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投资论文

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成因、危害及防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09 共7715字
摘要

  相比于地产、黄金、珠宝、字画等实物投资标的,股票是公司资产的证券化,股票投资的流通性非常好。然而,在股票投资中,很多股票投资者被流通性误导,陷入了流通性陷阱。所谓流通性陷阱,是指股票投资者在股市中频繁交易股票的投资误区。由于大部分投资者在股市中频繁交易股票,我国股市的换手率远高于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投机性特征非常显着,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被扭曲,投资功能没能得到充分体现。本文拟对股票的流通性进行批判性地审视和反思,并从认识、人性和环境等视角探讨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范,以期有助于股票投资者走出投资误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并对我国股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一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的原因

  (一)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的认识原因

  1.股票投资者对股票的本质认识有误。根据《证券投资学》教科书的定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1]20投资者购买了股份公司的股票就成为该公司的股东之一,享有股息分配权、投票表决权、优先配股权等股东权益。股票是股份公司资产的证券化,股份公司以某一市净率发行股票,本质上是以某一价格出售净资产的所有权,从而获得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本杰明.格雷厄姆强调,“每一种公司的证券都应该首先被看成是针对特定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或债权。”[2]352股票代表着公司的资产所有权,而公司的资产以现金、存货、无形资产等形式存在。虽然股票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虚拟资产,但它代表的资产所有权的内容却是具体而实在的。在现实中,很多股票投资者错误地理解了股票的本质,仅仅把股票看作是价格不断波动的纸质凭证或电子代码,股票异化成为了只有交易价值的投机工具,投资者也沦为了股票投机者。股票投机者只关心股票价格的涨跌,但无视股票背后所代表的公司资产的经营情况。他们把股票看成了六合彩、彩票代码一样的投机工具,抱着投机暴富的心态频繁买卖股票,希望从低买高卖的股票交易中获得交易价差。

  2.对股票投资本质的认识有误。股票是公司资产所有权的凭证,投资者投资股票,本质上是购买公司的净资产,获得公司的部分资产所有权。在商业本质上,股票投资与实业投资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意模式或商业模式。投资股票是一种间接的生意模式,投资者通过购买现有公司的股票,成为该公司的股东,与其他股东一起成为该公司的生意合伙人。约翰·博格认为,“股票投资的核心是企业的长期所有权。企业的重点是逐步积累一定的内在价值,它为我们的社会增加了价值,为投资者增加了财富。”[3]27实业投资是一种直接的生意模式,投资者需要组建新的企业,并亲力亲为参与新公司的经营管理。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到能力、资金、时间、性格等方面的限制,大部分人无法或很难从事实业投资。即使从事实业投资,在面临行业内已有企业的激烈竞争时,实业投资将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如果没有很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新企业很难生存下去,要做大做强就更加困难。对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他们对某个行业非常了解,并看好该行业的商业前景,可以在全面深入的研究后,挑选出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公司,然后在合适的股价购买该公司的股票,成为该公司的股东,从而获得公司业绩增长所带来的股东回报。在股票投资中,投资者应把自己视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并以生意的视角来思考股票投资。股票投资的收益根源于企业经营所得的利润,而股票投资的核心风险在于企业经营的恶化。沃伦·巴菲特认为,作为股票投资者,“我们的经济命运取决于我们拥有的企业的经济命运,无论我们的所有权是部分的还是全部的。”[4]64因此,投资者在做出股票投资决策之前,要充分地了解企业的资产经营情况,努力寻找具有优良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商业竞争力的企业,投资优质的企业才是股票投资的关键所在。

  (二)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的人性原因

  在股市中,投资者以自有资金买卖股票,股票价格的涨跌直接事关经济利益的得失,因而资本市场最能体现和放大人性中弱点。股市中投资者,并不是金融理论假设中抽象的理性人,而是具有人性弱点的现实的人。人性的弱点削弱或淹没了人的理性,使投资者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导致投资者陷入流通性陷阱的重要原因。

  1.跟风与盲从。人是一种社会性的高级动物,跟风和盲从成为人性中动物性特征非常明显的弱点。跟风和盲从的人性弱点会投资者染上频繁交易股票的恶习,陷入流通性陷阱。在股票投资中,坚持独立思考是不容易的,这要求投资者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研究,并独立地做出客观的判断。在很多情况下,独立思考得出的客观判断往往与群体认识和行为相悖,这时投资者还要承受来自群体的外在压力,需要逆向投资的勇气。相反,跟风和盲从于群体,似乎可以给投资者带来安全感。在股市中,热点和题材此起彼伏,变化不居。为了跟随不断变化的热点和题材,投资者必须紧跟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变化,频繁地换股和交易。在现实的投资中,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投资者只有少数,大部分投资者不愿意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他们希望在股市中跟上板块的轮动,捕捉到牛股。当下什么行业的股票热门,他们就跟买什么行业的股票;当下哪个公司的股价涨得快,他们就跟风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至于热门的行业或热门公司的股票,是不是有扎实的基本面支撑,股价是不是过高,他们很少进行深入地研究。一些投资者在跟风买股票时,甚至连公司的全名都不知道。至于公司的资产经营情况如何,更不了解。他们在股市中没有进行独立地思考,丧失了理性,随大流、跟趋势,买进卖出,追涨杀跌,羊群特征非常明显。

  2.攀比与嫉妒。人作为一种群体性的动物,在群体中会进行攀比,并产生嫉妒。攀比与嫉妒是人性中很难克服的弱点,只是大部分人能利用理性克制攀比心和嫉妒心,把它们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不至于对自己和别人产生危害性的影响。在股市中,人性中攀比与嫉妒的弱点很容易暴露出来,并在牛市中不断放大和强化。很多人本来对股市一无所知,但在牛市赚钱效应的影响下,当他们得知身边人在股市中轻松获利后,攀比和嫉妒的人性弱点就会使他们产生失落感,萌生进入股市炒股赚快钱的强烈想法,最终进入股市中频繁交易、追涨杀跌。在股市中,大多数投资者很容易听信概念、题材和所谓内幕消息,唯恐自己落后于别人,跟炒所谓的热门股票。例如,在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和煤炭行业的公司股价大幅上涨,投资者唯恐落后于别人,错过“煤飞色舞”的行情,不顾股价的高估纷纷购买资源类公司的股票。在白酒公司量价齐飞的2010年和2011年,投资者看到市场在追捧白酒上市公司的股票,也生怕落后于人,纷纷加入了白酒上市公司的股票炒作之中。但是,在2012年和2013年,有色股、煤炭股和白酒股最后都从高位深幅下跌,很多因攀比和嫉妒而高位追买股票的投机者遭遇严重的亏损。

  3.缺乏耐心与急功近利。耐心是一种很重要的意志品质,也是股票投资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素质。购买股票的本质是购买上市公司的资产,成为上市公司的资产所有者,而上市公司的经营利润是投资收益的根源。上市公司的经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盈利很难在短期内爆发性地增长。作为股票投资者,必须要有持有公司股票的耐心,才能获得因公司业绩增长所带来的合理投资回报。在长期内,一家稳健经营的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率接近于其收益的增长率。在股市,很多股民没有长远的投资眼光,急功近利,缺乏耐心。他们没有耐心去全面深入地研究公司的经营情况,了解公司的经营业务、主营产品的竞争力和生意前景,也没有耐心在发现优秀公司后等待合理的股票买入价格。他们把股票视为一张张可交易的、价格不断波动的纸质凭证或一个个虚拟的电子代码,频繁交易股票,在股市进行赌博式的价格投机。大部分股民在投资股票时,目光短浅,他们不是着眼于长远,精心挑选熟悉其业务、业绩优良且股价估值合理的公司,建立稳健的投资组合,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得合理回报,而是急功近利,希望从股价波动中获得交易价差,幻想获得短期暴利。

  (三)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的环境原因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恢复股市以来,新中国的股市至今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发展时间不长,相比于国外的成熟股市,我国股市还存在很多不足,股市的投资环境不太理想,导致股市的投资功能未能得到很好发挥,这是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的环境原因。

  1.我国股市在新股发行制度、监管制度和退市制度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制度环境未能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一直以来,我国的新股发行采用行政审批制,由监管部门代表投资者做出投资价值判断。审批制容易产生权力寻租,造成一些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优质民营企业难以在A股上市。审批制还人为地造成股票供给不足,导致IPO“三高”发行,股民疯狂炒作新股。由于证监会把主要的职能放在行政审批上,股市的监管职能弱化,造成“老鼠仓”、非法关联交易、信息造假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严重问题。此外,我国股市的退市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市场化的退市方式,受行政干预较大,退市制度形同虚设,造成我国股市丧失了新陈代谢的功能。由于新股发行和退市制度的不足,我国股市中经营稳健、持续盈利且能合理回报股东的优质上市公司不多,不少上市公司热衷于融资,把股市当成了圈钱的地方,资产经营能力却非常低下,且吝于回报股东,一些上市公司很少分红或从不分红。正是因为制度环境的不良,大部分股市投资者丧失了对股市投资功能的信任,认为我国股市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不适合投资,只适合于快进快出式的短线投机交易。

  2.投资者教育不足,投资意识淡薄。投资者的投资教育渠道主要有学校的专业教育、监管部门的宣传教育和自我教育。良好的投资者教育有利于股民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而投资者教育不足或受到误导,投资者就会变成股市投机者,频繁交易股票,助涨股市的投机之风。首先,在高等教育中,经济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物流、会计等经济学或管理学专业会开设证券投资学课程,但目前高校中证券投资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投资者教育效果不明显。高校中主讲《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不少教师没有过股票投资经验,他们对股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课本的理论层面。少数任课老师有过购买股票的经历,但他们并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和长期投资成功的经历,本身都是股票投机者。

  同时,目前高校的《证券投资学》教材是各种理论的大杂烩,其中主要是关于股票投机的技术分析理论,例如K线理论、技术指标理论、波浪理论等。教材对如何选择优质的公司和如何对公司股票进行估值这两个关键性的股票投资问题,却很少讲授。其次,当前我国证券监管部门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行政审批上,对投资者教育重视不够,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力度不足。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知之甚少,股票投资的风险意识淡薄。最后,由于利益所系,很多证券中介机构编写的炒股书籍和撰写的文章,宣扬炒股理论和技巧,误导投资者频繁交易股票,造成了投资者教育的负效应。

  二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的危害

  (一)频繁交易会降低决策质量

  股民每一次股票交易意味着一个投资决策,而交易越频繁,意味着决策的次数越多。但是,人的时间、精力和知识储备都是有限的,如果做出的决策越多,意味着在每一个投资决策上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少,为每一个决策所储备的知识越少,那么决策的质量就会大大下降。要提高决策质量,投资者要充分了解公司的资产经营情况,必须对公司的生意模式、业务竞争力、行业地位等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既要纵向地了解公司历史经营情况,也要与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的横向比较。

  只有做了深入而全面地了解,才能在把握企业经营能力和质量的基础上判断公司的内在价值,并判断公司股票在当前股价下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此外,即使投资者找到了优质的投资对象,如果当前股价过于高估,投资者还需要耐心等待合适的股票价格。

  由此可见,在股票投资中,优质的投资机会并不是经常出现,需要建立在大量研究和耐心等待的基础上。

  如果投资者频繁地交易股票,一年之内做出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股票交易,他们不可能对股票背后的公司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对公司的内在价值做出合理的判断,因而决策质量自然低下,股票投资成为了一种赌博式的价格投机。

  (二)频繁交易会带来高昂的交易成本

  如果投资者频繁交易股票,将为之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股票交易费用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收取的佣金、国家征收的印花税和过户费。佣金是双向收取的,股民在买进和卖出股票时都要向开户的证券公司交佣金。股票佣金率最高为千分之三,最低每笔收5元。目前印花税是单向收取,只在股民卖出股票时收取交易额千分之一的印花税。深证交易所不收过户费,上海证券交易每成交1000股股票收取1元过户费,不足1000股收1元。此外,股息作为财产性收入也要征收股息税,适用的股息税率与持股时间成反比,交易频率越高,持股时间越短,使用的股息税率越高。为了说明频繁交易所带来的高昂交易成本,我们假设股民A投入100万本金,佣金为万分之十五,且每周全进全出买卖一次股票,然后我们计算他一年累计的交易成本。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股息征税和过户费的成本忽略不计,只计算佣金和印花税两项交易成本。那么,股民A每一次完整的股票买卖(包括买进和卖出)必须支付佣金0.3万元(1 000 000×0.15%×2=0.3万),支付印花税0.1万(1 000 000×0.10%=0.1万),买卖一次的两项成本之和为0.4万,一年的佣金和印花税之和则为19.2万元(0.4×4×12=19.2万,一周买卖一次,一月买卖4次,一年按12个月算)。由此可见,在每周完整交易一次的假设下,一年下来,佣金和印花税的成本之和就高达本金的19.2%。

  (三)频繁交易扰乱心智,有害身心健康

  如果投资者频繁交易股票,那么他必须身处股市之中,时刻关注着股市行情的变化,以便随时做出交易决定。由于股市行情变化莫测,消息、热点、题材层出不穷,技术指标众多且变动不居,投资者将面临着很多的市场噪音和干扰信息。这些噪音和干扰信息会扰乱心智,使人难以保持内心宁静,难以做出独立和理性的投资决策。股票行情变化会导致情绪起伏波动,心理压力很大。紧张的情绪和过大的心理压力会打破人体内环境的和谐,造成内分泌失调,有害心理健康。同时,频繁交易需要紧盯股票的盘面变化,必须在股票交易时段长期久坐,长此以往将严重损害生理健康,引发腰椎病、颈椎病、慢性肠胃病、眼病、高血压等生理疾病。因此,投资者在股市中频繁交易股票,倾注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投资者正确地理解了股票投资的本质,树立了正确的投资理念,不是把精力放在关注股价的变化上,而是以生意的视角来进行股票投资,就能避免流通性陷阱,从而以理性、平和的心态进行股票投资,分享企业盈利增长所带来的投资回报。

  三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的防范

  要防范流通性陷阱,避免它造成的严重危害,必须深入认识造成流通性陷阱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一)股民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端正投资态度

  投资理念是股票投资观中最为核心和基础的部分,投资理念决定投资态度和投资行为,也最终决定了投资结果的好坏。如果股民的投资理念错误,把股票视为一种投机工具,把股票投资看成是一种可以短期暴富的股价投机,那么他们必然在股市里追涨杀跌,频繁交易股票。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行为应该是以深入的企业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凡是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操作属于投机行为。”[5]83但是,在公司盈利不增加的情况下,股票交易在整体上是一种零和博弈,只是财富在不同的交易者之间发生转移,并不创造财富。如果考虑到交易成本,股票交易在整体上必然是负和游戏,股民作为一个整体必然是亏损的。

  股民要在博傻式的股价投机中获胜,必须建立在他比其他人更聪明、运气更好的假设上,但这个假设是不符合逻辑的。沃伦巴菲特认为,“我们投资决策的成效将取决于公司在这段时间内的经营业绩,而不是取决于该公司股票某日在股市上的表现。”[6]161股民要在股市中获得合理且可持续的投资回报,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股票投资的本质是通过购买公司的资产所有权成为公司的股东或生意合伙人。要获得投资收益,关键在于挑选到能持续稳健经营的优质公司。公司经营恶化才是股票投资的核心风险,要防范投资风险,必须深入研究和密切跟踪公司的资产经营情况。

  (二)投资者应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加强心性修养

  在投机者看来,股市是一个押注股价涨跌的赌场;在真正的投资者看来,股市是一个修道场。只有在坚持正确投资理念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心性修养,培养股票投资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和品行素质,才能克服人性的弱点,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资者。首先,在股票投资中,股民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理性投资,不能轻信所谓内幕消息、热点和题材。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之前,必须要有屏蔽股市噪音的能力,隔离市场情绪的影响,独立地搜集公司基本面资材,客观而深入地研究企业的资产经营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研究评估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其次,股民要纠正急功近利的想法,不跟风,不盲从,树立长期投资的意识,培养持股的耐心。彼得.林奇指出,“我只相信购买卓越公司的股票,特别是那些被低估而且(或者)没有得到市场正确认识的卓越公司的股票是唯一的成功之道。”[7]70良好的投资机会需要耐心等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耐心地挑选优质的公司。在寻找到优质公司后,还需要耐心地等待具有安全边际的买入价格。在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股票之后,股民必须具有长期持股的耐心。只要公司的竞争力和经营业绩在持续维持或改善,在股价没有明显高估的情况下,耐心持有股票的投资者终将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三)监管部门要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程度是衡量股市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事关股民对股市投资的信任程度。如果投资者利益得到有效的保护,就能有效减少股市中侵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发生。即使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维权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优化股市资源配置的功能,有效发挥股市的投资功能,降低股市的投机性。为此,证监会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市场化改革力度,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把主要职能从行政审批转向市场监管。证监会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环境和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上。同时,证监会还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股东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公司重视股东利益和合理回报股东。其中,尤其要加强价值投资思想的宣传和教育,培养理性的市场参与者。此外,对证券中介机构利用各种媒介鼓吹和误导股民进行投机股票的不当行为,进行规范和清理,净化股市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M].王中华,黄一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 约翰·博格.博格长赢投资之道[M].李耀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M].劳伦斯A.坎宁安,陈鑫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