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11 共4631字
论文摘要

  在历史评价中,没有历史整体视角和人类生存的深刻惫义的背景将是肤浅的,而思想的深度指标也需要有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材料的支持才能言之有据。由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应坚持在主流意识的核心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提供的历史整体观视野下,争取获得科学而客观的评价方法。人类历史是由人与历史事件构成的,其中的主要角色是人民群众与时代精英,他们通过基于时代情境的具体行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改革、革命等历史实践,能动性地改造生产关系,从而推动历史的前进。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这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真理不能从核心思想教育中退却,否则就会迷失历史的方向,这是我们教学实践的理论支点。

  一、历史评价以唯物史观为基础
  
  历史评价在历史学研究与相关教学(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史学界在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so年代开展过两次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讨论,涉及古今中外各种不同时代、社会背景下,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到文明政权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且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墓本理论,就历史评价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人探讨,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我国传统的以道德优先的评价与马克思主义以历史评价优先结合的尝试。我国传统的评价标准有正统论、忠奸论、统分论、成王败寇论、道德论、气节论等,不是与道德相关就是与现实政治相关,与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发展关系不大。譬如秉笔直书的司马迁对刘邦、项羽的情感和个人偏好明显不同。古代正统历史学家大多支持刘知几在其传世之作《史通》中所说的“父为子隐,直在其中”,最直接地表达了道德价值胜过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观点。俞吾金对马克思的历史评价理论有比较深人的探讨,认为马克思对历史的评价准则从青年时期基于“异化”概念的道德评价优先,转到历史唯物主义,以及成熟时期的历史评价优先兼顾道德关怀的维度。①唯物史观之所以能够为我们提供历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在于这个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造出的历史哲学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包容性与现实性等基本特征。客观性与科学性既体现在唯物史观基于社会与历史的整体意识,又基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基本理论模型。它提供了进行历史评价的思想指导,也提供了可以进行具体细化的方法论。恩格斯指出,“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要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以及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②对于历史评价来说,首先需要具有客观性。所谓客观的评价,就是指不以某一利益集团、特定时代或民族利益的狭隘思想与价值观为基准,而是以人类文明的历史整体为基础,根据历史事实进行的能够经受一定检验的历史评判。科学的客观评价体现在科学的评价模型中,而统一的模型是贯穿历史整体的观念,并能够将这个观念具体而微观地细化。这个模型既有一个基本的统一标准,又包含一系列逐级细化的指标和内容,能让我们在一个统一的观念和标准之下考察人类的既往历史。

  显然,要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建立评价标准,需要对历史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如唯物史观所指出的,把所有的历史要素置放在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才能理解其历史内涵与价值。数量庞大的原始社会相互之间,即使是比邻的两个原始部落之间的差异性,可能比今天地球上任何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性更大,相互之间能够理解的可能性更小。

  如汤因比所说,对原始社会进行比较没有文明价值。③但是,现代文明改变了这一点。因此,马克思能够通过对历史进行考察,在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如果能够在整体上认识文明、文明的历史进程,就不会仅仅停留于打打杀杀的武力征服和星罗棋布的地球割据,也不会被这些表象所迷惑,从而超越具象的原始社会特征和各种历史阶段,才能整体性地把握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

  对于一个理论,所谓包容性是其指向未来的生命力,它不能对任何一个时代的独特价值观持有偏见。因此,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历史价值的评价不能因其所处时代的偶然性而不同,对一个时代来说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将一个现在认为糟糕的时代从历史年表中抹去,就像那个时代不曾存在过一样。评价模式需要包容这种差异性,需要用超出和平时代和动乱年代的评价标准才行。即便那些生活在不幸的动乱时代的人们,其历史价值不能因为其不幸的生活、不幸的命运而不值一提。他们也是历史的存在,也为人类的当下现实提供着同样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着一种“历史的对话”,并一样成为当下世界的历史性根据。

  雷蒙·阿隆曾说,“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或者把目前这个时刻安放到生成-演变中去。

  历史展示出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中,现在采取并保持着主动。,④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看,包容性体系在对历史进行评价时不能由伦理主导,对历史的评价需要根据历史情境。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历史条件,将决定历史事件的真实历史价值。十月革命以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掌握了政权的共产党随着时间的延续已成为既定事实,而在没有掌握政权的国家里,共产党则放弃了革命使命,并且适应了所谓多党制的制度。这说明,今天社会的同一性不会再存在于一个组织中,无论是在单一民族的国家中,还是在同国家相平行的政党中。⑤一种运动在历史中的合法性在于历史整体之下的同一性实现,而不是在于其永恒不变的价值,这是唯物史观对于历史评价的核心意义所在。

  从历史与当下的关系视角来看,历史评价在于认同当下核心价值体系,并为这个价值体系做历史性的辩护。在辩护的过程中,将当下的核心价值观投射到历史的材料和历史的观念中去,对历史上的一切现象和行为进行价值性判断,无论是支持还是颠覆曾经拥有过的看法。有的看法可能来自片面的文明独特性,有的看法来自源远流长的古老历史,有的则是受到长期的道德规训的遮蔽。也许这样的道德规训已经失去历史意义,或者仍然具有现实价值,但在能够分别不同价值的层次性和独特性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道德价值与历史价值的同一是幼稚的。换言之,对于唯物史观来说,现实是历史评价的出发点。

  二、历史评价的教学与实践
  
  在唯物史观视域下,我们在相关历史课或思想政治课(譬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践中对历史进行评价,大体涉及四个主要层面的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国家王朝和文明体系。根据唯物史观的历史整体观,对每一种历史实体的评价都需要在其后面的那个更大的实体上进行。单就一项发明来说,离开其所归属的文明历史和当时的社会,评价将无从谈起。价如,技术不是一个单一的力量,必须依赖于特定时期的社会。又如,对林则徐的历史评价就需要将他与”虎门销烟“联系在一起,放置在中国与西方文明的近代接触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中进行。特别是在与一些卖国求荣的官僚大臣的对比中,让我们清晰认识到,对林则徐的历史评价以及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评价,不仅是出于对自己历史的了解,而且是面向现实与未来的精神动力,这才是在相关课堂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因为历史价值生动地体现在现实之中。

  在具体化的历史评价的模型中,整体中的要家需要在整体中来理解。例如,燕汽机发明了以后很久才推动了工业革命,阻碍技术进步的原因成千上万,劳动力过剩就是其中之一。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大体也有一个社会性的接受和推广的过程,有些发明创造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留存下来,如果历史仅仅体现科技发明的事件,我们从中看到的不过是一片幻景。昂利·比兰纳的一句话对此作了很好的概括:”维京人抵达的美洲之所以得而复失,是因为欧洲当时还不需要美洲。“美国哲学家杜威说,看到了某个东西不叫发现,只有利用它对自己的思想和活动行为产生了影响,纳人到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之中才是发现。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只是历史评价中的一种类型。古代世界就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基于功绩的、基于道德的、基于思想的等等。件如伟大的地理旅游家伊本·白图泰根据国土范围、所辖城池规模等排列出当时的世界七雄:哈里发伊玛目、穆罕耿德·乌兹别克·汗、埃及和沙目素丹、伊拉克素丹、土耳其斯坦及河外地区素丹、印度素丹和中国素丹。⑦唯物史观主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即是对其历史成就的作用与影响的认识,而这依附于历史事件,或者更确切地说归属于对其所属历史文明的评价。例如,汤因比给予刘邦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统一国家缔造者中最伟大的政治家“,因为他及其后继者通过有效的政治手段,逐步地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分级行政的政治结构,既维持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又实行了仁政,在贵族和新的政治结构之间实现了相对平稳的过渡,并通过招贤纳士而建立起文官制度来维持政治管理。在英国人看来,其历史中最杰出的帝王非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莫属,因为在她当政的45年时间里,一个小小岛国却表现出经济上的繁荣昌盛、文学上的璀璨辉煌,而且在军事上一跃成为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人们普遍认为,英国黄金时代的历史成就在相当程度上应归功于她。

  历史人物的功过与伟业是通过历史事件被我们认知到的,所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离不开其产生历史影响的事件,占据图书馆里、书店里醒目一角的励志书籍中的历史传记就是其一。它通过对著名历史事件的叙述来表现历史人物的伟大之处,激励我们做出与历史事件同样惊人的事情,如此才能进人各种名人录。历史事件是构成历史的基础,是历史现象的实体化要素,也是历史人物的舞台。中小学历史课本告诉我们,历史事件的基本构成是时间、地点、人物、背景、过程及产生的历史与现实的影响。因此,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的核心基础在于其历史与现实的影响。只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我们才能对历史人物有客观的评价。

  我们接受了文明人的平等,才能比较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上的文明。只有接受了文明人的核心是物质和精神世界的统一,才能对那些伟大人物予以评价的基本标准。尽管并不存在一个或者一系列古今通用的不变指标,来将历史与今天的世界进行每个层面上的具体比较,但比较还是可能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观念-人的生命,有基本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也有相对来说比较可信的历史人口数据,以及对历史上的文明实体进行t化描述的信息。现代世界是平的,所以,一系列的标准化都可以自然而然地进行。现代的评价指标和要素比较多,硬的指标有GDP、人均寿命、要儿死亡率、教育、医疗条件、居住面积等等;软指标有腐败指数、效率、民主机制、人民幸福指数、恩格尔系数、休闲时间等。对于各行各业的人物来说,都有基于年度的排行、奖励等等的表达,从诺贝尔、菲尔兹、沃尔夫到奥斯卡、格莱美、普利策、商业排行500强等等。对于古代世界,我们可以逆时间之流追溯历史,用基于现代的指标来对历史上的状况进行评价。这些都可以在历史课或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案例或者作为论题由学生主动完成。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课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案例搜集材料,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进行客观而科学的历史评价。师生互动,相互启发,易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唯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生硬地灌输一种历史评价的价值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历史人物、事件等历史实体进行的历史评价和诊释是个无限的事业,因为我们的生活本身是无限的。

  任何一个评价都将被生活所突破从而提出新的评价要求,评价活动是生活自我追求其历史性的一部分。生活以及被现实生活要求重新装配起来的历史材料,总是会超越既定的评价判语,这种超越是永恒的。正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告诉我们的,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