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仓储管理论文

仓储管理理论简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20 共538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舟山电力公司仓储管理问题探析 
【第一章】电力公司仓储体系改进分析绪论 
【第二章】仓储管理理论简述 
【第三章】舟山电力公司仓储管理现状 
【第四章】舟山电力公司仓储管理问题分析 
【第五章】舟山电力公司仓储优化方案与效用评价
【结论/参考文献】电力公司仓储管理系统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 仓储管理理论简述

  2.1 仓储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2.1.1 仓储管理的概念

  仓储即仓库储存,指的是用仓库存放和保管商品。它是因为要存储商品才出现的,又是因为高速发展的生产力才得到发展的。存储是货物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柱,在社会工种分类和生产的专业化方面,保证社会能顺利的进行生产,就必须保持存储一定数量的产品,能保证社会在一定的时间内的生产和消费。货物仓储管理简称为仓储管理。仓储管理是指物流过程中货物的存储、中转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包装、商品装卸、整理、分拣后续加工等一系列活动的经营管理。

  2.1.2 仓储管理的内容

  (1)仓库管理技术的应用

  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在现代化的仓储管理也有所运用,比如选择编码系统,如果合适的系统是仓库管理系统(WMS),安装这个系统就要实施先进的管理方法--JIT 管理。现代物流业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这是现代与传统物流之间的主要差异之一。现代仓储管理技术在商品和信息处理的流程的识别过程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使得产品的存储信息更加精确、快速便捷,成本也低了。

  (2)仓库的作业管理

  仓储管理的日常工作就是仓库作业管理。比如,商品如何进行入库验收,安排什么样的位置,对在库商品进行如何的合理保管、盘点库存和出入库等。

  从事仓库管理的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复杂的工作,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使仓储整个工程顺利进行。

  (3)仓储成本控制

  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都想将成本降到最低,仓储管理也是这样的。要控制成本需要考虑到物流过程中各功能间的背反效应,库房内仓储运作过程中各环节的相互协调关系。从而达到全局利益的最大化和平衡局部利益关系的目的。

  仓储管理目标的要求是对仓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作业表现加以控制,选择合适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是实现目标的方法。

  (4)仓库的选址与建设

  仓库管理战略层面所研究的是仓库如何选址和仓库如何建设等,它关系到公司长期战略和市场环境相关联的问题的研究,能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仓库长期经营过程中的服务水品和综合成本,因此要将这两个问题提到更高层次上进行讨论和处理。

  (5)仓库机械作业的选择与配置

  仓库机械作业的选择与配置是指如何根据仓库作业特点和存储商品的种类来选择机械设备,和确定需要的配套数量;如何对这些机械进行管理等。现代仓库不能没有机械设施和设备,这样的设备有货架、叉车托盘和各种设备等。

  合理的选择仓库设备和设施能很好的降低从事仓库管理的工人的工作时间,也能提高商品的流动性,保证商品在流通时的质量。

  (6)仓库作业组织和流程

  仓库作业组织和步骤有仓储过程中信息流程,组织结构的设置,作业流程的确定和各岗位责任的分工等。随着作业范围的扩大和功能的增加仓储的作业组织和流程会变得更加复杂。要实现仓储管理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分工。要达到客户要求必须让仓储管理高效、顺畅的进行,而合理的信息流程和作业流程可以使仓储管理高效、顺畅。

  2.2 仓储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2.2.1 库存管理理论

  基本库存管理模式中 ABC 分类法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广泛运用于仓库管理体系中。该法能将需要重点管控的货物和其他物品分离开来,让管理工作做到了主次分明。同时,该法还是持续与定期存储管控体系的重要基础。它的大量使用,使存货管理体系的收效甚佳:不仅进一步扩大了仓库的储存空间,促进了资金的流转,还优化了仓库的整体格局,让各种管理资源得到了高效使用1.

  意大利的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率先创建了 ABC 分类法。他在 1879 年对个体收入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到了这样的研究结论:在人们的总收入中,少部分人所占的比例较大,大部分人的占比则较小,随后,他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此种关系,即为帕累托图。此法的主要理念是把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因素分离开来对待,做到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对待,也就是分别对量少、价值高的重要元素,以及量多、价值低的次要元素予以明确。而后,该法在管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戴克在 1951 年把它引入到库存管理体系中,从而确定了 ABC法的名称;1951 年到 1956 年,它又被约瑟夫?朱兰应用在质量管控体系中,以解决各种相关问题,排列图因而得名;1963 年,它被彼得?德鲁克广泛应用于社会各种问题的评定体系中,对企业的增收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1951 年,在美国通用企业的储存管理体系中,迪凯引入了帕累托曲线,且收效甚佳2.

  此法的操作流程为:(1)搜集信息。依据研究的对象与内容来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本文将全面研究存货的资金比例,旨在找到耗资巨大的货物,并对其进行重点监控,各种货物的储存量与价格等信息均需要全面搜集。(2)整合与分析信息。依据相关的统计与整合原则,深入分析获取的各种信息。本文将用存储均值与价格的乘积,得出每种货物的资金比例的均值。(3)绘制出 ABC分析图。此表的基本结构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栏分别为货物名称、类目累计及其百分比、货物价格、平均仓储、四与五栏的乘积、货物资金所占额度累计及其百分比、分类结果,其中,单个类目数即为单种货物,它的累计周期即为序号;类目数累计百分比的定义是其在总数中的占比。

  (4)按照该表来划分货物的类别。对表中的第 3 与 8 栏进行查看,得出这样的划分结果:A 类货物的类目数累计与资金所占额度累计的百分比分别在 5%到15%、68%到 80%之间;B 类货物的类目数累计与资金所占额度累计的百分比均在 20%到 30%之间;C 类货物的类目数累计与资金所占额度累计的百分比分别在 60%到 80%、5%到 15%之间。(5)制定出重点管控方案。将得到的分类结果和管理、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对 3 种货物采用相应的管理机制。下表的设计目的是:缩减资金占用与储存体制的规模。

  ABC 分类法是库存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主要体现在:

  ① A 类货物与 C 类货物相比,A 类货物的耗资要高于 C 类货物;② A 类货物的储存机制要更加完善与严苛,且要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与精准性,必须经常查验;③ 较之其他物品的库存评估机制,A 类货物的该机制要具有较强的精准性。标号有问题。

  对于不同货物有不同的库存方案,在表 2.2 中清楚的看到。

  2.2.2 独立需求的仓储控制方法

  独立需求的仓储控制理论将仓储控制划分成两种,即持续与周期性核查的管控机制,二者的别称分别为不间断与瞬时购货。前者以存储量为核查重点,每当货物离库之时,都要仔细核查该物品的余存量,看其是否处于最低限定水平,以此来决定是否进货;而后者的订货量则是按照存储的实际状况与后期的发展规划而定的。独立需求模型可分为四类:瞬时进货,不允许缺货模型;连续进货,不允许缺货模型;瞬时进货,允许缺货模型;连续进货,允许缺货模型。

  2.2.3 仓库机械作业的选择与配置

  现代企业的生产科技不断发展,这为储存系统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力量。结合企业的客观发展状况,它可在实际操作体系中引入大量先进的机器设备。在机器设施的选用过程中,要对操作与保存的特征、货物的种类与储存机制、货运的安全与流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并立足于设备本身,对它的运行机制、管控准则、数量比例等进行全面分析。对于仓库管理体系而言,机械设备在其收益、效率与安全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故而要选用最为合适的设备来进行仓库管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管理费用。

  2.2.4 现场管理理论

  在现场管理体系中,5S 即为“Seiki”、“Seiton”、“Seiso”、“Seiketsu”、“Shitsuke”,它们分别代表着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与素养之意,它们的深层含义为1:

  (1)整理:识别物品的必要性,舍弃不具一定价值的货物;(2)整顿:秩序井然的工作环境,能方便地搬运所需货物;(3)清扫:干净的工作环境,通道内没有灰尘等障碍物;(4)清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让广大的员工具备的发展理念都是先进的;(5)素养:增强职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良好的行为模式,并将之引入到企业的文化体系中。

  由于存货种类、仓库的运作模式、科技设施等均处于动态变化中,因而仓库及其存放货物的管理机制也会随之而变。总体而言,简单、复杂与现代化的存储管理是仓储管控系统发展的 3 个时期。在第一个阶段中,仓库才刚刚诞生不久,当时的存货环境不佳,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存货的种类与数量不多,相应的配套设施与仓库机制均显落后,这就让储货管理系统呈现简单化,以货物出去量统计、保存货物免受毁坏为己任,此即为简单的仓储管理机制。

  在第二个阶段中,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传统的手工制造模式被机器制造取而代之,存货呈现出种类繁杂、量大、属性不同等特点,这就需要有与货物的特性相适应的存储环境。另外,在细化社会分工的大背景下,流通层面里吸收了大量的制造性活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仓库的性能。除了存放与看管货物之外,仓库还具有对货物进行筛选、分类、整合、包装等功用,让物品的内在价值大为提升。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仓库的结构与配套设施等势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借助于机器设备,仓库便能开展机械作业,一改先前手工的生产模式,因而此时的存货管理实践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特点,此即为复杂的仓储管理。在第三个阶段中,在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仓储领域也因此而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仓储的每一个环节均能采用计算机来加以管控,比如引入光电感应与自动分货机制,采取机器人作业等,这就要求相关的员工要具备专业技能,使储存管理模式与方法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世界领先的仓储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储存模式,逐渐发展成一流的产品配送基地,此时的仓储管理机制呈现出现代化的发展特点。针对仓储管理机制,很多研究者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由收录的资料观之,仓库的结构与选址,以及跨库配运是该研究的焦点。

  2.2.5 仓库选址的相关研究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仓库的选址是其提升服务品质的关键因素。在做出相应的决策之前,管理者应该对管理时效、客户需要、地理环境等各种条件进行全面考量,该项活动的具体实践十分复杂。为此,世界上的很多研究者采取了不同的分析视角与模式,制定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选址策略。Brimberg(2000),对多设施选址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启发式算法,他得出了这样的研究结果:对于多设施选址体系而言,常规性的启发式算法已经不适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变量领域搜索算法,它对该问题的解决起着积极作用。Klose(2000)1,基于对定容仓库选址的研究,在拉格朗日启发式算法的基础上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在总容量的限定范围内,该问题可以演变成无容量限制的选址问题,并以分支定限法得出最佳的选址方案,以适应客户和货物的发展需要。

  Goetschalckx(2002),在世界物流体系的发展角度通过对供货体系、物品重组机制的分析,利用目标肢解与启发式迭代算法对无容量限制选址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Jayaraman and Ross(2003),以物流体系规划与管控机制为分析对象,在模拟退火算法的运用方面进行了创新。他认为该算法有助于制定出制造、配运、加工与跨库管理选址方面的最佳策略,他的此项研究使该算法的使用范围扩大了。Harkness et al(2003),以成本为出发点,构建了单阶段的选址模型,该模型将有、无容量限定元素有机结合起来,而后利用分支法与线性分析找到最佳选择。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陈炜(2002),提出在制定出仓库选址方案前,可用 AHP 对客户、管理、区位状况等进行全面考量,并依靠专业经验来做出定性分析。方传伟(2004),基于对规模经济的分析,采用遗传算法来肢解仓库管理体系中的成本总额,从而构建出经过实证校验的分散仓库选址模型。储雪俭(2005),对 WSMP 选址的研究流程、模式与内容进行了深入论述。刘巧芸(2008),对企业降低成本的发展战略、历史的选址机制与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创建了物流企业的选址算法,该算法是在层次分析法、遗传算法与WSMP 的基础上得出的2.

  2.2.6 仓库布局的相关研究

  在特定的环境中,使成本、配送距离、空间使用效率等达到最佳状态,即为仓库格局优化的目标。该问题隶属于 NP2hard 非线性限制优化的范畴,通常具有繁复的特征。在 Kusiak、Heragu(1984)看来,设施中的空间分布模式通常与其格局并无二致,所以设施格局成为了仓库分布模式的重点研究问题。

  Ballou(1967),深入研究了世界上现存的理论资料,对仓库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他提出:借助两阶段迭代算法,可使货物搬运成本大为减少,以此来妥善处理纸卷盘仓库结构问题。YANG、SUN(2004),对配送成本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认为随机条件中不同原料的使用会对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基于同类产品的存储机制创立了预期价值模型,借助于混合职能算法来规划出合理的仓库结构机制。通过蚁群机制和模糊期望值模型,张强、余英姿等(2006),对成本最小化的仓库结构模式进行了全面研究,他们认为相邻与别的元素会对仓库格局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基于对随机环境中仓库结构机制的分析与模仿,黎浩东、何世伟等(2008),分别构建了相应的机会限制规划与禁忌搜索算法模型,并通过算例校验了该算法的效度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