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个人公司理财论文

理财观论文(优秀论文8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0-02-19 共6225字
  理财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会理财的人生将是美满的人生。理财规划是收支平衡的调节器。下面是理财观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理财观论文第一篇:彝族理财观调查结果分析与改进策略
 
  摘要:四川凉山彝族居民对理财这一行为的认知度严重缺乏, 甚至理财偏好与非民族自治州地区居民背离甚远。文章旨在通过修正少数民族区域居民的理财观, 完善其政策支持下的最优理财模式, 以及针对其现实财产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理财计划, 来帮助他们提高剩余资金利用率。
 
  关键词:少数民族; 理财观念; 理财模式; 理财建议;
 
  一、前言
 
  近几年,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 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人们逐渐有了通过理财来掌握个人或家庭财务状况的想法。目前来看, 国内的理财方式应有尽有, 但相对来说,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网络通讯的普及和发展程度与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有一定差距。而一些人更是对理财没有太多观念, 或者具有观念却没有适当的理财方式。所以, 我们通过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来探讨民族地区居民对于理财的认知度, 并且希望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出民族地区居民的理财偏好以及给予他们相应的政策上的良好建议和措施, 以期望能够帮助他们达到对理财这种行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鉴于此, 综合各种有利因素, 选择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作为研究目的地。
 
  二、彝族理财观调查结果
 
  (一) 彝族理财观分析
 
  通过对彝族居民理财了解程度的调查, 对他们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等信息的收集, 对他们理财的意愿性、途径方式等进行访谈, 我们共发放问卷200份, 其中有效问卷169份, 并对有效问卷信息进行后期统计整合, 对他们的理财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财模式及分类进行了分析探索, 得出如下结论:大部分彝族居民是具有理财意识的, 他们知道理财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来说, 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所以他们会选择将自己的剩余资产全部存入银行, 以实现资产增值的目的。比如说:定期储蓄。通常来说, 绝大多数居民会愿意将自己个人或者家庭除日常开支外剩余的资产全部用于银行定期储蓄三年或者五年, 甚至十年。在他们看来, 他们的资产会在银行里面会实现一定预期的增值, 但是, 往往他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通货膨胀。由于他们的传统理财意识, 银行储蓄观念根深蒂固, 不关注国家政府的政策调整, 不理解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味地保持自己的意志, 从而导致他们错误地管理自己的剩余资产, 没有实现保值或者增值, 甚至更坏的情况———贬值。还有就是, 一些居民虽然有理财观念, 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剩余资产, 不懂得怎么让自己的资产实现较高的收益, 甚至担忧自己的资产会因自己的不够专业化而遭遇较高的风险。所以说, 绝大部分居民会自觉的规避风险, 选择更为保险的传统储蓄方式来进行理财, 或者说有些居民会直接放弃理财, 选择保守的零理财来维持日常生活。
 
  (二) 影响理财观的因素
 
  1. 传统文化思想禁锢。
 
  彝族居民自古以来运用自己的智慧, 创造出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文化。但是他们并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文化优势, 并没有找准自己实现致富的入口, 只是在本地经营民族特色工艺品之类的, 没有把这些传统特色文化传播出去。因此, 他们就自始至终只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经营着自己的生活, 自然而然, 理财对于他们来说, 也就变成无所谓了。
 
  2. 生活地域环境限制。
 
  彝族居民一直居住在国家精准扶贫地区, 经济落后, 整体上拉低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加之, 越西县地处偏远地带, 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经济发展严重受到限制, 受到的国家政策效应也相对延迟很多。因此, 他们基本上不会关注理财的趋势近况, 也无法适时展开理财活动。
 
  3. 文化水平局限性。
 
  由于我们的调查对象基本上是中年人群, 在他们那个年代, 基本上很少有读书接受知识的机会, 因此, 他们的文化水平并不高, 甚至, 不识字的人群也不在少数。所以他们并不会有理财动机, 更不会接受任何相关的财产行为。
 
  4. 收入高低差异。
 
  彝族居民收入来源差异很大, 导致他们自有资产分配的巨大差异性, 从而产生资产增值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同时也会给予低收入家庭心理负担, 对理财不抱有任何希望, 规避任何理财行为。
 
  三、彝族理财模式分析及分类
 
  (一) 理财模式分析
 
  据我们了解, 凉山越西居民的理财模式主要有银行理财 (银行储蓄和其他银行理财产品) 、保险理财、房产等固定资产投资及其他方式。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属于传统的理财方式, 也是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一大方式。保险理财着重解决长期的教育、养老规划、医疗保障等问题。其中, 占比最多的是银行储蓄, 第二是保险理财, 之后是房地产投资, 而证券投资这种高端理财方式是占比最少的。
 
  (二) 理财模式分类
 
  1. 稳健型
 
  这类理财模式主要以银行储蓄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主, 这类理财产品都有着固定的收益, 且风险较小, 普及范围广, 群众认可度高, 是一种稳健的保守型理财产品。
 
  2. 非保本浮动型
 
  这类理财模式主要以股票、债券、基金投资为主, 这类理财产品收益不固定, 随着经济市场波动, 虽然风险较高, 但同时也伴随高收益。
 
  3. 无所谓型
 
  这类群体对理财模式的选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或者说, 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理财观, 所以是否进行理财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四、彝族理财观及模式改进
 
  (一)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越西彝族当地人民要想更合理地规划生活、改善生活条件, 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1. 当地居民应该加强对理财知识的
 
  了解, 有了足够的了解后才能正视理财的重要性, 增强主动的理财意识, 提高对理财产品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2. 不局限于固有的理财途径。
 
  当地掌握家庭财政权的居民大多为中年人, 对财富的使用都很节俭, 理财观偏传统保守化, 从利益所得方面来说, 这并不适于现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 因此, 越西彝族人民可以适当提高财富的流动性, 慢慢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内接触一些除储蓄存款外的新型投资理财方式。
 
  3. 理解开源节流, 开展一些适于当地的新型理财模式。
 
  有了财富的源头才有更多的财可理, 才有更多的收益源源不断地来, 当地彝族人民可以考虑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投资理财。
 
  4. 正确看待理财风险的存在。
 
  只要财富开放、流动, 就一定有风险, 但风险不一定就是坏的, 要知道有收益就要先承担一定的风险, 更何况当地居民可能对理财有长期以来的畏惧和规避, 对损失风险有些过高的预估, 所以他们应该客观的看待风险的存在。
 
  (二) 合理理财模式的建议
 
  1. 购买国债, 获得稳定收益
 
  国债相对于其他投资类产品来说, 收益更加稳定, 风险也相对较低, 同时, 国债收益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 这对于本身收入不高的越西彝族居民来说是寻求资产增值高保障的最佳途径。
 
  2. 抓住自身优势, 合理投资
 
  越西县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文化底蕴十分浓厚。因此, 他们可以借助自身传统文化工艺品, 来大力投资, 发展当地经济。鉴于彝族居民对政府的大力依赖性, 当地居民可以联合政府, 由政府出面, 对居民剩余财产进行集资, 统一集中管理, 投入特色工艺品实业贸易中去, 带动居民加速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 也给居民们的剩余资产实现了再增值的可能, 让他们“钱生钱”, 走向致富之路。
 
  3. 分散投资, 多重收益
 
  由于当地居民自身储蓄并不富余, 他们对投资风险承受力明显匮乏, 很难有勇气去集中投资于一个项目上。因此, 可建议他们分散管理自有剩余资产, 以保本低收益为限, 将自由资金分散于农牧业, 手工艺, 旅游业等可实现项目上, 为自有资产实现增值的可能性。待收益可观, 多重富余后, 可再转换理财策略。
 
  4. 自主创业, 立项发展经济
 
  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越来越多, 他们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他们往往打心里想要维护发展壮大自己的民族, 因此, 很多彝族大学生都愿意在毕业后返乡创业。带动当地居民发展特色经济, 实现族人生活水平的增长。
 
  5. 政府扶持
 
  现在是经济金融大时代, 凉山当地政府可以多提供些金融资产服务诸如住房贷款等, 还有金融信息服务, 以满足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的发展需求,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再者, 少数民资地区本身因为地理等自然因素导致经济不发达, 资金自然保持紧缺状态, 没有足够的资金自然就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所以当地政府可加大对居民的扶持, 提供金融融资服务, 借鉴城市金融融资体系模式来建立完善符合当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金融融资体系, 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开辟一条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安平平, 张择.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金融旬刊, 2014 (08) .
  [2]颜瑜.民族地区家庭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09.
  [3]王红颖.我国国债风险与绩效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 2008.
 
理财观论文第二篇:农村居民理财观念的现状与普及建议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如何守住财富成为了农村居民的现实需求。文章通过对农村理财观念的分析,探讨了理财观念普及的必要性,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金融机构数量、加强风险意识培育等方面提出了在农村地区普及理财观念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 理财观念; 普及; 建议;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Rural Residents' Universal Financial Management Concept
 
  Li Wei
 
  随着“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11 421元提升至2018年的14 617元,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但是当前农村居民的收入依旧主要依靠工资收入和经营所得,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意识比较薄弱,缺乏理财投资观念。农村居民在创造和积累财富的同时,忽视了如何避免财富缩水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在此背景下,探究如何在农村地区普及理财观念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现有的研究基本是从农村居民理财现状和理财业务发展两方面进行探讨。一部分从农村居民的理财现状出发,探讨农村地区理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如毋雅楠等[1]指出农村地区现阶段的理财存在重视度不够、服务门槛过高、市场较为混乱等问题。郑雪[4]以辽宁省朝阳市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将居民理财存在的问题归结于收入水平偏低、受教育程度低、居民年龄制约、市场不完善。戴舜英等[3]将农村金融理财存在的问题概括为知识匮乏、缺乏理财渠道、收入差距。另一部分从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村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吕鹰飞[2]将农村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农村居民的投资意愿较低、金融市场欠发达、区域发展不均衡三个方面。赵红兵等[5]在肯定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个人理财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强调农村居民风险意识不足、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研究的角度主要集中在理财现状和理财业务的发展两方面,缺乏如何在农村地区普及理财观念等问题的研究。
 
  2 农村居民理财观念的现状
 
  2.1 对“理财”一词存在误解
 
  “理财”的全称为“理财规划”,理财产品仅仅是理财规划中的一个工具。理财规划的核心是通过合理安排负债和盈余资金来调整生命周期中各个时期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从而达到终生消费的最大效用,具体包括家庭的教育规划、养老规划、现金规划、消费规划等,所运用的理财工具包括储蓄、保险、基金、贷款等各类金融产品。
 
  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的影响,我们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农村居民受到传统观念及其固有认知的局限,偏好于将闲置资金存定期以获取利息。农村居民往往将“理财”简单地理解为“理财产品”,而且认为理财产品都具有风险,这也就导致了农村居民偏好储蓄而不愿意去理财。
 
  2.2 缺乏风险意识
 
  农村居民将“风险”等同于“损失”,所以在提到某产品可能具有一定风险的时候,大部分农村居民都会义正言辞地拒绝该产品。其实,“风险”在经济学的范畴里是一个中性词,强调的是一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损失、盈利或者无损失也无盈利,同时风险是可以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度量和控制。农村居民客户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受教育的局限性等原因,导致其对风险缺乏全面的认识。
 
  2.3 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缓慢
 
  在农村地区,基本上只有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设有网点,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有限,缺乏竞争意识,理财产品创新较少,现存理财产品种类单一。同时,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理财推广力度不足,缺乏理财投资咨询业务,影响了农村金融理财产品的普及。
 
  3 农村居民普及理财观念的必要性
 
  农村地区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守住现有财富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一方面,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乡村振兴等政策的落实,“三农”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8.5%,农村居民的财富逐渐积累,那么在农村地区普及理财观念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2014年11月22日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为2.75%,到目前市场执行的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仅为1.5%,同时考虑到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存定期带来的真实收益已经为负数,如何更好地安排目前的消费和盈余资金以达到财富增值的目的就具有了现实的紧迫性。
 
  4 农村居民普及理财观念的建议
 
  4.1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得到了显着提高,但是工资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接近80%,需要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增加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担心自己老无所养、病无所医,会更偏好定期存款,但是考虑到通货膨胀等因素,农村居民的资产实际是越来越贬值。因此,在扶贫攻坚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居民也才能更安心地接受理财观念的普及。
 
  4.2 增加金融机构数量,丰富理财产品种类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理财业务已经突破了实体网点的束缚,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互联网理财业务在农村的发展举步维艰,所以农村地区理财观念的普及以及理财业务的发展还需要实体网点推进,需要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的投资力度和设施建设。再者,产品的设计应该要考虑到农村居民收入的周期性与季节性,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产品创新,有针对性地降低理财准入门槛,提高农村居民的理财积极性。
 
  4.3 加强风险意识培育,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加强风险意识培育需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农村居民对风险形成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加大风险的宣传力度,理财经理可以借助专业的工具对客户进行风险意识培育。随着农村金融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的理财市场价值终将被发掘,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农村理财市场的长远发展,从而也能更好地普及理财观念。
 
  参考文献
 
  [1]毋雅楠,张金晓.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地区理财问题研究[J].财经纵览,2016(9):190-191.
  [2]吕鹰飞.我国农村金融理财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1):72-76.
  [3]戴舜英,傅正光,丛琳洁,等.农村金融理财的发展现状与可行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6):7-8.
  [4]郑雪.农村居民理财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家参谋,2018(3):8-9.
  [5]张红兵,赵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个人理财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J].管理研究,2018(11):74-77.
>
理财观论文(优秀论文8篇)
第一篇:彝族理财观调查结果分析与改进策略 第二篇:农村居民理财观念的现状与普及建议
第三篇:孩子道德观对理财观念的作用调查研究 第四篇:高中生理财方面的主要特征探析
第五篇:高中生理财和消费观念现状与对策 第六篇:公民理财存在的误区与秉持的观念
第七篇:企业应如何树立社会责任理财观 第八篇:低碳经济下公司理财观念问题与建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