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基于核心目标的高中历史价值教育实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4406字
论文摘要

  价值教育,是关于价值取向认识与价值取向选择的教育,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特殊实践活动,其基本功能就在于引领人的价值追求,提升人的价值素养和培育人的价值能力”。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承载功能,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应该是价值引领。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要围绕“丰富人性、完善人格,充盈人生意义、增进人的生活品质”这一核心目标进行,指向美好未来世界,让人类生活得更幸福。然而,在当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一线教师对历史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缺乏准确的把握,即使有了重视价值教育的意识,也缺乏实践智慧或正确的实践途径。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历史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实践策略。

  一、高中历史价值教育提出的背景

  一节好的高中历史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且更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价值承载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体现在高中历史教育的价值教育功能被遮蔽,教学实践存在价值缺失和价值扭曲的现象,教学的智慧、情感属性被弱化,对人的价值提升和人类的未来发展缺乏应有的关注,等等。

  (一)高中历史课堂“工具价值”主导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历史教育的价值教育功能被遮蔽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学科的价值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首先,高中历史教学重点仍然停留在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及其概念的学习上,把对知识与概念的识记和历史学科应试能力的培养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方法上偏重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历史价值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次,在高中历史课堂价值的认识上,实用主义与工具主义逐渐占了上风,最突出的表现是历史探究的过程变成了“教条的历史知识”和“应试技能”的强化过程。再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都是按预设进行的,没有学生表达和思考的空间,高中历史课堂缺乏历史学科特有的课堂形态,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都得不到提升。可见,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存在价值扭曲或价值偏离现象,需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

  高中历史教育的价值“扭曲”表现为:由于教师缺乏深厚的史学素养,引领学生进行错误的甚至有害的价值体验,进而让学生产生错误的甚至有害的价值认识。例如,在讲到元朝行省制度的时候,有的教师“自豪”地介绍元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多么强大,统治了多少地方,这就会在不自觉中向学生传递“战争伟大、侵略光荣”的历史观;在“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强调战争的残酷性,让学生过度地感受战争的血腥,激起学生内心的极大愤怒,这其实是缺乏理性和人性的战争评价,亦是扭曲的价值教育;在讲“北美独立战争”内容时,有的教师为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特意将教学的价值观立意阐释为,“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感受到一个民族不畏强权、敢于反抗、不怕牺牲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以弱胜强的坚强意志”,而这完全偏离了北美独立战争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平等的价值主题。

  (三)高中历史教学的智慧、情感属性被弱化,冷落了人的精神世界,对人类未来发展缺乏关注

  历史教学对历史价值教育的根本性追问不够,对人的本体需要和人类未来缺失关怀,使得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单纯的应试准备。在实践中,很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缺少深刻的价值追问。这是由于,“过于关注一般的、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忽略个性的、理论层面的认识问题;过于关注以学科教学经验为基础的本本主义教授原则(以主观性、技术性和工具性为基本特征),忽略学科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原则”。通过这样的高中历史教学,学生虽然增长了历史知识,但其精神世界却没有得到同步成长,这就弱化了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二、高中历史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阐释

  高中历史学科以古今中外人类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哪些历史现象或历史史实可以进入研究的视野,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人们选择那些对于今天人类发展最有启示意义或对于人类智慧最有价值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内容、思考其规律、探究其价值。而事实上,高中历史学科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应当指向人最核心、最本质的需要,即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和创造有价值的生命,让人类的未来更美好。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求真、扬善、唯美的情怀,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高中历史学习不应当只是记住现成的结论,而是要运用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研究和解释。高中历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形成历史研究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批判和反思,揭示历史的规律,形成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使其具有历史意识。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历史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求真的过程。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挖掘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善与美、彰显民族精神、传递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进取精神等,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格与品性。

  (二)引领学生感悟时代精神,以现代视角诠释历史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主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都离不开时代所提供的舞台。历史上众多杰出人物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时代先锋,书写了壮丽的人生价值篇章。通过高中历史的学习,要让学生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意识,将个人理想与时代需要结合起来,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总之,高中历史价值教育在追求学生生命的完善和人生境界的提升的同时,还应包括基于现代性思考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以及历史使命等内容,担负起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三)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尊重各国文化,关心人类共同命运

  历史教育是通过了解过去、认识过去来获得认识和感悟的,难免会面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价值与本土价值的冲突问题,这就需要历史学习者具备全球背景下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的能力,确定价值判断的标准。具体而言,高中生通过历史学习,应该具有初步的文化理解能力和人类共同的情感认同,理解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历史,关心人类环境、能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反对战争和霸权,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等等。

  上述三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是高中历史价值教育的内在维度,是终极的指向;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是高中历史价值教育的外在维度,是人生境界的外化;全球意识是高中历史价值教育的辅助维度,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延伸和拓展。高中历史教学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应关照人生,应当是人文性、全面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表现为以人文精神涵养生命、以对过去的理解和对话构筑教育与生命和现实的相融,实现教育促进生命全面成长的目标。

  三、基于核心目标的高中历史价值教育实践策略

  高中历史价值教育应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运用哲学思维和史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挖掘历史学科的价值资源,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应以现代性的视角去探索教育的价值立意,为人类当下的美好生活服务;应以全球视野、面向未来的态度寻找历史价值教育的方向,引领人类生活走向美好未来。

  (一)运用唯物史观的思维和方法,重视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形成价值认识的能力

  一个人的价值认识能力既包括价值认识的意识,也包括价值发现、价值判断、价值感悟和价值创造的素养。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思想方法分析与认识历史,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学科素养,养成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和不断超越的学科精神,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是培养学生价值认识能力的根本途径。从历史学科特点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等史学方法和治史态度,其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价值意义,这些史学方法或治史态度既是学术精神,亦是人生态度。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 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课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笔者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新的设计,提出了两个问题供学生研究探讨:

  一是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二是“苏格拉底之死”的多重解读。

  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触及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核心问题,这种问题的探讨过程既是历史学科素养的提高过程,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二)以现代性的视角审视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性养成,帮助学生构建和丰富意义世界

  教育现代性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教育的现代精神的彰显,是对工业化时代教育工具性价值和统一性规范的超越。教育现代性视角下的历史教育,关注人的精神丰富和生命幸福,关注人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比如,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学生既要认识到中国顺应历史潮流这一选择的正确性,更要透过历史大幕看到一代中国人特别是邓小平等时代伟人抓住机遇、顺应潮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勇气和智慧,从而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感悟。再如,通过学习工业革命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树立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今天改革开放的实践,理解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的价值使命,以“教学生做人,促进学生形成完美人格,培养学生主体内在的道德能力、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为教学的最高追求,让学生具有坚定的真、善、美的信念。

  (三)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引领学生以全球眼光和关注人类未来发展的视角思考问题,树立全球意识,关心人类共同命运

  历史学科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纵横古今中外,洞察人间万象。首先,高中历史价值教育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比如,通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元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传统文化精华涵育学生的品性,树立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思考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以及“君子周而不比”等思想主张是解决今天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诸多问题的智慧源泉,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对当今世界进行价值判断。其次,高中历史教育必须倡导包容、和平、合作的理念,让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和关心人类未来的胸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主张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物质条件下,人类幸福感的缺失、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种族残杀和局部战争等问题无不困扰着现代人类。“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进行具有全球意识和以共同价值为内容的价值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因此,对于战争历史的学习,除了对战争历史要有客观事实层面的了解,更应该理性地审视战争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引领学生去关注“制度的缺陷,人性的贪婪,国际社会层面的公平和正义缺失”等更高的价值评判视角,让学生思考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拥有和平。

  参考文献:
  〔1〕邱 琳.人的存在与价值教育〔J〕.教育研究,2012,(5).
  〔2〕齐 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6.
  〔3〕董礼芬,李学峰.全球化与现代价值教育的全球性思考〔J〕.理论月刊,2002,(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