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水资源论文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与保护治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15 共1946字
摘要

  1 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

  1.1 地下水资源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国家之一,在距今20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深达数百米的深井。

  1949 年全国井灌面积为 1582 万亩,在有效灌溉总面积 2.39 亿亩中占 6.6%;1975 年全国井灌面积为 1.55 亿亩,在有效灌溉总面积 6.92 亿亩中占 22.4%;1985 年全国井灌面积为 1.67 亿亩,在有效灌溉总面积 7.19 亿亩中占 23.2%;1990 年全国井灌面积为 1.76 亿亩,在有效灌溉总面积 7.26 亿亩中占 24.2%.由此可以看出地下水在农田水利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地下水资源在城市供水中的利用现状

  1988 年全国有 310 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 71%.107 个重点城市中有 54 个城市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其中北方 46 个城市,约占北方重点城市的 70%,南方 8 个城市,约占南方重点城市的 20%.地下水源地生产井和自备井总共约 13.6 万眼,地下水总开发量约占全国城市总供水量的三分之一。

  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2.1 地下水超采问题

  超采地下水是指一定地域内多年平均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超过了该地域的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并造成地下水水位多年持续下降。地下水超采已经引发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水入侵、咸水入侵、地面沉降、地面塌陷、荒漠化等问题。特别是城市供水和灌溉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漏斗扩大。降落漏斗的出现还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

  2.2 地下水污染问题

  在我国,地下水污染主要是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其次是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的面源污染。由于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受污染的地下水域,在彻底控制其污染源后,一般需要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

  2.3 地下水浪费问题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浪费非常大,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浪费。仅仅在北方地区每年灌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大约在一千四百亿立方米,直接占到了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直至现在,很多地区仍然采用灌溉,这样会造成大面积的浪费。在华北,很多地区毛灌大概在四百到六百亩每年,在西北一些地区却高达七百到一千亩每年,有效率非常低。同时在我国的工业用水方面,也出现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对于城市水,重复利用率非常低。

  3 地下水保护与治理措施

  3.1 水资源保护立法与统一管理

  国外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与水有关的法律,并且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政府官员和市民在进行与山水有关的工作时,以法律为准绳。我国也有许多与水有关的法律,但是还不太完善,立法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2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合应用

  联合应用地下水和地表水是当前许多国家开发水资源的一项基本政策。地下水和地表水都参加水文循环,在自然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这种转化转系,在一个地区开采地下水,可以使该地区的河川径流量减少 20~30%.所以只有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实现联合调度,才能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水资源。

  3.3 地下水人工补给

  地下水人工补给就是借助某些工程设施将地表水自流或用压力注入地下含水层,以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能有效地稳定地下水位,控制地面下降,改变地下水的水质。可采取的措施有:在含水层中建立淡水帷幕,防止海水或污水入侵;改变地下水的温度,保持地热水、天然气含气层或石油层的压力;处理地面径流,排泄洪水;利用地层的天然自净能力,处理工业污水,使废水更新等。

  3.4 地下水污染的治理

  净化被污染的地下水一般有两个基本方法,第一个方法是收容,第二个方法是消除污染物。收容是防止已受污染的含水层中水质继续恶化,扩散到有水力联系的其他含水层或地表水体。治理污染的地下水是十分艰难的。另外一些治理技术和方法如换土法、物理-化学法、生物净化法、抽水处理法和水力截获法等许多净化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然后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4 结语

  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是长期有效利用水资源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措施,应针对引起地下污染的主要原因、污染途径和经济条件来制定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关系子孙后代,关系国计民生,因此,改善和保护地下水这一有限的战略资源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周维博 , 施垌林 , 杨路华 . 地下水利用 [M]. 北京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2] 朱学愚 , 钱孝星 , 刘新仁 . 地下水资源评价 [M].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3] 任树梅 . 水资源保护 [M]. 北京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4] 张元禧 , 施鑫源 . 地下水文学 [M]. 北京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5] 李广贺 , 刘兆昌 , 张旭 .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