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互联网金融人才结构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29 共328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互联网金融所需人才及特征分析 
【第一章】互联网金融人才结构探析绪论 
【2.1】互联网金融范围及其发展历程 
【2.2】互联网金融的组成结构 
【第三章】互联网金融人才结构化过程 
【第四章】互联网金融人才知识技能要素浅析 
【总结/参考文献】互联网金融人才特点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金融本意乃资金融通,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对整个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金融机构未能有效地满足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需求,催生出大量高风险民间借贷行为。

  与此同时,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大量信贷需求,传统金融企业却无法有效满足。此外国情之下利率市场化尚未完全开放,衍生出普惠投资理财需求,在 IPO 管制体制下,股权融资渠道也受到一定限制,种种因素都显示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更高效、覆盖面更广的金融体系做支撑。2012 年以来,互联网技术的东风吹进了金融领域,将金融推向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们纷纷或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中来,众安在线、天使汇、余额宝等这些都成为互联网金融史上的里程碑。互联网金融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信贷融资需求、一些创意性项目的类股权融资需求、老百姓的投资理财需求以及金融产品销售的“去银行渠道化”,将金融的分工和专业淡化,使金融产品简单化,让金融脱媒、去中介化成为可能,金融因此变得大众化、普惠化。

  短短三年时间,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产品与模式不断创新,其态势甚至超过了英美、欧洲等国家地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特别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互联网、金融、媒体等多行业融合特点,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复合型的,传统的金融人才以及 IT 人才均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对的人才需求。故此需要对现有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分析其人才结构,了解这些人才知识技能构成。

  一方面填补理论界在互联网金融人才研究方面的空白;另一方面,对于我国教育界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对有志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个人与企业所需人才与知识结构也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1.2 研究现状

  1.2.1 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现状

  互联网金融实务先于理论,在 2011 年众筹进入中国时,第三方支付、P2P 借贷业已存在,然而国际国内都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2012 年 4 月 17 日“金融四十人年会”上中国投资公司谢平首次公开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将 P2P 借贷、众筹等这些基于互联网技术与精神的金融创新概括为互联网金融,视为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的起点。其后互联网巨头与金融机构在该领域火热竞争,互联网金融模式、产品不断扩充并为大众所知。理论界对互联网金融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已有专门成立的“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相关的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

  广泛查阅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文献资料(主要来自知网收录的期刊、会议记录、报告以及以互联网金融为主题的书籍),总结发现:有将互联网金融与其他主体相互影响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也有诸多单独将互联网金融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

  将互联网金融与其他主体相互影响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主要包括三类:1)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冲击以及应对措施;2)互联网金融对券商基金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3)互联网金融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融资的影响。这些文献与本论文相关度较低,故不予深入介绍。

  将互联网金融单独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从纵向来看分为如下几类:1)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2)研究互联网金融目前形成的几种模式--包括成功模式与失败案例研究;3)研究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走向--主要是对其运营风险以及监管进行讨论与探索。从横向来看,主要是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对比研究,主要是中美、中法互联网金融对比以及得出的启示。此外,还有少量从技术层面--如数据挖掘以及收益率等方面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研究的文献。在这些将互联网金融单独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侧重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的文献对于本论文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首先,文献中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界定有如下代表性的观点:1)人民邮电报署名为沉风的题为《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有本质区别》文章,将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进行了区分:“金融互联网指的是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但仍然专注于本身的金融产品服务,是狭义的金融创新;而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金融活动及关系的总称,其主要参与者是电子商务平台和其他相关互联网企业,凭借着庞大的网络用户量及精准的数据挖掘能力,以创新的工具和交易方式提供金融服务,是广义的金融创新”[1].2)谢平在其《互联网金融手册》中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概念,涵盖因为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2].对于本论文中互联网金融的界定,并不将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进行区分,也不会完全采纳谢平过于超前的互联网金融定义,而是结合论文需要将互联网金融理解为一个时代的概念。

  其次,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研究代表性的观点有:1)谢平将互联网金融划分为六种主要类型: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P2P 网络贷款、众筹融资[2];2)罗明雄将互联网金融模式划分为第三方支付、P2P 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3];3)李博、董亮将互联网金融划分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4].在本论文中,如何对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分类并界定本文所研究的模式范围十分重要,故在综合众多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了肖璟从金融的需求出发的思路,以表格的形式将所有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囊括在内。

  1.2.2 互联网金融人才的研究现状

  以人才需求、人才结构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检索,其中与互联网金融人才相关文献仅仅得到少数的几篇文章,泛泛概述互联网金融领域人才缺乏、高校金融教学应结合互联网金融需求。虽然此类文献与本论文高度相关,然而现存的文献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内容过于浅显,尚不能对本论文写作起到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初露头角并不断高速发展的领域,从人才结构等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尚且缺乏。

  1.3 研究内容

  论文共由五个章构成。第一章是绪论,首先详尽叙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并对与论文相关的文献--主要是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综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阐述论文将如何基于现有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列举本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是互联网金融生态分析,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含义进行了辨析,其次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最后在基于互联网金融生态概括的基础上,对六类互联网金融模式重点介绍并选取了相应案例分析,分别画出相关业务流程图;第三章是互联网金融人才结构化,简单介绍人才结构的概念,然后是互联网金融人才结构化过程,并根据第二章所画出的业务流程图分析各个模式所需人才并形成人才结构图;在第四章中进行了互联网金融人才分析,对于人才结构图中各类人才所需知识结构进行简单分析。第五章是总结与展望,在总结的基础上展望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最后指出文章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对其业务模式进行总结,研究其对人才的结构性需求。

  2.案例分析

  结合各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典型案例:支付宝、余额宝、众安在线、蚂蚁微贷、众筹网等,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各个模式业务流程图从而得出各模式的人才需求。

  3.归纳总结

  通过对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以及人才需求的文献梳理,并对目前互联网金融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将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1.4.2 创新点

  本论文开创性地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人才结构化的需求。首先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并未成熟,其次从人力资源视角对该领域进行研究也是现有文献所未有过的。期望能通过本论文开创性的研究给互联网金融实践方面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