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李白的诗相关论文范文4篇(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李老师
发布于:2017-07-03 共15164字
  “神游”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的内心总是充满幻想与激情,极富浪漫的情怀。他凭借想象,往返于现实、梦幻与仙境之中。他的诗句变幻莫测,充满了大胆而奇异的夸张、比喻与拟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些奇思妙想的诗句引人入胜,成为千古绝唱:“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南湖秋水夜无烟,奈可乘流直上天?”在这些诗句里,想象纵横变幻,驰骋无边,可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此外,从“射东海、黄河落天、狂风吹、邀明月、南湖秋水”等景象可以看出,这些超卓的想象植根于自然,是天地自然的实像成就了人心营构的意象,这正是道家的“乘物以游心”.这飞扬的“神思”是李白对自然感知与心灵感受结合而成的肉与灵的合一,充分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 二) 道教神仙信仰在李白诗中的体现。
  
  道教是道家思想的催生物,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的神仙信仰,即宏大的神仙体系,洞天福地,琼浆玉液,绝妙美景,它们是人生命自我延伸的升华,是人信仰追求扩展的体现,展示着人间最美好的向往。
  
  这一信仰激发了李白对仙道的渴望,使他下笔如“神”,很多诗都与“神”有关。“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借梦游描绘出群仙毕至,欢歌起舞的美好仙境;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赢女吹玉箫,吟弄天上者。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而游心无穷。”“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一幅幅亦真亦幻、奇丽壮美的艺术画面是诗人内在心灵与自然神会交感的凝聚,是超现实力在他脑海里折射出的幻想,它们呈现出道教里仙人、仙境与神兽的影像,是道教神仙信仰所透露的人间至善追求的艺术再现,使诗的意境更显开阔,既悦人耳目又撼人心魄,令世人得到美好祥和的享受,激发和引导着读者人神交融、人神相通的意识,李白也因此具有了仙风道骨的神韵,被冠以“诗仙”的称号。
  
  三、李白诗里的人生态度与道家政治思想。
  
  ( 一) 道家“入世”思想在李白诗中的体现。
  
  道家创始人老子出身于史官,以史为鉴必着眼于朝代变迁,着眼于千年成败得失。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晚清启蒙思想家、政治家魏源说: “老子书,救世书。”《道德经》阐明了道家极富理性的治国之道: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字里行间既有对执政者的建议: 遵循大道治理国家; 也有对社会的憧憬: 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这种政治伦理思想既为治政者设计了一套精微高远的治国之术,又表达了百姓的内在心声。前者为治政者所欣赏与珍视,后者则为百姓所认可与赞同。”〔6〕( P35 ~38)而这“安社稷,济苍生”的理念也正是道家“入世”思想的集中反映。
  
  “入世”思想使李白始终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虽不愿通过应试做官,但李白到处游历的目的除了饱览名山胜水、修身养性之外,还希望结交名流,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很多诗抒写了他的政治抱负: “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这些诗句表现出李白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种抱负促使他在安史之乱中目睹了“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的人间惨景之后,不再安于修心悟道,毅然二次出山,应邀加入永王幕府,虽最终因王朝内部的权力争斗而受牵连被流放,但他那企盼亲身参与讨伐叛军、报效国家、匡济天下的宿愿却跃然纸上。《永王东巡歌》组诗就是最好的例证,“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描述了国家大难当头,社稷临危之急; “为君谈笑静胡沙”,“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抒发出肃清叛乱之志;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则展示了对和平与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 二) 道家“出世”思想在李白诗中的体现。
  
  道法自然,道家的“自然”就是要使人的真性情得以自然流露和显现,不受世俗社会的外在规制与约束。老子说: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庄子也说:“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这些指的都是“要消除现实世界的‘尘埃之心’、‘尘俗之气',实现心理转换,培养一种不为世俗功利所牵引的超脱心态”〔7〕( P48 ~51)。
  
  在这种心态的引领下,李白淡泊名利,不慕虚名,成为一生顺任自然的体道者。李白曾供奉翰林,他的才华深得帝王仰慕,完全可以尽享人间富贵,他却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渴望在建立功业后能飘然引退。即便如此,李白仍不能见容于权贵。3 年的仕途生涯使他对朝廷的种种腐败与黑暗有了深切的认识。李白摈斥阿谀奉承,不在权贵面前违背自己做人的尊严,相反,他对权贵的惺惺作态、尔虞我诈、欺上压下等丑态深感厌恶。在对现实的失望与对浮华的轻蔑中,李白用诗淋漓酣畅地戏弄权贵,鞭笞腐败,“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鸯。”“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尤其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不屑于同流合污的傲骨最终使李白被赐金放归,继续他飘游四方的生活。李白正是通过“出世”保证了内心的“不失己”.
  
  ( 三) 道家民本思想在李白诗中的体现。
  
  老子生逢乱世,看到百姓的种种疾苦,萌发了宏大深厚的民本情结。他指出: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肯定了“人”的伟大,体现出他强烈的爱民重民情结。为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畅享太平,老子提出“以道治国”,这是道家民本思想的灵魂。“老子理想的’道治‘,即执政者当以自然和谐之道经国治民,以达致社会的总体和谐。而要以’道治‘求和谐,则需侧重民生,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民生乃社会和谐之根本。”〔8〕( P36 ~38)。
  
  在民本思想的深刻影响下,李白把笔触伸向劳动人民,创作出大量反映百姓生活的诗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些诗句分别描绘出纤夫、农夫、矿工的劳苦和思妇、宫女的愁怨,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与同情,也表现出李白对尘世的深刻体验。即使在生命尽头,诗人还在慨叹: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诗里不仅饱含壮志未酬的悲愤,也流露出对人生与社会的无比眷念,这是生命的礼赞,更是他济世救民意愿的绝唱。
  
  四、结语。
  
  杜甫的诗句: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高度赞许了李白诗的出尘拔俗,无人可比。鲁迅的话: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确证了道家思想的功用伟巨。自先秦以来,道家思想一直滋养着中华文脉。中华文脉中的一颗巨星---李白,在“道”的引领下创作出大量不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诠释着“道”的奥妙。用“道”来解读诗歌,用诗歌来阐明“道”,诗“道”两相宜,似乎更能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张松辉。《庄子》译注与解析( 下) [M]. 北京: 中华书局,2011. 
  〔2〕钱同舟。“万物并作”与“天人合一”: 先秦生态美学思想及启示[J]. 学术交流,2010,( 9) . 
  〔3〕开泰。《道德经》解读本[M]. 北京: 中华书局,2010.  
  〔4〕周高德。 老子《道德经》中的返璞归真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中国道教,2007,( 1) .  
  〔5〕傅佩荣。 向庄子借智慧[M]. 北京: 中华书局,2009. 
  〔6〕毛艳明。 老庄道家政治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J]. 唯实,2007,( 11) .
  〔7〕陈德礼。 法天贵真: 庄子的人生境界论及其美学精神[J]. 江汉论坛,1997,( 11) . 
  〔8〕魏国栋。 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老子民生思想探析〔J〕。 今日中国论坛,2007,( 6)。
  
相关标签:古代汉语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