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个人公司理财论文

孩子道德观对理财观念的作用调查研究

来源:经济师 作者:白雪
发布于:2020-02-19 共4524字
理财观论文第三篇:孩子道德观对理财观念的作用调查研究
 
  摘要:儿童理财观念、财商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备受重视, 而迫于愈发激烈的同辈竞争、育儿压力, 从小培养理财观念的重要性在微观上不言而喻。广义上的理财包括储蓄,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 家庭金融资产中, 银行存款比例居最高。文章认为儿童道德观与其储蓄观念的桥梁就是私德与公德概念的认识与选择, 而家庭对儿童种种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 文章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儿童道德观; 财商; 储蓄观念; 理财观念;
 
  一、绪论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搭建起儿童道德观与其储蓄观念的桥梁, 探究儿童道德观对其储蓄观念的影响以及中外儿童储蓄观念差异。同时本文相信, 儿童的情感是单纯的, 有助于探索人类对于储蓄等经济行为的原始看法, 以期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对于现代儿童财商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的启示、成果。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 本研究亦期望通过研究儿童储蓄观念探索其对未来宏观经济的可能影响, 对于宏观经济预测或将起到一定帮助。
 
  2.研究意义。
 
  (1) 微观角度。时下经济学研究趋势为分析人类行为及心理, 而非局限于市场供求。同时, 儿童理财观念在现代早教中愈发受到重视,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帮孩子理财不如教孩子理财, 即培养儿童财商。而迫于愈发激烈的同辈竞争、育儿压力, 从小培养理财观念的重要性在微观上不言而喻。广义上的理财包括储蓄 (用作紧急预备金、投资、置产) , 而绝大多数儿童现阶段主要收入来源为压岁钱、零花钱。2017年调查表明, 储蓄为儿童压岁钱的一大流向。
 
  (2) 宏观角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 家庭金融资产中, 银行存款比例最高, 为57.75%, 高于同期欧盟国家家庭储蓄比例15%以上, 高于美国家庭35%以上。规避风险的意识对于家庭财产安全固然有益, 但对消费及经济增长无法起到显着推动作用。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儿童道德观。皮亚杰认为,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人的自然天赋与相应的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由先天遗传及后天环境共同决定。国内调查报告显示, 中学是中国儿童道德的分差点, 在此之后儿童在道德与行为上体现出的个体功利倾向增加。
 
  2.儿童储蓄观念。儿童先天对一些经济概念的朴素性理解良好, Furnham的研究发现随年龄增长儿童储蓄观念进一步改善, 研究者认为该现象与儿童抵抗诱惑的理解水平有关。
 
  3.财商。“财商”的概念首次出现于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 定义为“来自于财务教育的财务智力”。清崎认为比金钱更有力的是财商教育, 其为驾驭、创造财富的能力。
 
  此外, 目前国内针对儿童道德观与其储蓄观念二者关系的研究颇少, 这同时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三) 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理论研究, 本文认为儿童道德观与储蓄观念受家庭影响较大, 且皆会随其年龄增长而逐步完善,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主要调查对象定为家长与儿童双方, 通过划分学龄前及已入学两个年龄阶段, 探索儿童道德观与储蓄观念的内在关系, 父母对儿童道德与储蓄观念、知识、行为的影响, 以及中外儿童储蓄观念差异。
 
  二、问卷调查
 
  (一) 调查概述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 经有效性分析后最终筛选出54份有效答卷, 样本来自10个省份或直辖市。调查目标群体为3~8岁儿童家庭, 划分条件为学龄前及已进入小学, 主要调查家庭整体理财观念、知识、行为, 家长对于儿童理财观念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实际教育方法有效性、创新性。
 
  (二) 调查分析
 
  1.总体分析。超过半数的儿童过年时会获得超过1000元的压岁钱, 而压岁钱的流向有57%都为储蓄账户, 1/4会用被用于日常花销、负担部分贷款, 而只有约1/10的家长会让儿童自己管理压岁钱, 更少一部分的家长会选择为孩子购买理财产品。接近90%的家庭将储蓄视作美德的一种体现。
 
  本文认为该现象由三点原因造成:首先, 如《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 受传统观念与目前经济状况影响, 中国家庭储蓄率整体上依旧居高不下, 压岁钱这类非经常性现金流也难免流入储蓄账户;其次, 压岁钱于儿童而言是一笔较大的财富, 一方面儿童没有大笔消费、投资的途径, 也尚缺乏理财的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家长很难相信儿童能管理好这笔财富;最后是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增速趋于缓慢以及家庭负债率、杠杆率近年来的大幅提升, 导致了儿童压岁钱在某种意义上变为家庭收入补贴的一种形式。
 
  约60%的儿童尚未对储蓄的概念有所认识, 而已形成储蓄观念的儿童中, 超过半数认为储蓄对个人有益, 而其他儿童认为储蓄对家庭有利。
 
  这一现象表明中国儿童与西方儿童在储蓄观念的形成时间以及具体表现上有很大差异。中国儿童对于储蓄等理财观念的形成要落后于西方儿童;在已形成储蓄观念的儿童中, 8岁以下的中西方儿童都显示出明显的私德倾向性, 但表现形式不同:中国儿童偏向于认为储蓄会为家庭与自身带来益处, 而非社会或其他群体, 而西方儿童在道德上将储蓄视作一件坏事, 认为钱存进银行就消失了。
 
  2.交叉分析。交叉分析显示, 随着年龄增长, 儿童储蓄观念逐步完善, 并表现为认为“储蓄是件好事”, 本文有理由相信学校教育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而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家庭观念的区别, 本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的家庭反而更重视财商教育, 且认为儿童道德观受家长影响更大。本文推测此现象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儿童进入小学后, 家庭更倾向于将教育的责任转移给学校;另一方面愈是年轻的家长接收到的关于教育、理财等方面信息愈是充分、及时, 亦更容易认识到道德培养、财商教育的重要性, 承担起教育责任。
 
  家庭观念与儿童储蓄观念有着较大的关联度, 将储蓄视为美德体现的家庭, 其孩子也更倾向于认为存钱是件好事。但通过进一步研究, 易发现儿童所认为的“好”是对于个人与家庭, 而非社会与国家福利, 因此本文将此现象解读为3~8岁儿童道德观更具功利性, 倾向于满足私德, 而对于公德概念比较模糊或者尚未建立。
 
  3.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 本研究得出三个不同群体, 家庭对儿童理财观念重视程度与儿童对个人财务状况明细程度表现出了显着性差异:愈是重视儿童理财观念培养的家庭, 愈会鼓励孩子记录自己日常的花销;而认为理财观念培养无关紧要的家庭, 儿童表现倾向于对个人消费金额、用途模糊甚至一无所知;而处于中间层——认为理财观念培养比较重要的家庭, 孩子表现为“大部分能回忆起来”, 但没有记录开支的习惯。通过记账等方式, 孩子会更加明确金钱的收支, 并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本文有理由相信, 家庭对于儿童财商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儿童理财观念、知识及行为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对于记账、算账等会计概念的初步认识与运用有助于儿童财商培养。
 
  4.其他分析。除以上信息, 本研究还发现当代中国家庭进行儿童财商教育所使用的方法略显过时, 并未见样本中有家长跟进国内外最新教育手段, 普遍缺乏有效性与创新性。
 
  三、结论、对策及建议
 
  (一) 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阐述, 描述研究方法, 并对所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剖析, 本文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家庭对于儿童道德观与储蓄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对于孩子理财观念培养的重视程度与儿童自身财商的培育、发展息息相关。
 
  儿童道德观发展水平与以往学者研究有所不同。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3~8岁儿童表现出较强的私德倾向, 尚未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公德概念。根据皮亚杰观点, 我们易得儿童各阶段认知水平及个体差别实际上较为明显, 因此本研究与过去研究的差异合乎理论与实际。我国儿童道德观对其储蓄观念的影响表现为儿童朴素单纯的道德观决定其倾向于首先考虑满足私德, 而储蓄恰好符合这一目的, 因此将储蓄视作有益的事, 而并非出于其他与金融原理相关的复杂原因。
 
  中国儿童与西方儿童在储蓄观念上有着较大的区别, 一方面中国儿童对于储蓄、理财的认识要明显晚于西方儿童;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作用, 大部分已形成“储蓄”观念的儿童受家庭教育影响会将储蓄视为美德的体现, 而与西方提倡的抵抗诱惑、延后享受等心理学概念还存在着一些差别。
 
  而在宏观层面上, 本文认为儿童理财观念的培养情况不甚乐观, 未来家庭的金融结构依旧很难达到平衡。但随着家庭、学校、社会的日益重视, 国家“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的政策号召, 本文仍有理由相信未来我国金融业会走上健康良好发展道路。
 
  (二) 对策及建议
 
  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及相关建议:
 
  一方面要重视儿童道德观培养, 尤其是公德意识的提高。对儿童正确的道德引导应立足于拓宽儿童视野, 使其不局限于个人私利、蝇头小利、眼前利益, 从小培育战略意识、大局观念、长远目光。鼓励孩子学会分享与牺牲, 去思考衡量其为自己的选择付出的代价以及取得的收获, 为理解更专业、系统的经济概念做好铺垫。而培养公德的概念能帮助孩子理解社会、融入集体, 更加明确自身价值所在。
 
  另一方面, 要培养儿童财商, 家庭、学校与社会都应当承担起责任, 形成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教育:
 
  首先, 家长自身必须先树立理财意识, 不断学习前沿金融理财知识, 创新教育方法。在全球呈现经济下行趋势的今天, 跑赢通胀是远远不够的。持续负利率的宏观背景下, 以储蓄作为主要投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消极投资行为, 理智的投资者应当主动出击。而对于儿童财商培养, 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可通过解释抵抗诱惑延后享受等心理学概念为孩子理解理财产品原理、风险与报酬等金融概念打好基础。此外, 家长应当引导儿童学会自己发现、解决问题, 而非逃避问题或是依赖父母。提高儿童洞察力与独立性, 有助于孩子扬长避短, 发现、把握外部机会, 应对、克服环境威胁。
 
  其次, 中小学可开设有关基础金融知识的普修课程。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基础科目外的拓展应吸收西方国家经验, 开设多样化选修课、必修课, 为培养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最后,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完善社交媒体、互联网金融等产业的监督管理机制, 维护社交媒体道德底线, 打击经济犯罪。社会各部分对儿童教育应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而非以不良信息误导甚至恶意诱导儿童。
 
  推进财商教育任重而道远。本文认为儿童道德观与其储蓄观念的桥梁就是私德与公德概念的认识与选择, 家庭、学校、社会在教导孩子学会节流储蓄、不浪费的同时更有必要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原因———牺牲暂时的偏好、延后享受能带来更大的满足感与回报, 而未经思考、墨守成规的节约可能会错失良好投资机会, 并被负利率所制约。
 
  参考文献
 
  [1]韦伟.儿童理财方式繁多财商教育尤为重要[J].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 2014 (7)
  [2]李若曦.从管理压岁钱开始培养财经素养[N].中国教育报, 2017.2.19
  [3]甘犁等.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4]孙彩平.分层与分叉---当代中国儿童道德发展调查报告 (2017) [J].教育科学研究, 2018 (2)
  [5]齐敏丽, 李占星, 朱莉琪.儿童经济现象认知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 2015 (5)
  [6]丁芳, 马霞, 曹令敏.儿童对金钱、储蓄和银行概念理解的发展[J].青少年研究 (山东省团校学报) , 2014 (4)
  [7]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 (20周年修订版) [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8]廖丽平, 张锐.中国家庭债务率的客观描述与风险检视[J].对外经贸实务, 2018 (11)
  [9]Sonugabarke E J S, Webley P.Children's Saving:A Stud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Behaviour[J].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 2017 (8)

点击查看>>理财观论文(优秀论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原文出处:白雪.浅析儿童道德观对其储蓄观念的影响[J].经济师,2019(05):206-2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