指尽量不干涉、不侵犯别人的自由与权利,给对方留有消极的面子。
 
  基于上述,结合我们中国人的面子观,我们认为相较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更倾向于使用礼貌策略中的消极策略,给对方留消极面子,从而保全自己的面子,为自己留有余地。
 
  (一)使用礼貌原则中的消极策略给对方留面子
 
  为了遵循礼貌准则,尤其是为了维护正面面子。说话人多在句末加上“-吧”。例如:
 
  (11)观众A:就是被国民党关了很多年的那个吧,(他)应该是一个很具有个性、很有性格的一个作家。
 
  观众B:我很欣赏他的性格,但是在生活当中,如果真正像他,作为我们一个普通人的话,像他那样生存,我觉得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我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
 
  (12)问:现在你依靠自己出版的书,拿版税拿稿费。收入不少吧?
 
  答:我可以坦白告诉你,我决不是靠写书赚钱,写书赚的钱其实很有限的,过去有过,后来发现写书赚的钱是比较少的。
 
  (13)问:有人统计过,台大历史系二十几年来出过的人物,就数你李敖的知名度最高,你认为呢?
 
  答:哈!哈!不止历史系吧!我的知名度不止于历史系吧!
 
  以上例句(11)中观众们都在猜测今天请的是哪位嘉宾,其中观众A就使用句末助词“吧”字,表达了自己不确定的口气,同时又希望旁边的其他观众能够给他回应,认可他的判断,观众B正好接着观众A的话轮继续进行,表达了自己的赞同,遵循了一致准则,维护了观众A的正面面子。
 
  例句(12)中,作为说话者,主持人问听话者李敖“收入不少吧?”实际预设了主持人认为自己出版书可以有不菲的收入,因此才有此一问。但是,主持人并不确定收入高是不是真的,不敢用肯定的语气即去掉句末“吧”字。这样听话者李敖无论怎么回答,主持人都不至于失了面子,遵循了赞誉准则,维护了自己的正面面子。
 
  例句(13)主持人的问话给李敖定了高基调,因此他在回答时,使用了句末助词“吧”,表达了自己对这个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同时,又留有余地,遵循了同情准则,保全了自己的正面面子。
 
  (二)负面面子的维护
 
  在句末用“吧”也可维护负面的面子。例如:
 
  (14)巴菲特:首先,我想说的是,先找个合适的人结婚吧。嘿,我说的这话是认真的。这会令你的生活发生很大的改变的,……
 
  (15)盖茨:恩,我做的事情挺多的。我想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阅读,然后继续学习吧。……
 
  (16)找一份令你兴奋的工作吧,为某个能激起你热情的人或者机构工作。
 
  例句(14)(15)(16)来自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对话中回答提问者的答话。
 
  在例句(14)中,巴菲特给出的建议是“先找个合适的人结婚吧。”对比“先找个合适的人结婚。”可见,加了“吧”的句子使听话者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巴菲特并不是强制干预你必须先找个合适的人结婚,只是建议,因此遵循了得体准则,保全了负面面子。
 
  例句(15)给出的回答是“继续学习吧,”而不是说,对我来说阅读是最重要的事,因此你有且只有学习才行,所以同样也是给了听话者行事的自由,遵循了谦逊准则,维护了听话者的负面面子。我们知道,当今的就业环境下,无论国内外找一份让自己兴奋的工作还是一大难题,因此,例句(16)盖茨的答话“找一份令你兴奋的工作吧,”是对听话者的建议,使用了句末助词“吧”,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巴菲特和盖茨这样成功幸运,所以“吧”的使用遵循了慷慨准则,尽量让自己少受益,使得句子的表达更加委婉,为听话者保留了负面面子。
 
  三、礼貌的民族差异性问题
 
  礼貌面子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存在着这个现象,但是地区不同,文化风俗不同,礼貌面子问题就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如:
 
  (17)English teacher: Oh, what beautiful handwriting!
 
  English student: oh!Thank you!
 
  Chinese student: No, no, not at all. You are joking.
 
  从例句(17)中,我们看到,西方国家和中国在礼貌面子问题理解上的不同,面对赞誉,西方国家的人通常是表示感谢;而在中国,本着谦逊有礼的原则,我们通常都会尽量多贬低自己,因此就有了例句中所示的冲突。所以分析礼貌面子问题时,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十分必要,必须因地制宜。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文明尚礼的国家,在交际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涉及到给对方留面子,同时也要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保全自己的面子。我们认为句末助词“吧”在使用时,不仅为听话者留有了面子,更重要的是也给说话人自己留有了余地。如:
 
  (18)赵薇:2008年的时候吧。
 
  鲁豫:我感觉你现在拍戏就是一部接一部地拍,一年至少要拍一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吧?
 
  赵薇:因为我怕我自己太懒了,所以给自己定了一个最基本的标准。
 
  鲁豫:什么时候出新专辑?
 
  赵薇:也是在2008年吧,我可能会让我妈妈也来唱。
 
  鲁豫:这个很好奇,你们俩可以唱一个重唱的歌曲。
 
  我们看到,例句(18)是赵薇接受任鲁豫采访的片段,其中,在被问到时间时,受访者每一次回答都使用了句末助词“吧”,既满足了质、量准则,即回答了对方的问题,给了对方面子,又为自己留有了回旋的余地,因为受访者也不能准确的肯定是这个时间,从而保全了自己的面子。这种类似的例子在中国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俯拾皆是,也充分表明句末助词“吧”的使用体现了中国礼貌面子观的另一层语用价值,即给说话人自己留有面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吧”是汉语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气词,句末助词“吧”主要用来表达不确定的语气。用在陈述句句末削弱了陈述句的肯定语气;用在疑问句句末使得疑问句的疑问性减弱;而用在祈使句句末则缓和了催促、命令、请求、劝告的语气。句末助词“吧”表达了不确定的语气。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现代汉语部分的语料,结合中国人的面子观,分析句末助词“吧”用在句末时产生的语用效果,文章认为使用含有不确定义的句末助词“吧”,这种不确定性使交际双方的言语活动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消极策略,不仅给听话人留有面子,更重要的是结合中国人的面子观,也给说话人自己留有了回旋的余地,保全了面子。
 
  参考文献
 
  [1]陈融.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6(04):19-23+18.
  [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
  [3]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4.
  [4] 卢英顺.“吧”的语法意义再探[J].世界汉语教学,2007(03):79-85.
  [5]冉永平.言语交际中“吧”的语用功能及其语境顺应性特征[J].现代外语,2004(04):340-349+436.
  [6]王文芳.现代汉语语气词“吧”研究综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02):87-89.
  [7]徐晶凝.语气助词“吧”的情态解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143-148.
  [8]张小峰.关联理论视角下语气词“吧”在祈使句中的话语功能探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57-160.
 
  注释
 
  11文中例句,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CCL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下同。文章的研究目的决定了本文的研究是以句子为基本单位而进行的,但在实际分析时我们并没有脱离语境,而是在上下文语篇的背景下进行的动态分析考察。
  22卢英顺《“吧”的语法意义再探》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总第81期)第82页.
点击查看>>汉语国际教育论文(优秀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原文出处:朱苗苗.句末助词“吧”的礼貌标记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4):230-23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