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初一历史论文(独家整理8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19-11-08 共5221字

  初一历史论文是初中历史教师总结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主要是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本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初中历史论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初一历史论文独家整理8篇之第一篇:浅谈初一历史启蒙入门方法

  摘要:对于刚接触历史的初一学生来说, 入门教学十分重要。对此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基础之上, 帮助他们养成各种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 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培养他们形成优秀的历史学科素养, 以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 学习习惯; 人文素养; 教学手段; 教学策略; 可持续发展;

  在中学阶段的各门基础学科中, 历史课不仅担负着传承文化、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 更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主阵地, 在学生成人成材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基于历史课的重要性, 初高中各个年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情况在培养目标、培养任务上都有相应的要求。而其中作为启蒙阶段的初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历史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后期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如何使他们快速顺利地跨入历史学习的大门, 实现历史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初一历史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历史知识几乎一片空白的孩子爱上这一门学科呢, 以下两种方法最为有效:

  1. 故事会: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 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曾强调历史学科教学一定要会讲故事, 老师应该用故事讲道理, 而非用道理讲道理。所以几乎每一课我都会准备一两个小故事, 或自己绘声绘色地讲述, 或打在课件上让他们自己欣赏, 或安排学生来讲。讲到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时讲讲塞翁失马, 学到桂陵之战时来一段围魏救赵, 而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则用迁都洛阳的故事就能表现出来, 还有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 玄奘"偷渡"前往天竺的故事等等, 无一不令学生兴趣盎然。

  2. 声光电:

  网络上大量的视频材料也是我们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青铜器的"泥范铸造法"书上只有"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整形"这几个词, 具体如何操作学生老师都是一头雾水, 可是一段讲解青铜器制作过程的5分钟短视频却能形象生动把这几个专业术语直观地表现出来。曲辕犁、筒车为什么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实物今天已经很难看到的情况下一段讲解其工作原理的视频可以帮助老师解决问题。除了科普讲解类的, 还有一些影视作品、动画片都可以用来导入新课或者作为一课中前后两个知识点的连接。一段伟人的讲话、一幁珍贵的原始音像, 这些声光电的教学手段都可以让同学们不出教室就能对一些历史知识加以观察了解, 各种抽象的超越学生生活经验的文字在直观的视频中变得简单有趣。

  二、养成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 但是光有兴趣没有养成各种学习的习惯, 在数量庞杂的时间人物面前、复杂拗口的专有名词面前、纷繁多样的历史史实面前很多孩子开始感到历史学科的难度而败下阵来。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严格培养各种学习习惯, 以帮助孩子持续健康地进行历史学习, 也是为将来初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基础的必要手段。

  1. 问题式预习:

  预习不单纯只是让同学们提前看书,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老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预习题目,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预习, 并在预习的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七上《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课前, 可以让同学们思考"西汉初期的皇帝和秦朝的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把新学知识和旧有知识进行联系对比。学习七下《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前, 可以设计"本课提到的四个皇帝是什么关系?他们各自为唐朝的繁盛作出了哪些贡献?请分别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的思考题, 让同学们在仔细研读教材理清四个皇帝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 再用老师教授过的归纳知识的方法回答问题。通过对新知识的研读, 以问题为楔子, 以旧知为基础, 以方法为手段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

  2. 提纲式笔记:

  "做总结和做笔记对增进学生的理解非常重要"[1].初一的学生历史笔记零基础, 从详细描绘一课的重难点到简略列出课本关键词, 或者尝试画出思维导图, 这不仅是对知识的整理, 也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对提炼归纳重难点的能力的一种训练。为此"教师要给他们以明确的指导, 不断给他们提供帮助, 并在他们能更加独立、更加有效地使用该策略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1].

  3. 重复式巩固:

  历史知识点背了又忘一直是学生学习历史中遇到的普遍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老师们可以在上完新课后、周末、月考、期中考前和期末考前安排5次复习。一个学期下来通过上述5次反复的复习背诵, 即使学生们养成了及时复习的习惯, 在知识的巩固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培养素养

  这里的素养特指的人文素养。"历史学科在提高中学生现代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2].为此需要老师们在平常教学中做到如下几点:

  1. 轻说教, 重渗透:

  "尽职守责、不畏强权、勇于革新、热爱祖国……"这些词汇倘若用说教的方式灌输给初一的学生们显得十分空洞无力。但是在一个个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中, 这些词汇却能慢慢渗透进孩子们的心灵。比如《张骞出使西域》一课用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的形式呈现, 可以使孩子近距离地走近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坚韧磊落奇男子", 在对他的事迹的演绎中感受他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重信重义的高尚人品。讲秘色瓷、唐三彩, 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中国瓷器展, 在近距离的观察中感受祖国古代文化的绚烂, 惊叹古代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讲李白杜甫白居易可以组织一场读诗会, 会前学生分组收集三人的诗歌名篇、生平事迹, 会中分角色朗读、齐读、主持人讲解, 一起在诗歌中感受李白的"浪漫", 杜甫的"忧伤"和白居易的"辛辣"."润物细无声"的教学需要老师的智慧和创意去设计去准备, 才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2. 弱结论, 强过程。

  在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 直接给出结论是最简单但也最无效的教学手段。老师可以先避开书上现成的结论, 组织同学去查找相关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辩论、老师引导最后由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也许和教材一样、也许刚好相反, 甚至超越了教材的内容。无论结果如何, 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老师引导思考的过程中, 同学们学会了运用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价值观去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体会到历史人物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情绪的, 历史事件虽然复杂多变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他们也才能真正理解到"一个历史人物的行为符合了历史发展规律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类结论的含义。辩论思考的过程也使同学们的认知更加立体和丰满, 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当然这个过程同样必须在老师的规划和正确引导中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

  虽然我们从事的是初中教学, 但是也要关注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版) 对历史教育根本目的的阐述是这样的: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 更应当重视透过历史的学习, 使学生终身发展的潜力得到开发, 人性得以不断地完善。就让这种对学生的开发和完善在老师的智慧教学中从初一历史开始启蒙和入门, 因为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无论哪一个年级哪一个老师都应该负起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卡拉·肖尔等。教学与行为干预[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51
  [2]任世江。建设务实有效的21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著名教学研究专家聂幼耕先生访谈录[J].历史教学, 2003, 1:19

初一历史论文独家整理8篇之第二篇:如何在初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文章针对如何在初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即引导学生树立认知观, 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改变固有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 开发新的学习方法;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认知观; 历史教学; 培养兴趣; 多元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怎样引导学生对这门科目快速产生兴趣, 打消其初始的陌生感成了初一历史教师最应该重视的问题。为此, 树立学生对于这门科目重要性的认知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入手, 探究如何帮助初一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初一历史

  一、引导学生树立认知观, 意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初一历史是以后历史学习的奠基之笔, 是为将来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 专业研究中外历史、古今历史打下的伏笔。因此, 在学生起初接触历史这门科目时, 教师要进行正确的认知观念的引导, 引导学生意识到历史是一门涉及广泛、博闻广识的学科。历史就像一部书籍, 记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发展的历程。如果去一个国家旅游, 对于这个国家具有历史气息的建筑、城市、地名, 都可以运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刻的解读, 从自身的文化素养来讲, 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对于中学生来说, 初一历史是以后历史学习的基础, 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其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认知观。

  二、改变固有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 开发新的学习方法

  历史是一门文科学科, 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只要通过考试即可, 因此, 很多学生都死记硬背, 忽略了理解的过程。历史是有脉络的, 是有一条时间的线条将历史背景、事件及体现的文化特征穿插起来, 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只会陷入僵硬、古板的学习中去。因此, 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必须改变固有的学习方式, 开发新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巧设导语, 激发兴趣

  导语作为一堂课的导入性语言, 具有引导探究及学习的作用, 所以, 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上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 在学习唐朝统治后期, 国势日衰, 当权者昏庸荒淫的内容时, 可以引用语文课本中曾学过的诗词进行导入。如运用杜牧的《泊秦淮》中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进行引入, 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玩的场所, 灯红酒绿、靡靡之音不绝于耳, 歌女们不知国家日渐衰败。由此引出唐后期国家统治的衰落, 进而进行历史学习。再如, 在秦朝时, 我国有一位变法大家, 想要推行改革, 但是他担心自己的公信力不强, 于是他就在城门口树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并说:"谁能将这根木头从城南门扛到城北门, 我就赏三十两黄金".不一会儿, 走来一位外地的商人, 他扛起木头就向城北门走去, 结果真的得到了三十两黄金。由此事件, 他也取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这个人就是秦朝著名的改革者---商鞅, 从而引出所讲的历史内容:商鞅变法。

  (二) 影音播放, 加深印象

  在多元文化和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既能提高教学效率, 也能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 那么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也可使用多媒体的教学媒介, 引导学生学习。在学习著名的历史事件时, 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影视资料进行深刻的学习。例如, 学习南京大屠杀时, 即可提供当时南京人民被屠杀的图片、纪录片;学习西安事变时, 可以进行超链接, 播放一段《西安事变》的电影, 熟知的导演和演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

  (三) 内容重现, 亲身体会

  教师在历史课的教学中, 也可以加入学生的表演元素。例如, 抗战胜利, 中国作为战胜国却遭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一些学生和代表上街游行, 喊出口号。针对这段历史的学习可以请学生自发组织进行历史模拟, 用白纸做成标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反对21条"等, 并由拿着标语的学生负责讲解标语中所含的不公平条约定的内容以及包括的事件, 由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角色替换, 故事演讲

  对故事性比较强的课程, 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授课。例如,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这是学生熟悉的历史, 影视剧中比较常见。课程开始前可以让学生先讲解武则天的历史故事, 其他学生做补充, 这样人物的形象和经历就会更加饱满, 有利于课程的深入学习。

  四、结语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 对于一门新接触的学科, 培养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知和教师多元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这能为以后的历史科目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2015 (5) :89-90.
  [2]赵玉慧。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2003 (5) :10-11.
  [3] 郑倩。历史名师解读新教材为初中历史教学出谋划策[DB/OL]. (2016-11-09) [2 016-12-0 6].h ttp://www.fj.xinhuanet.com/jiaoyu/2016-11/09/c_1119882661.htm.

初一历史论文推荐范文8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