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水资源论文

加强水污染治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24 共530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花都区水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研究 
【绪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析绪论 
【第一章】水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第二章】花都区水生态简述 
【第三章】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4.2】健全并完善水政策体系 
【4.3 - 4.5】加强水污染治理 
【结论/参考文献】水生态文明创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三)强化水资源配置及管理

  花都区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跃升为广州北部举足轻重的工业、商业“重镇”,创造了许多令人炫目的“花都速度”;然而城市的扩张、工商业的聚集、人口的膨胀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水生态问题。因此,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要以深入贯彻水资源保护为思想重点。

  2008年到2011年,我代表花都区水务局主要参与编制了《广州市花都区水系规划》,这是一部涉及现场调查、水文分析的综合性规划,全面反映了花都区完整的水系骨干结构,是花都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规划围绕着解决全区防洪、排涝、水环境及水景观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以流域面积为特性指标,划分了各河道等级;根据河道的功能、地理位置及重要性进行了分类,共划分一类河涌4条、二类河涌23条、三类河涌23条;根据花都区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确定了各河道近、远期的防洪排涝标准,提出了各类河道水景观建设规划设想;初步提出了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及水污染治理规划,以“水活”、“水清”为目标,提出了引清调水方案。

  《花都区水系规划》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既梳理出了问题,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调整、优化花都区的水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应以规划为依据尽早开展各类工程的设计、建设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中,一类河涌是景观建设的重点,必须确保铁山河、田美河、天马河干流及其支流大布河“水活”、“水清”;二类河涌要根据其所在城区的建设要求来确定其人文景观功能,比如西群河、胡屋河、响水河等等;三类河涌要以建设生态型河岸、恢复河流自净能力为主,尤其是河涌的上游段,在滩地中种养水生植物用以吸收氮磷、在两岸休整自然型草木边坡用以延长洪水的停留时间。

  当前,建议首先从以下五方面工作入手,逐步展开。

  1.切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与行为约束,以便进一步贯彻与落实水资源保护举措、控制用水总量;水资源开发过程中,要严防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及用水效率“三条红线”,要强化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及责任与考核四项制度。

  2.运用工程施工等措施连接河湖,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为优化配置水资源打好基础;进一步学习新的水科学研究成果,不断调整、完善方案落实,逐步实现科学配置水资源目标。

  3.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特别是要尽快做好敏感区的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加快改善水生态状况的进程。

  4.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加快推动节约用水理念的普及,尽快明确城市水务工作方向,建设节约防护型社会。

  5.进一步提高认识,营造社会氛围,开启水生态文明指标的考核及其程度评估工作,打造有利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四)开展水务工程建设

  建设生态水城,饮用水工程是重中之重、城乡水安全工程是迫切需要、水生态修复工程是时代要求;要适时地开展水务工程建设,努力打造生态水务。

  1.饮用水工程

  (1)建议发挥联席会议职能,加快广州北江引水工程建设进程

  广州北江引水工程是解决花都区及广州北部城区供水问题的重大民生水务工程,主要包括花都水厂及配套管道工程、水源工程两部分。该工程从北江清远段五一码头附近设取水点并修建取水泵站,通过加压远程输送原水至新建的花都水厂(水厂附近的芙蓉嶂水库、福源水库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包括取水、输水、制水、配水、备用水源等全部工程设施,初步匡算投资约36.17亿元,其中花都水厂及配套管道工程11.51亿元、由花都区负责建设,水源工程24.66亿元、由广州市水投集团与花都区自来水公司合作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立项、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应发挥联席会议职能抓紧组织施工。

  (2)抓紧规划落实,实施花都区梯面镇丹竹坝水源工程

  规划利用花都区梯面镇西坑村丹竹坝峡谷的山区水源和地形优势,在峡谷中设置拦水堰和引水隧洞,为山区镇建设的可持续性提供水资源保障;同时将水源调配至福源水库,发挥其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和调水、补水功能。该项目已纳入花都区生态水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实施。

  (3)积极推进水质达标工程建设

  本系列工程包括自来水厂改造工程和农村供水工程两部分,建议按照目标要求抓紧组织落实;其中自来水厂改造工程主要是对花都区现有的7家自来水厂进行水工艺升级改造,在确保饮用水量充足的前提下提高城市引水安全,工程投资约3632万元,由区自来水公司负责建设实施;花都区农村供水工程主要是对区属各行政村的供水管道及相关设施进行改造,工程投资约23682.94万元,由各镇(街)负责建设实施;工程建设后,可以持续保障城镇供水水质100%达标,全面普及城乡集中式网管供水。

  2.城乡水安全工程

  (1)优先建设防洪工程

  本系列工程包括小型水库安全达标加固工程13宗、消除三类水库安全隐患2宗,工程投资约4868万元,应由区水务建设管理中心和各镇(街)共同负责优先建设实施。

  (2)加快推进农田灌溉及抗旱区水源建设工程

    花都区部分地区连续几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情,造成农业减产、农民减收,为有效保障灌溉水源、维护农村稳定,需改造一系列渠道和灌区,根据初步计划工程投资约8984.55万元,应由区水务建设管理中心和各镇(街)加快推进。

  (3)先急后缓,科学推进“水浸街”

  综合整治工程尽早按照当前已经编制完成的《广州市花都区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防洪排涝规划》改造多宗排涝站、节制闸和雨水箱涵完善花都城区排水系统,提高花都中心城区的整体防涝减灾能力,杜绝“逢雨必浸”现象的发生。规划工程静态总投资811132万元(现状水平年24),其中防洪工程投资60200万元,排涝泵站工程投资15860万元,排涝水闸工程投资2480万元,河涌整治工程投资196953万元,雨水管道工程投资446236万元,排水泵站工程投资41838万元,工程占地投资31492万元,非工程措施投资16073万元。

    3.水生态修复工程

  水生态修复是生态环境整治中带有根治性质的思路,好比是恢复“造血”功能,是达到水环境良性循环目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措施,能够恢复河涌的生命力和确保生物的多样性。

  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水景观。根据花都区的基本情况和水系特征,水景观规划意向应是阳光、清水、绿岸、花城的综合体,在中心城区等市民密集区要突出亲水和休憩功能、实行一类水景观;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建成区和郊区要突出自然、生态、人文结合融洽的功能,实行二类水景观。同时,为保证长期景观需要的水量、水质,应结合河道综合整治要求针对不同的水景观、在不同河段设置数量不等和型式各异的控水工程,比如说水闸、橡胶坝及跌水堰等;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水生态效果。

  二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环境。湿地是城市环境的肾脏,在生态学里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快推进花都区新街河河道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工程(花都湖)--河道综合整治部分第三期工程(即花都湿地),争取尽早向市民开放,以便普及水生态知识、发挥宣教功能。本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提高新街河上游防洪标准、通过浅水湿地净化水质等,概算投资25127.03万元;由区水务建设管理中心负责实施。

  (五)加强水污染治理

  在花都区建设“山、水、城、田、海”的空间格局时,水是非常富于灵动活力的因素,而充分发挥城市河涌的生态功能、控制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将污水收集范围全面覆盖并输入污水处理厂,是大力减轻河道污染的根本措施。目前花都区排水体制大部分为雨污合流制、新建居住小区为分流制,新建排水管为雨污分流制,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前、部分污水仍然直接排入河道。

  治水先要治污,治污先要截污,截污先要控源;按照《广州市花都区生态水城建设实施方案(2014-2016年)》,新一轮治水战役将花都区11条河涌列入了水环境整治工程目标,分别为:流溪河(花都段)、白坭河、新街河、大陵河、田美河、铁山河、铜鼓坑河、天马河、雅瑶涌、兴华涌和雅瑶支涌;要求到2016年底实现旱季污水100%截流、河涌水质基本消除劣V类,到2020年全面稳定达到水功能区要求的水质目标。

  1.花都区委区政府的职责

  (1)加强工业废水控制管理。一是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对现有的重污染企业采取限期治理措施,逐步淘汰和关停高能耗、水耗、重污染、不能满足清洁生产要求与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使得区内产业发展从粗放型、分散型逐步转向清洁型、集约化;二是优先鼓励和支持环境绩效水平高、保护措施全的企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发展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的新型产业,建立新企业清洁生产准入制度、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三是不断深化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继续健全完善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口在线监测制度,强化稳定达标排放管理。

  (2)控制和治理面污染。面源污染主要是来自暴雨径流对地面污染物的冲刷、弥漫性进入水体,是造成河道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具有不连续性和突发性、防治难度大的特点。要治理面污染,一是控制农业面源里的农药、化肥使用;二是规范畜牧、家禽养殖业,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三是对城镇居民区实施严格的环保控制措施。

  (3)重视“城中村”、“自然村”的污水收集处理。科学合理开展“城中村”改造,逐步完善排水系统改造;部分远离中心城区的“自然村”建议维持目前的生态处理方法。

  2.花都区水务局的职责

  污水厂和地下管网是保障城市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应按照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的原则进行治理。

  (1)实施河道截流。鉴于花都中心旧城区污水管网建设落后的实际情况,对新街河、天马河、田美河等流经中心城区的河段实施截流,是近期改善城区河道水质的重要措施,尤其是新街河北侧和田美河;与此同时将中心城区的生活污水、第三产业污水纳入污水管网进行处理。

  (2)污水厂提标改造。尽快完成新华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提标改造工程,将新华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25由一级 B 提升到一级 A,以有效改善中心城区水环境;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高化学需要量、氨氮等多个减排指标的减排量,能更有效的处理城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3)水污染治理。目前,花都区水务局已先期投入79113万元用于对现状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进行升级改造,投入60807万元对农村污水治理工程进行建设实施;接下来的污水治理工程由区水务局统一开展前期工作,在取得初步设计批复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移交给相关镇(街)、管委会组织财政评审、施工招标和施工管理工作。

  (4)注重保洁。花都中心城区外的河道保洁与监管工作一直没有落实到位,属地镇(街)和村社对河涌污染缺乏保洁意识,出现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象;下一步,要按照《广州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区水环境整治联席工作会议制度要求进行明确,严格落实相关属地管理措施。

  3.花都区环保局的职责

  (1)加强监管。自2014年至今,区环保局针对流溪河、巴江河等重点河涌,开展了“白+黑”全天候监测监察和跨区域联合监督,先后投入18万元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进行维护,目前已有80家企业接入该平台,实行实时监控;投入10万元引进执法监察网格化信息技术,建立全区污染源数据库,实时动态更新;有效遏制了河涌周边的违法排污,保障了河涌水质逐步转好。下一步,建议区环保局通过环境监测网络站、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监测质量监督考核等手段,建立建设项目与减排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衔接的审批机制,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耗资和产能过剩项目建设,积极淘汰位于水源保护区、中心城区以及非产业园区的漂染、皮革制造、小型化工及铸造等“两高一低”企业。

  (2)努力征信。要全面实施企业环境信用制度,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纳入征信管理,一旦他们出现违法超标排放,就将其打入环保诚信“黑名单”并向全社会公布;入了“黑名单”的企业,会在融资、市场经营面临诸多制约,银行不给他放贷、客户不敢跟他做生意,从而让这些环境失信企业在社会上和市场上寸步难行,付出高昂的环保代价,倒逼企业变“要我守法”为“我要守法”.下一步,建议花都区加快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鼓励企业主动治污,通过技术改造,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排放量,激励企业变“要我治污”为“我要治污”.

  (3)统筹规划。花都区的城市定位是“国际空港门户、高端产业基地、幸福宜居新城”,这决定了花都的产业方向是向高端发展;调整产业布局,淘汰落后行业、引进高端产业,减少污染企业规模,治理水污染才能达到治本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近期要治标、中期要转型、远期要转变。

  近期治标:近期须重点整治污染源,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监管,确保每一个企业都能达标排放,实现实现水质的进一步改善;中期转型:须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对不符合环境发展规划的落后产能企业逐渐淘汰,使产业转向汽车、大功率机车、LED、文化旅游产业等高端产业,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远期转变:要实现经济模式由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向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大量使用再生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产品再造利用、商业模式由提供产品变为提供服务,人们的生活方式由奢靡、浪费、污染性向简约、节约、环保型转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