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工艺美术论文

建立毛南族傩面具数字化图像数据库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10 共460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发展探究 
【第一章】毛南族傩面具创新设计探析绪论 
【第二章】毛南族傩面具概况 
【3.1  3.2】传统工艺向文化创意转型的时代背景 
【3.3  3.4】毛南族傩面具的品牌化设计的骨架 
【3.5  3.6】毛南族傩面具核心角色视觉元素分析 
【4.1  4.2】建立毛南族傩面具数字化图像数据库 
【4.3  4.4】毛南族傩面具“再设计”的材质转换 
【4.5】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设计的整合应用思考 
【结论/参考文献】毛南族傩面具文化传承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设计应用研究

  毛南族傩面具是毛南族民族文化、民族风俗、民族审美风趣的集中代表,文化品牌策划者与设计师们可以从它丰富视觉元素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截至目前,在市面上还未曾出现过任何一件使用毛南族傩面具元素进行创作的设计产品,因此,毛南族傩面具在设计应用领域中还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本章将围绕毛南族傩面具在未来的品牌化建立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到的设计应用原则、设计内容框架、材质转化等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并通过分析周边国家、地区在利用文化理念、文化元素进行改革创新的设计案例,探索一条适用于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发展的设计应用方法。

  4.1 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设计应用的原则

  4.1.1 品牌化设计应用的核心单品原则

  1979 年,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发起倡导“一町一品”运动,“町”在日本语中是城镇、村落意思。“一町一品”运动旨在为经济发展缓慢、人才外流的农村地区寻求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品与产业发展:它立足于本土资源优势,致力于挖掘、创造地区内最具标志性的特色产品项目,并合力将其标志性单品推广至周边区域、全国乃至世界。

  主打“一品”概念的特色推广模式,有效的凝聚了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最集中的创造力量,为整个日本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一町一品运动数十年的发展变化,其运动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文化与特色旅游项目也成为了运动的一部分。

  在对外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可以被使用的文化元素有很多种。“毛南族傩文化”除了面具之外还包括有傩戏、傩舞、傩乐等内容,在品牌化发展过程中很容易打包混淆。毛南族傩面具与傩戏、傩舞、傩乐之间的差异在于,一个是静态的“器物”,另一个是需要被演绎的“表演”.“表演”更多的需要被特定文化情境和氛围烘托,而器物自身则携带着直观的质感体验,可以跟随着文化流动进入覆盖面更广的收藏空间。在品牌建立的初期,人们通常希望将所有文化元素都纳入推广名单,但这些元素在传播过程中附带的信息量巨大,容易混淆视听,分散文化受众的注意力,消耗建立品牌的精力。

  以毛南族民间节庆分龙节为例,在 2014 年 6 月 20 日至 6 月 27 日期间,环江县人民政府在环江县县城以及下南乡分别举办了两场为期一周的分龙节活动。其中,纳牛开坛仪式、祈福仪式、傩面狂欢嘉年华、傩面幡绘制展等环节,都与傩文化息息相关。但随着祭祀仪式的结束、傩戏表演环节的终止,只有“傩面具”能够作为主要视觉线索贯穿着整个节庆的始终:它出现在博物馆、文化宫、民族广场、傩面幡、民族服装、民族头饰、狂欢面具、游行花车等每一个角落,是每一个外来游客深度了解、体验、感受毛南族文化的纽带。所以,若未来政府、乡镇、企业选择以“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设计研究”作为民族文化推广的设计理论参考文献时,要首先必须要明确“面具”作为品牌核心单品的主导地位。

  4.1.2 品牌化设计应用的拓展原则

  第一,尊重文化,保持本源。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构建的所有原始素材,都取自于它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树立文化品牌形象和保持文化品牌魅力的根源。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需求的不断提高,舶来文化或捏造文化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体验真实文化的高要求。而西藏藏族、四川羌族、云南纳西族、贵州苗族等地区,正因为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民族风格,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来游客往来,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在未来,环江毛南族地区也将因为着手打造本土民族文化品牌而受益,既然受益于文化,就要尊重文化,保持文化和文化产品本源性。毛南族傩面具在未来的品牌化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自觉遵守这一基本原则。

  第二,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科技发展让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在新旧文化交替的过程中,新事物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旧文化也会慢慢失去存在价值,任何不再适用于现代生活的旧事物终将会被新事物取代。把握文化转型时期的机遇,必须让高高在上的文化器物走下神台,权衡生活化与实用价值的兼容并蓄,利用新鲜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语言让它重新融入百姓生活。

  第三,创新思维,创意改良。设计,是在原有的素材基础上进行创意加工和设计改良。

  毛南族傩面具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器物,可观、可触、可嗅,从木料的选择到人物形象塑造,也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设计转变,这说明文化的传承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世界各地面具制作工艺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选择通过现代科技对面具材质进行改良设计,利用材料创新,给面具提供更多流通的可能性。面具中的每一项元素都可以成为设计创新的灵感来源,它们可以被应用到产品、广告、动画、家具、建筑等各个领域,从平面到多媒体、从二维至三维,创新是打破传统传承模式僵局的有效途径,只要创意思维能够通过具体的设计实现,面具元素的使用空间没有局限,只有无限。

  4.2 建立毛南族傩面具数字化图像数据库

  建立数字化数据库,是文化存储的一种高效途径,也是帮助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方法。结合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建立“毛南族傩面具数字化图像数据库”这一概念,实际上是出于对未来文化沟通方式的预见和对毛南族傩文化应用发展的可持续性思考。针对于毛南族傩面具而言,建立“数字化图像数据库”与“数字化数据库”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着重提出“图像”,不仅是因为图像信息能够在设计时为设计师提供便利的素材索取来源,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能够更直观、迅速、准确的向外界表达自我立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于对本民族文化传承的考量。

  4.2.1 建立数字化图像数据库的重要性

  笔者在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与毛南族傩面具相关的图像和文字资料,并未得到最有效的系统架构支撑和数字化记载。获取这些资料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一对一的收集“口述内容”来完成。特别是在走访当地民族文化学者、专家、傩戏非遗传承人、傩面具手工艺人时了解到,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准确描述毛南族傩面具的人物形象、人物造型来由、人物造型与神话传说之间的关联,也难以辨认除了核心角色之外的其他面具人物,甚至在官方提供的 36 副面具图像中也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这说明,毛南族傩面具在人物图形图像解读、识别方面存在巨大漏洞。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系统、准确的数字化图像数据库作为后备支撑,那么在若干年后,当老一辈非遗传承人、傩面具手工艺人逝世,再没有人能够指认这些面具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遗漏终将成为真正的空白。因此,建立一个既拥有完整视觉图像、人物造型分析、视觉色彩分析、又拥有文字注释解析的数字化图像数据库,是毛南族傩面具文化在未来发展和设计应用中最重要的一环。

  4.2.2 毛南族傩面具数字化图像数据库的内容框架

  4.2.2.1 傩面具视觉图像提取

  毛南族傩面具核心视觉元素的数字化图像,要从面具实物样本中提取,并用软件辅助的方法将其重新分解或描绘,使之转化为可被计算机处理的形式。最常见处理图像的方式有 Corel DRAW、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Gif 等,依据每种软件的使用特点和应用方式进行删选,能够进行专业位图图片处理和矢量绘图的 Photoshop、Illustrator 最适用于傩面具数字化图像库建立的初期阶段。

  图像处理软件能够对已有的图像素材进行编辑、加工、美化。如将已有的图像素材有限放大,直至清晰看到图像局部区域之间“像素点”的颜色排列组合,从而提取、分析、组合出一系列面具色彩色谱(如图 26)。

  另外,图像处理软件还能够有效、精准的从图像素材中节选、提取、复制原始视觉元素(如图 27)在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的初期阶段,利于文化元素的收集、整理、比对。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还能够通过勾勒描绘原始图像获得可被计算机修改、调整的矢量数据。矢量的绘图数据在数字化储存中占据较小空间,但是原文件却能够被无限放大,不受精度限制。

  a.冠帽视觉元素编整

  在保护毛南族文化传承以及打造傩面具文化品牌的前提下,收录入数字化图像数据库的面具数据及信息应当尽可能确保准确,特别是作为辨识傩面具人物形象最重要的冠帽元素的整编部分。因为这些图像内容一旦经过设计使用,就会直接流通进入市场,被消费者当成文化纪念品收藏,错误的图像内容会导致错误的文化内容被广泛传递,对毛南族傩文化的推广影响很大。

  本节编整、示例的部分毛南族冠帽图像及其核心视觉元素图,是在毛南族傩面具手工艺人方振国老人以及谭国庆师公的协助下,经过对近百十副面具的反复比对、重复确认的基础上整理而来。

  4.2.2.2 文字注释汇编

  数字化图像数据库中文字内容的汇编整理,需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收集整理已有的文献材料。最好是收集那些在文化大革命波动缓和之后,经由文化学者、专家汇编整理的早期文献,这些文献内容的真实度相对较高,并且收纳有三十年前毛南族乡民的口述资料。

  第二,收集整理毛南族民间风俗资料。在笔者田野调查时发现,毛南族傩面具中许多面具角色冠帽部分的核心视觉元素,它们造型形象的故事背景与这些民族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如“社王”面具,其冠帽部分的核心视觉元素是一组无法被直观理解的竖形条纹,与社王的神话故事传说也没有直接关联。后整理在乡民口述资料时发现,社王面具核心视觉元素的由来与毛南族民间风俗习惯有关:社王在傩神之中是负责保护村屯安宁的大神,毛南族人逢大年初一或十五,或每隔两至三年,便会在环绕自家村屯范围插满一圈五彩旗,外人三日之内不可进村,它是毛南族人围村祭社王的民间风俗活动。社王面具冠帽部分的核心视觉元素,就是祭祀时五彩旗的抽象演变。

  第三,分析整理毛南族傩戏唱本。毛南族傩戏唱本是现今留存最为古老、最为可靠的历史资料,傩戏唱本由毛南族土语和壮话穿插杂糅组成,非理解两种语言的人不可知。在文革时古老文献、经书、唱本毁之一炬,仅有少量被密密封存的唱本流传于世,后经两代师公的反复抄写、记录,又被完整保存了下来。唱本里唱的是傩戏演绎的故事内容,颂的是傩神的神话传说,一样也保留着能够追溯傩神面具造型元素起源的蛛丝马迹。

  第四,对手工艺人、傩戏师公的口述内容进行整理。毛南族肥套、毛南族傩面具制作技艺有着家族父子传承的特点,在技艺传承的同时,他们还继承了祖辈口口相传的傩文化知识,这种传承模式接连不断地持续了数百年。在文字整理工作中,他们能够对已有资料的考证提供帮助,是补合文化断层的活化石。

  4.2.2.3 傩面具色彩区分

  由于毛南族傩面具在历史保存过程中经历过文革等运动的波及,现存古老傩面极少,其原始的色彩原料制作和使用方法都已经失传。新制作的傩面具由于成本原因,在色彩原料选择上更倾向于市场流通的广告绘画颜料,从新面具上界定色彩构成的方法基本不予以采纳。古文物的色彩分析工作难度十分大,通常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仪器测定的帮助分析其色彩原料的配制方法,以及分析矿物质颜料稳定性对色彩变化的影响,才能够推导出原始傩面具色彩配置的构成。只有系统的分析古老傩面具的色彩构成,才能够为现代新傩面具的色彩使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因此毛南族傩面具在色彩研究方面的空白,可以在未来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进行补充。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