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新课程实施前后重庆历史试卷高考命题特征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22 共5069字
论文摘要

  2006 年重庆 开始自主命制高考历史试卷 ,2013年重庆首次命制新课改后的高考历史试卷。 新课改前后重庆高考历史试卷的命题有很大的变化。 通过对新课改前后重庆高考历史命题特点的研究, 对今后高考历史命题工作的稳步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同时也能给中学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启示, 指导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一、新课程实施前重庆高考历史试卷命题特点分析
  
  从 2006 年重庆自主命制高考历史试卷以来,已经逐步实现“平稳过渡、有所创新、形成特色”的模式,命题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体现了重庆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成果。 因此,对新高考前重庆高考历史试卷命题特点的回顾和总结,一方面将其优秀的特点在今后的高考历史命题中继续保持和发扬,另一方面对于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特点进行改进。

  (一)新课改前重庆高考历史试卷命题特点回顾

    新课改实施前, 重庆高中历史教科书只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个版本, 高考历史试卷严格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命题, 强调回归教材,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兼顾知识的覆盖面,适当体现能力考查。 选择题虽然会以材料形式出现,但考点必须属于考试大纲的范围,而且四个选项一般均在教科书中出现。 非选择题的材料选择,也与教科书的知识密切相关, 往往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完善或深化,而且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角度进行命题。 总的来说,新课改前重庆高考历史试卷具有如下特点:

  (1)主干知识突出,覆盖面广。 试题所考知识点,不仅严格遵循教育部颁布的统一考试大纲, 而且皆为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命题坚持了主干知识的命题原则,所考查的内容都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主干知识, 并依据主干知识、引用课本之外相应的素材知识,从而形成新问题、新情景。 同时,坚持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考查的知识点大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史实,覆盖面比较广泛。

  (2)侧重能力考查的同时,强调回归教材。 分析新课改前的重庆高考历史试卷, 不难看出历史试卷命制越来越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同时将教材基础知识考查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很好地结合起来。

  全面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 是高考试题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全面考查考生能力的同时,又更注重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能力不仅包括分析综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包括基本的识记能力。 学习历史,不能不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线索。 因此, 在新课改推行前的历史试卷中, 大都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 综合和知识迁移能力。 同时考生要注重将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与教科书上的知识综合起来思考。

  (3) 彰显学科特点,注重与现实的联系。 新课改前的历史试题,虽然所用材料涉及面广,要求考生回答的问题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民族关系和文化思想等大的方面,还是具体的人物、事件、朝代、国家、战略方针、知识分子命运和世界局势的变化,无一不紧扣历史题材。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依据可靠的史料或历史遗迹去描述历史,并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同时,历史试题又充分注意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并不刻意回避社会热点。 例如:2009 年试题的第 19 题用当年法国公司拍卖中国文物这一事件来命制试题。 2011 年试题的第 21 题用三八妇女节设立 100 周年纪念、 第 19 题与 22 题用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5 周年史实来创设情景。 2011 年试题中反映了当年时事有:辛亥革命爆发 100 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社会各界纷纷开展纪念活动; 而反恐斗争及朝鲜半岛形势, 既是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又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试卷第 18、19、23、39题(历史部分)都有较为突出的反映,体现了历史学对现实的关怀。

  (4)情景设置多样,适当体现地方特色。 新课改前重庆市历史高考试题在情境设置上新意迭出,所使用的素材也较多样性,有文献资料、历史图片、楹联、历史地图、史料原文等。 同时,试题还体现了重庆地方特色。 例如:2009 年第 20 题的情境创设以“日本开重庆为商埠”的史实作为切入点。 2010 年第 16 题所引用的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的楹联,第 19 题援用的美国总统赞扬重庆市民英勇抗击侵略的信函,都是具有重庆特色的史料。 2011 年第 17 题考查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 是重庆历史上一次着名的反洋教斗争,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5)试卷难易适中,便于高校选拔人才。 从新课改前的重庆高考历史试题实测的效果来看, 考生与社会反映良好,无超考试大纲之题。 总体来看,试卷难易适中,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二)新课改前重庆高考历史试卷命题特点总评
  
  纵观新高考实施前四年高考历史试卷命题特点,对今后高考命题工作提供了借鉴。 通过对新课改实施前重庆高考历史命题特点的分析, 可总结出在今后高考历史命题中继续发扬的特点以及亟待改进的一些命题特点。

  (1)值得继续发扬的特点。 新课改的高考历史试题在不断完善,逐渐接近新课改的理念,尤其是 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已经初显新课改中要求的一些特点, 具有对今后高考历史命题值得借鉴和继承的经验特点。 分析新课改前的高考历史试卷命制特点,都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除了强调其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功能以外, 还要特别强调在考试中强调学生能力的考查, 而且在今后的试题命制中更应该加大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历史更应该强调其以史为鉴的作用, 因此试卷应与时事政治相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 回顾新课改前的高考历史试题,试题的情境设置越来越多样化。

  (2)需要改进的特点。 虽然坚持了能力考查的方向,但是在能力的层次感和区分度上欠缺火候。 (主要在非选择题方面,优秀生和普通生的差别不明显,有时甚至会导致成绩一般学生的得分比成绩好的学生高的现象)有时命题剑走偏锋:有个别题难逃偏、难、怪之嫌。 如对一些细节的基础点要求比较高,一些年代问题属于考纲里面包含但考生复习中容易忽略的,知识点有点偏。 2007 年选择题太细化,如第 14题“B.唐朝前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第 15 题的地图。

  综合题对历史问题的考查显得比较牵强, 尤其是第39 题,三个学科间的大综合,有时结合得并不贴切。

  2009 年第 39 题考查了能源问题,也是当前全球关注的话题,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时代性比较强,但三科综合的内容感觉比较牵强, 有很多题考生可能做不完。 2011 年整套试题严谨、细致、基础,但形式稍显单一,创新和能力要求偏弱。

  二、新课程下重庆高考历史试卷命题特点分析
  
  新课改实施后, 由于重庆高中历史教科书出现了一“标”多“本”,并且教科书的编排方式与新课改前完全不同。 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改前是以编年体的形式编排,而课改后则是以专题的形式编排。 重庆高考历史学科的命题范围,除了必修一(政治)、必修二(经济)、必修三(文化)外 ,还有三门选修模块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为重庆高考历史命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下面以 2013 年重庆高考历史试卷为例,分析新课改实施后重庆高考历史试卷的变化。

  (一)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现实关怀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

  2013 年重庆高考历史试卷尊重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情感和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如第 12 题“世界史·中国梦”,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 13 题通过对新疆的战略地位和建省的考查,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实中的边疆问题和领土争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14 题则通过古今中外服饰的变迁, 反映了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二)兼顾不同教材版本,确保试题公平公正

    重庆高考历史实行的一“标”多“本”,同一课标要求的考点, 不同版本的教材侧重点不一, 详略不一,甚至有的教材你有我无,因此,历史试卷的命制,只有兼顾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才能体现公平、公正。 重庆卷自主命题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尽可能让考生的能力正常发挥出来,避免人为制造不公平。

  如第 5 题以选择题的形式主要考查明代内阁, 三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有对明代内阁的内容, 但是详略不一,有的版本甚至连明代内阁的“票拟”都没有提及。为了避免因为教科书版本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试卷在题干上将明代内阁的形成过程,从太祖、成祖、仁宗后的过程进行呈现, 尽可能让三个版本教科书的学生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三)命题尝试不拘泥于教科书,强调能力立意试卷力图

    以能力立意,通过创设新情景、引用材料与教科书的结论相印证, 引导学生根据史料进行探究,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对考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能力目标的考查。 如第 4 题,以材料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宋朝的“便钱”,而宋朝的“便钱”三个版本的教科书均无相关内容,此题立意完全脱离教科书,仅有选项 B“中国最早的纸币”,教科书在叙述“交子”时提及,可以帮助考生否定选项。 而其他选项考生完全要通过解读文献,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总观新课程重庆高考历史试卷, 试题内容涉及面广、 时间跨度长。 中国史从先秦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世界史从古代雅典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涉及领域宽泛,涵盖了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 从“课标”分类来看,必修教科书所占比例为 80%,选修所占比例为20%,符合重庆考试说明的规定,体现了试卷的全面性与基础性。

  试卷素材选取来源丰富,有柱状图、表格、权威文献、原始史料等;情境设置灵活多样,新颖别致,有学习探究、节目竞赛、陶片放逐等。 文字精练整齐,卷面相对活跃美观,具有深厚的人文气息。 试卷的命制还注意兼顾综合性,呈现为融汇古今中外,并注意考查考生的整体史观和全球史观, 这是对学生学习历史的更高要求。

  (四)试卷既强调选拔功能,又注重导向作用

    作为重庆实施新课改的第一次高考历史命题,试卷总体上难易程度适中,具有较强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符合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功能要求,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同时,也对中学的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1) 突出主干知识, 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覆盖面,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重视对基础知识模块的掌握,而不是去猜题、押题。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史料解读和史实分析的全面能力,避免呆板的死记硬背。

  (2)试卷突出了综合能力考查,强化对高中历史课程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重庆历史试卷在高中历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等方面都做了积极的尝试。 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设置了探究性的试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另外, 试卷在编排方式上与往年的试卷也有很大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后,文综试卷全部将三门课程分开集中编排。 如历史试卷 100 分,先排列 12 道选择题 48 分,再排 2 道非选择题 52 分。 完全取消了以往 39 题的三个学科拼盘的 60 分大综合题。 这种试题的编排方式,强调各门学科的独立性,更符合考生的实际。

  三、新课程下重庆高考历史试卷命题的展望
  
  (一)强化命题创新,以能力立意为主
  重庆高考历史试卷从 2006 年开始自主命题,有多年的命题经验, 新课改后的重庆高考命题应当注意吸取重庆卷往年命题的经验,扬长避短。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强化命题创新,要以能力立意,要求情境创设应具有典型性与拓展性。 具体来说,典型性主要指情境创设在调动学生历史知识方面具有代表性,情境与历史知识之间有必然内在的关联,避免情境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貌合神离甚至脱节。 拓展性是指当情境创设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时, 它同时应该具有向前或向后延伸的拓展空间, 构成一部小的专门史或专题史, 而不能用枯燥呆板的情境创设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这种拓展性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不仅知其一,更要知其二。 命题时,要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防止机械记忆。

  (二)以课标要求为中心,不拘泥于教科书
  针对重庆高中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一 “标”多“本”的现状,命题应摆脱多种版本教科书的束缚,要宏观把握,化繁为简,取舍合理,严格以课标要求为主命题。 新课程高考命题要求更新教科书观念,创造性地处理教科书。 教科书是师生面对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考试命题要善于利用教科书资源又不唯教科书,将教科书融入到试题中,命题要合理构建教科书的新体系。

  (三)分类考试目标,进行科学命题重庆的考试目标要完全按照国家考试中心的目标体系。 新课标规定的目标是考试测量目标的重要依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