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两步四法治疗急性肩关节周围炎50例效果满意

时间:2014-09-02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2448字
论文摘要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中医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患者呈慢性发病,少数有外伤史。 笔者采用两步四法治疗急性肩关节周围炎 50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 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均来自 2011年 8 月至 2013 年 2 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中医骨伤科门诊。 其中男性 11 例, 女性 39 例; 年龄30~70 岁,有明显外伤史者 4 例,有受寒史者 20 例,原因不明者 26 例。

  1.2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诊断标准: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好发年龄在50 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X 线片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②年龄 30~70 岁,性别不限。 ③发病在 30 d 之内。 ④同意采用针灸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排除标准: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纳入本试验。①肩关节脱位、肩关节骨折、肩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肩关节结核、肩关节肿瘤等肩内疾病引起肩痛者。 ②颈椎病、冠心病、胆囊炎及胆结石等肩外疾病引起肩痛者。 ③胸廓出口综合征、肩手综合征、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臂丛神经炎等周围神经疾病引起肩痛者。 ④严重心、肝、肾患者、精神病患者及肿瘤患者。 ⑤未同意采用针灸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均采用两步四法。 (1)第 1 步的两个方法:采用局部取穴加电针。 ①取穴:局部穴取肩髃,肩髎。 ②操作方法:取肩髃,肩髎两穴位采用直径0.25 mm,长 60 mm 针灸针 (华佗牌 ,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平补平泻法进针局部出现酸、胀、麻、沉感觉即可; 接通上海产 G6805-2 型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频率为 4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以上操作每次 45 min,每日 1 次,6 次为 1 疗程,休息2 d,进行下一疗程。 (2)第 2 步的两个方法:采用循经取穴加病变局部的活动。 ①取穴:病变对侧的后溪、三间、中渚。②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后溪、三间、中渚3 个穴位采用直径 0.25 mm, 长 60 mm 针灸针 (华佗牌,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平补平泻法进针局部出现酸、胀、麻、沉感觉即可。在针刺的同时助手帮助患者活动病变部位的肩关节,使其作前屈、后伸、外展、内收、上举等动作,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极限位停留5 s,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 以上操作每次 30 min,每日1 次,6 次为 1 疗程,休息 2 d,进行下一疗程。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疗效标准评定。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2 结 果

  本组 50 例患者,经 1~2 个疗程的治疗 ,按上述标准评定。 临床治愈 30 例,好转 15 例, 未愈 5 例,治愈率 60.00%,总有效率 90.00%。治愈的患者,3 个月后随访,无 1 例复发。

  3 讨 论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学又称 “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属中医痹证范畴,是发生在肩关节周围肌腱、韧带、滑膜囊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病变。肩关节周围炎主要发生于 50 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且女性多于男性。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尤其是外展、外旋、后伸明显受限,长期患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粘连。

  临床中有关肩关节周围炎分期目前临床上没有统一标准。 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知识并结合前辈们的经验认为急性肩关节周围炎指发病时间不超过 1 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肩关节疼痛,在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还没有形成粘连之前, 早期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在两步四法中,关于第一步的两个方法:取病变部位肩髃,肩髎既符合针灸学的“近部选穴”原则,又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针刺之后接通电针治疗仪,针刺与电针相结合,可使肩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肩关节周围炎症、渗出、水肿,从而缓解肩部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达到治疗目的。 而第二步的两个方法则是根据《灵枢·经脉》所述“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 上出两指之间……循臑外上肩……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 循手外侧上腕……出肩解,绕肩胛, 交肩上……三焦手少阳之脉, 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臑外上肩……”。由此可见,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病与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及手少阳三焦经密切相关。 根据《难经·六十八难》曰“输主体重节痛”和《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故取手阳明大肠经上的输穴三间、手太阳小肠经上的输穴后溪及手少阳三焦经上的输穴中渚。同时既符合针灸学的“远部选穴”原则,又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根据中医“左病右取,右病左取”阴阳互引诸法,选择肩关节病变对侧的腧穴针刺,也是为了针刺的同时活动病变的肩关节,从而使针刺和肩部的运动结合,达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缓解肩关节肌肉的疼痛和痉挛效果。 临床观察表明,两步四法治疗急性肩关节周围炎,针刺和电针相结合、循经取穴与病变局部活动相结合,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0-191.
  [2] 孟庆越, 王学新. 电针的不同波形及频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应[J].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370-2375.
  [3] 方剑乔,包黎恩. 论电针镇痛的临床应用规范及其依据[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4(3):40.
  [4] 王和鸣. 中医骨伤科学[M]. 2 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67.
  [5] 祝英峰. 22 例肩周炎分期治疗临床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71.
  [6] 张力新,周星,李春田. 肩周炎分期分步治疗效果观察 [J].现代康复,2000,4(11):1679.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