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工艺美术论文

中国陶瓷论文(最新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07-06 共8206字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下面我们通过几篇中国陶瓷论文,来探讨了解一下中国的陶瓷。

中国陶瓷论文范文第一篇:历史维度中的中国陶瓷雕塑材料分析

  作者:姚翊姁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摘要:陶瓷雕塑作为我国古老的艺术表现载体与最早的人造材料,在世界以及中国的传统雕塑材料艺术当中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地位。在陶瓷雕塑当中,所使用的材料与石头、木头等大自然当中所可以获取的一些天然材料,其使用也就意味着一种人造材料在历史的发展和推动之下产生,也意味着我国现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演变。由此可见,陶瓷雕塑材料其自身不仅仅需要将泥与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然后塑造不同的造型特点,更重要的则是通过融入"火"的锤炼,才能够促使坯体在捶打过程当中产生质的变化,从原有的一种物质转换成为另外一种在世界当中没有的全新物质。由此,文章以"历史维度中的中国陶瓷雕塑材料分析"作为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陶瓷雕塑材料和艺术表现,也为促使其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历史维度;中国陶瓷雕塑;材料表现;

  作者简介:姚翊姁(1989.10-),女,汉族,籍贯:湖南长沙,单位:长沙师范学院,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工艺设计创新。;

  中国的陶瓷雕塑艺术发展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且文化底蕴极为丰富,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内涵。在陶瓷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理念等方面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要想进一步实现我国的陶瓷雕塑艺术在发展过程当中实现可持续,就必须要针对其创新手法、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延伸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提供保障。

中国陶瓷

  一、陶瓷雕塑的基本概况

  (一)现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陶瓷雕塑工艺而言,其可以说是现当代陶艺术当中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类型,并且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陶瓷雕塑艺术也经历了各不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拥有者每一个阶段当中不同的发展和艺术特点。在现当代的陶瓷雕塑工艺变革与发展过程当中,现当代的文明悠久展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开放性的特点,对陶瓷艺术未来的发展有着各不相同的影响。由此,在现当代的陶瓷雕塑作品构建、创作与表现过程当中,艺术审美性更加的突出。特别是在艺术表现上也更加的多元化,并且在很大情况之下突破了雕塑艺术自身所独有的创造性思想,并且在发展过程当中将传统的陶瓷艺术与现当代的艺术审美性有效的融合,这也为陶瓷工艺后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1].由此可以看出,在现当代的陶瓷雕塑发展过程当中,其所具有的影响力这一地位则不容撼动,同时也是现当代陶艺术当中重要的艺术瑰宝。

  (二)对陶瓷雕塑影响的主要因素

  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当中,陶瓷雕塑艺术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内容非常的突出。但是,就现当代的发展来看,陶瓷雕塑类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价格并不比现当代的绘画陶瓷类的艺术作品价值要高,导致现当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市场发展以及价值提升最主要的还是在某些方面受到了牵制[2].针对陶瓷雕塑艺术后期的发展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报考三个不同方面的内容:首先,陶瓷雕塑艺术在其形式发展上在整个行业当中的影响力都存在缺陷,而且被人们重视的程度也相对较弱,大多都是被人们当作是一件手工艺作品,而不是"艺术品";其次,陶瓷雕塑大多都是通过模具的形式制作出来的,所以,在制作过程当中,也有许多人将这样一些作品看作是流水线大批量生产出来的,甚至是对著名的传统艺术品进行翻制,这样衍生出来的产品不利于收藏着自身后期对不同利益的获取,甚至还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效果,所以,在发展过程当中,陶瓷雕塑艺术的创作并没有被人们列入艺术品这一行列当中。最后,受到现当代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陶瓷雕塑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陶瓷雕塑艺术者在现实社会当中受到利益的驱使,在创作中过度注重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由此,会对一些形式稍好的陶瓷作品大批量制作,影响了挣个艺术创作的质量,也不断降低了陶瓷雕塑作品身后的内涵,不利于陶瓷雕塑艺术后期的发展。

  二、历史维度中的中国陶瓷雕塑材料的主要内容

  (一)陶瓷原料非常容易获取并且极为丰富

  对于陶瓷雕塑的原材料来说,非常容易获取而且材料种类也非常的多样化,从古至今,许多考古研究对陶瓷雕塑的材料研究可以看出,在最早起的陶瓷雕塑材料大多都是通过一元配方进行表现,在这当中,也就是采用最多一种黏土或者是瓷石来予以制作,一直到元代时期的景德镇瓷器,才逐渐开始采用二元的配方进行表现,进而方便在后期对所表现出来的工艺及性能进行调整,但是,从其发展上而言,材料配方表现并不是太复杂,所采用的原料也大多都是通过本地很容易获取的一些材料,由此,铜和其他的一些金属材料进行比较,中国陶瓷塑料在针对原材料的获取上就变得更加的简单,这也是陶瓷雕塑材料能够在短时间当中获得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所在。

  (二)陶瓷雕塑材料自身具备良好的可塑性特点

  对于陶瓷雕塑的材料而言,其自身就具备非常优越的可塑性的特点,这与传统的雕塑所运用的技术以及石材等较为硬的材质材料相比,陶瓷雕塑所运用的材料在还没有烧制之前大多都是非常的柔软,由此,具备非常优秀的可塑性的表现特点,在陶瓷雕塑的制作过程当中,则能够通过自身独有的属性特点充分反映出艺术创作者自身的创作理念[3].

  (三)陶瓷雕塑材料在后期烧制之后就会形成硬质材料

  对于陶瓷雕塑当中的材料表现来看,不仅仅能够从起初原本比较软的一种材料,在烧制之后形成硬质材料,而且还能够具有非常良好的保存有事,陶瓷雕塑在经历长时间的烧制过程之后,逐渐从黏土演变成为无机硅酸盐陶瓷材料,这就是一种在硬度上表现与石材想媲美的非金属材料,在经历过上千年之后也不会被侵蚀、毁坏。在这样一种发展情况之下,陶瓷材料在发展过程当中具备非常优越的一种可塑性表现的时候,也能够展现出极为特殊的硬质材料特征[4].

  (四)陶瓷雕塑材料为陶瓷工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及技术支撑

  如果一种陶瓷雕塑材料想要在发展上获取良好的技术支撑以及广泛的运用,具备非常完整而且持续性的技术支撑大多都是非常必要的内容。陶瓷雕塑艺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当中,不管是在材料自身,还是在后期的窑炉工艺表现上、装烧的工艺表现上,都多多少少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与发展,这也为陶瓷材料在整个雕塑艺术表现当中的有效运用提供了非常必要的技术性支撑以及物质上发展的条件。

  (五)陶瓷雕塑材料给人以良好的亲和力

  陶瓷雕塑材料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人和泥土之间的相互使用和表现,带给人自然性以及亲和之感,促使整个雕塑创作者能够和陶瓷材料自身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的温和的亲切感相适应。在黏土表现过程当中,不管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的一些传统文化,大多都会和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从战国时期一直到后期的女娲造人等传授,还有《山海经·大荒西经》当中所阐述的"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等等,不管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大多都是通过黄土来对人进行塑造,而且在后期的圣经表现当中,也大多认为其在创造世界之前,都是一种混沌的表现特点,而对于这当中的人而言,也正是其发展的第六天,通过上帝借助地表当中的尘土来对自己的形象予以创造,在第六日的时候表现出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和泥土之间具有非常亲切的感觉,在来自人类所产生而且具有的,这也是许多陶瓷雕塑即便在表现当中不运用陶瓷材料,也会采用黏土针对陶瓷材料进行前期的创作,然后在后期再进行材料予以转换的一种内在的因素表现内容[5].

  三、陶瓷雕塑艺术创作者运用材料突出自身个性化情感表现

  在传统的陶瓷雕塑艺术与现当代的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主体表现当中,所存在的参与方式上则有着很大的区别。能够通过运用陶瓷雕塑材料对纯粹的艺术作品进行创作之前,人类在很长的时间当中,分别会从陶土以及火焰之上予以尝试,并且获得相应的技术手段以及相应的表现方法,通过这些手段来解决与人类生活当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先民们通过自己生活当中的积累和经验创造出陶瓷雕塑艺术,也能够在创作过程当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附加值,这就需要从本质之上来进一步决定传统陶瓷雕塑艺术在作用上讲究以实用性为主要内容,审美性为其次的表现地位。传统的陶瓷雕塑艺术在功能性表现当中也就决定了在创作过程当中所运用的工艺内容、材料特点、技法表现、创作过程等方面的规范性。这样一种"规范和理性"融合,与艺术创作表现当中所凸显出来的"自由与感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的特点。在人们对这一传统的陶瓷雕塑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当中,也了解不到创作者到底是谁,因为其可以说是集体创作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结晶。

  除此之外,艺术创作者不仅仅是具有审美情感的人,同时还是能够将材料特点以及材料意识表现在创造物当中,带给人美的感受以及特殊体验的创造者。从其进入创作构思、实践性的基础之上[6],在这样一种对话状态之下,陶瓷雕塑的创作者,就会通过人和材料之间的特殊表现,来实现美的创作,带给人特殊的身心体验。面对着这样一块"泥巴",如何去欣赏其美感,则那样去对其独有的特质进行挖掘,进而转变成自身独有的艺术创作思想,成了每一位创作者对材料运用、传达自身特殊艺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此时的陶瓷雕塑艺术创作者则需要进行独立思考,并且在创作过程当中找寻不同的解决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材料的选择和技法表现的运用充满自由度以及主观能动性,才能够促使所创作的作品更具有特殊的生命光辉。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历史维度当中中国陶瓷雕塑材料的特点进行分析,充分探究陶瓷雕塑材料语言表现的个性化内容,这种内容不仅仅展现出艺术家独有的创作观念,而且还能够在材料的选择、技术技巧的运用上展现出创作者独有的风格内容以及个性化的特点,除此之外,这样一种表现也是对陶瓷雕塑艺术创作者生命的一种更新,能够促使整个陶瓷艺术创作作品焕发出强有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乔纳森古德曼李超追寻陶瓷材料的边界[J].山花,2020(07):37-38.

  [2]白或结构与解构--浅析雕 塑领域中陶瓷雕塑结构性实验[J].艺术工作,2018(06):3-4.

  [3]周璇现代陶瓷雕塑的多材料引入现象研究[J]艺术教育,2019(07):45-47.

  [4]朱洲钒。非陶不可一-对陶瓷材料的思考[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12):33-34.

  [5]李卉子。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雕塑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11):12-13.

  [6]刘春霞陶瓷雕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艺海,2011(01):76-78.

  文献来源:姚翊姁。历史维度中的中国陶瓷雕塑材料分析[J].大众文艺,2021(03):74-75.

中国陶瓷论文范文第二篇: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国陶瓷文化研究

  作者:聂甘霖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摘要:陶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研究陶瓷文化可以更好解析中国文化。基于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国陶瓷文化,通过研究陶瓷器、官民窑的发展过程,分析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文化交替在陶瓷中的体现,更好总结不同年代下的陶瓷文化。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陶瓷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聂甘霖(1974-),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专门史研究。;

  艺术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生活的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文学研究价值,该学科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文化的高度总结,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1].中国陶瓷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研究中国的陶瓷文化能够解析不同年代陶瓷的表现内容,进而更好地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征。

中国陶瓷

  一、陶瓷器的发展过程

  不同年代的陶瓷发展状况不同,可将其作为陶瓷文化的研究依据。

  (一)隋唐前陶瓷发展概况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陶器,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时期陶器的形式都不同,代表了当时不同的社会文化。陶器本身代表一种艺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艺术是一种精神需求,是人们摆脱物质需求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一种体现。人类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创造出陶器。陶器源于人们的生活所需,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品。早在迄今为止的六千年前,陶器形式就发生了变化。从色彩来看,由原来的单一色彩变为彩色,而且受宗教信仰的影响,陶器表面绘制的图案多为宗教相关内容。从马家窑文化中马家厂类型的蛙纹或者其他地区的相关陶器可以看出,陶瓷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发展起来,而且体现艺术特征,最初为宗教文化的象征。陶器表面上可以看作一种工艺品,但是深度挖掘其含义能够了解当时社会的发展特征以及人们的活动特征[2].隋代出现了白瓷,瓷器的特点为胎土细腻、洁白,坯胎坚硬、釉润,外观来看多为乳白色。当时,我国陶瓷的生产技术已经具备较高的水平,且最为出名的为白瓷,为后续陶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唐代,综合国力增强,陶瓷有了更好的发展,陶瓷的形式相比于隋朝更加丰富。当时最为出名的生产陶瓷的地区为河北和浙江,代表窑分别为邢窑和越窑。邢窑烧制以白瓷为主,而南方主要为青瓷,当时有"南青北白"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陶器的纹样也逐渐丰富。有的纹样比较直接,绘制某个特定的人物,还有的比较抽象,纹样多数与制造者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在研究历史过程中,人们可根据陶器表面绘制的内容进行考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还原真实的历史事件。

  (二)隋唐后的瓷器发展概况

  瓷器也是陶瓷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物,最初作为礼品,比如鼎,还有部分官僚将瓷器作为殉葬品。到隋唐时期,瓷器才有了其他用途,统治阶级也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注重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这个时期,人们对宗教的重视力度有所降低,逐渐回到正常生活中,神权意识也不断被削弱,有更多的精力创造。在这一时期,瓷器绘画内容多为山水田园画,象征着人们淳朴的自然生活。宋代以后,瓷器才被用于生活中,其实用性也大大增强。每个阶级都有独特的代表瓷器,用途也有所差别。对于平民百姓来说,瓷器被用于日常生活,作为生活用品;对于一些官僚来说,瓷器主要作为赠品,成为一些有价值的收藏品。一些娱乐活动、宴会上也运用了瓷器,瓷器的用途越来越广。当时,城市出现了一些娱乐性场所,时称"瓦子".在这种情况下,说书人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娱乐人物出现,集会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宋代以来,人们对艺术的重视力度逐渐增大,更加关注生活品质的提高。

  (三)元代之后至今陶瓷发展状况

  元代瓷器中比较著名的有印花瓷及五彩戗金,明代出现了青花瓷,部分青瓷还有"影青".从材质特征来看,"影青"瓷质极薄,花纹多样,主题色均为青色。再到清代,出现了"彩瓷",瓷器花样新颖,外观华丽[3].在探究瓷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好总结当时的社会特征,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总结能力。

  二、官民窑的发展

  陶瓷器最早在中国出现,一些烧制陶瓷器的地区也在中国,最初为官窑,主要供官方使用,平民百姓很少见到。陶瓷器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最初与宗教活动相关,为礼、乐之用[4].人们利用陶瓷器举办丧礼等活动是思想进步的体现,说明人们逐渐注重仪式感,注重自身的情感体验,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体现。直至宋代,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官窑。官窑最初是为满足国家的祭祀典礼,而不是满足官僚享乐,是人们相互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该时期统治阶级比较注重祭祀活动,恳求神灵保佑社稷稳固、国泰民安。普通民众也比较注重祭祀活动,渴望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研究该时期的瓷器能够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此外,研究这个时期的瓷器还能更好了解当时的宗教文化,如宋代的"钧窑".宋代盛行道教文化,陶瓷的工艺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管是色泽还是纹理,都体现了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受理学的影响,瓷器形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更加注重对称。因此,探究不同年代的瓷器特征也能更好探究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

  三、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文化交替在陶瓷中的体现

  元代以前,中华文化体现形式为雅文化。元代以来,文化体现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俗文化逐渐超过了雅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潮流。文化更替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集中体现,就从我国的瓷文化来说,最为著名的为宋朝的瓷文化。从文化角度来看,宋瓷形式多样,变化最为广泛的为瓷器釉色,其以丰富的色彩形式展现哲学玄想。元代以来,瓷器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对瓷的研究更加深入,审美也在逐渐提高,瓷器不仅作为生活用品,而且作为收藏品,那个时期出现了青花瓷。明代时期还出现了五彩瓷,瓷器形式多样,花样也比较多,部分瓷器花样为民间剪纸以及其他艺术品,这就预示着从雅文化向俗文化的过渡。

  (一)雅与俗文化呈现

  不同朝代的文化特色不同,瓷器表现的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间接来看,瓷器是一个朝代文物的象征,随着朝代更替内容逐渐更新,代表着社会进步,也代表了文化的更替。在研究陶瓷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不同朝代瓷器的特征,可以探究当时的社会文化,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变化。如元代,北方的陶瓷销量远低于南方,当时瓷器最为出名的产地为磁州,代表瓷器为白地黑花瓷。早在宋代这种瓷器就比较出名,成为当时产量较高的一种瓷器。随着朝代的更替,元代瓷器的表现内容越来越丰富。受戏曲文化的影响,元代瓷器内容多为表现戏曲人物特色为主,在瓷器制作过程中融入当时的戏曲文化,以戏曲故事中的某一幕为题材,如三顾茅庐、桃园结义等,吸引了更多消费者,也深受官僚的喜爱,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雅文化向俗文化过渡的过程,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明代瓷器的用途与元代大相径庭。明代瓷器多数瓷器由官窑出品,多用来赠送给外邦,作为两国友好相处的赠礼。同时,瓷器在祭祀场合也有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黑白或者青白的单一的生产模式。当时景德镇的瓷器比较出名,形式多样,产量大,得到了更多外族人的认可,也给后来中国瓷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瓷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艺术与文学本来就不分家,虽然不同朝代的瓷器受当时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瓷器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美,将雅与俗文化融合在一起,实现了雅俗共赏。

  (二)雅文化向俗文化过渡的原因

  在艺术人类学视角下,雅文化向俗文化过渡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经济对人们的思想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提升使人们摆脱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对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审美水平也更高。从瓷文化来看,元代以后瓷器雅文化向俗文化过渡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其二,元代以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比较密切,瓷器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明朝中期,大量欧洲国家的团队来景德镇采购瓷器,打开了我国瓷器外销的大门[5].部分商人将国外的审美标准作为瓷器的制造标准,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文化交替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治阶级的审美。清朝乾隆皇帝在设计圆明园时就聘请了欧洲的设计师,使中外设计师合作打造圆明园,圆明园内很多建筑、壁画都是由中外设计师共同设计的,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流,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6].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研究陶瓷文化可以从艺术方面入手。基于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陶瓷文化研究以不同朝代背景下的器物为载体,能够更好探究社会文化与人们思想的变化过程,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

  四、结语

  基于艺术人类学视角的陶瓷文化不仅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特征,还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发展特征,文化与艺术的融合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发展特征,对于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社会文化均有重要作用。瓷器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朝代更替的文化纽带,是不同时期文化创新的集中体现。因此,在研究陶瓷文化过程中以陶瓷为载体能够降低研究难度,从多方面了解历史。

  参考文献

  [1]王海龙,何勇。文化人类学历史导引[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245.

  [2]弗郎兹博厄斯。原始艺术[M].金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9.9.

  [3]卢军羽,刘宝才。中国陶瓷典籍中窑名的分类及英译[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2):93-97,101.

  [4]陈雨前,郑乃章,李兴华。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4.269 .

  [5]欧飞兵。陶瓷艺术名品译介:问题与规范[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50-155.

  [6]王小舒。中国审美文化史:元明清卷[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0. 158.

  文献来源:聂甘霖。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国陶瓷文化研究[J].文化学刊,2020(08):40-4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